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见真性

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见真性 

 元音老人 
                                                      
元音老人跟维摩诘居士一样现居士身来弘扬佛法,他的功德不可思议
—— 本焕长老

  明心见性一词简约总括地解释起来,就是:从究明人们的“心”(本心)的形相与作用,而彻见、领悟、神会生命的根源——“性”(本性)之妙体与真理,以觉醒迷梦,而了生脱死,证大涅盘。它的意义详细分析起来,至为深广,因为它是这一代时教的精髓所在,可以说三藏十二部都是它的注脚。现在我们只能择其精要者约略言之。

  在未讨论明心见性的内容与如何明心见性之前,首先让我们来把心性的轮廓勾勒一下,以便易于着手分析讨论明心见性的意义。

  那么心是什么?性又是何物呢?原来所谓心者,并不是我们胸膛里的肉团心,而是我们对境生起来的念头和思想,佛经称为六尘缘影,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落谢的影子,简称曰集起为心。意思是说,我们本来没有心——思想和念头,而是由于有色等境在,才从各别的境缘上领受它的形象,产生认识,分别它的同异,安立名字,发生爱嗔,取舍,造作,才生出种种心念。这心是和环境集合起来而生出的,不是片面单独起的,所以称为集起为心,也就是现代学说所谓“思想是客观环境的反映。”要详细谈它的形象和内容,法相宗《成唯识论》说得很清楚,它可以分为八大心王和五十一心所。这里为了节省时间和篇幅,不详细说它了,请读者自己去研读《成唯识论》吧。

  心既如斯,性又是何物呢?性是生起心的根本,是心的本原。现代学说认为,它是生起心的能量。没有它,对境生不起心来。我们之所以能对境生心,全是它的作用。它是无形无相的,所以眼不能见,但它能起种种作用,故确实是有。古人比为色里胶青,水中盐味,虽不可目睹,但事实上确实在起作用。在佛经上它有很多异名,如一真法界、真如、如来藏、佛性、真心、大圆胜慧等等。只因众生迷而不觉,不知有此妙体,无始以来,只与生灭和合,变为妄心。故心性原是一物,如水之与波,不是两回事。现在世界得以飞跃前进,全靠自动化,而自动化又靠热能,无有热能,即无动力;无有动力,一切都是静止的,死的。同样,我人之所以能思考、工作、创造发明等,也靠体内的动力,而这动力就是性的作用。所以性虽不能眼见,但确实在起一切作用,犹如电虽不能目见,而一切照明、发动等等都是它在起作用佛经内称性是体,心是用;性是理,心是事。但宗下常两者混用,称心为性,称性为心,我们只要洞悉它们的底蕴,搞清它们的分野,也就不至为之混淆惑乱了。

  明白了心和性的形貌和定义,就须进一步探讨“性”——生命的根源——何由缘境而生心?境又因何而生起,以致生死缠绵不断?更须明白,明心见性的含义包括些什么?怎样才可以明它、见它,出离生死?现在让我们分为五节,详细讨论一下。

明心见性者,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见真性也。

  我人欲了脱生死,先须知道生死之由来。如欲断其流者,先须识知源之所在,而后方可塞其源、断其流,逍遥于生死之外。那么芸芸众生在六道内头出头没地轮回不已,究竟何由而起呢?释迦佛用两句简约的话告诉我们:“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分析起来,乃是说,一切众生本具如来藏性,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无相灵敏之万能体;它不属迷悟,体绝凡圣。只以众生不觉,无有经验,不知妙体本明,而生一念认明,以本有之妙觉智光,幻为妄明所明。将原为一体之觉明——觉即明,明即觉,非有二致,分为觉明相对——觉外有明,明外有觉,觉为明所明,明为觉所觉,而成能所双立。即《楞严经》所谓“性觉必明,妄为明觉”也。由此无明故(此明觉即吾人通常所说的无明),迷本圆明,将本有无相之真如,转为阿赖耶识(如正常人吃醉了老酒相似)。于是灵明真空变为顽空,复于顽空中,无明妄动,凝结成四大妄色(如来藏性本具之性能地、水、火、风四大种因,因妄动而显相,世界即此四大所凝成)。此即《楞严经》所谓“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也。由有四大妄色,则本有之智光转为妄见,复以彼妄色为所见之境。妄见既久,更抟取少分四大为我,于是妄见托彼四大以为我身——即无明裹定八识潜入身根,四大本是无知,因妄见执受而有知。真心无量,今被无明封固,潜入四大以为心。即所谓色杂妄想,想相为身,是为五蕴之众生。亦《楞严经》所说“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也。

