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犯三昧耶戒不及时忏悔,即生成办解脱不可得
普巴扎西仁波切 囊加花海
上师:
前两天我们从见解、修行方面讲了很多,尤其是见解和修行,针对我们当前的行为,比如根据每个人的条件,无论你修学什么样的法,这样的法该如何修行,乃至凭借这样的修法能达到什么样的见解等等,前两天也已经说了不少。
那么今天我们稍微谈一下行为——持戒。因为有时候我们说见解的重要性,有时候讲解修行的重要性,但今天我们讲解行为——持戒的重要性。在前两天讲解共同前行的时候也说,要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第一要持戒,以及往昔很多续部当中讲解,若要是不守持三昧耶戒,就如同把炒熟的种子埋在地下,希望上面长出苗芽,这是不可能的。就是说若一个破戒的弟子,无论平常看似他在行持很多善法,当然,亡羊补牢,说完全没有功德,当然不能这么树立,但总之要想即生成办解脱是很困难的,因为破戒已经对即生成办解脱造成极大的违缘障碍。所以平常在行为当中,持戒是非常重要的。
从三皈依戒到密宗的三昧耶戒,有关持戒讲了很多很多,但今天我们作为修学密宗的弟子,自从已经受到灌顶、导师给我们赐予解脱法开始起,我们就要守持密宗三昧耶戒。密宗三昧耶戒有很多很多,比如密宗分为外三部、内三部,每个部都讲解与自宗相同的一些三昧耶戒,但今天我们站在总括的角度当中讲解,主要是十四条根本誓言。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弟子平常也在往这方面作忏悔,甚至也在学习类似的三昧耶戒,平常都尽可能往这方面清净守持。就像刚刚说到的,若要是触犯三昧耶戒,它的过失相当于把炒熟的粮食、种子埋在地下,无论你等待多久,甚至往上面浇水、上肥料等等,但它永远不会发芽。一个犯戒的弟子,平常无论从事多少善行,即生成办解脱是不可得的。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持戒的重要性。
十四条根本誓言的第一条是(不)诽谤金刚上师。自从我们进入佛门到今天,可能接触过很多很多导师,导师总分为六种上师,包括一般的导师、皈依上师、酬忏师,还有为你讲解续部的上师、灌顶上师和为你赐予解脱法的上师,分为六种上师。六种上师当中,只要和这位导师结上法缘,这位导师的性质、他的形象已经改变,已经是你重要的导师了,若要是对这样的导师心生诽谤,这时候罪过是非常大的,无论是哪一种导师。当然在导师当中,我们接下来还要分为外三上师和内三上师,后面的三上师称之为重要当中的重要上师。但这六个导师都称之为重要导师,因此只要与一个导师结上法缘,那么决定不能再诽谤这位导师了,不能再说这位导师的过患了,再不能用各式各样的方式诽谤导师,比如随着个人的情绪飘动,就把所有不满都发泄在这位导师身上。
曾经喇嘛仁波切说过:“我身边的这些导师是否是真正的化身,我知道,也用不着你们来说这位导师是与不是。”因为当今这个时代,很多人站在个人的感性当中,根据个人的感觉而说“这个是、这个不是”。喇嘛仁波切说:“我在身边树立的这些导师并不是让你们来看看这位导师像与不像、是与不是,是否是导师我知道。我现前把他们立为导师的原因是来度化你等烦恼沉重的众生,若要是你有信心的话,就好好去依止,若没有信心的话,别去依止,也不要去诽谤,没关系,搁置一旁即可。”
要讲解这么多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在告诫每一个修行者,无论做什么事情要理性一点,不要什么都当做是一个游戏。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对依止导师完全当成一个游戏,凭借个人的感觉,我觉得他好的时候,我可以把他当做自己的导师供在上面都行,当自己情绪飘动的时候,把导师压在脚下也是小菜一碟。但要记住,看似只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但是你已经造下了极大的罪过,尤其是和这位导师结上法缘的话,那这个罪过可大得不得了啊!我们说,我平常不杀生,可是杀生的过失与诽谤结过法缘的一位上师比起来,这个过失没法相比!
