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0日 星期六

龙萨前行引导文-09

龙萨前行引导文-09

普巴扎西仁波切 囊加花海 

顶礼三宝!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证得原始怙主之界,是故我乃听闻无上窍诀大圆满之《金刚精要——初学悦耳宝藏库》前行引导文而发心。
我们这次所传讲的这部教言总分为三:决定基自性任运坛城的见解;修持道三摩地深奥坛城;二利圆满果胜义菩提坛城的教授。第一以上讲完,此讲到第二。
第二“修持道三摩地深奥坛城”分为“传承”和“本传承所传的正行教授”。第一以上讲完,此讲到第二。
第二“本传承所传的正行教授”分四:利根者即生解脱的教授;中根者临终中阴解脱的教授;下根者自性化身刹土解脱的教授;总述禁行的教授。我们当前所讲解的是第一。
第一“利根者即生解脱的教授”总分为四:前行的教授;自相续证得正行无漏智慧的直断教授;证得无漏智慧要义而显现四相的顿超教授;后要口诀。我们当前所讲解的是第一“前行的教授”。
“前行的教授”分为:入座前行;如何成为瑜伽法器的共同前行;依靠皈依等引导而法行于正道的殊胜不共同前行。第一以上讲完,此讲到第二。
第二“如何成为瑜伽法器的共同前行”分四:暇满难得;寿命无常;业之因果;轮回过患。“暇满难得”和“寿命无常”以上讲完,此讲到“业之因果”。
“业之因果”分六:第一、自性;第二、类别;第三、界限;第四、轻重;第五、果报;第六、目的。前四以上讲完,此讲到第五“果报”。
我们这两天正在讲解四厌离法,在宣讲四厌离法的整个过程中也逐渐了解到,在接下来修学过程中四厌离法是必不可缺少的。无论对于断除今生的执著,还是对未来的执著,四厌离法是必不可缺少的,乃至当前修学过程中无论有昏沉、掉举,四厌离法是令修行更加精进的动力,或者是对治一切烦恼的根本。虽然从名称的角度称之为前行,但是对刚开始步入修行的人来说,前行如同正行一般,在现前对治烦恼方面是必不可缺少的。所以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弟子,平常在修学过程中时时都不会忘记四厌离法的修学。如同当前无论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在修行,比如说刚开始步入修行,那么此时更离不开四厌离法;即便已开始进入正行,在止观交替修学过程中,观察修也离不开四厌离法。
在众多教言当中也有更深的一些法可讲,但是如同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讲解般,法和自己的内心不相应,那就对治不了烦恼,或者说“自心与法若未融契,仅具道貌之形相,则无实义可谈。”哪怕平常修学过程中了解多么殊胜的一些教义,但是在实修的过程中不符合个人的条件去修,看似好像在修,或者是运用很深很高的一些法,但是对个人来说起不到切实之作用。因此时时要观照自己的内心,看看是否符合个人的条件,符合个人条件的法才是最了义的。至于从共同法的角度来说,什么称之为前行,什么称之为正行,但是从个人的角度来说,符合当前条件的一切法都叫做最了义的法。一定不能顺着一些词而飘动,这样一来接下来我们的修行真变成寸步难行。
如今修行者比比皆是,但是无论修学多长的时间,好像总见不到修行有多么好的一些显现,多数来自于什么呢?就是缺乏次第道。就是说刚开始步入修行的时候,符合个人的条件应该以什么样的方便去修行,或者在接下来修学过程中,符合个人条件的方便是什么,若不懂这些道理,一味按照个人的想法,或者是所遇到的一个法,行不行都以一种法去修,就会变成什么呢?
举个例子,从数字的角度来说,一到十,十是一个圆满的数字,那么按照次第去数,当然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时候你完全不按照这个次第去行走,如同我们平常在接触到某一个法的时候,不按照次第去修学,听闻过程中也不按照次第去听闻,一切按照个人的感性,或者是碰一种运气般去修学——我今天碰到什么样的法,我就修什么样的法。临时看来好像所修的法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为什么坚持不了呢?因为法与根机不相应。
就拿这个数字来说,你第一次接触的法是四至五,那么看似你已经修到四至五,已经数到四至五,但由于前面一、二、三的基础不具备,对于次第根机来说,最终你这种修法还是会垮的。当然有时候站在理论的角度说,每个人的条件不同,若我是一个特殊的根机,说不定不需要按照次第修学即可。可以的!但是也不是说一个特殊的人才一定先把前面的法搁置一旁,轻视前面所有的一切,去高攀或寻求很高奥的一些法,说这就叫做利根者的行持。当然不是的!
