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

失效的階梯

因為年輕時在外國待過不少時間,故經常受朋友託問外國升大學的情況。幾月前本欄提到美國現今升讀大學動輒3萬至4萬美元(約23.4萬至31.2萬港元),頂尖大學連生活費更達嚇人的6萬美元(約46.8萬港元),所以在最近的一次「吹水」聚會,一位朋友不禁反問誰能負擔如此昂貴的「消費」?頂尖大學是否已變成有錢人的搖籃了?
以往高等大學教育可讓許多中下階層有機會進入大學,並透過專業科目的學習,好的大學與專業知識便是保送進入好公司最重要管道,帶動階級流動上升的機會,進而改善社會不平等(Inequality)。但研究卻顯示,1985年美國最頂尖的250間大學之中,只有46%是來自於富有的家庭(指收入最好的25%),但於2006年,頂尖大學中竟有高達85%的學生來自高於平均收入的家庭,也就是說,過去可透過教育制度來改善社會的不平等,但至今近乎此路不通了。
貧窮好學生棄名校
近幾年許多美國的頂尖名校也注意到這現象,因此透過各種獎勵辦法希望能夠錄取家庭較貧窮但優秀的學生,可統計結果顯示,在相同優異的高中畢業生中,家庭收入較差的一群人,通常選擇就讀社區學院,或是離家近的大學。他們明明有資格申請到遠一點的頂尖大學,甚至合乎申請獎助學金資格,卻沒有申請。分析其中原因,除了錢的問題之外,還包括本身自信心不足,因為很多進入頂尖大學的學生,皆來自知名中學老師的推薦,甚至入學之前就已經認識許多同儕與學長,怕自己因為沒有這層關係而遭到疏離或排斥。結果,學校內的貧富懸殊並沒大改善。
無論原因為何,這種情況長期將勢將帶來嚴重後果,因為社區學院或離家較近的大學所提供的資源,一定比不上知名大學,更重要的是這些有能力的畢業生將錯過知名大學所提供的就業機會,畢竟知名大學畢業的平均薪資水準相對較高。經濟學家表示,這種情形加大了社會經濟的不平衡,並導致階級流動在近幾年處在較低水平。
教育影響階級流動
細想下,教育制度對社會階層化的作用一向是社會學裏的重要議題。相對於工業化社會的封建世襲制度,近代將教育制度視為一種現代社會的階級流動管道,然而在現今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的社會,連創業資金大都從上一代繼承而來,造成階級流動愈來愈困難。
社會若被資本家所壟斷,那就是一個不平衡的社會。社會必須讓最有創新思維的人才爬上高層,而非由財富繼承與地位世襲的人來領導,才可讓整體社會的經濟運作處於最佳狀態。
作者:荷馬學人
兩位識於微時的「七十後」金融界精英,畢業於美國著名學府。黃元山在紐倫港打滾投行11年後,現轉投評論和慈善工作;另外一人完成博士學位後自組對基金。他們期望運用經濟學的思維,透視社會光怪陸離的現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