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3日 星期日

佛教方法的伟大之处在于,每一个路径都是完整的...

 

佛教方法的伟大之处在于,每一个路径都是完整的...

宗萨钦哲仁波切 

本文摘自《八万四千问》

请您谈谈“净观”,以及它在密宗修行里的重要意义...“清净”这个词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应被误解为与“不清净”相对的“清净”。这里所说的“清净”超越了清净与不清净。当我们说到对上师的净观,如果在你的感知里,你的上师长了个鹦鹉鼻子,并不是说为了清净,你必须在感观上把鹦鹉鼻子改为人类的鼻子;而是说,你应该认为,无论是鹦鹉鼻子、人类的鼻子还是天堂里的鼻子,所有这些都只是自己的感知而已,其实没有一个外在的、实存的鹦鹉鼻子或人类的鼻子。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获得清净的或正确的感知的方法。为什么我们只能在金刚乘里看到净观?其他教法中有这个概念吗?
因为金刚乘应该是以果作为路径的方法。即使在大乘中,果也是清净的,所以我们已经在这样思维了。就像你洗盘子的时候,你已经知道、接受并观想它们将会是干净的。

事实上,净观是表达在大乘佛法中所教授的慈悲的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方式。在大乘佛法中,所有众生都如同你的母亲一样,他们应该得到照顾。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作为朋友出现,另一些人可能作为敌人出现,但在现实中,大乘佛法要求我们把他们同等地理解为如母有情。这就已经是净观了,即便用的不是那个词。

金刚乘又往前推进了一步。有情众生不仅是母亲,而且是本尊。把所有众生当做母亲,这样做从根本上是为了生起慈悲心——假设这些过去世做过我们母亲的众生是无明的,并被业和烦恼所禁锢,所以让他们获得解脱是我们的责任。

除此之外,金刚乘里,我们着眼于众生绝对的本性,即他们的佛性。所以他们不仅是无明的、可怜的、无助的母亲,他们的本质是佛。因为金刚乘以果为路径[注释],并且因为成佛是果,所以你已经在众生里看到了果。这就像前面举过的例子,你洗盘子的时候已经看到了干净的盘子,特别是当你满怀信心时。藏传佛教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教派?作为利美运动中最杰出的上师,请您谈谈各教派的异同。您如何评价无宗派运动的意义?
我们应该给治疗不同病症的药品贴上不同的标签,以识别这是治头痛的药,这是治牙痛的药,这是治鼻子痛的药,而不是说这是黑人吃的药,这是白人吃的药。

不幸的是,当大乘和金刚乘的修行者给佛陀的教法分类时,总有点精英主义的倾向。当人们说,“噢,那是声闻的方法”,他们总是有些看低它。实际上这会造很多不好的业,因为不管是他们看低的,还是他们自己所修学的,都是佛陀亲口教授的。

所以笃信教派主义实际上是最有害的特质之一。教派主义也是人类最负面的习性之一,并且未来将成为佛教徒中最大的过患和弱点。

战胜教派主义将是件很难的事,但我认为,谈谈为什么它是个问题,至少是有益的。教派主义问题是根深蒂固的,特别是在文化上不是很先进的人们之中。因为人们总是喜欢归属于某个俱乐部,或者某个党派,教派主义给他们带来安慰。

但是,在这个批判性思维的时代,当人们更加以理智为导向,我还是抱着一个希望,希望无宗派主义能够盛行。

作为佛教居士,很难同时追随多个传承。我们怎样做到既坚持一个传承的修行,同时又坚持不分教派的主张?

这很简单。比如当你头疼,你应该吃治疗头疼的药片。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谴责或者不尊敬其他的药物,或者向那些胃疼和脚疼的人推广头疼药。同样,对你来讲,如果某个传承能够启发你的灵感,让你受益,对你有效,那你就应该享受它,同时应该想,就像这个特定方法对你有用一样,其他传承里的方法也一定相应地对其他人有用。

有没有一种方法能把所有教派的优点都融合进我们的学习和修行中?或者说,有没有这样做的必要?

实际上,没有必要融合它们。佛教方法的伟大之处在于,每一个路径都是完整的。但是也有一种说法,外修声闻、内修大乘、密修金刚乘是一种很好的做法。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窍诀...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