这样一来,想想从第一次开始接触法、依止导师起直至今天,你依止过多少导师?当然,我们都是凡夫,难免有时候情绪有些飘动,甚至当时由于没有细致观察的缘故,接下来不停在换导师,这充分地说明了可能自己智慧增长也好,或者是我现前在观察、看待人方面好像进步了一些。但实际上前面的导师毕竟已经结过法缘,若要是诽谤前面的导师,再去寻找另外的导师,即便后者有多么殊胜,你已经犯下了极大的罪过,这对你今生成办解脱一定会形成很大的障碍。
那我们应该怎么去对待呢?要平等对待。前期我在依止导师的过程中可能是过于感性,没有理性去观察这位导师是否是一位具德上师,以及多方面条件是否成熟,但是当我第二次接触导师的时候,只是说我现前按照这样的方式修学之外,前面的导师仍旧在自己内心当中是高高在上的,前面那一份信心并没有什么变化,而不是说前面的信心已经变成瑕疵,不会的,这不能有。包括我们平常接触……但现前讲解的主要是导师,在导师方面真要注意一些。
因为对于汉传佛教的信众来说,一生所依止的导师还是比较多的。多并不可怕,阿底峡尊者依止过153尊上师,无论我们所依止的导师有多么多,一定不会有153尊的,所以这不怕,怕在于当你在改变自己导师的同时,又在诽谤前面的导师,说这位导师的过失,乃至自己内心当中已经生起一些不好的念,那就不好了,原因是你和这位导师已经结过法缘。这一点从世间的角度当中,世间人也会这样说,比如前面某一个老师,无论他的智慧高与低,他已经悉心培养过你,但你后面又接触到另一个导师,就说前面导师的不好,这从世间礼节或世间道德的角度来说也是不好的吧!何况这是一个法,因为我们所追求的是解脱,那就更不用谈了。
所以细致问问自己,从第一次依止导师直至今天,是的,我们换过很多导师,曾经可能是汉传佛教的某一个师父,前面名声不太大,逐渐开始名声更大一些,慢慢慢慢与藏传佛教结上缘,又开始依止一个堪布、活佛,依止这样的堪布、那样的活佛等等。但当你不停在变化的同时,对前面的导师一定不能有一些看法,要是有的话,你已经犯了十四条根本誓言的第一条,这个罪过是非常非常大的!
我们今天这样讲解的目的是,因为有些可能是在无意识当中或者不了解的前提之下会触犯这样的戒律,就像我们平常说触犯戒律的主要原因是无知和烦恼沉重,他完全不知道这到底是在犯错误还是一种正当的,不知道,因此就随着自己想干嘛就干嘛。今天我们这么讲解的目的就是告诫每一个人,要把自己的理解达到最高的地步,一切都在认知的前提之下去从事自己当前的事业。
这样一来,若要是前期有过这样的显现,应该即时作忏悔。曾经喇嘛仁波切说过,当你前面依止过一个导师,即便有一天你已经有了神通神变,眼睁睁地看见你的导师堕入到地狱当中,你也要想到这位导师不是堕入地狱,而是到地狱当中去度化众生的,原因是你曾经和这个导师已经结上过法缘。若要是再带着一些不好的情绪以及分别心的话,那么这个过失不在谁的身上,就在你的身上,对你今生成办解脱会造成极大的障碍。我们曾经可能有过很多这样的事情,接下来可能还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事情,若能认知过去的一切事物,在面对以下一些事情的时候会做得更好。
前两天我们也举过例子,华智仁波切曾经考验三个修行者的故事。据说从很远的地方来了三个修行人,说华智仁波切的名声那么大,我们要依止华智仁波切为我们的重要导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根本上师。当到华智仁波切身边的时候,华智仁波切问:“你们曾经依止过什么导师吗?”他们说:“我们曾经都依止过导师。”华智仁波切说:“我这个人有个规矩,我这个法是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要——无上窍诀大圆满,我就是遵照无上窍诀大圆满而圆满成就的一位高僧大德,这一点我相信你们也知道。但要进入我这个传承,并不是谁想进入就能进入得了的,因为它有一个条件,进入我这个传承的人一定是一张白纸,前面完全没有依止过导师,甚至前面如果依止过导师的话,必须先要舍弃前面所有的导师,就像一张白纸一样进入我这个传承,我才接纳。要不等两天当一开悟,或者功德增长的时候,算谁的功劳呢?前面你依止过导师,也从事过很多善行,现前接下来你依止我的传承、修着我的法,后面当有一些成就的话,一旦你把一切都归于前者之中,那我就白教了。所以我这个传承的条件必须是一张白纸,这样一来,我教的过程当中就能圆圆满满地把我这个圆满的传承赐予给你,因此你在修学过程中也如同我一般能达到成就。”华智仁波切说:“我今天所提的要求不需要即时回答,你们先回去,有一个晚上的时间考虑,第二天早上过来,若要是能接受,那你们明天早上就过来依止我,若要是不能接受,明天早上你们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
