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埋没1800年的经方,竟能用来治疗各种肝癌胃癌肠癌、证属肝风脾寒
原创 张胜兵中医
有一个方子,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到过它,但现在大学教材对它已经不太重视了。甚至在《金匮要略选读》中也把它放在“附录”里。《中医内科学》也不推荐使用它。
但是我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这个方子非常实用,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有趣的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方子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由于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它的描述比较简单,后来的医家们都没有重视它,导致这个名方已经被埋没了1800多年!
这个方子,就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的侯氏黑散。
侯氏黑散·方解
《金匮要略》原文:
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菊花四十分,防风、白朮各十分,桔梗八分,黄芩五分,人参、茯苓、当归、川芎、干姜、桂枝、细辛、牡蛎、矾石各三分。
右末,用温酒调方寸匕,服二十日,日一服,再冷食服四十日,共六十日止,则药积腹中不下,热食即下矣。
侯氏黑散主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等症状。
方剂的组成:
菊花四十分,防风十分,白朮十分,桔梗八分,黄芩五分,人参三分,茯苓三分,当归三分,川芎三分,干姜三分,桂枝三分,细辛三分,牡蛎三分,矾石三分。
使用方法是将以上十四味药捣为散,每次3~9克,用温酒调匀,日一服,连续服用二十天,再冷食服用四十天,总共服用六十天。
这样可以令药物积聚在腹中不下去,热食即下,冷食自能助药力。
四肢烦重是因为外面的风湿痹危害了身体内部,脾阳无法到达四肢,所以感觉四肢很烦重。心中恶寒不足则是因为气血受到了内部的损伤,血液贫弱,体内的温度无法充分升温,所以感到心中恶寒。这些都比较好理解。
而“大风”一词的意思有些模糊,有人认为指的是很强的风,或者很重的风。我则认为是外部的风寒直接侵袭身体的肌肉和内脏,因此被称为“大风”。总的来说,只要是直接侵袭身体的风寒都可以称之为“大风”。
这种病是由于身体自身的气血不足,免疫系统无法有效地防御外部的侵袭,因此风邪容易入侵。同时,脾脏功能虚弱,体内水湿积聚,导致四肢沉重。风邪和湿邪相结合,会产生热能,阻碍气血正常循环,从而导致身体出现寒热虚实错杂的症状。
侯氏黑散·药解
古人开发的药方,每个方剂都有不同的作用,但这些作用可能并不为人所知,因此需要根据病情来选择合适的方剂。同样,每个方剂都有不同的主要成分,但这些成分的名称可能也并不为人所知,因此需要根据药味来选择合适的方剂。
因此,中医治疗疾病时,需要仔细分析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同时,了解药物的成分和作用,可以更好地理解治疗的原理。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侯氏黑散这个方子的组成。
菊花在秋季生长并吸收了金水之气,可以平衡木之火,并抑制风邪。因此,它被认为是这个方剂的主要成分。黄芩可以清热,牡蛎和矾石则可以收敛和涩精,防止阳气外泄,潜阴镇肝,加上防风可以去风。这些药物的组合可以清除体内郁积的风邪并分解热量。
当归和川芎可以滋养和促进血液循环,因为治疗风病需要先治疗血液问题,血液流通正常,风邪自然会减轻。
人参、白术和茯苓可以补充气血并强化脾脏,以防止湿气滞留。
