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5日 星期五

瑜伽经 —— 三摩地篇 5

瑜伽经 —— 三摩地篇 5 


第五句:VRTTAYAH  PANCATAYYAH  KLISTA  AKLISTAH
<心灵的变化有五种,包含痛苦的、无痛苦的>


VRITTAYAH:心灵的变化、修饰、改变
PANCHATAYYAH:五种
KLISHTA:痛苦的
AKLISHTAH:无痛苦的


巴坦加里说心灵的变化有五种,又可区分为两类,一类会带给我们痛苦,一类是无痛苦的。他并没有将“思想”分为痛苦或不痛苦,为什么呢?因为即使是被称为快乐的思想,最后也可能带来痛苦或不痛苦,而且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难以知道一个特别的想法会不会带来痛苦。有些想法期初是痛苦的,最后却转变成平静而祥和;有些想法开始是快乐的,后来却转变为痛苦。

举例来说,对别人的痛苦给予同情,也会使我们不舒服,但当我们敞开心胸,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后,就会进入祥和之境。如果我们将“痛苦”与“不痛苦”想法的这两个名词改为“自私”与“无我”,可能更容易了解。

“自私”的想法最后一定会带来痛苦。举例来说,爱一个东西或爱一个人是快乐的,但很多人都经验过,这个爱常常带给你许多的不快乐、痛苦、仇恨、嫉妒,等等。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爱不是一个纯洁无私的爱,是期望有回报的,含有自私成分的。这个期望可能是任何东西,如一点财务的支持,希望引人注意或肉体上的快乐,等等。有期望的爱无法长久维持,爱虽然显现的是一个没有痛苦的想法,但是如果处于自私念头,最后还是会以痛苦收场。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生气的念头,在开始的时候会带来痛苦;但是,对一个“无我”的人来说,其背后并无个人动机,虽然这个生气可能会造成某人的不愉快,最后却可能因为他(她)愿意改正错误,而引向一个更好的生活。举例来说,老师严格地教导孩子,想让孩子知道这是他的责任,且不论他的想法是什么,只要无私,就不会为他带来痛苦。其实这个结果即不痛苦,也无快乐,而是得到了祥和。认识到这个真理,我们应该分析我们的动机,种下“无我”思想的种子,这是我们首要的责任。

有些人说:“我以为瑜伽冥想应该将心放空,不要有任何想法”。但你无法立刻让心没有思想,很多人试过了,那简直不可能。一旦你能让我把心放空。他们怎么知道心放空?他们觉得如此,思想是如此觉得的吗?你将别的想法都移除了,却留下了“我的心已放空”的想法,那不是真的无思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用技巧去发展某些正面的思想。去除负面的想法的原因。

我们应该对心说:“好吧,如果你想创造一些思想模式,你去创造吧!如果你创造的思想让你痛苦,你自己要忍受;如果你是自私的,以后会有报应。我并不想害你,我是你的朋友,我重视你的幸福安宁。所以,请听我说,不要去创造一些会有回报的想法,忘记你的自私,让别人快乐,那么你将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了”。

看着别人的快乐,你不可能不快乐;但是让别人不快乐,你永远不可能快乐。所以,至少为了你的快乐,请将快乐带给别人吧。如果你真的很想自私一点,那么以能够让你维持心平气和的原则去自私吧,不要让这个自私伤害别人。同样的,你也能将和平带给别人,如果心说:“我不能够无我,我一定要自私”。告诉它:“好吧,到另一边去自私吧”!一定要拒绝让它打扰自己内心的平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与这两种想法打交道,现在我们知道自私的想法会带给我们混乱,而无我的想法则会带给我们平静。

我们要如何知道我们的想法是无我或自私的?我们得小心注意,当一个思想形式产生的那一刻,我们就变成了分析师,这是瑜伽的一种练习——注意我们的想法,并分析它。
著 / 沙吉难陀(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