三个人回到自己家以后,他们商量:“该怎么办呢?我们前两天过来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一点,但现前一到华智仁波切身边,华智仁波切有这么大一个条件,那该怎么办?”有两个弟子说:“虽然华智仁波切所传讲的法,就像他说的一样,是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要,尤其华智仁波切当时又是十方赞扬的一个导师,但是我们曾经所依止的导师也是一个具德上师,只是从具缘的角度,我们想去依止一下华智仁波切,但并不代表我们前面所依止的导师不是具德的。若要是舍弃前面的导师再去依止这个导师的话,我们觉得这就没有太多的必要。虽然我们无缘在华智仁波切足下当他的弟子、修他这样深奥的法,但是也没办法了,只能放弃。”所以两个人达成一致,第二天早上,就像华智仁波切说的一样,他们就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
但另一个人想:我曾经所依止的导师虽然很好,但与华智仁波切相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无论从名声也好,以及我感觉从实践当中也好,华智仁波切一定远远超胜这些导师,若要是能成为华智仁波切的弟子,那应该不仅仅是三生有幸,应该是更多世中有幸的一件事情。我还是想把前面的导师舍弃掉,重新从依止华智仁波切开始做起。
所以三个人晚上商量以后没有达成一如,第二天早上,两个弟子就收拾自己的东西,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另一个弟子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到华智仁波切的身边。华智仁波切问:“昨天来的不是三位吗?今天怎么变成一位?”那个弟子说:“你不是给我们一个晚上的时间吗?我们回去以后都做了详细的商量,但最终得到的结局,他们两个认为要诽谤前面的导师、舍弃前面的导师再依止你的话,还是没有太多的必要,毕竟怎么说,他们前面所依止的导师也是具德上师,所以他们还是想回去,不依止你了。但我觉得,像你这么大的高僧大德,若要是能成为你的弟子,那是何等的光荣,所以我心里想可以舍弃前面所依止的一切导师,想从你身边从零开始做起。”此时华智仁波切说:“你可以走了。”同时让他的侍者把那两个弟子叫过来,说:“我就需要这样的弟子。”
释迦牟尼佛说:“未法时代,我以不同善知识之相来救度你等一切众生。”就是说所有的善知识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那哪有什么高低、哪有什么好坏呢?因此华智仁波切告诫身边的这位弟子:“你今天可以舍弃前面的导师,接下来你也会舍弃我的。但舍弃不单纯是从行为上面,而且从罪过的角度来说,你今生恐怕没有成办解脱的机会,你还是先回去好好忏悔自己的罪过,当自己的罪业得以消尽的时候再来依止我。”
从这些公案当中越来越感觉到,接下来我们的修行一定要做到这一点,面对一切导师都要有一种平等心。哪怕是前期某一个一般的师父,他曾经给你讲过与正法相关的一些道理,你也要把他当做是一个导师来恭敬,若要是对这样的导师心生诽谤,那这个罪过可就大了,可不是一点点!所以有时候我在想,有些人从认识见解、平常修行的精进等多方面来看,他的见解一定不会是当前的这种状况,应该更高一层才对,但实际上见解还是没有很好地增长,是由于什么原因呢?可能和持戒有关系。是否是这样?先想想,过去依止导师的时候,对所依止的导师是否产生过一些不好的念?若生起过的话,今天就应该发露忏悔。