  由此可见,身心世界之所妄起,实系一念认明(即无明)之过咎。众生既迷失本性,而认物为己,于是追逐物境,迷着不舍,造业受报,轮回不息!经云:“心生则种种法生,法生则种种心生。”种子起现行,现行复熏种子,由因成果,果复感因,因因果果,果果因因,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因是众生从无生死中,枉受生死轮回之苦,不得停息!

  所以说,我人的心是虚幻不实的。它只是六尘落谢的影子,而六尘(即世界万物)又由无明妄结而幻现,本不可得。佛经所谓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那么,由它生起的妄心,更是虚幻中之虚幻了。现代的哲学家们也说“心”是客观物质的反映,但他们只说心由物产生,没有道出物何由而产生,不及佛经说得全面。佛说:“心不自心,因物故心;物不自物,因心故物。”这就将心物互为因果而虚幻生起的道理,说得一清二楚了。

  心物既俱虚幻而不可得,我人一旦梦醒了得身心世界本空,这就是明心。于本空处,非如木石不知无觉,而是虚明了了,虽了了虚明而寂然不动,一念不生,这是什么?这奇伟而又平淡的景象,非吾人不生不灭,亘古长存之真如自体,又是何物!当此自体豁然显露时一把擒来,即谓之亲证本来面目,亦谓之见性。

  所谓见性,并不是用眼睛去看见什么东西,而是心地法眼亲切深彻的体会与神领。经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故明心见性,乃于打破妄知妄见,狂心息处,身心消殒时,彻见真性也。

  如二祖神光大师,见初祖达摩曰:“学人心不安,乞师安心。”祖曰:“将心来,与汝安。”师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祖乃顺水推舟曰:“与汝安心竟!”师于言下大悟。此即于觅心了不可得处(前念断,后念未起时)而彻见这不落断灭(当时念虽断,但非如木石无知)了了灵知的性。这则公案的妙处,即在心是集起虚妄的,并无真实来处,一经追问,即便化为乌有。但念虽息空而能(即性)不灭,会者即于此际,猛着精彩,回光荐取,即为见性。关于能量不灭,现代科学家都承认。而能量最大者,莫过于性能。因性无形无相,至大至坚,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能摧一切,一切不能摧它,故无法衡量,无可比度。投生六道,受罪享福的是它,了生脱死,逍遥化外的也是它,所以要了脱生死,必须明心见性也。

选自《略论明心见性》

禅宗公案:我还有你啊!

禅宗公案:我还有你啊! 

 星云大师 


  佛光禅师领导的传灯寺,跟随他参学的徒众甚多。

  有一天,佛光禅师开讲禅门真诠以后,徒众甲向禅师禀告道:“老师!生死事大,要了生脱死,唯有念佛往生净土,故弟子想要到灵岩念佛道场去学念佛法门。”

  禅师听后,非常欢喜地回答说:“很好,你去学净土念佛法门回来,能让此地佛声不断,使我们的道场真正如莲华世界。”

  佛光禅师和徒众甲的话刚说完,徒众乙即刻起立合掌禀告说:“戒住则法住,佛门没有比戒律再重要的事,老师,所以我想到宝华山学戒堂学律法。”

  禅师听后,仍然欢喜地回答道:“很好!你学律回来,能让我们道场大家都具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真正成为一个六和僧团,真是太好了。”

  佛光禅师的话刚说完,徒弟丙亦整衣顶礼说道:“老师!学道莫如能即身成就,弟子思前想后,非常急于到西藏学密去。”

  禅师淡淡一笑,即刻答道:“很好!密宗讲究即身成佛,你学密回来,影响所及,我们这里一定多人当身成就金刚不坏身。”

  佛光禅师为甲乙丙弟子这样回答后,在座旁的侍者,很不以为然,因此就非常不满地问道:“老师!您老是当今一代禅师,禅是当初佛陀留下的以心印心的法门,成佛作祖,没有比学道参禅更重要的事,他们甲乙丙等应留下来,在您的座下与您学禅,以期直指人心,明心见性才对,您老怎可鼓励他们走呢?”

