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膏方舉隅

膏方是中醫用藥的一種劑型,將一方中藥,經過一定時間煎煮,取煎液濃縮,再加以膠質中藥和蜜糖等,製成膏狀後長期服用。其作用與常用的湯液、丸散等有所不同,它專為營養五臟六腑之枯燥虛弱而設。然而,膏方又非獨以純補,透過藥物的配伍,又可以兼袪邪。以下介紹一些常見慢性病的膏方舉例。


慢性咳嗽方:
黃蓍、制首烏、白芍、龜皮膠、人參、生地、扁豆、枳實、黨參、枸杞子、炒山藥、杜仲、茯苓、白朮、生薑汁、神曲、鹿角膠、川斷、海蛤粉、炙甘草、冬瓜子、猪苓、生薏仁、熟薏仁、炒牛膝、巴戟、秦艽、制半夏、澤瀉、炒沙苑子、炒桑寄生及陳皮。肺傷則氣機失宣,腎傷則氣不收納而發為久咳,又以脾胃助中焦氣機升降,脾胃傷則濕阻而加重咳嗽,故全方具補肺益腎納氣之功效,兼以健脾除濕。

眩暈方:
生地、熟地、制首烏、甘草、黑豆衣、大天冬、生牡蠣、煅磁石、麥冬、海蛤粉、 石斛、黨參、山藥、茯苓、川貝、西洋參、枸杞、玄參、蒼朮、丹皮、女貞子、石決明、菊花、陳皮、白芍、沙苑子、牛膝、澤瀉、阿膠、龜皮及魚鰾膠。此方滋陰降火,用以治療陰虛陽亢之頭暈眼花。

失眠選方:
生地、西洋參、龜板、川楝子、當歸、煅龍齒、制香附、制半夏、砂仁、白蒺藜、 黨參、陳皮、青皮、厚杜仲、炒牛膝、川斷、沉香曲、遠志肉、石菖蒲、赤茯苓、 白芍、于朮、枳實、麥冬及菊花。從此方用以治療肝陰不足,虛火上炎,擾動心神,以致水火不交,夜間難以入寐。

從以上三個處方,不難發現膏方的用藥偏多,但其配伍用藥仍不失嚴謹。醫師會根據對患者病情的診斷而選用不同的藥物來熬制,一人一方,因人制宜。要注意的是,並不是身體虛弱的人就適合服用膏方,如患者外邪侵襲症狀明顯,或急性發病,見發熱惡寒,又或腸胃不適嘔吐腹瀉等等,應暫慎用膏方。總之,膏方是補虛為主,袪邪為輔的一種中藥劑型,對於慢性病患而言,其效果比湯劑更佳。當然還要經過醫師的臨床診斷,以確定患者是否適合服用膏方。

*選方出自秦伯未《秦伯未膏方集》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再作相應選擇為宜。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註冊中醫師余小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