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很可怜,不知道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
净界法师

果报受用的差别——因缘变跟分别变
那么这个果报的受用,我们来看看它的差别。
这个差别有两种,第一个从自身的角度,有「因缘变」跟「分别变」;从跟他人的互动角度,有「共变」跟「不共变」。
我们先看看从自身在受用果报的时候,第一个「因缘变」,我们把它念一遍:
因缘变——谓随因缘势力故变,即五八识随增上异熟因,即先业为缘,名言实种为因之势力故变现境相,此境不借能缘之分别力,唯从自种因缘任运而生,有色心之实体实用,即性境摄。
那么我们在受用果报时,阿赖耶识把这个业力变现果报的时候,第一个是『因缘』。
这个因缘就是善恶的业力,就是随顺第八识的这种善恶业力的因缘的势力而变现,也就是前五识跟第八识它随一种增上的『异熟因』,就是我们有很多业力,对不对?有一种业力已经成熟了,它的势力很强大了叫『增上』,那么已经成熟的业力,就是过去的业力为因,还有你的名言种子,你前生临终的一些思想,你起的是善念恶念等等的思想为因,那么过去生临终的思想,带动你的业力而变现出来的境界。
那么这种境界,它没有假借你的第六识的分别跟第七意识的执著,它完全从自类的阿赖耶识的种子生起。
那么这种有色心果报的实体实用,它是可以去受用的,你眼根可以去受用色尘,乃至于耳根去受用声尘等等。这种是一种真实的境界,不是你的心捏造出来的。
『因缘变』就是当你的明了心跟外境接触的第一念,你的心还没有起分别的时候,这个就是『因缘变』。
你的思想还没活动之前,第一刹那,我们一般的因缘变只有一秒钟的时间。你看我们喝咖啡的时候,我们也就是真正跟咖啡接触的时间就第一秒而已,你的舌头跟咖啡接触的时候,你真实感受到它的滋味。
当然如果你善业很强,你会感到很甜美的,是你欢喜的味道来滋润你;如果你过去生有罪业,你感受到是一种痛苦刺激的味道。
那当然这只有第一念,我们真正跟外境接触的也就这么一念而已,就是『因缘变』。

那第二念以后就不一样了,因为仁者心动,这个时候一念方动乌云遮,那人生就变化了。
所以第二念以后,就落入了分别变,我们看看这个怎么从「因缘变」落到「分别变」,我们看第二段:
分别变——谓随分别势力故变,即六七识随自计度分别之势力故,变现境相,此有二类:
一、偏随能缘之分别力,既无能生种子,亦无所托本质即独影境。
二、带本质亦有能生种子,然借能缘之分别力故,不称境之自相,无色心之实用,即带质境。
那么前面的「因缘变」,是我们还没有生起妄想执著之前,我们真的跟外境接触了,我们真的接触到我们过去的业力所变现的果报,但是当第二念以后,我们第六识、第七识这个「思量」跟「了境」就开始活动了,把这个外境又做了两重的变化,就是第六、第七识各『随自计度分别』,该执著的执著,该安立名言就安立名言,那么又把这个境相又做了变现,那么这个变现有两方面:
第一个『偏随能缘』的分别力,『既无能生』的种子,『亦无所托的本质叫独影境』。
这个就是你完全在打坐的时候,在打妄想。『独影境』这个『独』就是第六意识,它完全没有靠前五识的帮忙,它自己在心中捏造一个妄想出来,让你自己快乐。就你自己捏造一个妄想的境界,让你自己快乐,让你自己痛苦,就是它完全没有依托外在的本质。
所以人生的快乐痛苦,也不完全是外境决定的,有时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这就是『独影境』,完全是你捏造出来的。
第二种就是说它也带本质,又夹带妄想。
比方说你在晚上走路的时候,你看到一条绳子,这个绳子就是一个「因缘变」。
它本来是个绳子,但是你的心跟绳子接触的时候,因为光线不足,你第六意识做了错误的思考,你认为它是条蛇,对你来说,你认为它是条蛇,可能对别人来说它是个绳子,但是你自己的妄想把它变成一条蛇,所以你心中受用的是一个蛇的影像,你非常害怕,这个就是『带质境』。
就是说你依托外境,又自己捏造影像,这两种都是分别。
只是说一个靠外境,给你一个影像,你再打妄想,一个是你自己不用靠外境,就打妄想,反正你得到的影像都不对的。
按照佛法的角度,我们后面讲「无分别智」,就是说你刚开始学佛,你要把人生恢复到本来面目。
按照佛法的角度就是说,你现在对人世的认知完全是错误的,你看佛法的意思,先否定再肯定,按照唯识的角度,你对你的认知要全盘的否定,要把人的生命先归零,否则你这一辈子,都没有看到人生的真相。
所以人是很可怜,可能只有小时候会得到人真正的感受,因为小时候你的妄想执著没有那么的重,第六意识势力没那么大,一个人一旦成年以后,你大部分的时间都活在妄想,大部分的时间,你从来没有一刻知道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从来没有,你就是第一念,知道这个事情是怎么样。
第二念以后,那就是一念方动乌云遮,你完全受你的思想的主导。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到最后修止观的时候,要把人生还它个本来面目,只能够修「无分别智」,就是你心中的妄想要彻底的归零,否则你根本走不出你的妄想。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我们人生业力已经够麻烦了,又要加上自己的妄想执著,这人事为什么这样复杂?因为它经过了三重的变化,第一个业力本来就很复杂,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恩怨;第二个加上你的执著,你又再创造一个自我,你把人生切成了人所的对立;再加上你的虚妄分别,所以人生无解,无解了,业力加执著加妄想,这三个加在一起人生就无解了。这个就是我们今生的果报的受用,就是这样子来的。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這幾個月,許多人呼籲社會要停止暴力,也有人從暴力背後的情緒着手,希望警察和示威者不要互相仇恨。但現實卻是暴力一直在升級,警察和示威者的對立日趨激烈,顯然那些勸告不起作用。局勢不斷惡化,怎不叫人心急如焚?