  佛光禅师听后,哈哈大笑说道:“我还有你啊!”

  青年学者不易专心于一道,总是“此山望见彼山高,到了彼山没柴烧”,不经过一些事故,不会明白道在迩。唐无尽藏比丘尼诗云:“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即至归来无一事,春在枝头已十分!”

  佛光禅师的一句“我还有你啊”,到底侍者比较能明白禅师的心


明白因果报应,自然放得下

明白因果报应,自然放得下 

 虚云长老 
                                                         


  古人安世高法师。累世修持。首一世为安息国太子。舍离五欲出家修道。得宿命通。知前世欠人命债。其债主在中国。于是航海而来。到达洛阳。行至旷野无人之境。忽觌面来一少年。身佩钢刀。远见法师。即怒气冲冲。近前未发一言。即拔刀杀之。

  法师死后。灵魂仍至安息国投胎。又为太子。迨年长。又发心出家。依然有宿命通。知今世尚有命债未还。债主亦在洛阳。于是重来。至前生杀彼身命者家中借宿。饭罢。问主人曰。“汝认识我否。”答曰。“不识。”又告曰。“我即为汝于某月某日。在某旷野中所杀之僧是也。”主人大惊。念此事无第三者能知。此僧必是鬼魂来索命。遂欲逃遁。僧曰。“勿惧。我非鬼也。”即告以故。谓“我明日当被人打死。偿宿生命债。故特来相求。请汝明日为我作证。传我遗嘱。说是我应还他命债。请官不必治误杀者之罪。”说毕各自安睡。

  次日。同至街坊。僧前行。见僧之前。有一乡人挑柴。正行之间。前头之柴忽然堕地。后头之柴随亦堕下。扁担向后打来。适中僧之脑袋。立即毙命。乡人被擒送官。讯后。拟定罪。主人见此事与僧昨夜所说相符。遂将僧遗言向官陈述。官闻言。相信因果不昧。遂赦乡人误杀之罪。其僧灵魂复至安息国。第三世又投胎为太子。再出家修行。即世高法师也。

  因此可知虽是圣贤。因果不昧。曾种恶因。必感恶果。若明此义。则日常生活逢顺逢逆。苦乐悲欢一切境界。都有前因。不在境上妄生憎爱。自然能放得下。一心在道。什么无明贡高习气毛病。都无障碍。自易入道了。

——摘自虚老《云居山方便开示》



在地狱里竟然看见活人的灵魂在那里已经呆了10个月!


在地狱里竟然看见活人的灵魂在那里已经呆了10个月! 


仁焕法师 佛七开示

大家应该不要忘记地藏王菩萨这样的孝顺。我还没有出家前,我不是很孝顺的儿子,虽然学佛了,不相信因果,更不相信六道轮回。

我以前经常说:“如果给我到地狱去我就相信有地狱了。”

时间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九八九年十二月,我得了一场气管炎的病,因为自己本身是当医师的,那时候规定用到八十万青霉素算是量高了,但是我自己给自己打针,曾经用到一百六十万,每天打三次针,结果病还是不好。因为得病以后晚上不能睡觉,躺下去就像要断气,没办法只有通过打坐的方式睡觉。

睡觉以后,迷迷糊糊地好像有一位法师带我走,我老是问他:“你要带我去哪里?”

