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2日 星期六

大成就者的死與生(下)2011補充版

專題訪談──

受訪:詠給明就仁波切
採訪:喜笑之歌編譯群
時間:2005年藏曆新年大司徒仁波切灌頂大法會期間
地點:印度智慧林

於無生死中示現的死與生──生之歌

緣起:

生命的流轉──前世、今生、來世,這種信念對於大多數的東方人而言,可以說是習以為常。

至於生命流轉的驅力,對一般凡夫眾生而言,大多是隨業而轉;於慈悲化現的菩薩們而言,則是乘願再來。

蓮師在「聞即解脫」中,對於凡夫的生死相續與變化,已歷歷指陳;對於如何利用死亡而獲解脫,也已循循善誘。

至於大成就者示現的生死相續與變化,則期望藉由這次的訪談,讓你我得以一窺天上月投影於千江萬水的箇中堂奧。

於此,謹以受訪者的「前世今生」為例證:

今世的明就仁波切於出生前,就在父親的夢中預告:「我是詠給明就多傑,我要來您家借個住處。」

司徒仁波切的弟子也說:「第六世明就仁波切在圓寂前,要求他的兄長將他的遺物送到智慧林;司徒仁波切則對十六世大寶法王說:『當您找到詠給明就時,一定要把他送給我』。」

第六世明就仁波切的侍者  喇嘛鳩美則說:「我的仁波切在臨終前不時地對我說:『我要投生烏金祖古仁波切家,你說好不好啊?』」

──我們凡夫眾生幾乎只得隨業去投生,毫無自主性可言。我們只能從今生所受來推知前世所做;而仁波切似乎是完全自主地選擇此生的因緣。以現在的時空回顧來看,那實在是太圓滿的因緣組合了。那使得他今世學修因緣之殊勝,幾乎難有出其右者:

前一世的他在壯年(四十歲)時選擇捨世(因利生事業因緣已盡)。

今世的他適時地投生為偉大的噶舉、寧瑪大師  烏金祖古仁波切的么兒,出生在那稀有的「祖古世家」、「大伏藏師世家」中。

因此在他幼少時即已奠定深厚的學修基礎,也宿願得償地回到司徒仁波切座下。秉持已備的基礎,使得當時實歲才11歲的他提出三年閉關的心願,也得到司徒仁波切的首肯。這也使得智慧林八十幾歲的閉關上師  薩傑仁波切能在那三年的期間內,將他數十載的修證心要傳給明就仁波切和同期的閉關行者。特別是將第一世詠給明就仁波切掘發的伏藏法回傳給第七世的轉世。(閉關圓滿不久,薩傑仁波切也就圓寂了。)

以那樣深厚的學修基礎,因此我們的智慧林能擁有一位實歲才15歲的閉關上師。

以那樣深厚的學修基礎,他在二十歲左右就被寧瑪大師、龍欽巴法傳之主紐修堪仁波切擇為心子(在一對一的閉關傳法後不久,紐修堪仁波切也圓寂了。)

也因此,如今全世界多少的求法者,在他示現的年輕生命中,尋得終身的依怙。

……

訪談內容:

編者按:這篇專訪的資料來源,原本是編者在編輯仁波切的中陰教學資料時,和仁波切之間的問答。當時編者有點心虛,便對仁波切告白:「接下來要問的問題可能有點蠢(stupid),但我們真的很想知道。」仁波切表示但問無妨。最後,編者為應網站資料所需,便將當時的問答以專訪型態呈顯。

Q:您在講授中陰的課程中說道:「大成就者們沒有投生中陰,他們有時是以真實身,有時則是以化身,來到人間度化眾生。」

──這裡所謂的「真實身」是指經父母而出生的轉世祖古──具有血肉之軀?而所謂的「化身」是指如佛、菩薩化現——不具血肉之軀的形影?(因為前者仍可稱作化身──「祖古」的藏文原義。)

A:於他相(他人的感知)而言,這二者是相同的——都是肉身。

於自相(自身的感知)而言,則有化身和真實的人(real beings)的差別。而這只有他本人或修證高的上師才會知道。

Q:大成就者們轉世時,他們不經「投生中陰」卻仍能經由父母而出生,那究竟是個什麼樣的過程?

A:在一彈指之間(仁波切提手一彈指:Suddenly)。對他們自身而言,本來就是超越生死的;於他人所見,則仍有其生、老、病、死,仍具有血肉之軀。

Q:去年(2004)年末,駐錫法國的貝瑪旺加仁波切飛到尼泊爾雪謙寺,和他父親甘珠爾仁波切的轉世──您,同在一個法會上領受寧瑪派教法的口傳、灌頂。貝瑪旺加仁波切自然記得他和父親之間的種種,但您可會記得上一世的您和您長子之間的種種?

也就是說:一般凡夫一經轉世投胎就會有隔世之迷,但不知您們這些不經投生中陰卻仍有死、生示現的祖古們可會有隔世之迷?

A:他們的感知(perception)是超越二元分別的,而凡夫的感知則侷限於二元分別。

就像貓兒有牠的感知,牠無法知道人的感知,人也無法知道貓的感知。何以那樣是美,何以那樣是醜…。

R:雖然我們無法知道您們,但您知道您自己啊!

A:(仁波切笑得有點頑皮)即使貓兒能告訴你牠所感知的是什麼,你也無法懂,是吧?

