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5日 星期五
按風邪寒熱專治感冒
註:本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感冒是都市人最常見病症之一,天時暑熱出入冷氣場所容易患感冒,加上7、8月乃本港流行性感冒高峰期,一不小心便會「中招」。從中醫角度,感冒是感觸風邪或時行疫毒所致。風常夾熱邪及寒邪,故感冒有風寒或風熱之分,因風邪從外而來,所以感冒屬外感疾病。按不同邪氣,各有不同療法。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副教授林志秀指,中醫視令人致病的因素為邪。若一個人正氣非常充足,即使環境有邪氣亦不會被入侵,這就是中醫所說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反之,當身體底子弱,邪氣便可乘虛而入,即「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夏天肌肉會因汗多而易變疏鬆,故外邪容易經皮膚入侵體內。另中醫有「非其時,有其氣」之說。夏天人們多在冷氣場所出入,當環境的溫度突然下降,人體因未能適應巨大的溫差,便易被傳染性較強的邪氣入侵。當某個時期特別多人有感冒病徵,中醫視之為疫症,稱為時行感冒,亦即西醫所說的流行性感冒。
中醫一般把感冒分為風寒感冒及風熱感冒兩類,前者多於北方出現,臨表現為微微發燒、無汗、頭痛身痛、倦怠乏力、鼻塞流清涕及咳嗽等。風寒感冒治療原則為辛溫解表,推薦方藥有荊防敗毒散加減或葛根湯加減。至於在南方常見的風熱感冒,咽喉腫痛是最明顯病徵,其他病徵還包括發熱、鼻塞流濁涕、咳嗽痰黃及口渴等,治療原則是辛涼解表,推薦方藥有銀翹散加減或桑菊飲加減。
另因為南方比較濕,所以有些人會出現風熱加暑濕症狀,病徵包括無汗或少汗、周身痠困乏力、頭昏脹重等,病者可服用新加香薷飲加減。如體質屬氣虛者患風熱感冒,可在銀翹散基礎上加入太子參、茯苓、黃芪,平日宜注意健脾益氣。體質屬陰虛患者,感冒主要病徵為口乾咽燥、無汗或微汗等,以清肺及滋陰為治療原則,可服用加減葳蕤湯。坊間很多人認為中醫治療感冒起效較慢,其實這是誤解。中醫講求辨證論治,即針對不同患者體質作個人化治療,可同時標本兼治,根據臨經驗,一般服用兩至三劑藥已能痊瘉。
預防感冒方面,須按不同體質作針對性預防,例如氣虛者可飲用玉屏風散補氣。玉屏風散包括黃芪、白朮及防風,此方性質溫和,男女適用。體質屬氣虛加陰虛者,可飲用由人參、麥冬、五味子三味藥物組合而成的生脈飲,作益氣滋陰之用。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