龙萨娘波尊者的上师叫仁真顿德多吉尊者——持明降魔金刚,是一个大伏藏师,曾经在修无相定的时候就证得实相。有相定和无相定称之为寂止,在整个等持当中来说称之为世间的等持、世间的禅定,他在修学世间禅定的同时就获得了出世间的圆满见解,但他也并不是一开始就修学有多高深的见解啊!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说,他第一次在他的一位上师喇嘛扎才尊者面前听闻成熟口诀法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把成熟口诀法分为意识转为道用和智慧转为道用,意识转为道用分为决断心之根本、寻觅心之过患以及后期有很多很多方便法。他在“寻觅心之过患”的同时,就认识到“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而获得圆满的缘起性空之见解。
虽然后期上师说,他在我们以前的那个玛尼堆中转绕的时候,那时他们根据自己的条件建了一个转经轮,有一次昌根阿瑞仁波切告诉他,你能不能在这个转经轮的房屋墙壁上壁画一千尊金刚萨埵的像?喇嘛仁波切说,当时由于个人的条件以及亚青寺当时的条件,请一个画师到这边来画一千尊金刚萨埵的像,真没有这个条件。但是由于上师已经吩咐让他画一千个金刚萨埵的像,所以他也四处去寻找,看能不能找到一个便宜些的,最终他在某一个施主家找到这么一个可以在布或者是纸上印上金刚萨埵像的模具。他就在外面买了不少的白布,在上面印了一千尊金刚萨埵的像,就把这一千尊金刚萨埵像贴在转经轮的房屋墙壁上。后面就找来身边一些相对手巧一些的人,在外面买了一些画画用的颜料,就按照平常金刚萨埵上面画的颜色,该需要画绿色的就画绿色,该需要画红色的就画红色,几个和尚就把一千尊金刚萨埵像完成了。
那天完成的时候,心里非常高兴,今天我已经圆满了上师所嘱托的这一切!那时候玛尼堆并不大,他就转这个玛尼堆,说转到一圈的时候,突然进入到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境界当中,在短短一阵时间,就好像不知所措似的,甚至完全已经超越这个时空。当从这个境界当中走出来的时候,他想,今天怎么会进入到这么一种境界里呢?
那天他也没有直接到昌根阿瑞仁波切的住处,过了一两天以后,他到昌根阿瑞仁波切的住处,就汇报给上师,说你前两天吩咐让我做的事情已经圆满了,虽然没有做得那么好,由于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但反正也把它做成花花绿绿的。昌根阿瑞仁波切非常高兴,上师就把他当时在转玛尼堆的时候所进入到的境界向上师做了详细的汇报。当时昌根阿瑞仁波切很高兴,说你今天把这件事情完成好,并且有这么好的境界,但至于说到你的见解,你早在另外一位导师面前求“寻觅心之过患”的时候就已经开悟了,当时我既没有直接告诉你你已经开悟,但实际上类似般的见解你早已经有了。
我们今天讲这一句话的目的在于何处呢?当时喇嘛仁波切求学的也是“寻觅心之过患”,也在意识转为道用的范围当中啊!若是上等根机,他不会限制你当前所修的法是什么,你可能是很浅的,但是依靠这么一个缘就可以获得圆满的见解,不是说一定要得到心印传承和表示传承才能一瞬间成办解脱。当然,曾经有这样的例子,但这也不是绝对性的,因此,若能知道这方面的一些道理,那么我们接下来修学过程中就不会轻视所有的法,无论你当前所修的是什么,哪怕就是单单一个四厌离法,若是上等根机,你可能也会达到一个意想不到的见解。不是说圆满的见解一定要得到最圆满的一个授记或者是印证才能得到的,所以我们平常也听到很多人都说,我某某导师平常所印证的见解都是心印传承、表示传承等等,好像要圆满得到见解,没有得到这样的传承是不可得的。当然,可能也是这样,但不是绝对的,因为我们刚刚在前面讲过很多例子。
那若巴尊者依止帝洛巴尊者的时候,虽然那若巴尊者当时是守持西门的一位班智达,从理论的角度来说是非常非常通达的,但是后期得到文殊菩萨的授记,说你今生要想成办解脱,一定要去依止帝洛巴这位尊者。后期他放下所有的地位以及拥有的一切条件,因为想想,当时守持西门的班智达,有多少敬佩他的,当时他的条件那就更不用谈了,但他放下所有的一切去寻找这位导师。
