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7日 星期四

如何在保持禅定的状态中从事世间活动?

如何在保持禅定的状态中从事世间活动?

噶千仁波切 
问:如何在保持禅定的状态中从事世间活动,是否有实际的行持指引?当我进入禅修,似乎时间变慢,动作变慢,念头也变少。然而,现实生活中却需要迅速的行动和很多的思考。


仁波切:在一切日常活功和世间事务中,都应该保持正念,并认出生起的任何一个念头。与此同时,当然得做那些必要的事,但你应该掌控好嗔怒、贪爱、嫉妒、傲慢等负面的念头。你当然也得思考各种重要的事情,以便完成目标。除此之外,有些人真的是因为喜欢单纯坐著不动而禅修,不想努力或做其他事,变得对禅修有所贪执,所以在禅修时其实是变得懒惰。若发生种情况,必须培养心的清明,应该站起身来做必要的事,然后勤奋地完成任务。心的清明有其必要。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带著全然的觉性,完全觉察自己的每一个步伐。在任何时刻,都确实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佛陀曾说:「行走时,知道自己在行走;坐下时,知道自己在坐下;饮食时,知道自己在饮食——要了知在做的每一件事。」

保持正念,就可以对治所有的负面念头。念头总会生起,但你将能以正念认出,接著就会再次消失。当然,你可以做该做的事,但不应以烦恼心对那些事做出反应。警如,有人冒犯了你,通常就会对他生气。但如果保持正念,就能单纯等待直到怒气平复。当你感觉良好、心思清晰,便可找对方谈谈,表达自己的想法:「你刚刚那样讲其实不正确。我并没有做那些你所指责的事。」如果对方真的有错,你可以解释事情的真相。但你不该在情绪发作时找人说话。拥有觉性,就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就像是在禅修。

带著正念,就可以去除心中的过患。譬如,你应该观看朋友的功德,而非过错。巴楚仁波切曾说:「莫看他人之过失,当看己身之过失。」你的朋友,既有过失也有功德,如果只把焦点放在过失上,最终就会对他生气然后分手。若是看到他人的过失,应该回头看看自己,并思维:「我是否也有相同的过失?」你将发现自己也有相同的过失,那个过失就是烦恼。因此并非真的是对方的过失,你的朋友具有佛性,过失在于自己的烦恼。相较起来,别人的过失其实远远小于他的巨大功德,包括他对你的爱、工作认真、心地善良等等,所以你应该要想著那些好的功德。如此,你对他的爱就会增加,而他对你的爱也会增加。

有云:「莫观己功德。」譬如你可能会想:「我和伴侣之间,总是我在做所有的工作,做事的是我,赚钱的也是我。」如此一来,你会感到自大,傲慢将转为债怒,最后,你们便分手了。如果你是那个总在工作的,就应当想:「我在修持布施。我的朋友是我修持安忍和戒律的所依,我必须生起著提心,这最重要。」

从今日直至证得佛果,你都必须培养对他人、其他众生的爱,包括伴侣、朋友、甚至是敌人、动物,以及每一位有情众生。就算拥有全世界的金钱和财物,它们其实没有真正的实质。但若拥有爱,于未来的生生世世,都能投生善趣且最终证得佛果。因此「莫观他人过,唯看其功德」,同时「莫观己功德,唯看自身过」。你唯一的责任是清淨自心(「自淨其意」)。当你看到别人的过失,就反观自身,看到自己也有相同的过失。萨迦班智达曾说:「禽鸟之中,孔雀为上。」因为孔雀总是看著自己,想要清除自身的尘垢。而「禽鸟之中,夜枭为劣」,因为没有人喜欢猫头鹰的叫声,都受不了他的尖声呼嚎,如同有人在议论别人的过失般。所以,每宫你看到别人的过失,就反观自身,想办法清淨自己的过失。若是只会批评别人,就是个凡俗的有情众生。这点非常重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