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体这样一摆,脊椎没有前俯后仰,稳稳地坐在蒲团上。呼吸,随它长,随它短。需要长的时候它自己长,不需要那么长的时候,它自己短。所以说,呼吸长,呼吸短。《阿含经》里讲的安那般那,其实大家有些地方误会了。它说,呼吸长,知呼吸长,知道的“知”。你的呼吸短,就知道你的呼吸短。那个“知”不是你起一个认识去知,“哎,我这一次呼吸长,我这一次呼吸短。”不是那样的“知”。叫你呼吸长呼吸短,知道长知道短,你不是变成一个石头人,木头人,什么都不知道,死人一样,不是这个意思。但是,也不是起个念,“哎,我这一次呼吸长了,哦,这一次呼吸短了。”《阿含经》的知呼吸短,知呼吸长,不是这样的“知”,别弄错了,又误会掉了。《阿含经》没有教你数一、数二、数三,没有哦。你去看看,它只告诉你,“知”呼吸长,“知”呼吸短,对不对!那个“知”的意思就是,不是木头人、石头人那个样子。这个意思就是“只管打坐”的要领。
身,口,意三个样子。身的样子,脊椎的姿式最重要。不是用力,不是弯腰驼背,也不是抻直起来,都不是,意加进去的都不是。口闭起来。闭起来可以念咒吗?还念佛号吗?可以吗?口闭起来,轻轻地闭起来。意,很多人就是误会在这里。教你观心喽,观你的心从哪里来,心停在哪里。又是跑去了,跑到哪里去了。什么观心哪!释迦牟尼佛教的“身口意”三个方面的指导不是这样教的。他的意思,身口意的“意”,是教你这样静坐,坐禅,心念来了心念去,你不要欢迎它,也不要去排斥它。不迎不拒,不理它,有一个“不理”在那里,已经不对了。有一个“不理”这个念头,那就已经起个念头去“不理”了嘛!所以,真正的让你的心念来去自由,念头上来念头去。但是,不是死掉,也不是昏沉过去了。
怀奘法师不是说吗,“众生的本有,万法的全体”。心念是不是万法之一呀?就好像眼睛照到有相,眼睛就有相现。耳朵听到有声音,耳朵就有响。意根由法尘现,就有法相。念头来去是万法之一呀!万法的全身哪,全体的身,全身,那是你自己的光明藏啊!念头的来,念头本身是你的光明藏的作用,你的光明本身,你怎么知道有念头来去呀?还要在那里起个念头去观,不是矛盾吗?还有的人是,“哦,我知道有念头来了。好,不迎,不要去欢迎它,不要随它,也不要去排斥它。”以为不迎不拒是做意根的、身口意方面的“意”方面的用功,错掉了!
当念头本身的来去,念头本身是你自己的光明的作用,光明的动。光明本身的作用,是你本身,全身,万法的全身嘛!这个时候你起了个念头,“哦,有个念头,不要去碰它”,这个已经是分别意识了。但是,这个念头起以前的那个念头是自然的,是你本来的光明藏,你的光明的本身的作用。这样起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这个(念头),那个(念头),这个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哦!因为我们习惯性地会生起分别意识,“哎…哦,哦,你这个念头…”在这个以前的,所以叫做“父母未生前”,还没有预兆以前。所以,因为你的意识知道念头来了,这个刹那之间,你前面那个“未生前”的那个就,你就“哦!原来是这样!”识的境界跟“父母未生前”,连念头都不知道念头的时候,光是念头,是你的光明在动的时候,这个一刹那,这个时候开悟的人也有,但太少太少,这比有光出现看到东西,或听到了声音而把你的我执打断还不容易,很少很稀有。大概是过去俗世因缘,过去已经相当成就,生下来就有这本事。否则的话,这个……念头本身是你的光明的作用,跟你去认到这个念头不同哎!体会的出吗?了解吗?光是了解没有用,所以要打坐!所以要打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