这是第一条,(不)诽谤金刚上师。但所有导师当中最重要的是为你传讲过续部、为你授过灌顶、为你赐予解脱窍诀法的导师,他们更为根本当中的根本,针对这样的导师犯下的罪过比一般的导师还会更严重。所以在守持十四条根本誓言的第一条之上应该要谨慎对待,曾经不太了解的地方,凭借今天所讲解的,以及多去阅读相关的一些材料,多了解一些。我们说如理如法才能得到圆满的见解,如理如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有时候即便见解、修行方面得已圆满,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还是行为当中没有做到如法,可能已经犯戒了。
类似忏悔的方式在《圣者言教》里讲得非常细致。比如今天你要是触犯戒律,或者生起一些不好的念,即时作忏悔,念诵金刚萨埵心咒、发露忏悔即可得以清净。若要是隔了夜,比如今天犯下这样的罪过,等待明天再作忏悔的话,光念诵就已经不够了,还得需要做大会供。大会供不光是念诵,还要在十方三世诸佛菩萨面前奉献很多很多供品,才能让自己的罪业得以清净。若要是隔了年的话,那罪过就越来越大、越来越大,若超过三年的时间没有作忏悔的话,那么哪怕你接下来的修行有多么好,临终之后会堕入一次金刚地狱是特定的。所以在守持三昩耶戒方面还是要注意一些。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不违背上师的教言。曾经很多很多导师为我们所传讲的一系列教言,我们永远不要在上面打折扣,要完全遵照导师的教言去修行。历代传承祖师成办解脱的前提是什么?是遵照导师的教言如理如法修行而成办了解脱。那么现前我们的修行也不例外,要依止导师、遵照导师的教言。可能有些完全没有什么信仰的人会想:“若要是相信一个人的话,如今这个时代也有好人,也有坏人,但完全相信某个人的话,人都有自私,谁知道他所说的一切是不是都是为了自己好?这时候若不长一个心眼,等两天若要是受骗的话,后面的结果谁来承担?”
是的,世间有这样的顾虑,这也很正常不过。但是我们所讲解的是,起先要依止一个具德上师,可不是像老狗寻食般,遇到谁去依止谁,而是长期观察这位导师,看看这位导师无论内在所得到的见解,以及平常处理一切事情,包括所讲解的一切教法是否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具备这样的条件者永远不会欺骗弟子,原因是什么?我们在讲解依止三宝的时候,“不迷者为佛,无欺者为法”,一个真正的“不迷者”,这个导师所传讲的一切都是没有欺骗性的教言,永远不会欺骗的。若要是欺骗的话,是的,因为当今烦恼沉重的人都在说,释迦牟尼佛传教至今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已经骗了世人二千五百多年。是的,在一个业障沉重的人面前永远不会有一个清净之处,他所看见的一切都是不清净的。
有这么一个公案,说曾经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儿子平常做一些生意,就这样赡养着自己的母亲,相对来说生活还过得非常不错。后面儿子逐渐长大,就娶了个妻子,当娶妻子的时候,他第一个条件也是他们要共同赡养老母亲,因为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从小时候起,直至把他培养成这样的人,都是母亲这么一点一滴抚育着他长大成人,所以现前母亲越来越老,应该要好好去赡养母亲,所以他对妻子的要求也就是要好好孝顺她的婆婆。
但儿子不能长时间在家里待着,他要四处去做生意。有一次儿子要远行,有一段时间不能回来,当他出门的时候反复叮嘱他的妻子说:“母亲现在年老了,所以一切一切都需要你来照顾,一定要把我的母亲照顾好,她也是你的母亲,我们由于宿世的因缘,今天在一个家庭,就说明她是我的母亲,也是你的母亲,一定要把咱们的母亲伺候好。”就这样,儿子就出门去做生意了。
