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44:白血病、淋巴癌晚期发热汗出、大小便失禁可以被一个方子解决!
原创 张胜兵中医
【每日一练】
1、第62条原文及翻译?
2、如何理解脉沉迟?
3、病案中身体强壮的病人为什么不能使用桂枝新加汤?
44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62条条文)
,
01
62条原文
桂枝新加汤
桂枝汤里加人参,养营通阳芍姜增,
虚人身痛或脱禁,桂枝新加汤最真。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这个名字太长了,所以后世医家习惯性称它为桂枝新加汤。
桂枝新加汤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之上,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仅加了一味药和其中两味药的剂量,它的治疗范围就完全不同,张仲景用它来治疗发汗之后身疼痛,实际上无论是何种虚证,病人出现了身上的疼痛,以及由于营气不足、气血不和而引起的系列的滑脱、 失禁,不能固摄的,都可以用桂枝新加汤来加减治疗。
后世医家拓展了它的治疗范围,不仅仅可以治疗发汗之后身上的虚性疼痛,也可以治疗虚人导致的滑脱不禁,比如泄泻、妇女带下过多,甚大小便失禁,都可以用桂枝新加汤的加减治疗。
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新加汤方
桂枝三两,芍药四两,炙甘草二两,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翻译:发汗以后出现身体疼痛,脉象沉迟的,是由于发汗太过导致的损伤,用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来治疗。
02
如何理解脉沉迟?
很多人在没有总结《伤寒论》脉法的时候,会误以为沉迟脉就是今天所说主寒证的迟脉。如果有人把它翻译成主寒证的迟脉,只能说明他对《伤寒论》脉法没有深入地了解,只是浮在表面而已。
脉沉迟,沉主里证,没有人有异议。在《伤寒论》里面,迟脉最开始出现的并不是只指寒证,而是指营血涩滞不足的状态,把它描述成迟,第50条条文可以印证。
第50条条文: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这个条文里面就出现尺中迟者。这个迟并不一定指今天所说的迟的意思,而是张仲景为了描述营血涩滞不足的状态。
所以大家定要联系前后文来解读其中的一些关键的字眼,一定要有一些条文做支撑, 才能解读得通顺。这个迟脉在第50条已经出现过,它是指营血涩滞不足之状,在这里仍然是这个意思。因为发汗后,营血随汗而出,所以营血不足,不足之后,在脉管里面流动就出现了涩滞不足的状态,并非真正的迟脉。
如果是真正的迟脉,主寒证的迟脉,就不能仅用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了,恐怕要加附进去。其实可以反推,这个迟脉绝对不是今天所说的主寒证的迟脉。
当然也并不是《伤寒论》里所有的迟脉都代表营血涩滞不足。
《伤寒论》里面还有哪些条文出现过迟脉?它们分别是什么含义呢?我跟大家梳理梳理。
《伤寒论》第134条,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鞭,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出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这里有一个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鞭,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这一条条文讲的是大陷胸汤证,由于医者误下,刚开始的浮而动数的脉变成了沉迟。临床表现为胸腹拒按疼痛,短气躁烦,头汗出等证。由此可见,这里的脉沉是病在里,而脉迟指实邪阻滞,内陷心胸,用大陷胸汤来泄热逐水,这里的迟是指有实形的邪而阻滞心胸。再看第208条条文,阳明病,脉迟, 虽汗出, 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这里的脉迟指燥尿阻滞腑气,腑气不通而导致脉管的血液运行有涩滞之状。
第143条条文,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这里脉迟是指邪热内结,影响了脉道气血运行,导致气血运行涩滞的状态。
《金匮要略》关于脉迟的原文: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这个迟脉是指瘀血停留阻滞脉道,脉道涩滞的状态。
因此,《伤寒论》 里面大多的迟脉并不主寒。
有没有主寒的?当然有。看第366条,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这里的脉迟是指里阳衰惫的真寒象,而且还出现了虚阳被格拒在外的真寒假热之象,已经出现了戴阳证,这里的脉沉迟真的就是阳虚有寒了。而阳虚有寒的这种迟脉,它的条文竟然还少于营血涩滞之状的迟脉的条文,所以迟脉的确可以主寒,但在《伤寒论》里面,它主营血涩滞的状态更多。
身疼痛,本来是太阳病比较常见的症状,一般通过发汗治疗,邪气会随着汗而解,疼痛就解决了,现在是发汗以后疼痛。这种疼痛并不是表证的疼痛,而是发汗太过损伤营气,经脉失于濡养所导致的。
疼痛有不通则痛,有不荣则痛。桂枝汤证或者麻黄汤证身上的疼痛是风寒邪气闭表,出现了一种不通则痛,发汗就能解决。现在发汗太过,营阴反倒亏少,而出现种虚性疼痛,叫不荣则痛。
不通则痛,通之即可,不荣则痛,补之即行,所以要补,荣就是濡养,不荣则痛。脉象沉迟,沉主里,迟是营血亏损,不能充盈脉道导致的。这个方子是在桂枝汤基础之上加味,桂枝汤在这里可以调和营卫,但是因为出汗太多,导致营血耗损,所以要加重芍药来和营血。加重生美宣通阳气,加人参益气养营而补汗后之虚。不管有没有表证,只要出现身上疼痛,脉象沉迟,属于营气不足的,均可以采用这个方子。
还可以用另外的方式解读。它毕竟是脉沉迟,沉是主里证,所以这个方子通过治里来治表。既然是治里以治表,且方子是桂枝汤里又加了芍药,有小建中汤的味道。桂枝汤里倍芍药,再加怡糖小建中,这是小建中的歌诀,也就说把芍药加倍,然后再加饴糖,就成了一个温中补虚、健脾胃的方子。芍药是敛阴补营的,人参可以补气血,健脾胃,因为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桂枝汤里加了芍药再加人参,可不可以认为是小建中汤的变方来健脾胃,补气血,再通过一点生姜,把它带到表面来,以荣四肢百骸之虚性疼痛呢?当感受外邪,卫气要奋起抵抗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呃逆、呕吐。因为胃中的阳气去帮助卫表的阳气抵抗外邪,出现了气上逆的呢逆、呕吐症状,《伤寒论》称为其气上冲。胃为卫之本,脾为营之源,脾胃健则营卫强。营卫强了之后,因为发汗之后、营血不足所引起的疼痛不是就搞定了吗?
