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原載香港01)
香港要的不是「批鬥」
香港要的不是「批鬥」
由「黃台之瓜」之說到慈山寺一席話,首富李嘉誠似乎刻意「話到口中留半句」,客氣地對社會各方說話。然而,其言論亦因此予人詮釋空間,甚至曲解的機會,令他被工聯會會長吳秋北等人批評及追擊。這種幾近「批鬥」的做法或許能逞一時之快,但對修復香港毫無幫助。
李嘉誠8月16日在報章刊登廣告,表示「黃台之瓜,何堪再摘」,當時已成一時熱話。更有網民聲稱這名香港首富以藏尾詩的方式,暗示支持示威者。毋庸置疑,那只是穿鑿附會,但亦反映出李嘉誠刻意留白的表達方式,讓社會各方自行意會。
李嘉誠語焉不詳
至9月8日,他在慈山寺再次談及香港近來的社會風波,謂「我們希望年青人能夠體諒大局,而執政的亦都能夠對我們未來主人翁,亦都能夠網開一面,雖然法律和人情有衝突,但任何事都好,在政治問題都要兩方面,大家能夠為對方想一想,好多大事都可以化為小事」。
這番言論引來不少批評,指其包庇及縱容「暴徒」。亦有人認為李嘉誠作為香港大地產商,對於目前嚴峻的房屋問題及貧富懸殊,可謂責無旁貸。工聯會會長、全國人大代表吳秋北更諷刺李嘉誠為「曱甴王」,「批鬥」的意味甚濃。
「非此即彼」不可取
就此問題,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看。第一,是社會彌漫「非此即彼」、「非友即敵」的風氣。回看李嘉誠於慈山寺的言論,他說的只是「網開一面」,本身並沒有說得很具體,其發言人亦澄清「寬容不等於縱容,不等於無視法律程序」。但是,社會部分人士仍然對他猛加批評,似乎因為他沒有旗幟鮮明地批評示威者,以至予人包庇之感。
這種敵我矛盾的思維,對當前已深陷撕裂的香港社會,實在無益。過去兩、三個月,我們看見不論是政府的支持者或反對者,同樣以「非友即敵」的思維看事情,硬要將所有人都歸邊:要麼是「自己人」,要麼是「助紂為虐」。但是,正如《香港01》不是「黃營」也非「藍營」,而有其獨立主見,社會不少「中間派」在這場風波中也是這樣,既對政府感到失望,亦不恥示威者的街頭暴力。若我們簡化所有事情成二元對立,自恃手執真理,以批鬥的態度對待立場不盡相同的人士,只會令香港看不見出路,甚至看不見未來。
經濟矛盾之罪在政府
從另一個角度看,批評李嘉誠此等地產商加劇社會矛盾,絕對有理。「01觀點」在八月上旬已撰文〈地產財團,勿忘香港亂局你們有份推波助瀾!〉,指出「地產霸權」從各方面蠶食市民以至商家的勞動成果,令香港儼然劃分成為「有產」與「無產」兩個尖銳對立的階級。李嘉誠作為最重要地產商,影響蓋覆置業、消費、衣食等層面,市民形容其為「李氏力場」,足見他對民生影響嚴重。
然而,要為香港斷症下藥,並非一味「批鬥」地產商便可以。既然資本家的本質就是逐利,政府更有責任透過產業政策及資源分配,締造一個更公平公義的社會。香港政府過往死守「小政府」教條,縱容地產發展商剝削港人的惡行,盡展其無知與無能。故此,社會與其批判資本家逐利,為什麼不懂將矛頭指向真正在犧牲市民利益的政府,要求政府大膽挑戰既得利益結構,割除「官商共治」,拆解深層次結構矛盾,助香港重生?
面對這場回歸以來最嚴重的風波,每個人都會看到問題的一部分,因而容易自以為掌握真理,對其他人大加鞭撻。然而,中國人向來的智慧值得聆聽:「話到口中留半句,理從是處讓三分」。在複雜的社會危機當前,任何人若然擺出傲慢的姿態,只會令這個結拉得愈來愈緊,離出路愈來愈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