过了几天,时间不长,突然母亲就变成很怪的一个人,前面是一个很慈祥的老人,无论儿媳妇做什么事情,母亲都尽可能地帮助她做一些事,但是过两天母亲突然就变成非常狂躁的一个老太太,尤其是当儿媳妇给她做一些好吃的时候,她每次都会说:“你做的饭非常肮脏,里面掺杂着各式各样的毛,有很多很多不净的东西。”儿媳妇刚开始想,是不是由于我今天真的不小心在里面沾上了几根毛或者一些不干净的东西?所以又重新再做了一份干净的饭,但母亲还是照常说:“你这个饭做得不干净,里面全是毛,你看看,这是人吃的吗?”所以每次都指责她的儿媳妇。儿媳妇实在没办法,因为无论怎么做都不行,以前做的时候母亲都非常高兴,说儿媳妇炒的菜非常好吃,但是现在她就说:“现前儿子已经不在身边,到外面去做生意,你就开始这样虐待我老人家,连做饭都不好好做。”可是儿媳妇怎么做都不行。
就这样,由于一段时间老太太也没有进太多的食,越来越瘦、越来越瘦,身体也越来越不好、越来越不好。当儿子回到家的时候,一看见自己的母亲完全变样了,当时心里非常痛苦:我一辈子就只有这么一个母亲,当时出门之前也复次告诫妻子要好好伺候我的母亲,现前这么短短的时间当中把母亲伺候成这样,又瘦,身体又不好。尤其是一到母亲的身边,母亲就开始向儿子埋怨:“你怎么娶了个这样的妻子?自从你离开我身边起,她就天天虐待我,不好好给我做饭,尤其是做的饭里全都是毛,这是人吃的吗?”
当时儿子非常生气,对妻子说:“你可以从我身边离开了,你不要在这边跟我一起伺候母亲,我们离婚。”但他的妻子说:“在做这个决定之前,你能不能先听听我的解释?”他说:“有什么可解释的?你看看,你把母亲都养成这样了!”她说:“真不是这样的,好像是母亲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要不你今天给母亲做一顿饭,若她觉得你做的饭很好的话,那没得说的,真的是我没有好好伺候母亲,那我明天就走!”
当时儿子就像往昔一般下厨房给老太太做了她曾经觉得最好吃的一个饭,当把这碗饭提到老太太身边的时候,老太太又开始指责:“现前儿大不由娘,以前一切都是以娘为中心,但现前有了妻子,就跟着妻子走。你像妻子一样,看看你做的饭,里面全是毛,这是人吃的吗?”但儿子多次看了看,里面没有一根毛,怎么说全是毛呢?儿子重新又做了另一道菜,老太太还是说很不干净。所以这时候儿子就生起一个怀疑,可能不是他妻子做饭不对,就像妻子说的一样,母亲可能眼睛出了什么问题吧!当时就从外面找了一个医生,看看母亲出什么毛病了,医生一看,说老太太的眼睛出问题了,所以在她的眼前无论什么东西感觉都带着一些毛,但实际上里面并没有。
所以当自己眼根不清净的时候,眼前即便有多么清净,也是不清净的。所以有时候像有些完全被业障束缚、眼根不净的人,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这也很正常。地狱在哪里呢?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西方极乐世界又在哪里呢?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当内心被贪嗔痴烦恼束缚到极顶的时候,地狱不需要谁去规划,也不需要谁去打造,自然呈现在你的面前,因为相由心生。这个相——地狱的相,就是你业障沉重的一种显相。西方极乐世界也并不在一个固定点,是清净心的显相,当内心清净的这一时刻,西方极乐世界不需要谁去规划,也不需要谁去打造,自然呈现在你的面前。
这就充分地说明了什么呢?当内心不清净的时候,眼前所呈现的一切都是不清净的。但这一点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时时也有感受啊!同样一个人,你今天感觉这个人很好,是你感觉他很好,这时候无论他平常做得有多么不好,但你还是觉得他很好。但有一天当你情绪飘动的时候,无论对方做得有多么好,你还是觉得他不好。实际上是对方不好还是你自己的内心不好呢?当然是心不好。
我们再举个例子,你今天在外面做事业,做成功了,今天是喜洋洋的,一回到家的时候,很多很多事情都不在话下,所以看见什么都是喜洋洋的。但今天你在外面若是受到他人的欺负,你带着这个怨气一回到家的时候,哪怕家里人对你有多么好,你还是觉得很烦。一切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所以有时候说一些类似这样的现象也是很正常不过的,但这个先不管。
