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穿越2500年前,佛陀告诉你“真正原始的佛法”

穿越2500年前,佛陀告诉你“真正原始的佛法” 


真正的原始佛法——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带领大家修行的时候,要开悟、见法、解脱,都是需要透过真正的“禅那”,“禅那”翻译出它的意思、意义,就是“静虑”,也就是“止观”。是在身心宁静、沉淀的情况之下,用一个很明觉、微细的心来体悟、来见法。
心灵成长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止”——让身心沉淀、柔软、净化,然后进一步是“止观双运”。“止观双运”就是要用一颗清净、没有污染的心来现观“法”。
“法”讲的就是宇宙的真理、宇宙的运行法则。
你要开悟、要见法、要了悟生死大事,都是在“止观双运”的情况之下,才能够体证到法、体悟到法,所以我们很重视后段的“止观双运”开智慧。
“止观双运”就是用宁静的心、清净的心、不带污染的心来看、(来)如实观宇宙的运转法则,如实观因缘法。这个“观”不是用“想象”的啊!那个“观”是代表归零、不带成见、如实的看。
脚踏实地、如实、归零——“出世间”
要修止观双运的出世间定,你必须要清楚了解什么是“世间法”?什么是“出世间法”?你要清楚了解什么是“出世间法”,就必须要有深厚的闻思基础,要有正知、正见,你要拥有正知、正见,就必须要有善根、福德、因缘,你要拥有善根、福德、因缘,请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把人间的基本善法好好做好。不要一修行,就马上要成佛、要证果;一修行,就马上要开悟、要明心见性;一修行就认为说自己很利根、要很快。那些真的都是“自我”他在贪图快速,因为“自我”很容易膨胀。


我们来修行,首先要脚踏实地把基本的为人处事做好,如果你没有把人际关系做好,你的修行不可能真正有成。即使你认为的“有成”也不是“出世间法”,我讲的修行有成是出世间法。如果你没有把基本的人际关系做好,你不可能走上正确的出世间的解脱道。
“人成即佛成”,要好好地落实下来,让我们的身心柔软,要懂得知恩、感恩!要跟众生广结善缘,把人际关系处理好,你才会真的累积善根、福德、因缘,你才会听闻到真正的解脱法。如果你世间善法的基础不够,就算你听闻到解脱道、解脱法,你不是不相信,不然就是不容易契入,不容易了解到里面真正的核心,就是会有障碍啊!
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小看我们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身、口、意的行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好好地理解正确的因果观,你希望能够成佛、解脱自在,但不要忘了现在、当下就需要点点滴滴去播种善因,从现在开始

修一颗清净心

修一颗清净心 


欲望是人的一种自然之性,也是最大的诱惑。儿女情长的欲望让人承受心智的折磨,金钱利益的欲望让人迷失原有的锐利。无欲则刚,修一颗清净无欲之心,情感便能坦然,利益才可长久。
弘一法师在讲到生死二字时曾有论断:“生死是大事,能真正知道了生死才算是一个觉悟的人,如不知生死,学任何法门都脱离不了轮回。”就法门来说,一律平等并无高下。贪是贪爱,欲是欲望,嗜是嗜好。在这个世间,还贪爱这样,贪爱那样,想离开娑婆就难了。我们生生世世都在修行而没能出三界,仍在轮回,就是因为贪欲嗜味。
  
“若不离开,如养冤家,一生修行全落空。”这个偈子就是我们生生世世的写照,始终没有离开辛苦。特别在这个时代,第一,同修贵精不贵多,志同道合,真修实练,不是人多凑热闹。第二,道场重实质,有学风道风,不重形式,香火鼎盛没有用。第三,修行在修清净心,其他神通感应都不重要。
  
慧远禅师的修行之路便无求无欲,非常专注。慧远禅师年轻时喜欢四处云游,二十岁那年,在行脚途中,他遇到了一位嗜烟的路人,两个人结伴走了很长一段山路。在休息的过程中,那位路人送给了慧远禅师一袋烟,慧远禅师非常高兴,欣然接受了路人的馈赠。后来,他们谈得很投机,那人便送给他一根烟管和一些烟草。
与路人分开之后,慧远禅师心想:“这个东西实在令人舒服,肯定会打扰我禅定,时间长了的话,一定会养成坏的习惯,所以还是趁早戒掉的好。”于是就把路人送给他的烟管和烟草悄悄放到了路旁。
过了几年,慧远禅师又迷上了研究《易经》。那个时候刚好是冬季,天气非常寒冷,他给师父写信,索要一些御寒的衣服,但是冬天都已经过去了,他仍旧没有收到师父寄来的衣服。于是,慧远禅师便用《易经》为自己算了一卦,结果得知那封信根本没有送到师父手里。
慧远禅师心想:“《易经》占卜这么准确,如果我沉迷于此的话,又怎么可能全心全意地参禅呢?”之后,他便放弃了对《易经》的研究。
后来,慧远禅师又迷上了书法和诗歌,每天专研,小有所成,竟然博得了几位书法家和诗人的赞赏。但是他仔细一想:“我又偏离了自己的正道,再这样下去,我很有可能成为一名书法家或诗人,而不是一位禅师。”
从那以后,慧远禅师不再舞文弄墨、习字赋诗,而且放弃了一切与禅无关的东西,一心参悟,终于成为了一代著名的禅宗大师。
  
