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发热:中医视角下的病情警示与应对》
五味中医 五味学苑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今天赵老师想和大家聊聊癌症患者发热这个话题。对于癌症病人来说,发热可不像普通的发热那么简单,它很可能预示着病情的发展走向,其中有一种情况是需要我们特别警惕的,那就是病情开始走向恶化的征兆。
咱们都知道,恶性肿瘤病人发热主要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恶性肿瘤本身引起的发热,也就是癌性发热;另一种是恶性肿瘤伴发感染所引起的发热,当然,极少数病人还可能出现药物热。这里面,癌性发热是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种情况,因为它往往是癌症进展期的表现,对患者的预后有着不良的预示。
癌性发热一般有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多为持续低热,热度时轻时重,每天至少会有一次超过 37.8℃,而且这种发热可以持续数周以上。要是伴有感染的话,还可能出现连续的高热。但即便感染消除了,发热还是会持续,就这样反复不断。这时候大家可能会想,用抗生素来治疗应该有效吧?可实际情况是,抗生素治疗癌性发热的效果往往不佳。
为什么癌性发热这么顽固呢?一般来说,这是因为肿瘤快速增长,导致组织坏死而产生了吸收热。这种长期低热对患者身体的消耗是非常大的。患者会感觉体力越来越差,食欲也跟着减退,身体素质就像滑坡一样快速下降,免疫力也跟着减退。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身体越差,肿瘤增长得就越快,患者的生命也就受到更大的威胁。特别是对于晚期患者,经过多个疗程的治疗后,大多处于耐药状态,这时候如果再进行抗肿瘤治疗,不但不能抑制病情,反而可能会损害身体,加速死亡。
说到癌性发热的治疗,它可算是肿瘤治疗中的疑难杂症了。西医在这方面主要是对症处理,常常会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者激素来退热。但是,这些药物有它们的弊端,容易损伤脾胃。大家知道,脾胃可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啊,脾胃一伤,身体就更虚弱了。而且患者用完这些药后,往往会大汗淋漓,这就会伤阴耗气,正气也跟着虚了。这时候,咱们中医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在中医里,我们一般会认为有感染灶的属于外感发热,没有感染灶的属于内伤发热。不过,对于癌性发热,可不能因为没有感染灶就直接等同于内伤发热哦。同样的,肿瘤患者的感染性发热也不能因为有感染灶就简单等同于外感发热。在中医辨证癌性患者伴有发热的时候,仍然需要先辨别是外感发热还是内伤发热。这是因为中医辨别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是从致病原因、发病特点、病程长短和临床表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辨别的,这个概念可不能混淆。这就意味着,癌性发热也可能是外感发热的情况,而肿瘤感染性发热也可能是内伤发热的情况。所以啊,癌性发热当然可以用治疗外感的方剂来治疗,像桂枝汤、小柴胡汤、白虎汤等都是可以考虑的。
而且呢,不同肿瘤的癌性发热,在引经药与散结药的应用上有很大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在治疗癌性发热的时候,要以辨证为主,辨病为先。所谓辨病为先,就是首先要判断预期的病情发展,分清轻重缓急;而辨证为主呢,就是在组方用药的时候要遵循理、法、方、药的原则。
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来说,本身病机就很复杂,癌性发热患者的病机就更加复杂了。在临床上,我们往往会把清热、透散、补虚、消积这些方法融合在一起,进行全面的调节,这样效果会更好。从中医理论来讲,阳有余便为火,癌性发热患者是在整体虚证的基础上,局部存在阳有余的情况。所以啊,我们要清、补并用,补整体的虚,清局部的热。这里面的 “透” 呢,就是要因势利导,给邪气一条外出的路,让热性能够外散出去,透法在清热剂里就像是个佐使,用药量不能太大,宜轻、宜小;而 “消” 就是要消除病因之积,大家都知道,治病要从根本上入手,癌性发热的根本在于积,所以 “消” 法是很关键的。
最后,赵老师想跟大家说,发热对于癌症患者来说,绝不是一场简单的免疫系统与病菌的对抗,大家不要一发现发热就惶惶不可终日。我们治疗发热必须要根据肿瘤患者体质的强弱、肿瘤的病理状况、发热热型等进行辨证分型论治,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希望今天讲的这些内容能够让大家对癌症患者发热有更深入的认识,也希望能给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咱们下次再见。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