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论语》语录唯识解。
原创 末那非我 唯识学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论语·颜渊》
“喜爱一个人时,就百般呵护希望他长寿,等到不爱他的时候就希望他早点死。死。既然想让他活,为何又想让他死呢?真是令人困惑。”
蕅益大师说这句话中的四个“其”字,正好显示出一个人所喜爱和厌恶的情景,都只是自心所变现的境界,同样的行为因自心产生爱恶、生死不同的看法。另外,即使是自心所变现的境界,也会因为爱恶而有生死的变化。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众生以愚迷颠倒,而以自心之“见分”取自心之“相分”(自心取自心)。以有此迷惑妄取,致令本来“非幻”之法也变成“幻化不实”之法(非幻成幻法)。这样的情况不令人困惑,还有什么事能令人困惑呢?
有个成语叫“爱屋及乌”,是说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爱那个人,就连他屋上的乌鸦也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个成语,是对“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是个很好的注解。人人都容易犯这个毛病。即使能够注意,也总会在不经意时出现问题。任人唯亲,是领导经常犯的一个毛病。爱的时候,千方百计的提拔,恨的时候,一棍子打死。爱恨交织是恋人之间常出现的问题。爱的时候,连缺点都是那样迷人,恨的时候,他越对你好,你越讨厌。丈夫与太太,也是这样。
另外,韩非子《说难》篇的一则故事,也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道理。
从前弥子瑕曾受到卫国国君的宠信。卫国法令规定,私自驾驭国君车子的,论罪要处以刖刑【中国古代一种酷刑,指砍去受罚者左脚、右脚或双脚。】。弥子瑕母亲病了,有人抄近路连夜通知弥子瑕,弥子瑕假托君命驾驭君车而出。卫君听说后,却认为他德行好,说:“真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缘故,忘了自己会犯别罪。”
另一天,他和卫君在果园游览,吃桃子觉得甜,没有吃完,就把剩下的半个给卫君吃。卫君说:“多么爱我啊!不顾自己口味来给我吃。”等到弥子瑕色衰爱弛时,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人本来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所以,虽然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并没两样,但先前称贤、后来获罪的原因,是卫君的爱憎有了变化。所以被君主宠爱时,才智就显得恰当而更受亲近;被君主憎恶时,才智就显得不恰当,遭到谴责而更被疏远。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