我们刚刚说到,第二条,不违背上师的教言,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如理如法修行。刚刚说过,若是一个真正具德上师,他所传讲的一切法一定是没有欺骗的,这是特定的。至于凭借个人的感觉去依止一个没有细致观察好的人,后面把你骗得一塌糊涂,这当然就是你自己的过患,为什么不去细致观察导师呢?我们佛教也没有一味讲解像老狗寻食一般,见谁去依止谁啊!没有这么说过。所以还是个人做法不对。那这就充分地说明了,第二条,不违背上师的教言,无论这位导师为你宣讲什么样的法,真正的导师是永远不会欺骗弟子的,所以你可以完全追循导师的教言去做,一点都不会有事的。但前提这位导师一定是一位具德上师。
平常我们也听到很多人说,某些信众已经受欺骗了。受欺骗意味着他并没有细致观察所依止的导师,而是凭借个人的感觉,觉得这位导师挺好,就跟随着这位导师走,等两天当已经受了骗以后再开始说他的不对,那一切都是自己找的嘛!他可能说,这是佛教的缘故,但佛教可没有告诫谁像老狗寻食般去依止导师,没有这么讲过,而是告诫我们要细心去依止和观察导师。这样一来,遵照导师的教言如理如法修行是绝不能缺少的,这是第二条。一旦要是违背这样的教言,就触犯第二条。
但是触犯第二条,我相信在座的每个人可能很多很多,所以我们尽可能照着这方面走。因为我相信在某些具德导师身边,导师平常为你教诫的也并不太多,所以也没有做不到的,但是曾经我们所依止过的很多导师通过各式各样的话语叫你去做的事,当做教言,这些可能相对多一些,甚至当时可能纯粹站在佛法的角度当中叫你念诵这个、修行那个等等,有时候违背上师的教言可能也会有的。但总之一定不能违背上师的教言。这也就是告诫每个修行者,在条件不太允许的前提之下,尽可能少依止一些导师为好,因为这样一来,接下来你所遵照的教言相对不会很多,不会这个说东、那个说西、那个说北、那个说南,所以什么都得要做一点,甚至很多人都觉得肩上压力太大,是由于你还是没有细致观察个人的条件去依止导师。
自从我进入佛门开始起,主要所依止的是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接下来依上师的印证,也在不同的导师身边接受过一些灌顶,比如法王如意宝、松吉泽仁活佛(辽西大喇嘛,阿格旺波尊者之转世),在类似这样一些导师身边是求过一些法,但相对来说这样的导师非常少,基本上就是在喇嘛仁波切身边求的一切法。但这也并不是在讲解少依止导师有多么光荣,刚刚说过,阿底峡尊者依止过一百五十三尊上师,若你的信心很稳定,平常在面对一切导师时都可以平等对待的话,你依止多少导师,多多益善,这是特定的,没得说的。但若你是一个烦恼沉重的人,在依止导师过程中,依止一个导师的同时,对前面的导师信心还是有一些飘动起伏,那这样就不好了,很不好、很不好。这是第二条,不违背上师的教言。
第三条,金刚道友之间要相互团结,要和谐。有时候在这方面,当然我也不会刻意去听下面的弟子们之间是否和谐,还是有一些什么矛盾等等,但是有意无意也听到一些事。你们可能觉得这都是一些小事,反正当我情绪起来的时候,我想干嘛就干嘛,但是当想干嘛就干嘛的时候,你已经犯下了极大的罪过。什么叫金刚道友呢?在一个导师身边求法、在一个坛城面前依止、在一个宝瓶当中同时喝水、在一位导师身边求学成熟灌顶以及解脱窍诀法的就叫金刚道友。在这样的道友身边产生一些矛盾、不和谐的话,这个罪过是非常大的,所以平常还是收敛一下个人的性格。
当然,你被贪嗔痴烦恼束缚是特定的,但是我们进入佛门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对治贪嗔痴烦恼吗?当有时候贪嗔痴烦恼生起来的时候,一个修行者与不修行者最大的区别是,不修行的人,当他生起什么样的念,会跟着它而走,而一个修行者即时止住一切贪嗔痴烦恼,这就是修行者与不修行者之间的区别。
前两天我看见一个汉族和尚的回答,我觉得还是蛮好的。有个居士问:“师父,我虽然在修行,但是平常各式各样的杂念还是挺多的,该怎么办呢?”那个师父说:“你认为我们和尚比你修行时间更长,可能多方面条件更成熟一些,我们就没有杂念吗?不是的,我们也是会有杂念的。但是与一般人、不作修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当我们生起杂念的时候,第一时间可以断除一切杂念,不跟着它而继续往下发展,但是一般的人,当什么烦恼生起来都跟着它而走一遍。这就是凡夫与圣者之间的差异。”
