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5日 星期五

瑜伽经 —— 三摩地篇 6、7

瑜伽经 —— 三摩地篇 6、7 


第六句:PRAMANA  VIPARYAYA  VIKALPA  NIDRA  SMRTAYAH
<造成心灵变化的五种原因:正确的知识、错误的认知、错觉想象、睡眠、记忆>


PRAMANA:正确的知识
VIPARYAYA:错误的认知
VIKALPA:错觉想象
NIDRA:睡眠
SMRITAYAH:记忆

在此,巴坦加里将造成心灵变化的原因分为五种类别,然后逐一解释。



第七句:PRATYAKSANUMANAGAMAH  PRAMANANI
<正确知识的来源——直接的知觉、推论和经典真理的佐证>

PRATYAKSHA:直接的知觉
ANUMANA:推论
AGAMA:经典真理
PRAMANANI:正确知识的来源

巴坦加里所称的“正确知识”,有的是你自己看见而知道的——直接的知觉,也就是亲身的体验。如果你亲眼看见,你不会存疑,这是得到正确知识的一个方法。

另外一种方法是“推论”,看到烟,你会想到火,因为没有火不会有烟;当你看到牛乳,你推论会产生乳,虽然你并没有看见牛乳产生的全部过程,但你可以推论。

还有一种来源——经典真理的佐证。你自己并没有看见任何东西,无法对任何事物做出推论,但有一个可靠的根据或对此事完全了解的权威人士告诉你——这里通常指的是圣书、经典。我们能够完全相信经典、真理,是因为它们出自哲人、圣人、先知和权威人士所言。他们见过真理而开示出来,所以我们相信他们。我们依据这些经典的真理,并于生活中实践,是不会错的。但是,你不能因为我说了什么就去做,要有所依据,依据真理。

即使如此,我们还得知道基本真理和实际表现出来的差异。因为真理只能通过一些形式或工具实现。我们要记得,真理永远是一样的,但是通过文字、形式和做法所表现出来的载体,可能为适应个人或时代趋势而有所不同。就像典礼仪式可以修改,言辞可以修改,但真理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这就是为什么不论经典是什么,无论它来自东、南、西、北,无论时空如何变迁,基本的真理都是被认同的。

就像一个人本身是不变的,只为场合的不同而改变服装。当他去滑雪时,他不会穿着工作服;当他上班时,他不会穿着滑雪鞋;参加华丽婚宴时,这两种服装都不适用;如果他去海边,这三种服装也都不适宜,但穿着这些服装的人还是一样的。同样的,所有景点的真理是不变的,但表达的方式很广泛了。

由以上三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正确的知识。当然正确与不正确,最后都得将它放在一边,去追寻你的宁静。在我们将所有想法、念头推出脑海之际,我们得先分析它,再将它们一个个释放出去。我们没有办法将所有东西扔进一个垃圾桶里,我曾经试着做过一次,瑜伽村里的同事叫我别这么做,他们说:“老师啊,你得将蔬菜分为一类,纸张分为一类,瓶子再分为一类”。

“为什么?”

“纸张可以当柴火,蔬菜可以变成花园里的肥料。”

所以,即使是想丢垃圾,也不能通通往垃圾桶里丢,你必须将它们分类,这样以后比较容易处理。

对待心也是同样的方法,你想把所有的想法往垃圾桶里丢,毋须怀疑,不论是好的、坏的、对的或错的,全部放掉,这样心灵就可以不需要去修饰了。但是如果我们在丢弃之前,将这些想法分类,会容易得多,为什么?因为我们还是有一些执着,我们没有办法这么容易将东西丢弃。

举例来说,当你的衣橱太满的时候,你会说:“我要把一些衣服送人。”当你拿到门口时,心理会说:“我想我应该把这一件留下来。”你瞧,一开始时是:“我要丢弃所有的东西,我不要这些东西。”接着你的朋友来拿走这些东西时,你可能会说:“等一下,这一件留给我吧,我还可以再穿一年,留下吧!”

所以,在心灵上我们得使用同样的态度。当你心灵的衣柜满了,你想丢一些东西,但是你并不想把所有的东西都丢弃。所以,你就分析:“这个是痛苦的,这个是不需要的,这些东西看起来还好,让它们留下来吧!”为了满足心灵,我们试着去分析我们的思想到底有多少种。“噢,它不会把我清空的,至少它会还些东西回来。”心都有这些特别的习惯。

我仍记得当我还是个小男孩时,妈妈常喂我吃东西,我总是找麻烦地说:“不要,我不要全部都吃完。”“太多了吗?儿子,好吧,那我记不全部给你了。”她把米饭压成一个圆扁形,然后从中间画一条横线,然后说:“你看,我拿掉一半了,你只要吃另一半就好。”于是,另一半被推向一边,她开始喂我,我感到很满足。但是,当我吃的时候,妈妈开始说好听的故事,没多久,另一半也不见了。如果在全盘吃完之前,我有任何机会看一看盘子,我会说:“妈妈,你喂得太多了,我不要。”她会说:“好吧,儿子,我把这一半拿走。”她说她会拿走一半,不是吗?她老是把剩下来的一半拿走。这就是喂小孩的妙计。

同样的妙计可以用来清空脑部的思想,告诉心:“好吧,你保有那么多的想法,把剩下的带走。”过一会儿说:“这个好像也不需要,我们把这个也拿走吧!”你把它们一点一点地拿走。这就是为什么巴坦加里这么小心地把思想形式分成各种不同类别的真实原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