当到这个地方找到导师的时候,导师就是一个乞丐,并且在河边钓鱼。由于遇到宿世的因缘,所以无论他的行为如何都生起无比的信心。当时帝洛巴尊者说,你要是对我有那么大的信心,今天我就不拒绝你,但是我可不会讲法,你想跟随在我的身边就跟着。从此以后,那若巴尊者就跟随在帝洛巴尊者的身边,导师并没有对他传授什么法,就带在身边,那若巴尊者经历了大小二十四个不同的苦行,最终如实获得上师的密意。他既没有学什么,也没有修什么,仅仅跟随在导师身边。若是上等根机,真不是一切都需要靠心印传承和表示传承才能得到的。
今天我们这么传讲的目的就是告诫每一位修行者,你若是次第根机,共同四厌离法是必不可缺少的,你若是上等根机的话,在共同四厌离法当中可能获得一个最了义的见解,因此这对你修行不会造成什么障碍。说得更白一些,无论你是什么样的根机条件,共同四厌离法永远不能搁置一旁。在接下来修学过程中,我们的修行能否一帆风顺,能不能如理如法修行,能不能从昏沉及掉举当中超越,以我们当前的条件,共同四厌离法是最根本,甚至是必不可缺少的一个方便法。
前两天我们已经讲过如何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昨天在讲业之因果的过程中也要多去了解一些,这样一来在接下来行持一切善法的过程中,由于无始以来个人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呈现一些恶行也能在第一时间让它断除或消灭。
有些时候也有很多弟子问,我这一段时间连自己都快不认识了,因为各式各样的恶念多得已经没法用词句来描述,这是什么原因?是不是我这两天着魔了?是不是我这两天见了不该见的人、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若是这段时间有这样的显现也有可能性,但多数来自于宿世造的恶业。如今我们漂泊在轮回当中,过去造的习气一定是很沉重的,那么当因缘和合的时候产生各式各样的恶念,就如同你所说的,会产生连自己都想不到的一些恶念,那么这时候应该怎么去对治呢?不能仅仅依靠一种悲伤,而是要发露忏悔。如今有这样的恶念来自于宿世的业是特定的,今天当这些结果呈现的时候,我不顺着它而继续发展,而让它及时消除,那么这时候发露忏悔是必不可缺少的。
在我们修学正行的过程中,说得更白一些,就是不顺着这个妄想而飘动。在修“寻觅心之过患”和“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期间,都在说一切都是虚幻的,那么当前这个烦恼有多么炽盛,甚至有多么严重,它本来也是空性、是虚幻的。既然是虚幻的,就没有说“这样的东西虽然是虚幻的,但更值得我去执著”,当然没有这样的事,所以要一同去认可的,那就说明一切都是虚幻的,不要顺着它继续往下发展,发展意味着你又开始造新的习气。
作为修行者,我们前两天说过,真正的修行叫什么呢?逆缘转为善用。至于中间的这个“转”字,我们已经讲过,根据你现前处于哪一个阶段,比如小乘叫“断除”,大乘叫“转变”,密宗叫“运用”,依靠自己现有的条件去转变一切逆缘,这就叫修行。有逆缘是很正常不过的,因为我们现前不是圣人,当一切烦恼起现在你面前的时候,这也没有什么可惊讶的。众生有各式各样的恶念是很正常不过的,我们正常去面对它。幸亏现前我们已经懂得什么叫逆缘转为善用,所以这时候不顺着它继续去造习气,及时停止它的步伐,或者是去对治它,这就叫修行。
修行不是说由于我前期已从事过很多善行,现前不该有这样的恶念。直至完全消尽烦恼之前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在登地菩萨的时候,与烦恼相同般的念还是会产生,只是说当时烦恼的力度就没有那么强了。就像一个草绳,若要是用火把它烧掉,地面上还是有草绳的形象,只是说去碰的时候它已经变成灰。在见道的时候也会呈现如同烦恼般的一些情绪,但是它的力量就没有那么强了。这就充分地说明若要完全止息一切烦恼,恐怕不是现前这个阶段能做得到的。
