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日 星期四

唯识角度看人的本性:无覆无记!

唯识角度看人的本性:无覆无记!
净界法师

这一科是探讨阿赖耶识的体性,身为一个生命的根源,它的体性到底是什么?是善?是恶?这个地方就是探讨阿赖耶识的本性问题,这当中有「问」跟「答」。先看「问」的部分:

 何因缘故,善不善法能感异熟,其异熟果无覆无记?

--《摄大乘论》无著菩萨造、玄奘大师译、韩清净科

为什么在因地造业的时候,有所谓的「善」业跟恶业的差别?比如说:我们去布施、持戒,这就是一个善业;我们造杀、盗、淫、妄,这就是一个罪业。所以在因地造业的时候,明显有「善」、恶的差别;但是在招「感」果报的时候,我们这个果报就不能去论断是善、是恶,只能够说是痛苦、或者是快乐,果报是不论善恶的,它的体性事实上是「无覆无记」的。「无记」的意思就是说:这个果报体,你不能记别它是善,也不能记别它是恶,它是一个非善、非恶的东西。

比如说:贫穷,贫穷是由罪业所招感的,你一定是有悭贪,才会有贫穷的果报出现;但是这个贫穷果报出现的时候,你不能说贫穷是邪恶,不能这样讲,因为贫穷也可能使令一个人奋发向上,贫穷也可能使令一个人自甘堕落。

所以在果报上,只能说贫穷是一种痛苦的果报,但是你不能说贫穷本身是罪恶,不可以这样讲。所有的果报都是如此,都是一种「无记」,非善、非恶的体性,而且都是「无覆」的,它本身不覆盖真如,也不障碍圣道。

这个问题的意思就是说:为什么我们因地造业的时候是善、恶,而把这个业力变成果报的时候,却转成了一种「无覆无记」的体性呢?这当中提出这样一个问,当然这跟阿赖耶识的本性有关系。我们看回答:

回「答」有三科,第一科「正释」:
由异熟果无覆无记,与善、不善互不相违,善与不善互相违故。
--《摄大乘论》无著菩萨造、玄奘大师译、韩清净科

身为一个「异熟果」识,这异熟果识就是阿赖耶识,整个三界果报的一个主宰者就阿赖耶识,它的体性是「无覆无记」的。体性是「无覆无记」,所以它才能够受熏,受到「善」法跟恶法的熏习,而「不」会互「相」的「违」背跟冲突,因为「善」跟恶是「互相违」背的。阿赖耶识之所以能够变现果报,是因为有种子。

为什么会有种子呢?因为它受熏。为什么它能够受熏呢?主要的理由,就是它的体性必须是保持中性的无记,才能够接受善法跟恶法的熏习,而累积各式各样的种子,而变现差别的果报。这个是说明阿赖耶识为什么是无记的理由,因为它必须要受熏。看「反证」:

 若异熟果善不善性,杂染、还灭,应不得成。
--《摄大乘论》无著菩萨造、玄奘大师译、韩清净科

结成:
是故,异熟识唯无覆无记。
--《摄大乘论》无著菩萨造、玄奘大师译、韩清净科
假设「异熟果」的体性是「善」,或者绝对是恶,在因地的受熏就「不」能「成」立;在果报上,「杂染」的果报、清净的果报都「不」能够建立。「是故,异熟识唯无覆无记」,才能够接受染净诸法的熏习,才能构成有情众生的杂染跟清净果报的依止处。

所以从唯识的角度来观察人的本性,它的本性是「无覆无记」的。
这无覆无记的体性,一般人很容易产生错误的认知,会把它当作生命的归依处。比如说外道的无想定,乃至二乘的灭尽定、二乘人的偏空涅槃,这三个法的特点都是第六意识是停止活动的,所谓的无心定。在无心的状态,他们内心所依止的就是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身为一个无覆无记的体性,它不会障碍我们在灭尽定、或者是无想定这当中寂静的状态,因为它无记,所以它对我们的寂静安乐不产生干扰。但是这个地方有一个问题,古德曾经对这个阿赖耶识的情况,作出一段的批评,他说:「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这句话是提醒所有安住在无想定跟灭尽定的凡夫或圣人,提醒他们说:你不要以为把第六意识消灭了,这种粗重的烦恼消灭了,安住在寂静安乐的阿赖耶识,就是你生命的目标、这个就是你的道!其实这个无心的阿赖耶识「犹隔一重关」。

为什么说它还是一种障碍呢?从大乘佛法来说:阿赖耶识它就是根本无明,微细的无明,它还有俱生的法执存在。阿赖耶识你说它不好,它也没什么不好,问题是它也没什么好,它不能生起功德庄严,所以它这个还是一种障碍点。你一定要把阿赖耶识转变了,或者你愿意说破坏也可以,把阿赖耶识破坏以后,把它后面的主人翁--「现前一念心性」显现出来,你才能够成就无量功德庄严的佛果。你一天到晚待在阿赖耶识,你是不能够生起利他的功德庄严,不可能!
但是小乘学者,因为他对阿赖耶识有所不知,他的生命就一直停留在阿赖耶识的阶段,这我们感到非常的可惜。他今天要转变阿赖耶识有一个问题,因为阿赖耶识本身自己不能转变自己,所以他必须从偏空涅槃出来,他必须从无心又转成有心,他还是要依止第六意识修止观,才能够转变第八识,因为第八识本身没有转变自己的能力。

这个地方身为一个所知依的总结,就是把阿赖耶识--我们有情众生的本性作一个交代。其实这个本性,如果以《法华》《涅槃》的思想,这还不是真实的本性,这是一念不觉以后的本性;真实的本性,它背后的主人翁,就是一个不生不灭的清净本性,这个就是所有诸佛菩萨安住的真实体性。所以说阿赖耶识的体性是「无覆无记」的,它是跟俱生的法执相应的。

--净界法师讲解《摄大乘论》(无著菩萨造、玄奘法师译)(节选)21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