欲望可以是推动人们向上的力量,也可以成为主宰人们堕落的源头,所以,一定要克制自己,不要为欲望所驱使。这样内心才能更清净,才能更好地致力于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一路上不为外物所惑动、所引诱,才能成就自我的追求。

问答| “转法轮”是什么意思?

 “转”Cakra,是印度古代战争中用的一种武器,它的形状象个轮子。印度古代有一种传说,征服四方的大王叫做转轮王,他出生的时候,空中自然出现此轮,预示他的前途无敌。这里以轮来比喻佛所说的法。

佛的法轮出现于世,一切不正确的见解、不善的法都破碎无余,所以把说法叫做转法轮。佛初转法轮处是鹿野苑Sārnāth,在今天波罗奈城Benares。经过近代的发掘,鹿野苑发现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物。有阿育王的石柱,有公元四世纪石刻的佛初转法轮像等等,并且发掘到古代塔寺的遗址。鹿野苑现有佛寺、博物馆和图书馆,都是近几十年来陆续兴建起来的。
佛初转法轮处的鹿野苑,和佛诞生处的蓝毗尼园、佛成道处的菩提伽耶、佛逝世处的拘尸那伽Kusinagara,是佛教四大圣迹。
值得指出的是:近代学者们对这些圣迹以及其他一些古迹的发掘和修复,主要都是根据我国古代高僧法显、玄奘等的

道场修行就在当下的每一刻(吴居)

道场修行就在当下的每一刻(吴居) 


  真正的道场不在别处,就在此时、此地、此心。我们一直在寻找,想从这个世界上,为这个身心找到一个安身之处。我们去赚取财富,制造许许多多的关系,学习各种知识,不断地参与各种训练,为什么呢?就是想为自己找一个安身立命之处。那么,这么久以来你找到了吗?你想从哪里去找呢?

  佛教里有一首偈子: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尔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这首偈子说的是:所有的道场都不在别的地方,觉悟不在别的地方,佛不在别的地方,和平安乐不在别的地方,解放和自由也不可能从别的地方、别的世界获得;你所追求的所有幸福、快乐、安全、平和、宁静,都不可能从别人或者别的地方获得。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你只能从自己那里获得。

  因为那个觉悟的世界就在你的心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就像灵山、就像佛塔一样,就像佛的净土,就是佛的一个道场,道场就是修行的地方。你所有的成就都要从这个地方获得,从你生命的当下获得,从你当下的身体,从你当下所有的烦恼中获得。

  道场在哪里?道场就在你当下这一念心里,包含着你所有的烦恼障碍和所有的智慧能力。这所有的烦恼障碍、智慧能力都是你真正修行的道场,你不需要再从别的地方去寻找道场。你是从生命的道场里来,还是一直用这本来的道场去寻觅另一个外在的道场?在觉悟的心看来,在在处处都是道场。

  真正的道场,出自你这一颗完完全全的真心。当每一刻你的心完完全全都在道的状态,与一切事物真相相合的时候;随顺因缘,而不是掉在烦恼、恐惧、斗争、不安、是非种种的状况的时候,那你的心就是道场。而离了这个行道之心,你还能从哪里找到道场呢?