他就是说:“你跟我去就行了。”

后来到了一个地方,他说:“我们往这个地方去,下面很好看。”

没想到那就是地狱。当我们进地狱以后,我见到里面有一个还在世的活人。因为地狱非常恐怖,很可怕,所以我跟那位法师一直往前走,不敢看左右的牢狱里面,但是突然有一个人叫我的名字,我回头过来看好像不认识他,我就问:“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他说:“我应该认识你,我们是同乡的人,同在一个地方怎么不知道呢?”因为灵魂进到地狱以后面貌全部变了,变成饿鬼的形象。

我问他:“到底你是谁?”他把名字讲出来。

后来我讲:“你好像昨天都还跟我说话,你怎么来这里了?”他的名字叫***,跟我同住一个村庄。

我讲:“你昨天明明跟我在诊所,都住在一个地方,你怎么来这里了?”

他说:“我已经来这里十个月了。”

我就讲:“如果十个月,那你就回不了。”

他说:“希望你帮助我。”

我就对他讲:“我怎么帮助你?你应该念地藏王菩萨名号。”

他说:“我现在念不出来了,没有力气念。”

我又说:“你跟我说话你能讲得出来,干嘛念菩萨名号你又说念不出来?”

他还是说那句话:“希望你一定要帮助我。”

这样我就问带路的那个法师,我讲:“法师怎么做?”他说:“既然你都懂得教他念地藏王菩萨名号,你就念。”结果我念地藏王菩萨名号以后,地狱的门全部打开,那些恶鬼都出来很多。后来我又问那位法师,我说:“他出来有什么用呢?他也不能离苦得乐嘛。”法师就说:“那你念阿弥陀佛了嘛。”

当我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念一声,地面就涌出莲花一朵,当我念第二声,又涌出来第二朵。念到第二声时,前面那一朵莲花就变成越来越大,那位法师就暗示那些饿鬼站到莲花上去。当我越念的时候,莲花越来越多,前面越来越大,那些饿鬼在莲花上非常高兴。念完了,那些饿鬼和莲花都往生极乐了,那位法师就说: “我们应该回去了。”

当他说我们应该回去了,我就醒过来了,听到有人敲门,我一打开门,是我村上的人,我就问他:“有什么事,半夜来敲门?”来人说:“***刚才已经死了。” 就是我在地狱里面见到的那个人。因为我们村上人基本上都学佛,所以叫我回去助念。这是我第一次进地狱,看见活人的灵魂在地狱里


佛力加持到底是什么回事?

佛力加持到底是什么回事? 


有些修行人,虽然嘴巴上讲相信佛力,但行动上未必相信。有些相信佛力,变成了迷信,什么都祈祷保佑一番。这两种都是不可取的。佛力加持是有的,但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现在有些人解读佛经,就按照儒家思想来解读了,这就是对佛经的破坏。要知道,大乘佛法是给菩萨,乃至给证悟的阿罗汉讲的,不是给凡夫讲的。所以佛经中就有种种不可思议境界,念观音圣号,可以入火火不能烧。你去试一试看。这其实是阿罗汉的境界,不是凡夫境界。所以你不能按照你大脑能思维的东西来解。在法华经感应录中,讲到许多善男女念法华经,死后舌头化成舍利,这个例子很多。这些都属于超越大脑思维层面的。

  再比如,天人的境界,凡夫就无法想象。佛经说,普通天人的快乐,超过世间皇帝快乐的一万倍。天人境界都无法想象,阿罗汉,菩萨,佛的境界,我们如何思量,对不对。

  对于佛力加持,是深信不疑。但就有一个问题了,既然佛境界如何高,为何不一把把你拉去成佛,还要你苦修行才可以。因为我们业力的缘故。我们常说,祖师可以给人背业,佛菩萨自然也可以,那背了业,要不要还?

  有些人都抱着“佛背走了,不用还”的心态。没有那么便宜的事情。业还是要还给你,这样子才公平。你要来佛门修行,告诉你,没有任何便宜给你赚。因为个人因果个人了,不然就变成了“个人因果佛来了”。就是迷信了。

  像现在许多人求财神法,保佑发财。其实财神法根本不是这样子求。财神法是因为你在修行道路上,道粮都没有时,你可以向财神借财来修行。把修行功德还给财神。现在都搞错了,每个人都想发大财,不是为了修行。这就搞错了。哪怕你发财了,你仍然要还啊。这样子能量才能守恒。为什么修行容易搞偏,就是贪求小便宜,用最小付出得到最大回报。这个是偷心,很糟糕啊。楞严经讲,这类修行人死后,容易做啖精气神鬼,自己不劳动,专门偷别人成果。