毕竟我们现前进入佛门,正在调伏内心的过程中,你会有这样的杂念,有时候情绪一定会有飘动的。有时候你也会感觉到怨恨,也会感觉不舒适,哪怕旁边谁说一些话,你心里可能都感觉到不太舒适,但是要记住,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当这个时候即刻要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要作忏悔,而不是继续开始发展。看似一个小小的事情,但它的罪过是非常大的!我们刚刚说过,一旦触犯三昧耶戒,就如同把一个炒熟的种子,比如无论什么种子,你先在火上把它炒熟,再把它埋在地下,无论怎么在上面浇水、上肥,它永远不会发芽啊!炒熟的种子是不会发芽的。就是说,你现前犯戒的修行也不能成办解脱,所以罪过是非常大的。
有时候我们身边很多弟子,尤其是在家居士,因为夫妻两人都同时依止着一个导师,修学着一样的法,但两者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有时候难免产生一些矛盾也是很正常不过的,因此即时做一些忏悔。他们有时候在我面前讲的时候,我觉得,挺好!就应该即时作忏悔!而不能像往昔一般,当这个矛盾达到一定的时候两个人再开始和解,但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因为要想到,比如两者之间产生矛盾,过了今天一夜,第二天再作忏悔的话,那你就要做大会供才能清净。以大会供清净自己的罪过,所需要供奉的供品,曾经我们说少则要多少两金子——这个价钱的供品,那时候真的要破费了!可不仅仅是费时间,需要时间去忏悔,而且更会破费很大。因为它和前者不同的区别是,后者由于业障越来越沉重的缘故,忏悔力度要更强,因此不光是你在忏悔的时候更加要发露,并且还要付出相对的代价,这就不好办了。
尤其你要是很抠门的人的话,一定要第一时间作忏悔,不要等待着第二天,到了第二天,像曾经都是要几两、几两金子的代价啊!想想现前的金价有多贵啊!说到一两,那就是多少多少了!可不是我在外面,比如很多人都会跑到一些批发市场去买一些水果、饼干、饮料等等,这些都很便宜,这忏悔不了你的罪过,而是需要很多很多的代价,就是由于你过了一夜没有相互之间作忏悔的原因。所以为了防止产生这样的罪过,无论在什么时候,当这种烦恼生起来的第一时间应该要止住,不能继续让它发展下去,这一点意义非常广大。
有时候虽然我在这方面不会那么八卦,但也不是完全听不见。有的人虽然自认为自己修行很不错,天天都依止着导师,但是光会修上师瑜伽远远不够,还要持戒。若是这个戒律没有达到清净持戒,光凭借平常观个皈依境、念诵几遍心咒,能不能获得解脱,真难说啊!不是也有很多弟子都在说,我今生哪怕即生不能成办解脱,那今生能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好像曾经导师讲过,凡是进入密宗,若能具备一定条件者都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这样的吗?是这样的。第一,见解要有了知见解;第二,修行要把逆缘转为善用;第三,尤其是持戒。这些条件说难做得到,可能难做,说不难,也不难。若具备这个条件者,哪怕当前即刻命终,也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以放一千条心。
那从我们来说,从见解的角度来说,达到了知见解,这个真不难。修行的时候,尽可能逆缘转为善用,比如说当产生一些不好的杂念,即时把它转变成一种善用,比如观皈依境、念诵心咒、观四厌离法、祈祷上师、发菩提心等等,这也好办,当然长期能不能做得到另当别论,但是一瞬间做到,这并不难。但第三条就是持戒,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修行者,当我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多多少少是否在戳自己的心脏,或者是拿着一根针在戳你,你自己知道。若要是以上触犯过这样的戒律,即时要作忏悔,可不要把它当做是一件小事啊!尤其是触犯前面的三条,密宗以上师三门而支分的二十七条根本誓言都是从前面三条而开始支分的,前三条一旦触犯,那么无上窍诀大圆满以上师三门而支分的二十七条根本誓言也基本上已经破完了。所以平常在这方面多去观照一些,多看看一些。若要是过去真的有过这样的事情,那么现前就在金刚萨埵面前,乃至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要发露忏悔。