  如果你离开去四处寻觅道场,就叫背觉合尘。觉就在这一念心里。我们之所以是凡夫,之所以有种种的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看不见它或不去看它,而从这里转过身,要去外面找觉悟。外面是什么呢?外面就是,我们总想从尘里面找到觉悟,想从外在的环境里找到觉悟,想从别人那里找到觉悟,或者想从佛陀、从菩萨、从智者那里找到觉悟。

  将心觅道,永无了期。你用这样的心去寻找道、寻找觉悟,永远也找不到。每天从许许多多的地方去学习,到处去寻觅的时候,你已经错过了那个最重要的道场,就是那个充满觉悟的真心。当下了然觉知的真心就是最真实的道场,没有任何虚假。

  为什么它没有虚假呢?因为除了当下这颗真心展现的所有以外,你还能找到另一个真相吗?你能够找到、并把过去的任何事实呈现在你的面前吗?你能把未来呈现为现在吗?而此刻你所觉知的全部都如实映现在你的面前,真心映现出了整个世界,无论是山河大地,还是所有的生命,都在每一刹那的真心里完全地显现。它显现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所以,这一刻的心是无虚假的真心,是全然的真心,是全然的觉知。

  所以,道场不在别的地方,就在此时,就在此地,就在此心。因为有这样的真心,才能够有所行动和行为,所以真心能够发行。你有没有留意到,这心每一刻都无住不停?所有的造作、行为、体验、创造都在什么时候发生呢?你说的你想的,包括贪嗔痴,包括戒定慧,包括所有的好事或者坏事,在什么时候发生?只有在这 一刻,在你行动的时候,而不是在别的时候。所以,在行的这一刻就是道场。

  我们相遇的这一刻,是不是一个行?这就是一个道场。我们对话的时候,我们跟人相处的时候,甚至我们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都是道场;甚至生气的时候,也是道场。

  有人经常想,说我到庙里去就能修道了,不到庙里就修不成道。那你在庙里的什么地方修道呢?即使在庙里,都在什么地方修道?在每一次举心动念里修道。如果你在此处起心动念、行为造作的时候,与道不相合,那你在什么地方会变得相合呢?如果你能够在庙里与道相合,那庙是什么呢?是庙让你变得与道相合吗?是佛像让你变得更接近道吗?

  有人说我有了钱再修道,我有了时间再修道,我有了好的老师再修道。那你几乎没有机会修道,因为这不过是你不想与道场相应的借口而已。你即使有了老师,不一定是佛,而你要找佛,佛又不在,已经圆寂两千多年了,你是碰不到的。所以你总也没机会碰到那个佛,也永远不会与道相合。

  所以,真正的修行就是从此刻你真的遇到内在的佛开始,从那个真心觉悟开始。你的每一刻、每一个行为、每一个造作的当下,都跟自己的佛在一起的时候,你就是道场了。以清净心去行一切法的时候,一切法皆清净,你就能够创造一个完全清净的世界。

  深入、持续、不间断、无差别的那颗心,就是道场。不是我此刻在觉悟,下一刻不在觉悟了;如果你向内观察一下的话,就能发现觉悟一直在那里呈现!但刹那间,我们不自觉地掉进了烦恼、是非、人我中,因此我们的功德刹那地散尽。

  所以,修行是每一刻的事,觉悟是每一刻的事。只有当每一刹那都在觉悟的道场时,我们的功德才能够增益,智慧才能够持续不断地增长。这不是理论。每一刻回到你内在的觉照,那里才是你真正的道场.

2015年8月28日 星期五

不可思议!“日中一食”背后竟隐藏这么多秘密!

不可思议!“日中一食”背后竟隐藏这么多秘密 


编者按:对佛教有一定了解的人,大概都会听到“过午不食”或“日中一食”这两个说法,不过对于“日中一食”真正目的,可能了解并不到位。那么“日中一食”背后究竟隐藏哪些秘密?其实在佛经中,“日中一食”原本叫“一坐食”,如《中阿含经》说:“世尊告诸比丘:我一坐食,一坐食已,无为无求,无有病痛,身体轻便,气力康强,安隐快乐。汝等亦当学一坐食,一坐食已,无为无求,无有病痛,身体轻便,气力康强,安隐快乐。”


  一坐食已,无有病痛,身体轻便,气力康强。

  日中一食,是佛的戒律,是佛的根本戒律,是对僧团的根本戒律,而且十方如来都是日中一食。

  为什么佛制订日中一食?我们应该清楚,我们的生死轮回的根本是淫欲,淫欲为正因,有了淫欲就有了轮回,就有了生死。淫欲不断,生死不能了,三界不可出。所以说断淫欲从哪儿去断,首先我们就应该从食物着手。

  因为食物是助因,过多的食物产生了很多的能量,会促使我们的身体生理的变化,使我们增长欲望心。所以佛讲:日中一食为佛食;早晨食为天食,升天的因;下午食为畜生因;晚上食、半夜食这是为地狱因。

  所以说日中一食是很重要一条。我们想了断生死,你不去掉它的助因,就不可能去掉它的正因。我们都说心不贪念,既然心不贪念,食物就应该放下。

  作为居士,这方面没有明确的要求。如果你想修行,在饮食上必须控制,因为你今生来到世间不是为了吃饭、睡觉、生儿育女来了,也不是为了挣钱;你是为了修行,是为了成佛道的。所以说我们应该在能做到的条件下要尽量去做,不管做到哪一步,过午不食也好,日中一食也好,我们都应该支持不应讥笑。

