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5日 星期五

瑜伽经 —— 三摩地篇 15

瑜伽经 —— 三摩地篇 15 他


第十五句:DRSTANUSRAVIKA   VISAYA  VITRSNASYA  VASIKARA  SAMJNA  VAIRAGYAM
<能自我掌控意识,对看到或听到之物不产生欲望,就是不执着>


DRSHTA:已看见
ANUSRAVIKA:已听见
VISHAYA:物体、物件
VITRSNASYA:那个已经脱离欲望的人
VASIKARA:掌控,控制
SAMJNA:意识
VAIRAGYAM:不执着、无感情附着、无牵挂



通常,心会对看到或听到的事物产生牵挂、执着、喜好,主要是因为通过眼睛和耳朵,使得心跑出去寻找东西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在心看到或听到什么事物而被吸引之前,你要先区分这个事物对你是有益还是无益。心不能就这样随意抓它想要的东西。“不执着”不应误解为漠不关心,Vairagya字意是“无色的”,Vai是“没有、无、不”,Raga是“色彩”。

所有的欲望都带有颜色,你将心着上色彩的那一刹那,一个涟漪就形成了,就像把一块石头扔进平静的水里,它会产生水波。当心被一个接着一个的欲望投掷时,心是无法得到休息与和平的,以一个得不到休息的心去练习瑜伽,是没有办法稳住的。

当你想不断地去做一件事情,就不应该被其他的欲望分了心。这就是为什么练习时永远都得不执着、无所牵挂。

任何练习如果不能“无所牵挂、不执着”,是很难完成的。这就是为什么常常听人说:“啊,我练习冥想静坐很多年了,我每天祈祷,早晚都做。”是的,他们是这么做的,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因为我们看着他们每天坐在那儿冥想,或是上教堂、入庙宇。有的时候,他们坐在神龛前,一坐就是好几个钟头。有些人每日念一遍圣经,有些人每天重复念诵《薄伽梵歌》(Ahagavad  Gita),他们甚至不念完就不吃东西。当他们起身的那一瞬间,他们又立刻走到神龛前,又把经文从头念一遍,连一杯水都没有喝。但是,他们依然停留在同一个阶段。原因就是他们的心仍然会因为一些不同的欲望而离开、跑掉。

有多少人站在神龛前,心里却想着自己的事业,或是眼睛四处观望,看看有几位朋友来了?庙宇和教堂常常变成了社交中心。他们已经失去原本来此的目的,因为人们的心都比较容易被世俗的事而非祈祷文所吸引。嘴巴也许像留声机一般,很机械地念着祈祷文,但心早已跑向他处。所以,你无法抓住心,让他静下来,除非它能不受欲望的困扰。当我们的心没有牵挂时,才能冥想静坐。

事实上,你根本就不需要去练习冥想,只要你的心能够脱离自私的欲望,你会发觉你总是轻松自在,永远不会好动、不安静,也永远不会沮丧。所以我们需要练习,也不要让心有所执着。在这二者之间,不让心有执着比较重要。

有人会立刻问道:“如果心没有执着,那你不是失去了所有的动力而变成迟钝的人了吗?”不是的,当我们说没有执着,意思是没有个人的欲望。如果你真的想要贪心,那么就贪心地去服务别人,试着帮助别人减轻痛苦。

一旦你不再执着、不再有牵挂的时候,你就能服务他人了。这样一来,你会越来越快乐。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我说无我的人是最自私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一个无我的人是不愿意失去和平与快乐的。

即使与神在一起的时候,也不要有个人的欲望与执着。很多人在接近神的时候说:“神啊,给我这个,给我那个,让我这次竞选胜利吧。”或者说:“如果您让我通过了这次考试,我会为您点十支蜡烛或烧十炷香。”我们在试着跟神做生意,这只是显示了我们的无知,那些蜡烛或香是神赐给我们的,为什么要我们将蜡烛或香还给他?还说得好像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一样。欲望的心迷惑了我们,使我们变得无知。有欲望者的分辨能力已完全消失了。他或她的兴趣只是要完成某些事,如此而已。所以,有欲望的人还不懂得等待与思考。

《吠陀经》里说:“欲望的解脱也是一种束缚。”莫克纱贝克秀.班达哈(Mokshabheksho  Bandhaha)说:“你希望能得到解脱,这正好束缚了自己。每个愿望都会束缚你,使你无法停息。想要解脱,就得完全地止欲。”

有没有可能做到没有欲望?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只要心在,它的任务就是产生涟漪、欲望。这好像是矛盾的,但奥妙之处是任何没有个人与自私动机的欲望是不会束缚你的。为什么?因为纯洁无私的欲望是没有任何期待的。所以,不论结果如何,它也不会失望。虽然它没有任何期待,但它自有酬报。

当你让他人快乐时,看到那快乐的脸庞,自己也快乐了。如果你真正有过这种快乐,只是为了给予而给予东西的快乐,你会贪心地一次又一次等待得到快乐的机会。

很多人认为放弃所有的东西,变成无我、无欲,就无欢喜可言。不,不是的,正好相反,你变成了最快乐的人。服务得越多,你得到的快乐就越多,这种人懂得生命的奥妙——丢掉所有东西会有喜悦,给予所有东西会有喜悦。拥有东西,并不会得到永久的快乐,拥有的东西越多,你就会变得越不快乐。

