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4日 星期五

阿赖耶识释放果报的时候,你不要太在意!

阿赖耶识释放果报的时候,你不要太在意!
净界法师

假设一个人「生」到「非想非非想处」,这个非想非非想处的禅定太深,古德说「为三昧酒所醉」,所以他的内心极度暗钝,不能够在这个地方起观。所以这个时候,他要入于下一界的「无所有处」定,在无所有处定当中,生起一个「出世」的智慧--无常、无我的智慧,这个时候,他的果报体是非想非非想处,但是他入的是无所有处定,但是他生起的心是出世心。

如果说没有阿赖耶识,他应该「二趣悉皆灭离」,非想非非想处跟无所有处都应该灭离,因为他这个时候的心是出世的心,是无漏的心,是无所得相应的。这以下提出一个总结,这是不合道理的。

此出世识,不以非想非非想处为所依趣,亦不应以无有处为所依趣,亦非涅槃为所依趣。

因为这个无所得相应的清净心,它不能以「非想非非想处为所依处」,不可以!因为非想非非想处这个果报是有所得的,是杂染性的;他也不能「依无所有处」,因为这个也是杂染性;当然也不能「依涅槃」,因为这个出世的心,这个时候还是因地,还是一个生灭法,它有时候现前,有时候不现前,而涅槃是不生不灭的,不能有生灭相,它是一条直线的,不能有断续的。

这样子的话,问:一个圣人入了出世心,这个时候,这个出世心还是一个有为法、还没有成功的时候,他不以欲界果报为依止处,也不以涅槃为依止处,那他依止谁呢?就是依止阿赖耶识,暂时由阿赖耶识来保存。 我们修行,在本论当中它的思考,它一直要你住在阿赖耶识来思考。

为什么呢?当然,你能够入真如门那是最好的,有时候我们从真如门出来,面对这个有为的对立法,这个阿赖耶识是一个重要的思考。你一个人不住在阿赖耶识,你就会在果报中打转,你会被一时的感受(快乐、痛苦)、一时的思想这种情绪所干扰。

你经常住在阿赖耶识,你就知道:「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在阿赖耶识当中,有很多杂染的业力,我必须消除;有很多清净的功德,我必须建立。因为有这样的思考,你就会「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对于这个果报--阿赖耶识释放果报的时候,你不要太在意。

当然果报的刺激也不能太严重,基本上吃、穿、住的所需足够以后,所有的果报体,佛法的意思:我们在面对果报的时候,要把那种感受降到最低;但是因地你要很小心,你每一件事情要做之前,要非常精准的思考,「菩萨畏因」,因为你的每一个因地的造作,都会保存到阿赖耶识,对你临终的正念都有主导的影响。

所以说,你经常依止阿赖耶识来思考事情,你会对今生的果报放弃,我们可以这样讲:你不放弃今生,就没有来生,可以这样讲。你花了很多的精神体力去经营今生,你的来生不可能庄严,你要追求果报,你一定会放弃因地,这二个在菩萨修行的时候,不能二全。

你要追求果报,你就要花很多精神体力,在眼前的果报里面去努力;你要追求来生,你一定要注意你的因地:什么事情对你来生会有帮助?

所以说,生命就是一个抉择,你要追求来生,肯定要放弃今生;你觉得今生很重要,你就要牺牲来生,就是这样子。你能够生起这样的思考,就是观察阿赖耶识,你要依止阿赖耶识而住。

--净界法师《摄大乘论》16(节选)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