那现前我们要做到的是什么呢?就是逆缘转为善用,所以不要一味去想着我今天起的念有多么沉重。当我们因为某一个念而产生极大的一些情绪飘动,那充分地说明你对法的认知还不够。从当前逆缘,像这样不好的念产生在你面前时,你对它的执著来看,平常产生好的一些念你也对它产生极大的执著,只是不说而已,因为当时的情绪不是烦恼,而是一种喜悦,所以即便在外面说与不说,但你一定在享受这个过程。那么享受这个过程,它又是在制造习气,在造一种罪业,所以要懂得如何去修行。懂得这一系列方便,当我们在修学过程中,妄想以什么方式呈现在你的面前,你都可以很轻松,同时非常方便地去对治它,这是一个合格修行人的做法。
上面我们先说到这么多,因为每天我们讲法的时间并不是太长,前面一味按照这么去宣讲的话,每天从文字上讲解的速度就很慢了。
前两天讲解的是因果,在讲解整个因果当中,尤其是上面所讲解的业的界限和业的轻重,一切都以自己的内心发心为准则。当心不善良的时候,看似你身体所做的也是善行,语里念诵也是一些善行,从本质上来说一切都叫做恶行。若内心是清净的,即便身和语所做的这些是恶行,也称之为善行。所以我们昨天讲解,在大乘教法当中,释迦牟尼佛曾经在某个时代做一个船主的时候杀了一个人,但积累了四十劫的福报,以及婆罗门的儿子嘎玛拉修还俗,最终也获得四十劫的福报。指的是什么呢?因为他的内心是清净的,没有一丝毫之私心。
若要是有人问,我要是学习以前这些导师的行迹,是否我也可以积累四十劫的福报呢?完全可以。但是如今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能不能像往昔成就者一般没有一丝毫之私心,为了一切众生去从事这样的事业,恐怕很困难、很困难,一定是掺杂私心的!那掺杂私心,它就是罪业。所以佛教当中禁止不要去这样,不要去那样,就是因为掺杂过多的私心一切为了自己,因此就叫做罪业。当有一天完全突破这一关,一切发自肺腑地为了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那么你的行迹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都是为了度化众生,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现实当中还是要多去观照一些自己。至于自己是否能做到这一点,我相信谁都不知道,你自己知道,因此这就用不着谁来提示我们怎样才是最好的。
庚五、果报
果报分为四种:
异熟果报:(根据不同的业,分别)转生三恶趣、三善道及解脱。等流果报:(根据不同的业,分别形成)寿命短暂多病、长寿等,以及具嗔恨心、具慈悯心等。增上果报:成熟在所投生的地处,比如出生在有荆棘和杂草的地方。士用果报:业因果不断增长,长时间漂泊于无边轮回中。
昨天在上面已经讲过业的界限和业的轻重,今天讲解它的果报。果报分为四种:异熟果、等流果、士用果和增上果。这四个果就是说,我们前面讲解业的分类时,把业分为善和不善,善分为十种善,恶行分为十种不善业。
无论是以什么样的行为,它都会产生四种果报。第一个“异熟果报”。(根据不同的业,分别)转生三恶趣、三善道及解脱。比如说你要是从事十善业,那么未来的第一个果报叫做异熟果报,就是以前面所造的这个业未来会投生到三善道,若要是这个善更大的话,能获得西方极乐世界、成办解脱等一系列。这是异熟果报。
再说反面,若要是前面造的业是十不善业,它的异熟果报会堕入到三恶趣之中。至于我们现前是否还会到三恶趣,就看看自己当前造的业如何,因为未来一切结果都来自于今天所造的业。如果不想未来投生到一个不好的果实当中,现前应该要改变它的因。这是第一个果报,叫异熟果报,就是做善事未来可以投生到好的境界当中,做恶行未来投生到三恶趣等更痛苦之中。
第二,又出现“等流果报”。即便从异熟果报当中稍微可以脱离,就是说你在很长很长时间里遭受这样的果报,比如说前面所行持的是恶业——十不善业,那么异熟果报是未来投生在三恶趣当中遭受很长很长时间的痛苦,即便从这个地方暂时脱离,其次还要受什么呢?等流果。