  有的身体不太好,这是另外的原因。日中一食能治多种病,有十大利益,身体轻快、少下气、不昏沉、智慧增长、有正念,……它有很多的利益。你吃三顿饭,和吃一顿饭、日中一食的思维它都不一样。

  因为我们很多的思维建立在物质基础上,为什么我们并没有证到正知正见的地步,因为我们的知见往往都来源于物质上的影响。你吃一顿饭必然有吃一顿饭的思维方式,吃两顿饭有吃两顿饭的想法,吃三顿饭有三顿饭的想法。所以说,我们如果想真正地得到正念,就必须从饮食上着手的。

  日中一食,不是吃一顿饭就完了,而且还有很多讲究:比如说我们今天吃饭,当我们身离开座的时候,这个饮食、这个一坐食就破坏了。而且当我们打食物的时候,你想认为自己的食物已经够了,你手只要一比,拒绝,我不要食物了,就以后的任何食物不能再要了。有的人认为这个食物够了,顺便不自觉的手就一比,表示一下拒绝下面的食物,那你以后的所有的食物都不能吃了,包括你吃饱不能吃饱都不能吃了。

  过去有一回我正在过斋,有个居士行堂,他又想给我食物,又怕我不要,很犹豫。犹豫一次、两次、三次,还在犹豫,我就用手比划,意思说你就赶紧给下面行吧,不要给我行了。我这么一比划,这就坏了,虽然没吃饱,下面所有的食物都不能要了,只好忍受。通过几次这个事情,慢慢就长了教训,一看他来就不敢再比划了,怕吃不着食物。

  但是这个锻炼了我们一个不贪之心,必须在食物上要打胜仗。因为食物对我们来讲,虽然是人离不开它,也正是我们一个大敌。因为人离不开食物,食物又促使了我们不断地轮回,所以说食物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食物要不克服,你想得道,太难了。

  因为这就是贪心,你放不下贪心,还想得道,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对饮食这一关我们必须有正确的概念。众生之所以轮回,就是饮食。如果我们能够日中一食,按照佛的戒律去做,而且不分别食,就包括每个食物,摆在最前面的就吃,也不挑里面的食物。

  为了养身体,不得不吃点儿食物,来滋养身体,并不贪恋里面的色声香味,不再贪恋这些东西;而且我们能够真正的不起分别的时候,你有可能在吃饭的时候就证道了,吃饭的时候就了脱生死了。

  你想这么大的利益,我们为什么不抓住呢?我们千辛万苦的修道,抛家舍业的满世界跑,有时你不如当下就搁你那碗饭。你做功夫,就从你碗里做起,既方便又直接。所以说,日中一食是成佛的正因。

  作为居士来讲,有能力的,我希望大家都要做。咱这里有很多的居士能做,有的在家也那么做。虽然身体消瘦一点,很多的疾病去掉了,而且得到正念,内法才增加,这都是很殊胜的。

  所以说,佛讲,日中一食是成佛的正因。成佛都是日中一食。日中一食我们即使做不到,也要赞叹!

文/慧律法师

日本和尚在裸女图上写字让商人惭愧不已 !

日本和尚在裸女图上写字让商人惭愧不已 

  泽庵宗彭禅师是日本江户初期临济宗大德寺派的高僧,精通诗歌、俳句、茶道,为东海寺之开山祖师。

  某天,有一个商人拿了一幅裸体的仕女画,故意请泽庵宗彭禅师在画上题词。商人心想,泽庵宗彭禅师一定会很尴尬地推辞。

  没想到泽庵宗彭禅师不但没有拒绝,还一面欣赏着画中的美女,一面赞叹说:“多么好的一幅画啊!”

  禅师随即在画上题字:“佛卖法,祖师卖佛,末世之僧卖祖师;有女卖色身,消众生烦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柳绿花红,夜夜明月照清池,心不留亦影不留。”

  原本是想看禅师笑话的商人,看到泽庵宗彭禅师如此心胸坦荡、磊落自在,反而惭愧不已。

  【养心法语】泽庵宗彭禅师一生提倡“无念无想”的禅风,所以即使是为一幅裸女画题字,也能自在地题偈“心不留亦影不留”,让不怀好意的商人折服。在禅者的眼中,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有如过眼烟云,因此心不会为女色所牵动,更不会令其产生一丝的“念想”,因为他早就泯除人我、净秽、男女等等差别妄想,而能自在无碍。有些人喜欢追逐感官声色的刺激,希望从中得到享乐,但是当这些感官享受一过,反而更让人觉得寂寞空虚。人若时时受到这些外境的声色驱使,内心是永远得不到安宁的。反观禅者,心不随外境所转,所谓“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假围绕”,只要心不在万物上染着,纵然万物围绕,也依然可以身心清净无垢。