眾所周知,示威者之所以逐漸走上「勇武派」之路,並由「勇武派」逐漸採用極端暴力的手段,一個重要成因在於「和理非無用論」。因為一句「是你教我們和平遊行是沒用的」,不但許多示威者相信要手段升級,而且許多「和理非」因而不反對甚至認同暴力衝擊。
在另一個平行世界中,由起初施放催淚彈,社會也有爭議,到後來催淚彈、布袋彈等如雨下,甚至發生了警員用實彈制止示威者攻擊的危險事件 ,「藍絲」均全情力挺。究其原因,在於他們認為既然較溫和的方法未能驅散示威者,便須手段不斷升級。
「溫和手法未能達標」的觀念
不難看見,暴力升級的原因有一個出奇的相似之處,便是較溫和的手法未能達到目標。在大家的道德認知裏,認為即使警方未能驅散示威者,也不能因而訴諸不合法武力,即使和平示威無法爭取訴求,也不能合理化暴力襲擊。但現實中,「黃絲」、「藍絲」都陷入這種觀念的枷鎖之中,以「較溫和手法未能達標」為由,「和理非」不反對勇武衝擊,「藍絲」支持警員強硬回應「勇武派」,當衝突中雙方使用的武力升級時,這個理由便更加有說服力,繼而成為他們再進一步加強武力之理據。
這解釋了為什麼「藍絲」以為「暴徒」的行為會令民意逆轉,但民調卻顯示它在現實中沒有發生;「黃絲」以為警察的武力會令「藍絲」反感,現實中也非如此。相反,正因為社會走不出上述的觀念枷鎖,暴力升級不但不會令人立場改變或意見趨同,更會令到仇恨以螺絲形態上升,加劇惡性循環。
許多人都知道,能令「和理非」消氣的是政府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而根據民意調查,社會亦有理由相信,他們不少人會因而暫停上街,甚至幫忙呼籲「勇武派」棄干戈,屆時警方驅散示威的工作便會易辦得多。《香港01》亦一直倡議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讓社會早日放下心結。目前的最大問題是,在政府未肯回應訴求之前,社會可以做什麼,阻止「勇武派」和警察繼續在街頭上互相折磨、手段升級?
即使未有答案也須突破觀念
如果我們均認同,即使政府未肯回應訴求,我們也不應該讓社會繼續互鬥,讓香港人互相折磨甚至賭上生命,我們便別無他法,必須跳出「以暴易暴」的思想枷鎖。這個說法,驟聽之下無疑是沒有說服力的,雙方都必然會反問:不武力升級,那怎樣達到目的?毋庸諱言,沒有人會有答案。但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能否認,沿用舊有的觀念、繼續支持暴力升級,同樣達不到各自的目的,而且令情況一直在惡化。既然如此,即使我們沒有答案,也須突破觀念枷鎖,摒棄武力升級之迷思。
因為人的心理作崇,我們很自然地會對「敵人」的意見而反感。因此,能夠勸說「勇武派」放棄暴力手段的,唯有他們的「和理非」同路人;能夠提醒警察執法時切勿「過火」的,也只有一直支持他們的「藍絲」。
這種勸架之詞在當下的香港,必然會被視為迂腐或蒼白無力,但當我們認真回想這三個多月以來暴力如何成為惡性循環之時,我們不得不承認,正是那種觀念上的枷鎖令社會在互相折磨,一直走不出這場困局。任何一個視香港為家、希望香港好的人都只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在其位置,以更多不同的方式嘗試叫停這場悲劇。
我們更要向政府重申,必須徹底改革施政。就當前的警民關係,社會可以具體建議如何改革警察投訴及監察機制;而要消除使社會怨氣積聚的深層次結構矛盾,當局應成立「深層次改革委員會」,全面檢視經濟、政治各方面的積弊,尤其要摒棄長年奉行的自由放任經濟模式,承擔起社會治理的應有責任。市民投放在街頭抗爭的汗水和心機,應用來監督政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