干姜、桂枝和细辛可以温暖脾阳,驱散寒湿,并使阳气能够到达四肢。
桔梗可以化痰,促进肺部气流通畅,同时也能将其他药物引入胸腔中。
在服用这个方剂时,要加入一些酒以增强药效。
关于矾石这个药材,近代的中医学者张锡纯认为是一种叫作皂矾的物质。皂矾的颜色是黑色的,可以用来染黑布料。它主要能通便燥粪,清除内脏中积累的湿气。张三丰伐木丸中也用到了皂矾,用于治疗黄瘅这种内脏积湿的病症,可以帮助排除体内湿气。因此,侯氏黑散方中也使用了皂矾这种药材,并以其黑色为名,成为了“黑散”。类似的例子还有黑虎丹和黑锡丹等。
张仲景的这个方剂将治疗寒热错杂,虚实互见,阴阳失衡的病症合二为一。
这个方剂是经过精心配伍的,理论深刻,可谓是中医药方的精髓。方中共有十四味药物,其中菊花占了百分之四十的剂量。
菊花具有轻微的清凉作用,能补益阴液,同时也有泄热的作用。对于感冒引起的头痛、目赤,或是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目眩等症状,都能平肝熄风,清热止痛。泡水喝的话,单味的菊花还具有降血压的功效。这个方剂中的菊花被称为“君药”,可见其重要性。
侯氏黑散·临床应用用
侯氏黑散全方有很多功能,可以帮助扶正养血、健脾安中、平肝明目、化痰除湿、清热降压、蠲痹止痛、软坚散结、驱风通络、填窍熄风等,因此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但从总体上来看,这个方子主要是用来治疗肝风脾寒的病症。
知道了病机,我们就可以大胆地使用,在临床上下列适应症:
1.眩晕:视物旋转欲倒,目开即觉天翻地覆。
2.头重:头痛沉重,悠悠忽忽,有空洞感觉。
3.脑冷:头痛,脑内觉冷畏风,常欲蒙被而睡,面容惨淡忧郁,四肢不温,称为“厥阴头痛”。
4.颜面麻痹:半边颜面突然失去知觉,口眼喎斜,病在左,歪向右,病在右,歪向左。
5.眼目病:
(1)胬肉攀睛:内眦生瘀肉,色黄赤如脂,日久渐厚,掩及黑睛。
(2)流泪:泪下无时,迎风更甚。若久流不止,能使昏暗难辨物色。
(3)目干涩:用脑过度,感觉两目干涩,睑皮沉重。
(4)目痒痛:涩痛多眵泪,羞明难睁,视物昏糊,胞睑内满布红色细粒,名为“椒疮”(即“砂眼”)。
(5)夜盲:入暮不能见物,到天明恢复正常,名“雀目”。用本方醮煮熟猪肝或羊肝。
(6)暴盲:平素眼目无病,忽然目盲不见,都属暴盲。多伴见情绪紧张,为怒气伤肝。
(7)老年性白内障。
6.半身不遂:上下肢偏左或偏右发生瘫痪,称为“半身不遂”,又名“中风”、“偏枯”。前人以为风从外入发生瘫痪者,为真中风;如风自内生发病,为类中风。无论真中风、类中风,皆以气血亏虚,痰多热伏,久病体弱,风邪得以乘之,阻碍经气,形成半身不遂。
7.胸痹:胸痛偏左,骤然发作如针刺,伴有气闷窒塞,每次时间极暂,在受寒、劳动和精神刺激后最易出现,脉象细数或呈结代,属于“真心痛”、“厥心痛”、“胸痹”。以胸骨后,心前区出现发作性或持续性疼痛或憋闷,疼痛常放射至颈、臂及上腹部为特征。本病多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饮食不节,痰饮内生,情志不畅,肝郁阴伤等引起,而以年高肾气亏虚者多见。
8.中风:凡人年过五十岁以后,自觉手指或单侧上下肢半身发麻或木,经常头目眩晕,上重下轻,行动飘然不稳,皆为中风先兆,倘再加言语蹇涩,唇舌发麻,中风为期不远,少则一、二月,长则一年之内,如能服用本方,将息得宜,尚可防止。
其它如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美尼尔氏综合征、慢性结肠炎、支气管哮喘、甚至是癌症患者,只要辩证为肝郁化火,脾胃虚寒证,如胃癌、肠癌、肝癌……都可以加减应用!
在我的临床实践中,我经常使用侯氏黑散来治疗患者的病症,而这个方子的疗效非常显著。因此,我们不能让这么好的方子被遗忘。
不过,对于“初服二十日用温酒调服、冷食六十日”等说法,我并没有采纳。我使用这个方子时,只是按照一般常用法来进行调制和服用。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