选自:《星云禅话·点亮心灯》




索达吉堪布 :恭敬我们与生俱来的保护神

恭敬我们与生俱来的保护神 

 索达吉堪布 
供护法,有些人认为是藏地的传统。确实,藏地每个寺院和每个修行人都很重视供护法。《莲花生大士传记》中记载,莲师初来藏地时,许多鬼神制造违缘,莲师依靠神通一一降伏,让他们发誓作护法神,保护佛法。其实这种故事在汉地也有,比如关公,就是智者大师在荆州玉泉山时,有一天坐禅入定,忽然天昏地暗、狂风暴雨,关公率鬼神眷属现出种种可怖景象,扰乱智者大师。(三国时期的关公,被吕蒙砍了头,因嗔心太重,成鬼后始终无法得度。)大师面无惧色,对其谆谆开示佛理。最终关公向大师求授三皈五戒,正式成为他的弟子,并发誓今后不但不损害修行人,反而保护佛教,愿作佛教护法,这就是汉传佛教的“伽蓝菩萨”。我觉得跟藏传佛教的大德弘法或禅修时受到鬼神危害,降伏其成为护法神的故事完全相同。

  我们平时供护法,不能天天求保护自己,而应祈祷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世间上有很多可怜的老人、孤儿、精神病患者,但愿通过护法的不共威力,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归宿。一个老年人进了养老院,这就是护法的加持,不一定非要很神奇,只要让他享受安乐就可以;一个孤儿没有父母,遇到一个人领养他、照顾他,也是护法的加持。我们平时发愿回向,就应该这样想。

     按藏传佛教的观点,保护佛教和修行人的善神有吉祥怙主七十五尊,是非常出名的护法神,莲花生大士的很多修行法中都有祈祷仪轨。还有,每个人来到人间后,形影不离的有五种守舍神——乡土神、父族神、母族神、战神、生命神,我们只不过看不见而已,实际上他们都存在。一、乡土神:你在哪里降生,当地的土地神中专门有一个来保护你。二、父族神:你父亲是什么种族,延续下来有一个天神,一般处于你右肩。三、母族神:你母亲是什么种族,延续下来有一个天神,一般处于你左肩。四、战神:保护你的命运、你的名声,我们藏地有一种说法:“这个人的战神很厉害,他做什么都成功,一直是美名远扬。”战神厉害的话,就算他不是好人,口碑也很好,做什么都很顺利。五、生命神:你的寿命延续多少年,他就一直保护你。这五种神与每一个人共存共亡。《佛说灌顶经神咒经》中说,受三皈的人还有三十六部神王携众眷属守护,譬如善光神、善月神,各自都有不同的神通力。


  我们有很多天神守护,但不要天天都是想自己别遇到违缘。前两天我要求大家供护法,很多道友也经常供护法,但供的时候你们也想一想:“我是不是为了利益众生?想帮助很多可怜众生?”发心的动机非常重要,比如说一个领导,他上台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为人民着想,目标是对的;如果只为自己升官发财、贪图享受,那就搞错了。

  学习大乘佛法的人,始终都要观察自己,看能不能摧毁自私自利的我执。若能在摧毁我执的基础上利益众生,那么不管别人赞叹与否,你的方向和发心都是对的。如果没有这一点,一切都围绕自我而

谁是你的救怙?

谁是你的救怙? 


“心念”是有力量的,“善”的动机足以造成深远的影响。因此,无论我们做任何事情时,自己的心念、动机、目标,是最重要的。而且在一切作为当中,都带着责任感去做,这就是注重因果业报。
  
“因果业报”不仅仅告诉我们个人行为的重要性,也阐述了人与人之间,或者人与万物之间的紧密关连性,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社会,甚至改变整个地球。因此,那怕只是一个微细的心念,都可能造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可能改变一切。
  我们常会期待一个充满神力的佛菩萨,或者某位高僧,甚至是超人,能够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突然出现并解决所有的问题。
或者有些人的期待,是希望自己过去所做善事的果报,能够赶快发生。其实与其总是向外期待、等候,不如期望自己内在的佛菩萨,换句话说,自己要懂得创造机会,自己要能发光发热。
 当然,我们内心的佛,目前还不是太有效率,他是佛,但还是一尊小小的佛吧。无论如何,真正的力量来自于自身,“因果业报”就是自己的力量。因此可以说,自己就是自己的救怙。
  
