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5日 星期四

阿知仁波切~阿罗汉与菩萨的成就差别

阿知仁波切~阿罗汉与菩萨的成就差别

奥明宫学馆

弟子:阿罗汉证悟到“见道”了吗?
师:阿罗汉还没到见道。五道十地是大乘佛教的说法,小乘佛教没有这个说法。小乘认为阿罗汉完全彻底地开悟了,彻底地证悟了。这是他们自己见解的角度来说的。但是以大乘的角度来看,他还没有证悟。
阿罗汉证悟了“人无我”,但是“人无我”证悟也不很深入,证悟了粗糙的“人无我”,但是非常细微的还没有证悟。“法无我”就一点都没有证悟。【阿底注:关于这个问题,在《定解宝灯论》里也有讲解,略有不同说法,有兴趣者,可自行参阅】
阿罗汉要成佛的话,必须要改变道路。小乘道阿罗汉就已经到顶峰了,没有再往前的路了,必须要改为菩萨的道来成佛。从我们的角度来说,阿罗汉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菩萨的角度来说,他还是没有证悟。就这么个情况。
弟子:不是说四果阿罗汉就是天上人间来一次以后,就可以不用再来这个世界了?
师:这些都是小乘的分法。
弟子:可金刚经里边儿就是这样讲的呀?
师:对,金刚经里这么讲。金刚经是大乘的,它主要讲的是空性,但还是顺便讲这个阿罗汉。但不管是什么样的阿罗汉,他还是没有到一地。
弟子:阿罗汉和菩萨的区别是因为发心不同吗?
师:一个是发心,但最主要的是这个见地,见地是最主要的。之前说过,小乘认为我们这个身体是非常肮脏的,必须要脱离这个肉体,涅槃了的证悟,才是最巅峰的证悟,没涅槃的证悟还不是最巅峰的。大乘认为这个身体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好的修行工具。我们要脱离轮回、解脱证悟必须要靠这个身体,依靠这个工具,这是大乘和小乘的重要区别。【阿知仁波切~小乘、大乘、金刚乘在禅修见地、见解上的差别

