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youtu.be/cTYlHRn7sC8?si=SPL8beOX1GpBoE_
(註:這是我聽過最有意思對「愛的詮釋」詮釋,基督教也提倡愛,說到「愛是恆久忍耐,不疾妒,不作害羞的事、、愛是永不止息等」,已經説得很好了,但世上究竟有多少人做到呢?始終不究竞!佛法在「八苦」也有批判「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及五陰熾盛」,在十二因緣中也提到「渴愛」是導致「輪迥一種「因」,也就,是「苦的來源」,人有「自我」,才有「我所愛」,從而引出「分別的愛」,喜歡與討厭皆從「我」而出,從而產出「我貪、我嗔、我痴」,最後自然成為「我苦」,怎樣去說「普遍性的慈悲及他人的愛」,俗世的愛,必帶「我的的成份」,有「分別心」就有「不平等」,這就是俗世,就是「人間」,這就是「此岸」,因此「存在必然是痛苦」,唯有「舍此岸,到彼岸」,忘「我」才可以離苦,就是「出離」的意思!(不一定是出家),一切在於「心態」「心念」而已,只要不事事只想「一己之利」,已成了半個「覺悟之人」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