真正的力量是什么?就是自己的心念,就是那一念善心。我们都要懂得爱惜自己,相信自己善心的力量,要有大的担当。




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急性鼻竇炎的中醫治療與調護


一、病因與症狀
對於急性鼻竇炎的發病與症狀。中醫學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有所論述。如黃帝內經《素問》中曰:「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中醫認為,急性鼻竇炎多由起居不慎,過度疲勞,致使風寒、風熱邪毒侵犯人體,循經犯肺,上蒸鼻竇;或嗜食辛辣炙煿或肥甘厚味,致火熱內生,或邪熱內犯膽經,循經上犯鼻竇而病。其他如拔牙、急慢性鼻炎、鼻腔手術等往往可誘發病邪侵犯鼻竇而導致急性鼻竇炎的發病。
急性鼻竇炎發病後,主要表現為:(1)鼻塞:單側或兩側持續性鼻塞,嚴重者可有嗅覺減退。(2)鼻涕黃稠量多(濁涕下不止):即流膿性鼻涕,量多黏稠,難以擤盡,若鼻涕流向咽部,可引起咽部不適,咳嗽,噁心等。(3)頭痛:疼痛部位相對固定,一般位於頭頂、前額、鼻根、面頰或枕部。(4)全身症狀:可有發熱、惡寒,全身困倦,口幹,便秘等,小兒患者症狀較成年人嚴重,可見高熱,嘔吐、腹瀉、咳嗽等症。X光片可見鼻竇黏膜水腫,或積有膿涕等。

二、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急性鼻竇炎發病急,病程短,鼻塞重,膿涕多,多屬實證、熱證。臨床根據病情輕重與所處階段不同,一般採用清熱宣肺、清瀉脾胃,清肝利膽等方法進行治療,大多能夠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1)肺經風熱證:本證主要見於急性鼻竇炎的初期。主要表現為發病急,鼻塞,鼻涕黃,量較少;頭痛、發熱、輕微惡寒、咳嗽等,檢查多見鼻黏膜紅腫,鼻腔積有黃稠鼻涕,額面相應鼻竇部位有壓痛等;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治療宜疏風清熱,宣肺通竅。方藥可用銀翹散合蒼耳散加減。常用藥物如金銀花、連翹、菊花、蔓荊子、竹葉、薄荷、白芷、辛夷、炒蒼耳子等。
2)脾胃積熱證:本證多見於急性鼻竇炎的中後期,主要表現為鼻涕黃濁量多,鼻塞較甚,嗅覺減退,前額頭痛明顯;發熱,口渴,口臭,小便短赤,大便乾結;檢查多見鼻黏膜鮮紅,鼻道膿涕較多;舌質紅,苔黃,脈數有力等。治療宜清泄脾胃,解毒除涕。方藥可用清胃湯合黃連解毒東加減。常用藥物如生石膏、升麻、黃連、生地、丹皮、大黃、黃芩、白芷、薄荷、甘草等。
3)肝膽濕熱證:本證多見於急性鼻竇炎的中後期。主要表現為鼻涕黃綠,黏稠量多,涕味腥臭,鼻塞較甚,嗅覺減退,頭痛明顯;或有發熱,口苦、咽乾,煩躁易怒,耳鳴,小便黃赤;檢查多見鼻黏膜紅赤,鼻甲腫脹,鼻道膿涕較多,病變竇竅相應頭面壓痛;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等。治療宜清瀉肝膽,燥濕排膿。方藥可用龍膽瀉肝湯合奇授藿香丸加減。常用藥物如龍膽草、梔子、黃芩、柴胡、車前草、丹皮、藿香、薄荷、菊花、甘草等。

三、預後與調護
急性鼻竇炎若能及時正確治療,大多可獲痊癒。但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方法不當,可引發中耳炎、咽喉炎、氣管炎等,嚴重者尚可引發顱腦感染,導致嚴重後果,或引發眼內感染、導致視力下降等。若失於治療尚可轉變為慢性鼻竇炎,致使病變經久不癒;若膿涕流入咽部,可致咳嗽等;因此,一旦發生急性鼻竇炎,應儘早積極治療,防止並發病的發生。嬰幼兒患病,病情往往較成年人嚴重,而且更易發生嚴重併發症,更應引起重視。
在調養護理方面,一旦發生急性鼻竇炎後,應注意休息,防止受冷,飲食宜清淡,富有營養;忌食辛辣煎炸油膩食品、禁煙酒;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鼻涕黃量多者,可適當飲用菊花薄荷茶(菊花15克、薄荷3克、茉莉花1克。用開水泡茶飲),以利膿涕排出;鼻塞嚴重時,亦可用薄荷煎水熏鼻,以改善鼻腔通氣,切忌用力擤鼻,以防膿涕走竄,變生其他病。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首席講師王永欽

