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2日 星期三

減年長者薪酬 為青年創職位?

註:本文轉載自經濟日報

鼓勵僱員做到老,是各地政府近年力推新政,但勞工職位有限,卻令青年上流更難。南韓正陷此困局,為救年輕人就業,現又反過來向年長員工薪金開刀,要皆大歡喜,怎會容易?
人口老化的問題,愈來愈棘手,勞動力減、退休福利及醫療開支卻增加,各個已發展地區的政府,近年無不以延長退休年齡來紓緩問題,就連本港也不例外。但鼓勵做到老,就是靈丹妙藥?沒有副作用?不妨看看南韓的故事。
一如其他國家,南韓近年鼓勵國民做到老,既推動企業聘請年長員工,更已經立例,規定企業在明年起把退休年齡延至60歲,既讓國民能有更多儲蓄應付退休,更大的考量是配合政府推後領取養老金的年齡,減省福利開支。
薪金遞減制度 朴槿惠力推
既然鼓勵做到老,本來應提供誘因予年長員工,如保障其薪酬、工時等,但南韓政府卻反而有矛盾之舉,總統朴槿惠上周明言,政府和國營機構須在今年全面落實「薪金遞減制度」(wage peak system)。甚麼是薪金遞減?制度規定達56歲的年長員工,就要開始減人工,然後逐年遞減直至退休,減省下來的薪金開支,就用來補貼加開職位,聘用年輕人,政府預計可創造8,000個新職位。
實際上,薪資遞減制度,近年已在部分南韓公營部門及企業實施,部分員工在56歲時被減薪10%,至60歲更減薪40%。韓政府亦積極推動企業跟隨,當地第五大財團現代集團,昨亦宣布響應政府政策,為幫年輕人就業,明年起實行薪金遞減制度。
一邊想國民做到老,但另一邊卻鼓勵大減人工,為何如此矛盾?背後的關鍵,還在於青年成為當中的「犧牲品」。當政府推動延後退休,本來需退休的年長員工,繼續留在職位,加上他們經驗資深,薪金肯定不低,企業的員工開支漲大了,企業又怎會願意多設新職位?結果,年輕人渴求的新空缺,反而消失。
韓年輕人慨歎 「畢業即失業」
更甚的是,當地年輕人的情況,比年長者慘得多,在金融海嘯之後,全球如歐美等地的經濟不景,企業招聘意願減,南韓自不例外,年輕人更首當其衝。南韓已有「88萬韓寰世代」一詞,意指大學畢業生每月也只得約5,800港元的低薪,更多年輕人慨歎畢業即失業。當全國整體失業率約為3.9%,但15至29歲的青年失業率,在今年初達到11%,是40歲或以上族群的4倍。
對年長員工來說,人均壽命愈來愈長,他們有不夠儲蓄退休的危機,但他們經過80、90年代的經濟繁榮期,無論是累積的財富、職位薪金等,情況相對年輕人好得多。相比年長員工,年輕人反而是更加需要有工作的族群,惟政府近年政策,都是鼓勵年長者繼續工作,年長員工與年輕人間的矛盾,逐步浮現。
南韓政府要年長員工減薪、補貼年輕人就業的盤算,自然是想減輕這種矛盾對立,希望令年長員工繼續就業之餘,又可增加年輕人職位,造成皆大歡喜。
但更大的可能,卻是皆大不歡喜。不計經驗、因年齡達56歲以上就要減人工,年長員工自然不滿,但另一方面,年輕人職位增長亦未必有保證。據當地政府調查,在已實施薪資遞減的企業之中,員工逾300人的企業,開設新職位的意願確有增加,但員工不足300人的企業,卻沒有因此而更願意設新職位。若然年長員工要減薪、企業又大多不肯配合設新職位,最後將會人人抱怨。
倘港仿效韓 同樣陷兩難
本港的情況,與南韓固然不盡相同,現時本港經濟環境不差,失業率低,企業請人難,青年要搵工尚算容易,即使延長退休年齡,也未必會出現年長者搶去年輕人工作機會的問題。
但要警惕的是,若未來經濟陷入困境,年輕人找工作難,政府推動延後退休,鼓勵年長員工繼續「佔據」職位,會否造成兩代人的矛盾?甚至令港府陷入像南韓般的兩難?屆時就算本港想效法南韓扣減年長者薪金,也必遭到公務員、工會團體大力反對。
若要一邊鼓勵做到老、減省政府開支,一邊又要無損青年上流、就業,雙贏之法不外乎拓展有利年輕人的新產業,如創意產業、科技行業等。擴大經濟規模,以增加就業職位,箇中難度肯定不低,但若要避免延長退休出現阻礙年輕人上流的副作用,還是循此正途而非施行各種扭曲職場制度的權宜之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