等流果又要分为“用等流果”和“受等流果”。用等流果是什么呢?比如你前面是异熟果报堕入三恶趣,是杀生造成的话,这个杀生的习气还没有完全消尽,即便从地狱当中脱离,暂时获得一个人身,他小的时候就有杀生的习气。就像我们平常有目共睹的一些小孩子,有些很悲悯,有些很有正行,有些爱偷盗,有些平常杀生的习气还是蛮重的等等,为什么小孩子天生就带着一种与大家不同的习气呢?这就是我们刚刚所说的,等流果有用等流果和受等流果。
“用等流果”就是刚刚所说的,前世因什么而造成什么样的果报,在这个果报当中受很长时间以后,即便从这里脱离,但还要受第二个果报——用等流果,它的习气仍旧存在,这是用等流果。受等流果呢?即便获得人间,由于前世造的比如是恶业,那么今生他可能寿命短、疾病多,很多很多事情都不是很如意。这一系列来自于什么?就是宿世造的业。这个业前面说过,异熟果报已经成熟了,即便从中脱离,但还要继续受前面造的这个业的果报,就是等流果。
我们举个例子,有些说我家这两天被谁摸了,偷走了很多很多。今天被偷走很多很多东西是由于什么原因呢?可能是无始以来,往昔你做的偷盗的行为太多,由于偷盗是十不善业,所以前面异熟果报,你会投生到三恶趣当中遭受很大的痛苦,即便从这个痛苦当中脱离,获得一些比如人间等,那么这时候,第一用等流果,小的时候就有这方面的习气,手还是不太干净,同时他也会在一生当中遭受很多被他人偷的一些果报,这一系列都来自于宿世造的业。
反过来再说,若要是前面他守持不偷盗的戒律,后面会投生到三善道,在三善道的同时,他又会出现像刚刚所说的,小的时候就不爱偷东西,甚至一辈子都不会有东西被偷的现象。曾经释迦牟尼佛有这么一个授记,说某一个地方一个老太太平常无论丢什么东西,甚至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这个东西是找不回来的,但是不需要多长时间,无论丢失什么样的东西,老太太都能找回来。她的儿子不太相信,说都说母亲你丢什么东西都会回来的,这是真实的吗?母亲说就是这样的!儿子还是觉得不信,有一天他把母亲长时间戴在手上的戒指扔到一个很深的河里面,看看真的如同母亲说的一样会回来吗?
母亲说她的戒指丢了,但她说不要紧,过两天就会回来。但这件事情是儿子办的,他把它扔到很深的河里,怎么会回来呢?但母亲说一定会回来的,让儿子等待着就可以了。儿子一点都不相信,因为这是我做的啊!
过两天母亲到超市去买鱼,买回来鱼,把鱼的肚子一打开,戒指就在鱼的肚子里!当时儿子一看见,天哪!真的如同母亲说的一样!他把戒指扔到那么深的水里面,那个鱼吞下这个戒指,并且这个鱼被某个人钓上来,母亲还过去把这条鱼买回来了,剖开肚子里面有她的戒指,说:“你看,我的戒指又回来了!”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很奇怪,问释迦牟尼佛,这是什么原因呢?释迦牟尼佛说,她前世住在某一个雪山外的一个山谷里,每年一开春的时候,大家都到这边居住,一到冬季的时候都要搬出去,但老太太就住在那边,大家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她家里,让她看守这些东西,在多少多少年当中,甚至在她一辈子当中没有一样东西丢失过。由于这个果报,因此未来老太太无论丢了什么东西都会回来,甚至不会丢东西,即便丢东西也会回来的。
这就是我们刚刚所说的,前面是异熟果报,由于前面从事这样的善行,未来会投生到三善道。即便在这个时候,第一用等流果,小的时候他就不会有这种偷盗的行为,而且接下来他的东西也不会丢。今天我们只是站在这么一个角度做个比喻,其他十不善业和十善业都同样一个道理,从正面和反面两个角度去了解它的异熟果报和等流果就可以了。
这也告诫我们每一个修行者,平常要了解到,如今所呈现的一切显现一定都是和前世造的业有关,要不无因无缘是不会产生这样的。汉地有一句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今天上面长出来的结果,一定是下面有同样的种子或者是因,就是这样的!
