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原載於香港01)
重建社會用道理
香港千瘡百孔。有些人訴諸暴力,但暴力不能解決問題;有些人喜歡批鬥,但批鬥也無濟於事。我們需要的是平心靜氣說道理,務實收窄社會分歧。
這場反修例風波,將香港許多問題一次過暴露了出來。舉例說,警察投訴及監察機制的公信力不足,甚至可能有警員違例而不用問責。面對這種情況,有些示威者「誤入歧途」,以一己暴力來表達對警察的不滿,或「懲罰」他們。但《香港01》多次義正詞嚴指出,暴力不能夠解決問題。相反,我們倡議政府對症下藥,包括賦予監警會調查權及獨立人手編制,投訴警察課的架構及程序亦須檢討。《香港01》相信,我們要針對個別問題,找出背後的制度或結構成因,而非訴諸情緒式的發洩。
制度問題 制度解決
近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公開要求荃灣公立何傳耀紀念中學開除國慶日中槍學生的學籍,並要求該校校長辭職以示擔當。他於周四(10月3日)甚至指控「教育局、辦學團體和校長在『既定機制』內找空子」,再次在社交媒體公開批評政府、大學及中學校長等。
「01觀點」對此與對監警的原則一致:若然校本機制果真出現「空子」,那社會應該全面檢視機制,並提出改善方法。至於該名學生的刑事責任,已由警方及律政司跟進;其學籍或紀律處分,亦由學校處理,毋須前特首梁振英操心。
「01觀點」認為梁振英不應指手劃腳,乃在於他已不只一次針對社會個別人士,例如中學教師、校長及學生,似乎忽略了其作為前特首及國家領導人,其一言一行所構成的政治壓力,亦可能令社會對立氣氛更嚴重。這並非因人廢言,而是基於一個顯淺之道理:政治地位愈重,說話愈有份量,便更須謹言慎行。
歷任特首 責無旁貸
對於香港當前社會的問題,我們當然須集思廣益,共尋出路。前特首若想出一分力,其誠可嘉。但是,無論是董建華、曾蔭權還是梁振英,都應該明白,香港社會的民怨在2019年全面爆發,除了因為林鄭月娥不諳民情之外,此前三任特首也有無可推卸之責任。難道市民要捱貴租及蝸居斗室,不是因為過往政府的放任自由政策,致樓市不健康甚至「離譜」地升溫嗎?香港醫療服務、老人與殘疾照顧均嚴重不足,甚至令這個國際大都會出現「路有凍死骨」之情況,不是政府多年以來輕視社會服務及責任之惡果嗎?社會在2014年全面撕裂,市民因為政治立場而對立,上屆政府沒有責任嗎?
沒錯,年輕人仇視警察和政府之問題必須解決,但我們絕不能迷失於其表象之中,只知用盡強硬的方法「趕盡殺絕」。相反,我們要找出背後的真正原因,而這涉及政治、經濟及社會層面。亦因為此,《香港01》倡議政府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及深層次檢討委員會,全面了解民怨之根源。
促進了解 求同存異
香港不需要以暴力解決問題,也不需要仇恨和鬥爭。我們需要的是澆水降溫、收窄分歧,就此,以事論事、講道理必然是不二之法。從政者甚至社會領袖若有真知灼見,能夠幫助不同陣營的市民互相了解,求同存異,社會自然歡迎。但若然我們仍然未能看清問題所在,只知黨同伐異,狙擊自己眼中的「敵人」,那便請少說一句話,不要再給這場熊熊烈火徒添柴枝。
毋庸置疑,有些政治人物不在其位便不謀其政,例如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鮮會公開談論政治,遑論批評現任官員,但亦有如英國前首相貝理雅和馬卓安般,就脫歐問題經常「指手劃腳」。但是,後者的意見能令英國人更加找到出路,抑或社會更加紛亂,這不無疑問。這些事例只顯示一個道理:政治領袖實應謹言慎行。前特首要在社交媒體如「KOL」般批評這學校、攻擊那個人,當然沒有法律禁止,此乃言論自由之可貴。政治人物是否說話及說甚麼話,反映出的乃是他們的個人選擇及修為,亦僅此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