如果从脾胃的角度去理解桂枝新加汤,可以将脾胃和营卫之间联系起来。
为什么我现在要通过脾胃来解释营卫呢?因为接下来我要发散这个方子了,发散到能够治疗很多疾病,大大扩展了对张仲最桂枝新加汤的解读。
03
病案
我曾经治疗过一例白血病患者,这例患者输血以后出现了流汗,身上疼痛,还拉肚子,用任何药物没有用。我想既流汗、拉肚子,且本身又得了白血病,这说明是血虚,血虚可以认为他营血不足,我想到了张仲景的桂枝新加汤。于是我就选用了桂枝新加汤,没想到吃了以后,他不仅身上疼痛没有了,流汗没有了,拉肚子竟然也解决了。我在想原来张仲景的桂枝新加汤不仅仅能够治疗发汗后身疼痛,还能治疗虚人不能固摄肠道而出现的泄泻。
为了搞清楚我的想法是不是正确,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有很多医家用桂枝新加汤来治疗拉肚子。原来大家的治疗有异曲同工之妙。用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治疗泄泻行不通,说明这个泄泻并不是参苓白术散证和理中丸证,而是汗后营卫不和,营血不足,脾胃气虚无以固摄肠道导致的泄泻,与营卫相关,这个时候还真得用桂枝新加汤。我开方的时候本来只想治他的身疼痛和流汗的,没有想到的是,拉肚子也解决了。同样的情况在另一个病人的身上也遇到了。
有一个淋巴癌患者,我接诊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医院已经放弃治疗了。这位患者当时已经出现低热、流汗,并且大小便根本就控制不住,有时候大小便出来也不知道。这位患者也是个虚人,虚到这种程度。如果按照肾主二阴,司二便应该大补肾的,可以用肾气丸,但是考虑到他流汗,又有低热,我就用了桂枝新加汤。没有想到的是,用了一段时间后,低热、流汗全部消失了,大小便失禁居然也有明显改善。
有个徒弟,一天跟我说:师父,有个病人,他好像感冒了,发了汗,结果他身上到处痛,用了桂枝新加汤,结果一点效都没有,病人反倒更加烦躁不安。我就说:你确定是流了汗之后身疼痛?这个人是男人还是女人?多大年纪?做什么工作的?他说:是建筑工地上的一个工人,平时身体都挺好的,很强壮。我说:我不用再拿脉,也不用再问其他的了,你改用身痛逐瘀汤就能好。结果他改用了身痛逐瘀汤,几服药就好了。他就问:为什么你什么都没问,就问他的工作,就知道开什么方来治疗他的疼痛呢?我说:桂枝新加汤可以治疗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新加汤证是虚证,虚证要么是产后妇女,要么是刚动完手术,要么是年老体弱的人,要么是癌症病人。这个病人年轻力壮,是建筑工地上的工人,怎么可能会出现桂枝新加汤证呢?他身上的疼痛,应该是感受了风寒湿邪,导致痹证有瘀。为什么这么判断呢?因为他是个建筑工人,感受到寒湿,寒湿瘀堵,长期做体力活时难免受点伤,会有些瘀在里面,有瘀再加风寒,风湿寒痹在体内就会出现身痛逐瘀汤证。身痛逐瘀汤是王清任逐瘀汤系列的经典名方。治疗风湿夹瘀,或者瘀血加风湿。患者根本就不是感冒,而是湿气,用了发汗的方法,他本身就有瘀的一个体质,所以他是湿气夹瘀,经络痹阻引起的周身疼痛,要用身痛逐瘀汤。身痛逐瘀汤里面有羌活、秦艽去风湿,用川芎、桃仁、红花、没药、五灵脂来活血化瘀止痛,用地龙来通经络。
徒弟说:我什么时候能够达到这个水平呢?问一下职业,就知道方子用法。我说:你要把所有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像断案一样,很容易就判断了。一个有瘀的病人,身体强壮的病人,用补益的桂枝新加汤,里面含有人参,他当然会上火、躁热,这位病人吃了以后没流鼻血就不错了。
身痛逐瘀汤是不通则痛,活血化瘀,祛风湿,止痹痛,桂枝新加方是不荣则痛,补益气血,健脾胃和营卫来治疗虚证的疼痛。
桂枝新加汤既然是补虚的,用八珍汤、人参养荣汤能不能治?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那是完全不同的。八珍汤也好,人参养荣汤也好,它是用四物汤四君子汤来直接补气血的。而桂枝新加汤是健脾胃来和营卫,益气血,是让脾胃源源不断的自身产生气血而和营卫的,而八珍汤和人参养荣汤根本就不具备健脾胃和营卫的功效。
