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7)
- 11婆罗门杀子喻
译文
以前有一位婆罗门,自以为知识宏博,对星象、占术及种种技艺,无不精通。凭恃自己这般能耐,想要显露一下他的才干,便跑到别的国家,抱儿而哭。有人问婆罗门:「汝为何哭啊?」婆罗门答道:「眼前我这个小儿,七日后会死去,我怜惜他的夭殇,所以哭呀!」这时人们说道:「人的寿命很难推知,计卜算卦也容易出错。倘若到了第七日或许不死呢,何必预先哀哭?」婆罗门道:「日月可闇沈,星宿可坠落,我的推解,终究是不会有违失的。」为了名利的缘故,到了第七日,婆罗门亲手把儿子杀了,用以证实自己的预说。当时一些人听说他的儿子在七日后果然死了,都啧啧叹道:「真是一位智者,所言一点都不错。」心内产生了信服之情,都来向他致敬。
这好比佛的四众弟子,为了利养的缘故,自称得道了,用愚弄他人的方法,杀善男子,诈伪地现出慈德来,因而使自己的将来受苦无穷。就如婆罗门为了验证自己的预言,杀死儿子,来迷惑世人一样。
原典
昔有婆罗门,自谓多知,于诸星术种种技艺无不明达。恃己如此,欲显其德,遂至他国,抱儿而哭。有人问婆罗门言:「汝何故哭?」婆罗门言:「今此小儿,七日当死,愍其夭殇,是以哭耳!」时人语言:「人命难知,计算喜错。设七日头或能不死,何为预哭?」婆罗门言:「日月可闇,星宿可落,我之所记,终无违失。」为名利故,至七日头,自杀其子,以证己说。时诸世人,却后七日,闻其子死,咸皆叹言:「真是智者,所言不错。」心生信服,悉来致敬。
犹如佛之四辈弟子,为利养故,自称得道,有①愚人法,杀善男子,诈现慈德,故使将来受苦无穷。如婆罗门为验己言,杀子惑世。
注释
①有:为、行、用。
解说
四众弟子为了贪得供养,自称得道,以欺世盗名,最终必将遭到倾覆。为理解此意,可抄出《杂譬喻经》(比丘道略集、鸠摩罗什译)的一则譬喻,以供并读,亦属以喻解喻的方法。
昔有一比丘被摈(驱逐走),懊恼悲叹,涕哭而行,道逢一鬼。此鬼犯法,亦为毘沙门天王(即四大金刚之一)所摈。
时鬼问比丘言:「汝有何事,涕哭而行?」比丘答曰:「我犯僧事,众僧所摈,一切檀越供养尽失:又恶名声流布远近,是故愁叹涕泣耳。」鬼语比丘言:「我能令汝灭恶名声、大得供养,汝可便立我左肩上,我当担汝虚空中行,人但见汝而不见我身。汝若大得供养,当先与我。」彼鬼即时担此比丘,于先被摈聚落上虚空中行。时聚落人见皆惊怪,谓其得道,转相谓言:「众僧无状,枉摈得道之人。」
时聚落人皆诣此寺呵责众僧,即迎此比丘住于寺内,遂大得供养。此比丘随所得衣食诸物辄先与鬼,不违本要(约)。此鬼异日复担此比丘游行空中,正值(遇)毘沙门天王官属,鬼见司官,甚大惊怖,捐弃比丘,绝力而走。此比丘遂堕地而死,身首碎烂。(《大正藏》第四册第五二三页)
12煮黑石蜜浆喻
译文
从前一个愚人在煮黑石蜜,有一位富人来到了他家。当时这愚人便这样想:如今我应取黑石蜜浆招待这位富人。即在石蜜中放入些水,搁在火上,同时又急急地在火上用扇扇石蜜浆,希望它冷得快些。傍人说道:「下面不熄掉火,上面扇个不停,如何会冷呢?」当时众人都嗤笑他。
这就好像外道,不去熄灭炽燃着的烦恼之火,而是稍稍修点苦行,卧在荆棘的刺上,用火来烤炙自己的身体,却祈望求得清凉寂静的大道,终究是办不到的,徒然遭受智者的嗤笑。于现在受苦,还殃及将来的解脱。
原典
昔有愚人煮黑石蜜①,有一富人来至其家。时此愚人便作是想:我今当取黑石蜜浆与此富人。即着少水用置火上,即于火上,以扇扇之,望得使冷。傍人语言:「下不止火,扇之不已,云何得冷?」尔时众人悉皆嗤笑。
其犹外道,不灭烦恼炽燃之火,少作苦行,卧棘刺上,五热炙身②,而望清凉寂静之道,终无是处。徒为智者之所怪笑。受苦现在,殃流来劫。
注释
①黑石蜜:梵文是pataiasarkara,作黑石蜜时,要加入乳、油、面粉、焦土、炱煤之类,和合了,放在铛中煎煮,于竹甑内盛了,投入水中,水即刻冒出烟来,嗞嗞作响,犹若将热铁放入了水中。冷却凝固后,呈褐色,且坚硬如石,故名黑石蜜。
②五热炙身:将五体在火上烤炙,是赴火外道的苦行方法。
解说
佛陀初先出家修道时,也曾作苦行,翘一足至二更方休,五热炙身至二更方休,但后来意识到苦行的结果依然出离不了轮回,便认为苦行是邪道,不是清净道。关于外道的苦行,《杂阿含经》卷三十五的记载较详:「常执须发,或举手立,不在床坐,或复蹲坐,以之为业。或复坐卧于荆棘之上,或边缘坐卧,或坐卧灰土,或牛尿涂地,于其中坐卧,或翘一足,随日而转。盛夏之日,五热炙身,或食菜,或食舍楼枷,或食油滓,或食牛粪。或日事三火,或于冬节冻冰亲体,有如是等无量苦身法。」(《中华大藏经》第三十三册第五十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