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黃金時代》回看蕭紅一生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由許鞍華執導、湯唯主演,講述女作家蕭紅的電影《黃金時代》,未上映已引起轟動,先被選為威尼斯影展閉幕電影,日前又獲推薦代表香港角逐第87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雖然備受期待,但導演許鞍華直言今次是一個冒險。「我們都知道這部電影是比較難賺錢的,因為文藝片,又要服裝,又要道具,預算比時裝片貴兩至三倍。」但,她還是要賭一鋪。
電影是關於民國女作家蕭紅的傳奇一生。她19歲為逃婚離家出走,自此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經歷了四段感情,最後病逝於香港,享年31歲,代表作《呼蘭河傳》由茅盾作序,評價頗高。「蕭紅的一生是一個很好的題材,她是女性作家,這在中國很少,作品寫得那麼好的,更加少,另外,她的故事很戲劇化,平平淡淡拍出來都值得看。不過,在商業社會,你去拍一個作家的傳記就是跟自己過不去,別人會覺得你的電影是紀錄片或教育節目。」
最終決定拍這部電影,亦因這題材是許鞍華擅長拍的。「大陸很多題材我不知道怎樣拍,又不是住在大陸,國語也較別人差,若拍當代的故事,一定比別人差,若拍民國時期,大家都不太清楚,相對不會處於劣勢,而且你拍一個作家,競爭也沒有那麼大。」
鏡頭前內心獨白
電影題材冒險,敘事方法更是大膽創新,採用了「焦點訪談」的全新拍攝手法。這是一位德國劇作家創立的戲劇理論,即演員在戲中「對着」攝影機作內心獨白。在《黃金時代》中,演員會對着鏡頭向觀眾獨白,訴說蕭紅的經歷,其中男、女主角分手,更拍攝了兩個版本。「李檣(編劇)是這樣寫的,我照着劇本拍。效果如何,我不知道。其實這個方式最寫實,因為你沒法知道一個死了100多年的人到底是怎樣的,我們靠她的朋友去講,觀眾可能覺得好過癮,也可能很不滿意。」
導演亦覺得,這種敘事手法是很尊重觀眾的。「希望這樣處理是對的,我老老實實拍,觀眾看的時候自己去想,自己從電影提供的資料去看蕭紅,每個人接收到的信息都可能不同。這個方式成不成功是一回事,但這個實驗值得去做。」此外,電影片長三個小時,打破了她的紀錄,對觀眾的要求亦較高。「一來要放開,不要先入為主,覺得她是怎樣一個人;二來,沒有精神就不要去看,會很累,哈哈哈。」
男人戲難找投資
從新浪潮開始,許鞍華的電影絕大部分以女主角為主,如《投奔怒海》、《女人四十》、《天水圍的日與夜》、《桃姐》等,新片《黃金時代》也不例外。「我不是刻意拍女人,剛好有這些題材,又覺得編劇寫得很好,也有適合的演員,有投資,結果變成每次都這樣。有講男人為主的劇本,老闆說不拍,也沒辦法。」
她鏡頭下的女主角還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大時代下命運多舛的堅毅女子,對生命充滿希望,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導演的人生態度。「這是真的,我比較喜歡表達這些(正能量),因現實太差了,很怕看那些講人性黑暗面的電影。」而她自己,坦言比所拍的女性要幸福得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