911恐襲困擾多年 「灰塵女」胃癌去世

註:本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二○○一年紐約九一一恐襲倖存者博德斯,與胃癌搏鬥一年後,周一去世,終年四十二歲。她當年在恐襲事件中逃生時,被攝影師捕捉到她身上蒙蓋灰塵一臉驚惶的經典照片,因此得到「灰塵女」的稱號。她在過去十多年受到那場災難的困擾,長期情緒低落,更曾酗酒及染上毒癮。
  被傳媒稱為「灰塵女」」(The Dust Lady)的博德斯(Marcy Borders),當年只有二十八歲,剛在美國銀行任職法律助理一個月,在世貿中心北翼大樓八十一樓上班。事發當天,恐怖分子騎劫兩架客機先後撞向兩座大樓,博德斯和其他人沿着樓梯逃生。跑到地下時,南翼大樓開始倒塌,一名陌生人把博德斯拉到鄰近另一座建築物的大堂躲避,她的頭髮、整張臉和全身都布滿了灰塵,一臉驚惶失措,被記者拍下照片,成為那場大災難中其中一幅最震撼的經典照片。
  雖然保住性命,有兩個孩子的博德斯過去十多年都無法擺脫陰影,長期情緒低落,更酗酒及染上霹靂可卡因毒癮。她多次拒絕美國銀行的調職安排後,失去在該行的工作。她大部分時間將自己關在兩房單位內,該單位在新澤西州貝永市一個環境較差的地區。
  博德斯二○一二年三月接受記者訪問時說:「我仍活在恐慌之中,我害怕進入橋梁、隧道及地鐵站。」她又說:「我不能照顧自己,所以將女兒交由丈夫照顧。」
  她家中的冰箱空空如也,電視機長期關着。她說:「我以前常看電視,但現在長期關機,因當我見到耶路撒冷發生的暴力事件,就擔心會在這裏發生。」她表示「九一一」恐襲後數月,沒有人接觸過她,她靠母親提供食物。
  沒有援助組織協助她,也沒有人告訴她九一一恐襲生還者可以接受免費精神治療。她說:「基本上,我甚麼也做不了,困在室內,我感到在室內最安全。」她又說:「我感到我應在那場災難中被殺,好讓我的女兒獲得一些賠償。」她說,「有時我會想,做那些消防員或警察的妻子,可獲金錢賠償。情緒如此低落,有時你會準備自殺。」
  博德斯在二○一一年恢復正常,她指恐怖大享拉登死亡的消息有助她回復平靜,從創傷中恢復過來。但在二○一四年八月,她被診斷出患上胃癌,過去一年一直接受化療,原本計畫於今年十二月做手術,再進行新一輪電療和化療。
  博德斯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時,質疑自己患上癌症與「九一一」事件有關。她相信那次經歷,激活她體內的癌細胞。她謂:「有十年的時間,我無法完成一整天的工作。每次當我見到了飛機,我都感到惶恐不安。」

问答| 一向专念是修持的重要关键吗?

问答| 一向专念是修持的重要关键吗? 


《无量寿经》提到“三辈往生”,不管是上辈、中辈、下辈往生,共同的都需要一个条件,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一向就是一贯如此,一如既往。专念就是专一的念,不是念佛号又持其他咒;或者虽念佛号,可是心里胡思乱想,这都属于不够一向专念。


一向专念不管你是不是达到一心了,都能往生,这就比《阿弥陀经》是打一个突击,克期取证,规定一个时期内专心的修,修到能达到一心,或者“理一心”的地步,这样最后一定能往生。
但这里的说法比《阿弥陀经》的说法还要放宽一点,只要求一心不乱专持名号就可以了,不需要达到“事一心”、“理一心”才能往生。


能够做到的当然是好,可以生到“方便有余土”或者“实报庄严土”。而一般往生的人都是到“凡圣同居土”,所以并不需要非达到“事一心”“理一心”不可。
你念佛只要一心不乱,清清净净,一心一意的念就能往生。所以玄奘大师翻译的经文是用“系念名号”这几上字,一心专念名号就可以。
所以《无量寿经》中也是“一向专念”,一惯的念就是专念;也就是说,不管你自己能否达到“一心不乱”,你都可以往生。
因为我们只要求能生到“凡圣同居土”就已经很了不起,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如果你能够念到“事一心”“理一心”那更好!