“根据不同的业,分别形成寿命短暂多病、长寿等以及具嗔恨心,或者是正面具慈悯心等”。比如要是前世造杀业,未来投生到三恶趣当中遭受极大的痛苦,即便从中脱离得到人身,他的一辈子都是多病、短命、魔障很多等。那么正面,前世要是放生的人,他会投生到三善道,此时他会是无病、长寿、没魔障的一个人。这一系列都来自于过去所造的业。这以上就是第二个果报——等流果报。
第三是“增上果报”。增上果报成熟在所投生的地处。比如说,你要是宿世造的恶业太多的话,今生即便投生到人间,也会投生到地处风景不太好的地方,比如出生在有荆棘和杂草的地方,没有像我们平常所说的草原、森林,或者是有清凉的水等很多好的风景的地方。它会呈现在地处当中,会投生到一些地处非常不好的地方,这是第三个果报——增上果报。
第四“士用果报”。业因果不断增长,长时间漂泊于无边轮回中。无始以来,由于前面所造的业继续往下串习、继续往下播下这样的种子,在轮回当中不停地漂泊,就变成永久性的。这就告诫我们,当前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都要认知到是宿世造的业所致,现前需要发露忏悔的目的就在于此上。
因此从我们当前受戒的角度来说,无论是从皈依戒开始,像居士们有居士戒,出家人就更不用谈了,有更多的戒律,自从大乘教法起,我们有大乘教法的学处和密宗三昧耶戒。为了以后不触犯这样的戒律,时时应该了解到什么是戒律,并且谨慎去行持。第二,由于个人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在有意无意当中犯下的一切应该要发露忏悔,所以每天念诵21遍百字明、108遍金刚萨埵心咒,平常也一再告诫每一位修行者都不要间断,目的也就在于此上。
今天我们不光是依靠金刚萨埵念诵来清净自己的业障,当遇见这样事情的时候,也要真实去面对它。所以前面说过,真正的修行叫逆缘转为善用,当这一系列显现呈现在你面前的时候,凭借我们对它的认知来改变这一切,这就叫修行。修行不一定全靠口里念诵就叫修行,或者是依靠身的姿势就叫修行。真正的修行是当一切逆缘产生在你面前的时候,依靠不同的方便去对治它、认知它,这就叫修行。
上面讲解四种果报,从这四种果报的角度越来越了解到,恶行永远不能再进行了。因为这个恶行不光是我做了一件恶行,那么接下来,第一异熟果报,第二等流果,第三增上果和第四士用果,这是没完没了的事情,我一定要让它止步,不能再继续往下发展。若要继续发展,应该在十善业的角度让它发展,十不善业应该从此止步,再不能继续往下发展。即便由于个人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有时候无意当中产生这样的事情,也要及时让它停止,不能再继续发展着走。
有时候由于个人业及习气沉重,所以当这一系列呈现的时候,觉得继续往下行走才是我的个性。但要记住,这种个性会制造更大的痛苦,是不得利的,所以一定要及时断除为妙。这时候可不能再有一些像我们平常说这个人的性格、这个人的脾气等等,这个时候可真不能把这些运用上去。本来烦恼就是让我们永远遭受痛苦的因,如果这上面再添加一个让烦恼更加发展下去的缘,那这个烦恼就更沉重了。这时候可不能讲个性,这个人的个性怎么样、这个人的性格怎么样,所以当一生起来的时候我完全止不住我的这种性格。但要记住,这时候止不住也要一定止住,修行、修行指的就是这一点。修行真不是心情平和的时候念一些“嗡玛尼贝美吽舍”“南无阿弥陀佛”就叫修行,修行应该是当遇到逆缘的时候及时让逆缘止步,这就叫修行!
我们当前讲解这么多的道理,也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加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当这样的逆缘发生的第一时间,不顺着个人的个性再继续发展下去,继续去造业。哪怕临时看似好像你是个输者,好像当时看见你是吃亏的人,但是在解脱面前你没有吃亏,由于你及时止住烦恼的缘故。有些人认为这时候我不能输,我一定要赢,所以顺着个人的个性。是的,临时可能你该说的说了,该做的做了,该打的打了,但是已经造下极大的罪业,这就不值得了!一瞬间的行为来换取无始以来积累的解脱的善根,在未来无量劫中就要受痛苦,这可太糟糕了!就相当于什么呢?你今天做一次事情,做了很大的亏本,把八代祖宗留下的东西都在一瞬间让它完全息灭了,这是最不合算的!所以一定要记住刚刚所说的这一系列。因此平常也从这方面多去观照一些,认知越深,那么平常运用过程中就可以发自肺腑地去运用,不光是口里说说,而是在内心当中坚信就是这样的!
