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黃震遐:畫與醫 ( 憑畫替名家斷症)

註:本文轉載自蘋果日報

一般人看畫,會看筆觸、用色、構圖,思索畫家藝術風格;醫生看畫,聯想的竟是畫家有病!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黃震遐眼中的張大千,顛覆傳統的潑墨潑彩特色,竟是糖尿上眼影響視力創作;梵高獨愛黃色或與腦癇藥有關。痛苦、疾病成就名家的藝術事業,若治療他們,就毀了他們,這是醫學的矛盾與無奈。
記者:嚴敏慧 
愛畫的黃震遐醫生剛出的新書《畫與醫──一位腦科醫生的視點》,涉獵古今中外眾多著名畫家,講的並非其藝術造詣,而是將畫作與醫學聯繫,從畫家病史、身世和經歷出發,利用專業醫學知識及不同研究數據,抽絲剝繭分析名畫家背後的故事。
從畫看醫,黃震遐並非第一人,但寫中國名字卻很少。新書中涉獵的國畫大師很多,由明末八大山人、徐渭,到近代張大千、趙無極,他指,蒐集資料非常困難,「西方畫家好啲,傳記、家書有好多,但中國畫家資料太少,亦冇乜人做相同研究」。 

張大千眼出血創潑墨畫

書中有數篇提及謎一樣的八大山人。八大山人為明朝宗室後裔,明朝覆亡後四年,各地抗清活動失敗,22歲的他剃度為僧,其後更承繼寺廟,但令人意外的是,當高僧30多年後,年屆56歲的他竟然還俗,還娶妻,又有一段時間得了「狂疾」,大笑大哭,燒袈裟又不說話,非常奇怪。有畫評人認為八大山人是假冒瘋癲,但黃震遐並不同意。
他分析,八大山人患的可能是創傷後遺症,並出現急性思覺失調。他估計,國亡家破後八大山人感情麻木,其實內心鬱結未有化解,只是壓抑記憶,淡化數十年後又有抗清運動失敗,才令症狀重新浮現。他以時間線分析八大山人的山水畫及題詩,亦引證了其心境之改變,其驚弓不安、無法忘卻,書畫中其實早有表達。
中國畫壇疾病影響畫風的例子很多。近代的國畫大師張大千成名很早,但直到60歲時因糖尿病眼底出血,不能再繪畫細節,自創了潑墨潑彩方法畫山水畫,反而開闢了一條新路,成就了自己獨有畫風。患有認知障礙的趙無極,晚年作品受認知障礙症影響多少,仍需蒐集更多資料,但黃震遐翻看其06年作品,無色背景加彩條,已看得出隨着病情惡化,構圖趨向簡化,非其慣常風格,但色彩美感依舊。
讀「番書」的黃震遐,當然有分析西方名畫家。患腦癇症的梵高,多次精神錯亂,年僅37歲自殺身亡;其畫作初期以灰色為主,後來色彩斑斕,鍾愛黃色,外界認為他受巴黎印象派壠發,但黃震遐卻想,可能是受藥物影響視網膜,令眼前所見染上黃色。當然,黃色之喜愛,答案仍未解,但梵高患精神病期間卻大量創作,著名的《星夜》就是在精神病院時所畫。醫生醫人,卻能毀人。挪威畫家蒙克(Edvard Munch)大多作品,如其巨作《吶喊》一樣,令人不寒而慄;原來其身世可憐,父母弟妹一早離世,他其後亦患嚴重抑鬱症;治療後的蒙克情緒明顯改善,但沒有痛苦,沒有創作之泉,「醫病後嘅畫術造詣好高,但確實冇咗種震撼」。
果然,跟黃震遐看畫,能看到畫家全新一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