04
内经王:李今庸教授
在这里,我必须向大家说明一个情况,我的恩师,李今庸教授于2022年4月27号逝世,享年97岁。
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师承何人,自从我的师父去世之后,才知道原来我的师父是湖北第一个国医大师,业内公认的内经王、活字典,中国著名的中医学家李今庸教授。恩师李今庸教授是全国十大国医楷模之一,是中国《黄帝内经》学科的创始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金匮要略》学科开拓者。我以非常沉重的心理,为恩师写了一副挽联:《黄帝内经》 再无王,《金匮要略》却有师,愚徒张胜兵敬挽。
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写这样一副挽联,因为恩师李今庸被业内公认为《黄帝内经》的内经王。为什么称他为内经王呢?因为他可以将《黄帝内经》的条文一条条地当场剖析给你听,而且可以顺背倒背如流,解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此他被称为“内经王”。他本人又是《金匮要略》的全国的学科开拓者,因此下联是《金匮要略》却有师。恩师此去,《黄帝内经》再无人可称王,因此《黄帝内经》再无王,而《金匮要略》却有师是指李今庸师父后继应该有人。却,是转折,有师是能够有人学习他的东西。这里的《金匮要略》也泛指中医学,我本人通过讲《伤寒论》也好,讲《金匮要略》也好,以后我还会讲《黄帝内经》,一定会秉承着恩师的遗愿,将中医不遗余力地毫无保留地发扬下去。
大家听我讲《伤寒论》,可能觉得我的风格有点和别人不一样。大家可能发现了,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喜欢运用张仲景本人的原文做支撑,来解释说明我自己的观点。实不相瞒,在我没有遇到恩师李今庸教授之前,我是没有这种理念的。我当时认为解释一条条文,用临床经验去解释不就够了吗?自从拜师李今庸教授以后,我改变了这一缺点。如果没有其他的原文作支撑的,我绝对不会信口开河,自己瞎编,因为很容易让专业的人士一看就明白了。有的人讲《伤寒论》讲得文不对题,有些东西都是瞎编的。
很多人会问,李今庸教授是国宝级人物,这种国医大师在世的都没几个了,你跟着李今庸教授学到了哪些东西呢?我认为对我影响最大的并不是他让我去看多少经典,去背多少经典,他从来没有说让我去背什么,他只是说:你如果以后想成为名垂青史的大家,你一定要通过中医以外的知识来拔高。师父对我说这句话时才91岁,他说你的悟性,在我看来是罕见的,但是你要想登堂入室,甚至名垂青史的话,我建议你去读《说文解字》和《说文通训定声》。当时我没有做声,我就在思考,让我去读《说文解字》和《说文通训定声》这两本书,我就去读吧,反正师父说的话我一定照做。于是,我就买到了这两本书。这两本书一直在我的书柜,我在哪里坐着,这两本书就跟到哪里。
大家可能很奇怪,说为什么李今庸教授为什么没有让你去读经典,没有给你解释《金匮要略》、《黄帝内经》 ,反而推荐了这两本书。但是我想说,正是因为推荐了这两本书,因为师父治学的严谨,影响了我整个行医和学医,以及收徒弟的生涯。
恩师教导我说:如果你说的话、写的书经不起推敲,那么很容易被人笑话。大家要知道,恩师还有一个特别的称谓,他被称为“中医训诂校勘第一人” 。
由于受到恩师的影响,我从此以后讲课、教学、写书,只要是没有出处,我一定是慎重又慎重,查阅很多资料,一定要解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才能发表出来。否则,我就辜负了恩师对我的栽培和教导。或许学医这条路枯燥而乏味,但是正是有恩师的在天之灵,我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如果我和恩师为中医学所做的事情能够在百年之后,还有人能研读,能在里面学到新的东西,那么我今天所做的事情完全是有意义的。
在此, 我希望大家能跟我一起来秉承恩师的这个遗愿,将中医发扬光大。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