忏悔要具备四个特点,首先是对治力、依止力,当你在依止金刚萨埵或依止上师瑜伽期间,依止和对治同时已圆满,这倒不需要再去创造第二个条件。但是接下来是忏悔和立誓,就在上师以及金刚萨埵面前发露忏悔,如同不小心饮下毒一般地忏悔,比如你一不小心喝下毒,那么接下来你一定会后悔:“我怎么能喝下这个呢?”所以当时内心是非常后悔的。就像这样,在佛菩萨面前,“我过去已经造下那么多的罪业,造成解脱之障碍”,在内心当中发露忏悔。
接下来就是誓言力:接下来纵遇命难,在以下的时间里,就算我要付出生命代价,我也不会犯同样的罪业,要立誓。但是立誓可不光是说说而已,下面我该干嘛就干嘛,这个就欺骗了导师,就叫做“食言”,没有按照当时发的愿去做。所以一定要在佛菩萨面前立誓,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无论遇到天大的事情,包括付出生命代价,因为生命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即便付出这个代价,我也再不去做这样的罪过。可不能像很多开车的人一样,穿过红灯的时候,“嗡班匝儿萨埵吽”,不应该穿,“嗡班匝儿萨埵吽”!好,今天“嗡班匝儿萨埵吽”,第二次还是一样穿,“嗡班匝儿萨埵吽”!“嗡班匝儿萨埵吽”就是他的垫背,不是忏悔,就是想把金刚萨埵也拉下来,一起罚款,我也罚款,金刚萨埵也一样罚款,就是给自己找一个垫背的。可不能这样在佛菩萨面前光是说一下,而接下来不去做。
今天我们简单地在共道密乘十四条根本誓言的前三条当中稍稍讲了一些,因为十四条根本誓言主要还是这三条。所以平常多去观照一下自己的内心,看看曾经是否触犯过这样的戒律,若有,即时去忏悔。尤其我们平常也一再告诫每个修行者,每天在具有四力的前提之下念诵二十一遍百字明、一百零八遍金刚萨埵心咒是不能断的,作为我们一天必念的功课。它不仅仅可以消除一天所触犯的一切罪过,也可以清净无始以来至今所造的一切罪业。这一点我相信每个人都在做,要做,但在行为当中也要记住这些。大概就是这样的。
按阳历来说,今天又到了新的一年。新的一年,汉地恐怕在这个节日里,除了这两天放假之外,没有什么特别所做的事情,若要是有其他一些可做的,就按照当地的习俗去做做。大体当中的修学方式,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已经知道,所以接下来无论在什么时间,修行永远不要搁置一旁,就这样好好修行,相信我们的见解一定会越来越增上的。
大概就是这样,好好修行,好好修行。平常我自己也在想,当我在教育弟子们的时候,一定要让弟子们的情绪达到一个平衡,因为什么事情要是过于极端的话都不好,所以每次讲法(我都要时时关注弟子们的情绪),甚至当和一方师坐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当中问这样、那样,目的就是看看每当我在给弟子们讲法的时候,(弟子们的情绪怎么样)。当然纯粹站在佛法的角度当中是没得说的,但是如今这个时代,由于我们接触各式各样的东西太多,这时候一味去按照某一种佛法来讲解,都觉得好像对什么事情都没有一种兴奋的心情或者是情绪好一点的感觉,我总觉得修行者是否有一些情绪低落的现象。但这不代表每一个人,所以这两天我还在想,像针对这样的弟子应该怎么去讲、针对那样的弟子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当然修学方式倒不变,但是临时改变自己的内心可能要用不同的方法。但总的角度来说,自己的修行不要搁置一旁。大概就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