我们没有看到过百万富翁吗?社会地位高的人、议长、总统,他们快乐吗?不,职位越高,麻烦事就越多。只有圣人、放弃要求的人是永远快乐的,因为圣人已经没有东西可失去了——因为你什么都没有,你永远只有自己,这就是秘密。所以说:“要放弃世俗的东西,要不动感情,不要有牵挂执着。”只有放弃了世俗的东西,你就拥有了最重要的神圣财产:平静。


从另一方面来看,不执着的好处是可以把工作做得完美。如同下面这个例子。

有一天,我收到一个学生寄来的信,他也开了一家“莲花学员瑜伽中心”,一位瑜伽老师拜访他的瑜伽中心,问道:“你的学生没有向你要求更多的东西吗?在我们班上,如果每一堂课我不教些新的东西,他们会说:‘什么?我们付钱给你,这个昨天就学过了,你今天还是教我们同样的东西,我们为什么还要多付钱?除非你教我们一些新东西,否则我们不会再付钱给你的,’所以,我小心地安排我的课程,每天都加一些新东西,这样我就可以多收一点钱了。但是,在你这里,我看到你一直教同样的东西,而学生却不断增加,也没有失望的样子。”

于是,我的孩子说:“我们不是卖瑜伽的,我们只是为快乐而教学,学生想奉献多少,就奉献多少,在这里我们不谈生意,只用心去工作。也许在你的情况里,因为你期望得到钱,所以你想要每一次都教一些新东西,以赚更多的钱,吸引更多的学生。”

事实如此,在我们另外一个哈达瑜伽教室里,也发生了同样的事。多年以来,课程都大同小异,学生们每次来,也都奉献了一些,从来不会感到厌倦。尽管他们可以在家练习同样的东西,但他们仍然来上课,因为在这里他们不会感觉到商业的磁场,而能感觉到瑜伽的磁场,这是他们不愿意失去的。

在我的演讲中,不会引用许多经文,或是来时讲些新东西。如果我将过去演讲的录音带倒转,会是一次又一次同样的理念。

也许人们会说:“大师从来都没说些新东西,同样的大师,同样的内容,为什么他们还是一遍又一遍地聆听呢?”我很高兴,他们到哪儿都很快乐。所以,他们让我快乐,我也让他们快乐。我们只是共度一点点快乐的时光,如此而已。我们只是借瑜伽之名,谈些事情或做些事情。

对,这就是奥秘之处,在一起有快乐,如此而已。这就是脱俗的生活,从不期待什么,我们只是聚在一起,他们不会觉得损失了一些金钱,而我们也不觉得我赚了他们的钱。我们就像一家人。我们共同分享我们的金钱、能量和理念。我们这一生还要什么呢?这就是瑜伽。

所以,当我们的心不再束缚于个人的欲望,我们的工作就会做得很好,而且感觉快乐,我们的生命就会变得有意义。

如果我们的心不再自私,且都愿意牺牲,那么这个世界就变成天堂了,一个和平、极乐的住所,此生所有的东西都愿给予,牺牲乃生命之戒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景仰、敬爱那些为人类付出生命的人。

为什么我们朝拜耶稣和十字架?因为十字架的意义就是牺牲,耶稣牺牲了他自己,我们朝拜他的品德;我们不是感恩这块木头,而是它代表的牺牲意义。耶稣为人类牺牲生命,就是这个牺牲才让所有的先知、哲人、圣人都敬拜他如超凡的人或是神 。

不只是圣人,而是自然界所有之物——树、鸟、物,它们都是为他人而活。为什么燃烧的蜡烛会融化掉?为了给予光亮。为什么一炷香会烧成灰?为了给予香气。树为什么成长?为了给予绿叶、花卉和果实。

在这个世界上,是否有任何有觉知或无觉知的东西是为自己而活?没有!如果整个大自然都能牺牲,为什么唯独我们人类要过自私的生活?我们就是要给予,给予,给予。该给我们的东西,不需要担心,它自然会来 的。

当然,在这儿,我们也会想知道:“如果我过着牺牲的生活,我吃什么?我穿什么?我如何能拥有一栋自己的屋子呢?”你可以拥有这所有的东西来装备你自己,好为别人服务。你一定要有一张床来休息,这样,第二天早上你又能精神奕奕地为别人服务了。你得吃,这样你才有能量踢别人服务。所以,你做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准备替别人服务。就是冥想静坐的练习,也不只是为自己的和平而坐,而是有了和平的心,你就可以再社会上好好地服务人群了。有了这个念头,你才能冥想静坐、禅定行修。这样一来,你的瑜伽冥想练习,也会变成一种无私的行为。这就是我们所说:“即使是神,也不会有所牵挂执着。”这个“不执着、无牵挂”,就能全然改变你的生命,让你成为快乐的生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