2015年7月6日 星期一

網絡「剝花生」,多些同理同情心

註:本文轉載自經濟日報

八仙嶺大火生還者張潤衡,到台灣探訪粉塵爆炸中的港人傷者家屬,遭網民質疑博出位,但若用同理心角度,先從家屬狀況思考,一個「過來人」的協助,真的沒有價值?
上月27號,台灣新北市八仙水上樂園發生粉塵爆炸事故,數百名正在參加派對的年輕男女,身陷火海燒傷,包括6名港人。各界爭相幫忙,香港灼傷互助會副主席、1996年八仙嶺大火生還者的張潤衡亦是其中之一,但卻引發大風波,其組織發起籌款幫助傷者,他更在上月30日飛往台灣,探訪港人傷者家屬,遭網民質疑是「做show」。
張潤衡探傷者家屬 掀風波
網民的質疑,源於張潤衡的「高調」,他事發後數天之內就趕到台灣探訪,連日來在fb滙報其行動,還在當地醫院內探訪時,接受本港電視台訪問,講述如何協助家屬等。此卻惹來大批網民責罵他騷擾家屬,又是「抽水」、偽善云云,其fb遭人身攻擊的留言洗版,甚至還牽扯到當年八仙嶺大火事件的肇因,最終張潤衡在網絡壓力下,日前決定將辭任互助會的副主席職位。
張潤衡是否刻意高調,固然有斟酌餘地,據張潤衡一方解釋,他們沒有主動帶電視台探訪傷者家屬,電視台的拍攝工作亦得到家屬同意。值得留意的是,當網民感到憤怒,傷者家屬反而對張潤衡大表感激,有家屬澄清,當時是他們主動希望張潤衡前往台灣幫手,因當時深感徬徨,指感激張潤衡的支援,幫助其度過難關。
網民與家屬的反應形成強烈對比,在網民大舉批評時,為何家屬會認為張潤衡可提供幫助呢?大家爭着起哄之時,或許不妨先退一步,從家屬的處境及心態想想,以同理心角度去看,張潤衡前往支援傷者家屬,不無可發揮效用之處。
爆炸事件突如其來,對於家屬來說,親人的受傷已令他們相當慌張,更苦惱的是,他們缺乏類似的應對經驗。對他們來說,張潤衡所屬的灼傷互助會,有着支援燒傷及灼傷病人的經驗,其實是較能明白家屬需要,而張潤衡本身曾經歷嚴重燒傷與其後長期的醫治過程,有着過來人的身份,亦可提供更多關於醫院可對病者協助的資訊、又或如何更有助康復等知識。
曾遇大火 更明白傷者心情
其次,如何與傷者溝通,對於家屬來說也是一個難題,如何安慰傷者?哪些話不能說?張潤衡曾遭遇大火燒傷,更能明白傷者現時的心情,他能令家屬更了解傷者目前的心理狀況,例如傷者最擔心的是甚麼、有哪些禁忌,如何較有技巧對傷者說話,免觸心靈之痛等等。
甚至若傷者有焦慮,如需心理支援、了解復康問題等,他們想主動與過來人溝通,張潤衡亦可有所幫助。當網民一窩蜂力斥張潤衡,或也可設身處地、多些同理心從家屬角度看,張潤衡的幫忙或有其效用。
其實,每個人都想幫助傷者、幫助傷者的家屬度過難關,網民覺得張潤衡前往的時機不對,批評張潤衡是「幫助」傷者家屬,但實情是否如此?這些攻擊,家屬未必「領情」。當網民連對張潤衡的外貌也進行人身攻擊,反而或加深家屬或傷者對日後生活的恐懼。
在今次慘劇之中的港人傷者周穎珊,其姊日前就向傳媒指,網民對張潤衡外貌的批評,是對傷者及家屬的另一種傷害,令他們擔心若將來傷者毀容,也會遭同等目光對待。若令家屬心理背負更大重擔,此又怎會是大家希望見到的呢?
網絡易起哄 留言可傷害人
在網絡之上,容易產生起哄心態,尤其是可藏在熒光幕背後,與他人感覺更遙遠,又可匿名留言,對他人的批判心往往變得更高,留言更不留情,忽略可能對他人造成的傷害,又或只圖彰顯正義,卻好心做了壞事。故此,在網絡一邊「剝花生」看事情一邊評論時,需要提醒自己,別忘了同理心、同情心,多站在別人的角度想想,或更能幫助他人。
網絡公審對事件能否有幫助?負面批評有監察作用,但更多時候需要的,是正面的建設,若以較正面的角度去看事件,更能想到如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不是更好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