所以对于往生有很多人误解,以为念不到一心不乱就不能往生,这是理解不深,夏莲居老师说过:念不到一心不乱,一样可以往生。
但是不能一向专念就不能往生,一般来说必须要有一定的修持,或念佛到接近这个境界才成。念佛往生,不是到临终时佛才来接引,如果能一向专念,自然能垢障清除,心中的污垢障碍都消除,所以“一向专念”是修持

希阿荣博堪布:刹那能灭诸罪障的方法

希阿荣博堪布:刹那能灭诸罪障的方法 



刹那能灭诸罪障的方法---发菩提心

引语: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灭诸恶罪。

菩提心是一切佛法的精要,是成就佛果的因。要发大愿,发无伪的真心,为无量众生的解脱立誓成佛。

关于菩提心,各教派的历代祖师都有很殊胜的教言,归纳起来就是一位修行人如果具足了菩提心,就具足了所有的佛法功德,所做的一切善法都将成为成就无上佛果之因。

普贤菩萨曾发愿: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这正是对愿菩提心的具体阐释:其一,希望众生远离挫折、痛苦、磨难,经常感受快乐;其二,希望众生真正趣入正法,信受奉行,由此摆脱轮回的痛苦,并最终灭尽烦恼,成就无上正等觉。

以悲心缘有情,愿一切众生远离苦因及苦果;以智慧缘正等菩提,愿所有众生圆满佛果。只想自己圆满觉悟、不愿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是不合理的假设。圆满觉悟,或者说成就佛果,意味着“智、悲、力”三者圆满。在因地修行时没有悲心,果地也不会有悲心,没有悲心就不叫圆满觉悟。

闻思和修法前,首先检视自己的发心,看看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众生。如果是为了自己,一定要马上纠正。将希望所有众生得到安乐、最终获得佛果作为自己的发心,这才是大乘之道。

在心里发愿为所有众生成佛而修持佛法,发了这个愿以后要不断地修持菩提心,训练自己。不仅仅是修法念诵时,平时心里也要记得常常这样发愿,能使功德不断增上。

哪怕只在佛前供一支香、磕一个头,念一句佛号,绕一圈塔,也要发菩提心,这样我们所有的善根都会成为解脱与成佛之因,有很大的功德。

相续当中一定要生起真实的出离心和菩提心,这样无论闻思还是进入实修,都会很快获得成就。不管做什么功德善业,修什么法门,都不要忘记以出离心和菩提心摄持自己的相续。

具备出离心,修行能得到阿罗汉的果位;具备菩提心,修行能成就佛的果位,否则都只能获得世间福报。没有出离心,无法获得解脱;没有菩提心,即使再精进,哪怕一辈子在山洞里闭关修行,也不可能成佛。就像一个人,没有腿、没有交通工具,甭管想去哪,都实现不了。

辛辛苦苦做了那么多功德,却不是解脱和成佛的因,不是很可惜吗?

八万四千法门,最精髓的都在慈悲心和菩提心里。要成就佛果, 没有差错的道路就是菩提心。菩提心的功德几天也讲不完。寂天菩萨说:我们生起菩提心,就像是乞丐在垃圾堆里找到稀世珍宝,它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喜悦,满足我们所有的希求。

“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灭诸恶罪”。生生世世,我们因为无明和烦恼,造过的恶业数也数不清,不生起菩提心,即使很精进地修法,也难以清净全部业障。然而,当我们内心真正生起菩提心的时候,一般的业障会彻底消灭。造过大业的人,比如杀父母等五无间罪,恶业果报成熟堕入地狱一瞬间就能脱离地狱。

如果一个人具有菩提心,不管他是上师还是普通人,我们都应当向他顶礼。

发心有大小而无优劣,每个人可以随自己的因缘发菩提心,只要诚实并且是真心为了众生的解脱,发心无论大小都值得赞叹。

刚入佛门的人立即就生起菩提心可能很困难,但一步步修持,相续中最终一定会生起菩提心。久而久之,造作的发心也能激发真正的菩提心。

根据大乘佛教的教义,菩提心与空性智慧在根本上无二无别。证悟空性和修持菩提心是无法分割的,如果相续中没有生起无伪的菩提心,也不会产生证悟空性的智慧。

在实修当中,树立无我的见解可以帮助激发、巩固菩提心,修持菩提心反过来也是体悟空性最便捷有效的途径。

初学佛者不具备无我的见解也可以先修菩提心,到一定程度时对空性自然就会有所了悟。出家人、在家人,都要修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