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與症狀
對於急性鼻竇炎的發病與症狀。中醫學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有所論述。如黃帝內經《素問》中曰:「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中醫認為,急性鼻竇炎多由起居不慎,過度疲勞,致使風寒、風熱邪毒侵犯人體,循經犯肺,上蒸鼻竇;或嗜食辛辣炙煿或肥甘厚味,致火熱內生,或邪熱內犯膽經,循經上犯鼻竇而病。其他如拔牙、急慢性鼻炎、鼻腔手術等往往可誘發病邪侵犯鼻竇而導致急性鼻竇炎的發病。
急性鼻竇炎發病後,主要表現為:(1)鼻塞:單側或兩側持續性鼻塞,嚴重者可有嗅覺減退。(2)鼻涕黃稠量多(濁涕下不止):即流膿性鼻涕,量多黏稠,難以擤盡,若鼻涕流向咽部,可引起咽部不適,咳嗽,噁心等。(3)頭痛:疼痛部位相對固定,一般位於頭頂、前額、鼻根、面頰或枕部。(4)全身症狀:可有發熱、惡寒,全身困倦,口幹,便秘等,小兒患者症狀較成年人嚴重,可見高熱,嘔吐、腹瀉、咳嗽等症。X光片可見鼻竇黏膜水腫,或積有膿涕等。
二、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急性鼻竇炎發病急,病程短,鼻塞重,膿涕多,多屬實證、熱證。臨床根據病情輕重與所處階段不同,一般採用清熱宣肺、清瀉脾胃,清肝利膽等方法進行治療,大多能夠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1)肺經風熱證:本證主要見於急性鼻竇炎的初期。主要表現為發病急,鼻塞,鼻涕黃,量較少;頭痛、發熱、輕微惡寒、咳嗽等,檢查多見鼻黏膜紅腫,鼻腔積有黃稠鼻涕,額面相應鼻竇部位有壓痛等;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治療宜疏風清熱,宣肺通竅。方藥可用銀翹散合蒼耳散加減。常用藥物如金銀花、連翹、菊花、蔓荊子、竹葉、薄荷、白芷、辛夷、炒蒼耳子等。
(2)脾胃積熱證:本證多見於急性鼻竇炎的中後期,主要表現為鼻涕黃濁量多,鼻塞較甚,嗅覺減退,前額頭痛明顯;發熱,口渴,口臭,小便短赤,大便乾結;檢查多見鼻黏膜鮮紅,鼻道膿涕較多;舌質紅,苔黃,脈數有力等。治療宜清泄脾胃,解毒除涕。方藥可用清胃湯合黃連解毒東加減。常用藥物如生石膏、升麻、黃連、生地、丹皮、大黃、黃芩、白芷、薄荷、甘草等。
(3)肝膽濕熱證:本證多見於急性鼻竇炎的中後期。主要表現為鼻涕黃綠,黏稠量多,涕味腥臭,鼻塞較甚,嗅覺減退,頭痛明顯;或有發熱,口苦、咽乾,煩躁易怒,耳鳴,小便黃赤;檢查多見鼻黏膜紅赤,鼻甲腫脹,鼻道膿涕較多,病變竇竅相應頭面壓痛;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等。治療宜清瀉肝膽,燥濕排膿。方藥可用龍膽瀉肝湯合奇授藿香丸加減。常用藥物如龍膽草、梔子、黃芩、柴胡、車前草、丹皮、藿香、薄荷、菊花、甘草等。
三、預後與調護
急性鼻竇炎若能及時正確治療,大多可獲痊癒。但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方法不當,可引發中耳炎、咽喉炎、氣管炎等,嚴重者尚可引發顱腦感染,導致嚴重後果,或引發眼內感染、導致視力下降等。若失於治療尚可轉變為慢性鼻竇炎,致使病變經久不癒;若膿涕流入咽部,可致咳嗽等;因此,一旦發生急性鼻竇炎,應儘早積極治療,防止並發病的發生。嬰幼兒患病,病情往往較成年人嚴重,而且更易發生嚴重併發症,更應引起重視。
在調養護理方面,一旦發生急性鼻竇炎後,應注意休息,防止受冷,飲食宜清淡,富有營養;忌食辛辣煎炸油膩食品、禁煙酒;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鼻涕黃量多者,可適當飲用菊花薄荷茶(菊花15克、薄荷3克、茉莉花1克。用開水泡茶飲),以利膿涕排出;鼻塞嚴重時,亦可用薄荷煎水熏鼻,以改善鼻腔通氣,切忌用力擤鼻,以防膿涕走竄,變生其他病。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首席講師王永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