往昔历代传承祖师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坚信有这样的因果关系,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做得很好。但为什么凡夫做不到呢?说是业及烦恼沉重,当然也是的,另一方面,认为这样才是赢家,但是最终赢得的是什么?什么都没有赢得,而把自己最好的幸福给输掉了。所以多去了解四种果报,从业之因果的角度当中,对我们接下来遇到各式各样的事情能及时对治一切,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庚六、目的
【暂时能够了达善恶的取舍,究竟修持二资粮双运,并成为获得悲空无别证悟二身的因。】
这么观照的真正目的,它的意义是什么呢?暂时能够了达善恶的取舍。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暂时可以知道善恶,并且还会作取舍,这就是我们当前学习业之因果的重要性。
“究竟修持二资粮双运”指的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难道福德资粮一定要有一些钱财供养才叫做福德资粮吗?当然不是!福德资粮为相,智慧资粮为体。我们也可以这样去理解,比如当我们平常在念诵一切心咒、一切功课的时候,表面所从事的这一切善行都叫做积累福德资粮;在修学这个法的同时能摄持般若波罗蜜——智慧度,认知到空性和缘起性空的真理,这就是智慧资粮。
若要是对前者有这样的认知,在修学过程中及时能圆满二种资粮,获得究竟果位,“并成为获得悲空无别证悟二身的因”。所以,暂时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究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便,最终能达到什么样的见解,这就是我们前面学习业之因果的主要目的。
【就像莲花生大师说的:“生生世世所作痛苦因,罪障岂能今世得安乐?此生寿命仅为少许月,未来世间恒长无量故,欲求来生不受任何苦,得乐之便应作取与舍。”】
接下来就像莲花生大师说的:“生生世世所作痛苦因,罪障岂能今世得安乐?”生生世世都在受痛苦,一切都来自于业的果报,那么今天我们所造的一切罪业,或者是平常所产生的一切罪业,它怎能获得幸福、安乐呢?就是告诫我们,当前的贪痴痴,或者是上面所讲解的十不善业就是产生一切痛苦的根本。所以当这些因起现的时候,即便临时没有感觉到有它的果报,但是当因缘和合的时候一定会呈现!世间不是有这么一个说法,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没到,时辰一到,因果自然呈现吗?就是说当你现前从事一切恶业的时候,即使看不见什么痛苦,但并不代表不具备痛苦,因为你已经播下这个恶因,当因缘和合,呈现在你的面前是特定的。
“此生寿命仅为少许月,未来世间恒长无量故,欲求来生不受任何苦,得乐之便应作取与舍。”莲花生大师告诫我们:罪障怎能今生获得快乐?今生的时间越长也是少许个月,未来的时间是无量的,来生那么长的时间当中不让自己遭受任何痛苦,现前就要作因果取舍。所以多去学习一些业之因果,尤其平常为了更多去了解业之因果的真理,多去看看像《普贤上师言教》《前行备忘录》《圣者言教》里所讲解的业之因果。由于它的书本很厚,里面所传讲的无论从教证、理证、比喻等多方面还会更详细,多去阅读一些。我们有时候说我没有时间,很多“没有时间”都来自于懈怠,若要是稍稍把这些时间紧凑一些,我想每天阅读一些书恐怕也不在话下,平常多去阅读还是蛮重要的。
【《菩提道次第广论》也说到:“下士道深信因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广论》当中也说:“下士道深信因果”,就是说刚开始步入修行的人必须要深信因果,因为它永远是真实的,可不是在讲一个故事一般,而是真实存在的事情。因为有时候我们不仅仅在文字上去了解一些教义,也可以把它纳入到我们生活当中,很多生活当中的现象与文字上面的讲解是一如的,所以越来越了解到这个因果不虚的道理是真实存在的。那么接下来我应该像莲花生大师所说的一般,为了未来更长的时间当中让自己不遭受痛苦,现前就要在因果取舍方面多做一些,这就是我们这次学习这个法的真正目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以上“业之因果”已经讲完了,我们也越来越了解到当前所发生的一系列都来自于前世造的业。为了不让未来产生这样的果报,乃至今天所产生的一系列也都来自于宿世造的业,今天就应该要作发露忏悔,并且当一切果报呈现在面前的时候,要以不同方便去转为道用,这就是我们当前的修行。