  学佛没有便宜赚,既然没有便宜赚,为什么要来求佛保佑。但求佛保佑,有个好处。这是对真的行者来讲,世俗拜佛的不算。如果你业太重,好比你背重物,爬山坡,上不去,你又放不下重物,佛就帮你先扛一段,到了平地,再给你。到了平地,你已经能扛起来了。佛做的事情就是这个。这就是好处。

  这时,如果佛帮你扛了一段,你要不要报答?肯定要的。所以遇到佛感应也是正常,你有付出了。感应后,你就报答,就这样子。

  普通人没有学佛,没有愿力,业一来,背不动,就被压死了。有些人业重,本来二十几岁就死了,发愿了,变成六七十岁死。都是一样死,但能多活几十年,就是他转变自己的业力了。佛保佑。但他发愿了,要报佛恩,所以他多活几十年,也是在报佛恩。这就是学佛的好处:帮你转移业力,就这么一点。

  凡夫没有办法,他被业力所转,命运如何,他还是如何,算命一算就准。业力使然。但你学佛,如果没有愿力,也无法和佛感应,佛也帮不上忙。可以说,佛跟愿力是等同的。不知道大家会不会理解。佛就是愿力,愿力就是佛。佛靠人靠愿力成佛,然后靠愿力住世,你有愿力跟他相应,他就来了。地藏,观音,弥陀,药师,都有自己愿力。

  佛保佑是有的,只要你是真修行,在最难过的关卡中,佛会替你背一程。虚云老和尚三步一拜五台山,遇到大雪,快要死去了,文殊菩萨才来救他。要重兴鸡足山时,生大病,也快要死去,迦叶尊者就来帮他。包括云门事变后,他被打得很惨,他神游兜率天上,弥勒菩萨也加持他。佛菩萨加持是有的。就在你过不了的关。但业还是等同的。虚云老和尚他讲自己受尽十磨九难,其实何止!该受的苦,他还是要受。而受苦后,他生命就发生了大转化。老和尚能活一百二十岁,也是因为他受苦多,消业大,才能活那么久啊。

禅宗公案:以心印心,如是如是

禅宗公案:以心印心,如是如是 


  六祖惠能对永嘉玄觉说:"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永嘉禅师答:"体即无生,了本无速。"六祖说:"如是如是。"

  这段对话上接"生死事大"而来。永嘉回六祖一句"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六祖再问:"你不要管生和死了,何不体会一下不生不死呢?何不体会一下时间这个东西是不存在的呢?"也就是说生、死和种种无常是在时间之中表现的,时间的现象就是无常的事实,不执着时间就超越于时间。超越时空者即是得解脱之人。不过,超越时空不是不存在于时间和空间,而是不在乎其存在,既不贪恋也不讨厌。

  永嘉听六祖这么一问,马上回答:"我去体验的话就是不生不死;我去了解的话,时间就没有速度。"六祖为了测出永嘉的程度,运用一般人的心理现象和常态反应来考验他,永嘉就告诉六祖他自心的体验是什么。结果答案是正确的,所以六祖说:"如是如是"──"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也可说是心心相印。

  自然界任何现象都有原因,既然有原因,那就是一种道理。中国人叫做天理;基督教说是上帝的意志;佛法认为本来如是,没有哪一个人或哪一种力量来主宰,皆是因缘促成,所以叫"如是如是"。如果两个人的程度或境界相契,互相谈得来说得拢,就是所谓知音、知己,甚至只用一个动作或一个表情就能心照不宣,这也叫做"如是如是"。

  有一次我讲经时说,人不要做上、前、中、后型的人物──吃饭坐在上位,照相站在中间,走路走在前面,做事躲在后面。后来有几个听过这场讲经的人谈起这个名词:"你昨天听了师父讲经,今天就做了上前中后的人。"其余未听经的人在一旁则一头雾水。