弟子:上师,我看竹清嘉措堪布的一本书里说“小乘对空性的证悟,最高可以达到和六地菩萨一样的见地”,当时我对这句话有疑问,问过您,您当时开示说,他们在人无我的见地跟六地菩萨是一样的,但没有包括法无我。
后来我看宗萨仁波切的《入中论讲记》时,书里也同样提到了这个问题。月称菩萨讲的文言文,我不是太懂,宗萨仁波切是这样解释的——月称菩萨也讲到,一个初地菩萨的功德,在福德方面可以超过声闻、缘觉;一个七地菩萨在智慧的方面,也可以超过声闻、缘觉。同样说到,初地到六地菩萨对空性的证悟,跟声闻缘觉对空性的证悟,是一样的。
上师:这个很简单,一位阿罗汉,打坐的稳定度,也就是定力,都超过六地菩萨。阿罗汉几千年、几万年、几劫都在定中,一动不动,从定力、稳定度的角度来说,可以说非常强,但不是有定力就有智慧呀?阿罗汉的思维能力、无畏的能力,都没办法和一地菩萨相比。这样整体来说阿罗汉是比不了一地菩萨的。再从福德的角度来看,福德是从哪儿来的呢?大乘的观念,以利他心所做的一切都是善,以自私心所做的一切都是恶,以这种逻辑来推理的话,阿罗汉有恶,没有善,阿罗汉不是有自私心吗?而菩萨却有非常强的利他心呀!所以菩萨的福德是超过阿罗汉的,这样用逻辑来推理不是很清楚吗?刚才你说有时候超过一地了,有时候又超过六地了,也说不清楚呀。
弟子:我的疑问点是,之前一直学习的都是阿罗汉证悟了人无我,没有证悟法无我。
上师:对,阿罗汉认为他们是证悟了人无我,但证悟的只是非常粗浅的人无我,还没有证悟非常深入细微的人无我,非常细微的我执还没有消除。从阿罗汉的见解来说,阿罗汉是证悟了,但从大乘的观念来分析的话,阿罗汉还没有证悟。小乘有小乘的见地和见解,大乘有大乘的见地和见解。见地和见解是不同的,有些书翻译成中文时,会混淆这两个词,也比较麻烦。见地就是见地,见解就是见解,一定要分得清清楚楚,不要混淆。【阿知仁波切~见地与见解的区别
弟子:我就是在想为什么说小乘的智慧能够达到六地菩萨。
上师:智慧是达不到的。智慧是怎么分的呢?智慧,分为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两种。从如所有智的角度来说,如果完全不散乱,稳定力非常强的话,基本上没有妄念和习气的染污覆盖,这个角度来说,阿罗汉能超过六地菩萨。但从尽所有智的角度来说,他们连一地菩萨都比不了,为什么呢?思维能力不强呀,他们什么都不思维,就是打坐,思维能力就是尽所有智的范围呀。如果思维力很强的话,“人无我”和“法无我”完全是分不开的,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有思考过“法无我”,思维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
大家都听过不动佛,这只是名字这样叫而已,那大乘佛法说的“动”和“不动”是什么意思呢?大乘的证悟空性以上,叫不动,大乘证悟空性以下,叫动,是这样分的。这样分,阿罗汉还参与不了,这样分析就很清楚了。
我自己非常有信心、非常佩服的两位上师,竹清嘉措和宗萨仁波切,他们非常非常了不起。他们不会汉语,我们平时看的汉语版的书,都是翻译者翻译过来的。
弟子:对,有时候可能是翻译者的理解。
上师:对呀。竹清嘉措堪布有十五本书,有的还没有藏文,有可能三年以后有,现在在整理,为什么没有呢?我估计不是藏语来讲的,是英文讲的。宗萨仁波切有可能是英文或者藏文来讲的,但我们现在接触的这些汉语书籍,有可能是藏文翻译成中文的,也有可能是藏文先翻译成英文,英文再翻译成中文的,具体不太清楚。总之,我们现在看到的汉语版本,不是他们亲口说出来的话,比如我亲口说出来,你再跟别人说,有可能就不一样了,变味儿了,是这样的。
他们两位讲法的风格来说,完全不是笼统地讲,都是非常有逻辑的。有的上师,表面上看讲得太好了,讲了很多很多故事,但这些故事跟要讲的内容逻辑上能不能连接起来,还是很难说。
弟子:看宗萨仁波切跟现场弟子互动答疑的内容,有时候我觉得西方弟子的思维很发散,问的问题真的很犀利,感觉那些点是我们的思维想不到的。但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问题,宗萨仁波切都能够解释到对方很满意,确实回答得很有道理。
上师:对,我自己看过的所有中文翻译书里面,最佩服的就是这两位,真的非常了不起。宗萨仁波切的书我看的也不多,《正见》和《佛教的见地与修道》这两本看过,其余的没看过。
弟子:他最近又出了一本,讲临终和中阴方面的(《活着即是迈向死亡》),目前只有电子书,没有纸质的。
上师:哦,竹清嘉措堪布的《智慧之日》我看过,除了这本以外,其他的还没有从头到尾看过。竹清嘉措堪布的书我特别喜欢看,很多还没看的原因是书都是台湾那边出版的繁体字,没有简体字,繁体字我看不懂。后来就慢慢慢慢变成简体字来看,现在好几本我已经准备好了。

弟子:我这两天看《慧灯之光》的时候,有个地方有点疑问,书里说“证悟到一地菩萨时,在一刹那间就可以度化一百个人”。我不知道这个度化是什么样的标准,是度化他们成佛吗?还是进入佛道?还是给他们宣讲佛法?到底是一种方式,还是一种结果?
上师:不是成佛,这个是指暂时的利益,一个人有痛苦了,解决这个痛苦。
弟子:就只是解决了一个痛苦,不是彻底的成佛?
上师:对,解决了痛苦,让他开始走上修学的道路。我们注重发慈悲心、菩提心,密勒日巴尊者说,我也发菩提心,但是发菩提心有个范围——完全不知道真相的人,我非常可怜他们,我对他们发慈悲心;知道真相的人,不是我发慈悲心的范围,他们已经知道了,已经上路了,不需要了。我们也一样,真正的证悟空性、能所合一,这些是真相,已经知道真相的人,就不需要我们了。他已经知道了,成就只是速度快慢而已,但肯定会离真相越来越近,也可以说修行越来越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最可怜的是心里追求的是解脱和快乐,但实际上完全不知道怎么往快乐的方向发展,所做的一切全部是往痛苦的方向发展,心里的追求和脚步走的方向完全是相反的——这种人我们要度化,我们要把道路告诉他,他知道怎么走,也开始走了,这件事就解决了。
但这也是一种说法而已,菩萨能够在刹那间同时有很多化现,同时度化一百个人或者几百个人,同时解决很多事情。对佛来说,这个刹那不是单个刹那分开,而是同一个刹那可以度化很多人——不是第一个刹那把你度化完了,第二个刹那再去度化他,第三个刹那又去度化另一个人,而是同时。一地菩萨、二地菩萨都有化身,但是刹那能度化的人数是有限的,十地菩萨刹那度化的人数是无限的,他们的见解不一样,可以说见解有高低,也可以说见解的深度不同。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