R:也就是說:即使您說了,我們也無法懂,是吧?

A:就如同當今的大寶法王,我們看到他經歷的種種,認為他在受苦…。但以他們這些大成就者的感知而言,他們並非真的回到這娑婆世界啊!

R:也就是說:這些化身就如同水中月。

A:是的。

(仁波切突然話題一轉):至於你問的問題,答案是──他們是不會忘記的。

Q:在祖古們示現的轉世中,特別令人好奇又難解的是:一般的生命輪轉是從一個具有心識的個體,經過死亡又再度出生為另一個個體——而這二者可說是「非一非異」,一如油燈燄火之相續。

然而,有些上師卻是由數個祖古合而為一轉世的。

例如:您,就詠給明就而言,在蓮花生大士之時是他25位成就弟子中的慕崔贊普(赤松德貞王的繼任者、護持佛法的藏王)。您,就甘珠爾仁波切而言,宿命通達的他憶起自己當時是蓮師25成就弟子中的南開寧波。現在,這二大弟子則合在您一個人身上。

正如頂果欽哲法王在認證您時所說的:「不錯,他正如十六世大寶法王所認證的是大伏藏師詠給明就的轉世,但他同時也是寧瑪派大師甘珠爾仁波切的轉世──由二位大師合而為一,就如同我是由三位仁波切合一轉世一樣。」

──這樣由數個個體合一的轉世,他們的心識又是處於怎樣的狀況呢?

A:就像有時我走到十字路口,也會困惑:「我究竟是該往東走,還是往西去?」(大笑) It’s a joke!

其實,每一位化身(祖古)都有他的功德和加持力。

R:也就是說:當二者合而為一時,就如同二盞油燈合而為一──同時具足二大轉世祖古的累世證量?

A:可以這麼說。

Q:但也有相反的情況──一分為五,各自再分為五的轉世。

例如:十九世紀三大師之一的蔣揚欽哲旺波,據說他有五個轉世——身、語、意、功德、事業。其中有二位是如雷貫耳的20世紀偉大上師——蔣揚欽哲卻吉羅卓和頂果欽哲。而據說蔣揚欽哲卻吉羅卓又有五個轉世,其中最主要的即是兼具薩迦、寧瑪傳承的宗薩欽哲仁波切。

A:雖說是一分為五,再各分為五,那也只是我們的感知所見。其實,化身是無限的。

每一個化身有他不同的目的。有時「多合為一」會對眾生較有利益;有時則是「一分為多」會對眾生較有利益──他們都是依於對眾生的利益而化現的。

Q:在那些美麗的水中月──化身的祖古們之間,似乎也存在著存續的因緣。

例如:

頂果欽哲仁波切是您的二哥秋林(秋吉林巴)仁波切的上師也是教主,如今則投生到至友  烏金祖古仁波切的家族,出生為秋林仁波切的次子。

赤松德貞王的三位王子皆是大修行人,經歷數百年的轉世之後,如今都正好投生為烏金祖古仁波切的三個兒子。而烏金祖古仁波切在蓮師時,是25成就弟子中以神通著稱的桑給耶喜(努青巴)。

再看看年幼的司徒仁波切和威嚴的第六世明就仁波切的合照,以及您近日與司徒仁波切的合照。又使我們想到蓮師在伏藏中說:「第八世大司徒是詠給明就伏藏法的主要繼承者。」

您是寧瑪大師紐修堪仁波切的最後心傳,而當年紐師逃難到印度時,便是受到您的前世  甘珠爾仁波切的照應,成為至交。



──這些成就者之間似乎也會一再地聚合,在水月道場中攜手上演一齣齣的夢中佛事。而他們示現生與死的種種,似乎都是那麼地自主自在。

A:確實如此。

R:感謝仁波切讓我們有機會一窺祖古們的化現之妙。

更感謝將菩薩們的轉世再來「制度化」的原創者──大寶法王和大司徒仁波切*。

藏傳佛教的轉世認證制度,使這些修證者再來時能即早得到認證,即早受到培養。因此,處處可見「明師出少年」的事實。也使我們能在迷茫的性靈大海中,更有機會尋得正法傳承和具德上師。同時,也使得殊勝的佛法能經由修證相傳的代代師承,延續至今。

您們存在的本身,於我們即是莫大的恩典!

即使是水中月,也願您們能為我等眾生而常映,常圓!

A:(仁波切點了點頭)

(訪談一結束,只見仁波切高高地站在他的法座上,如是清淨而自在——但這仍是凡夫之我的感知,不知菩薩內心所感知的又是何等的境界啊!)

編註:認證制度的濫觴—杜松虔巴(1110-1193)在圓寂之前,將法脈傳給了他的主要弟子(司徒)卓袞睿千(1148-1218),並對他說:「從今而後,你、我二人生生世世無二無別。」。卓袞睿千將所有的教法傳給了彭札巴(1170-1249),由他完整地承續了傳承。之後,彭札巴遇見了年少的噶瑪巴喜並認證他為第一世噶瑪巴 杜松虔巴的轉世 。從那時起,藉由無有間斷的修證相傳及師徒三昧耶的維繫,此一口傳教法傳承得以純淨地存續至今,世稱噶瑪噶舉傳承或「金鬘傳承」。噶瑪巴和卓袞睿千的轉世也一直維繫著生生世世的師徒關係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