  如是如是一定是会心的、相知的。我们跟他人不能沟通的时候,无论你怎么解释,对方还是不明所以;好比瞎子摸象,摸到象腿就说象是那个样子,明眼人一定说:"不是不是。"如果有人明白你的心意,三言两语就点出你的想法,你一定频频点头说:"如是如是。"唯有看过象的人来描述象的样子,才能博得认同。

  我们都希望遇到知音,万一遇不到,要像惠能大师使其他人成为你的知音,而且最好使自己成为别人的知音。对方虽然不了解你,但你要了解对方,如此会逐渐获得对方的信赖。因此,先做对方的知音,然后对方也会变成你的知音,总有一天你们都会彼此说:"如是如是。"



有事心不乱,无事心不空

有事心不乱,无事心不空                                                           

有事此心不乱,无事此心不空。
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
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皆系于心,心若安然,又有什么是真正过不去的呢?

心如莲花不着水,又如日月不住空。
身在红尘之中,事来则应,事过则无。

有所为,或有所不为,心态都平和、静定,如莲花一般洁净、淡雅,不为谁开不为谁落,如日月一般自在、光明,平等无碍。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静心,用豁达释放纠结的过去,用坦然迎接不可知的未来。

让心静下来,你才能读懂自己、随缘安然。静心,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修炼。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要强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学会适时的放弃。

生活中,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乐观豁达;可以使你战胜面临的苦难;可以使你淡泊名利,过上宁静快乐的生活。

人往往把自己看得过重才会患得患失,觉得别人必须理解自己。

其实,人要看轻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换位,才能心生快乐。

所谓心有多大,快乐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


别人的嘴我们无法去控制,但我们可以抱一颗淡然的心去看一切纷扰。

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本质。

沉淀自己的心,静观事态变迁。
与人相处,需要讲究方式方法。
有些事,需忍,勿怒;
有些人,需让,勿究。

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
生活正是道场,历境修心。

人与人之间,
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
心与心之间,
多一份包容就会少一些纷争。
 
人生,快乐哪里找呢?信仰里有快乐,修行里有快乐,服务里有快乐,静心里有快乐。
心无所求,心想他人,快乐就在我们的心里!

做人,简单就好,生活,宁静就好。
无事此心不空,有事此心不乱,
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 

禅宗故事:不像个男人!

禅宗故事:不像个男人! 


  有一次,仙崖禅师走在街上,见到一对夫妻吵架,太太当街对丈夫叫骂:“哼!你哪里里像个男人?没出息!”

  男人气冲冲地恐吓:"你再讲!你再讲!再讲我就打你!"

  "你打!你打!你就是不像男人!"男人一个箭步冲上去,啪!一个耳光摔过去。

  仙崖禅师立刻高声叫喊:"来看哦!来看哦!看斗鸡要钱,斗蟋蟀要买票,斗牛斗狗都要票,来看哦,免费欣赏斗人哦!"

  这一喊!惊动了半条街的路人,纷纷好奇的围拢来看,那夫妻两个就吵得更凶了,男的跳脚大骂:"你再说!再说就杀了你!"

  女的狠狠地破口大骂:"你杀啊!你杀啊!"

  仙崖禅师更加大声宣传:"哎哟!精彩!精彩!现在要杀人了,精彩哦!要杀人了哦!"

  看热闹的人里面,终于有人忍耐不住了,站出来问:"喂!和尚,穷嚷嚷什么?人家夫妻吵架,你不劝架也罢了,怎么幸灾乐祸呢?"

  仙崖禅师摆摆手:"不是幸灾乐祸,他们死了以后,我好替他们念经。"

  这个看热闹的人就和仙崖吵起架来,这时众人的注意力转向,那夫妻两个也休战了,一起围过来看热闹:"他们吵什么?"

  仙崖禅师看他们夫妻不吵架了,就对他们开示:"唉!我有几句话奉献给你们:再厚的冰块,太阳出来也会溶化;再生硬的饭菜,熊熊的火光也会煮熟。夫妻彼此要像太阳温暖对方,要像一把火,热热的溶化对方,让对方成熟,互相敬重才好。"

  禅师在世间弘法利生,往往三言两语就可以发人深省。禅,就是这样风趣、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