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5日 星期五

瑜伽经 —— 三摩地篇 16

瑜伽经 —— 三摩地篇 16 


第十六句:TAT  PARAM  PURUSA  KHYATER  GUNAVAITRSNYAM
<了解了真实自我,而能对任何事都无欲无求,即使对内在的本性特质亦无所渴求,这就是不执着的最高境界>


TAT:那个
PARAM:至高无上的
PURUSHA:真实的自我
KHYATER:由于了解
GUNA:自然的要素、本性的品质、特质
VAITISHNYAM:不渴求、无欲无求


在这一段经文里,巴坦加里继续介绍不执着(Vairagya)的更高层面。

心从个人的欲望和享受中脱离出来,只是普通的不执着。心可能想要些东西,但是为了控制它,你会说“不可以”,它就不要了。但是在更高的“不执着”的层面里,你连这种念头都不要有。换句话说,只要一般的“不执着”,就可以完全脱离引诱你的事物。但是,那些已深植在心中的印象该怎么办呢?已经拥有东西的记忆仍然在那儿。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小偷在偷窃多年后,决定不再偷窃了。但是,偷了很多东西和享有它们的记忆,仍然留在小偷的心田里。瑜伽对记忆的词汇叫作“印象”或三思卡拉斯(Samskaras)。偶尔印象会浮现:“啊,如果我偷了这辆车,那该有多好啊,我很喜欢它,但是这些人告诉我,不要去依恋它,我接受了,不再依恋它了。”或是:“我记得曾经多么喜欢抽烟喝酒,接触瑜伽后,我已不再喜欢它们了。”很多人有时仍然是喜欢的,就是因为“印象”仍然在那儿。

你无法在内心接受后,又把记忆抹去。但是在某一刻还是能将它们抹掉,什么时候呢?当你已经成功地走进内心,了解你自己的平静与喜悦,但当你了解自己是真实自我(Purusha)的那一刻,将会发现这种和平与喜悦,只是你所经验的短暂享受,变成灿烂阳光前的一点普通光芒。你对它们永远不再感兴趣了。这是最高境界的不执着。

在那之前,你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你还没有尝到极乐,但是你体验过一些心灵上的平静。这种和平只是你平静内心的倒影。我们应该清楚地了解这一点。

再以镜子来比喻,如果有一道亮光反射到镜子上,如果镜子表面弯曲了或是有颜色,那么倒影就被扭曲或着色了。这个扭曲或有颜色的倒影,就像你自外在事物上获得扭曲的快乐一般。把你自己与这些事物分离,你可以使心灵的镜子平稳,而看到一个真实平静的你之影像。但是,这个影像仍然不是真实的,不是原来的你或真实、喜悦的你。一旦心灵纯净和稳定后,你会体验到一种稳定的喜悦。这是第一次分离的结果或是基本的“不执着”。

虽然那只是个倒影,但它几乎和真实的你一模一样。一旦能有稳定的影像,真实的经验就会自然产生,你不需要多做些什么来得到这真实的经验,此时,心自然不会往外走,所有一切都会停留在原来祥和与愉悦当中,我们称此体验为神性的或神本身。

如果能体验一次最高境界的不执着,或是一秒钟,你就会体验那快乐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天试着静坐冥想。只要能获得这景象,我们就不会试试这里、那里,不断尝试别的东西了。

如果你在一家餐厅发现一道好吃的菜,你就不会到别的餐厅去吃这道菜了,是吧?你甚至还可能走上一大段路,只是为了吃到这道喜欢的菜。同样的,当我们放下所有事物时会说:“这些事物怎么跟那些境界相比呢?”你不会希望失去任何坐下来享受宁静的机会。如果如此慢慢地往下扎根,你会允许双手和心去工作,而你永远会是平静的。

印度有一句谚语:“神(Ram)在心里;工作在手里。”说得更清楚一些是:“将心放在神的身上;将头伸向这个世界。”如果你知道如何将心放在神身上,你可经常在那儿休息,而依然悠游于这个世界。对你来说,这世界将不再是个地狱,而是个美丽的游戏场所。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束缚你,你可以随心所欲,成为玩的专家。如果你不会玩,有时是种损失。

我仍然记得第一次玩板球的时候,我正环视四周,有人把球掷到我身上,我气得把板球拍扔到地上,离开了。从此,板球变成了一个可怕的游戏,因为我打得不好。然而,有更多的人因为懂得如何玩而喜欢玩它呢。

很多人从早到晚泡在水里,然而也有些人非常怕水。同样的,如果我们知道如何享受这个世界,我们就永远不需要怕他了。我们可以真正地享受这个世界,而将所有的愉悦传给我们的感官。但是,何时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只有当我们发现其来源,并与我们一部分的心联系在一起,那时候就可以享受所有的事了。否则,我们将会迷失。

所以,“享受这世界”并非要立刻去实行。要先学会高等境界的不执着,才能享受着世界。这是生命成功的秘密。一个人能如此练习,在他生命中就不会有失败。每个人都应如此练习,这是我们的人生目标及生来就有的权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