所以平常修行真不是静下心去念诵一些心咒、念诵一些功课、打打坐。当一切逆缘产生在你的面前,尤其刚刚所说的,无论是逆缘还是顺缘,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或者是生活里永远没有离开过,当一系列呈现在你面前的时候,把业之因果的一切道理归纳到这上面去转变,那么一切均变成修行。修行不是说不念“南无阿弥陀佛”就不叫修行,不是这样的。释迦牟尼佛曾经告诫我们:“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调伏自己的内心是一切佛教的宗旨。一切佛教总摄于三乘教法之中——小乘、大乘、密乘,所有一切法的宗旨,或者它这样运用的根本是什么?就是为了调伏自己的内心。当一切各式各样的缘呈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以不同方便去对治它,它就是最好的修行!这个不在于口里念诵什么,当时我没有一个明观资粮田,需要有个皈依境。它真不需要什么,当时对治烦恼即为正法,所以从这个角度去观照,越来越了解到接下来我的修行应该怎么进行。
有时候我们也说,每天修行的时间很短,尤其在一个清静的地方还相对可以,因为必定没有过多散乱的地方,但若要是进入到城市,或者是再进入到一些与世间琐事相关的事情时,总觉得好像没有修行的时间。当在面对世间琐事的时候,你能如是改变自己的内心,它本身就是一门修行。
现在讲解“轮回过患”,就是说以这个因产生这样的果报,那么这个果报会出现什么样的一些现状和感受。
己四、轮回过患
造业果报堕入轮回,厌离第四因。观察轮回过患分三:庚一、总说痛苦的体相;庚二、别说六趣种种痛苦;庚三、目的。
庚一、总说痛苦的体相
【三善道三恶道一切轮回当中,连针尖般大小没有痛苦的地方都找不到。即使拥有帝释天一样的财富也没有值得被羡慕之处,为什么呢?因为轮回中的一切有情都处在三大根本苦里。】
即使拥有帝释天一样的财富也没有值得被羡慕之处,原因是什么呢?临时好像一切条件具备,但实际根本上还是没有离开过恶因,临时虽然没有产生痛苦之显现、果报,但是呈现痛苦果报之因,当他在享受世间一切的时候就在造这样的因。因此即便对帝释天这样的财富也没有什么值得羡慕之处,因为若要是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最终还是会漂泊于轮回当中。为什么呢?因为轮回中的一切有情都处在三大根本苦里。就是行苦、变苦和苦苦。离不开这三个苦。下至三恶趣,上至三善道,都没有离开过三根本苦。
比如众生所造的一切有为善恶业,不论暂时还是究竟都处在痛苦中,这是行苦;】
第一,行苦。比如说我们现前在享受世间一些临时感觉好的果报时,细致看看还是在造业,只是临时没有看见受痛苦之外,但是已经在造业了,不久的将来因这个因而造成极大的痛苦是特定的。这种苦就叫做行苦,他已经在制造未来产生极大痛苦的因。
这么去阅读的真正目的就在于,哪怕我们现前看见人间有些人福报真的很具备,平常生活条件也很好,但这里就告诫我们也没有什么可羡慕之处。因为当他在享受这一切的时候,正在造未来痛苦的一个因,临时即便没有产生痛苦,但不久的将来形成痛苦是特定的,所以这就叫做行苦。无论是自己,还是看见他人,都没有什么可羡慕或者是值得执著的地方,一切都是产生未来痛苦之因,因此要精进修法才是最根本的,那么从这个角度当中,我们也就用不着再去想更多的一些事。
举个例子,曾经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时代,他身边的一位亲属当时由于世间条件太具备了,甚至还娶了一个他自己认为如同仙女般的妻子,所以当时一直执著于世间所有的财富以及他的妻子。即便平常从事善行,心中所想的还是继续享受世间的福报,他觉得今天所拥有的条件之外不会有什么更好的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说西方极乐世界可能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快乐,他觉得今天的这个快乐就是最圆满的快乐,我想拥有什么我就拥有什么,我现前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所以只要我现前的这个条件能延续下去,这就是我当前修行的目的。
如今世上具备这种条件的人也比比皆是,有些可能是有信仰的,有些可能是没信仰的。没有信仰的人只是认为自己今天所过的生活是最好的,但即便进入佛门的人,他可能还是羡慕自己当前的生活,因此说不定平常修行的目的也是为了延续自己当前的一切。那时候释迦牟尼佛身边的亲属也是这么想的,当时旁边的人乃至佛陀怎么告诫他,还是改变不了他的心态,他还是觉得今天所拥有的条件才是最终的目的,因此我当前即便从事善行也是为了延续这个幸福,而不是说另求某一个幸福。
有一天佛陀告诉他:“我要到天界去救度众生,你去吗?”他想,天界倒是听说过,去一趟也挺好。当他们去天界的路上看见一个野山上有一堆野猴,后面有一个母猴可能由于年龄大了,再加上身上患有疾病,身上的毛已经快要掉光了,跟不上前面的那个猴群,在后面慢吞吞地往前爬。当时佛陀问他的这位弟子:“你看看那边最后一个母猴,与你的妻子相比谁漂亮?”他说:“这两者怎么能相比呀!我的妻子如同仙女,那个就先不说它是一个猴子,即便就是个人,谁也比不了我的妻子那么美丽。”
佛陀也没有说什么话,用他的神变就把他到了天界。一到天界,天界的这些情景一瞬间把这个人吸引住了。佛陀说,我在这边救度天界众生,你到外面去逛游逛游。他的这位亲属弟子就到外边去逛游。天哪!天界这些宫殿、环境,乃至里边的这些仙女几乎无法用言语表达!他到了很多很多宫殿,看见每个宫殿里边坐着主人,旁边有无数个仙女侍候着他,身边的财富没法用世间的财富来比。
就这么走着走着,又到了一个和前者相同般的宫殿,但这个宫殿唯一不同的地方是法座上面没有主人,虽然身边的这些财富和旁边即将要侍候这个主人的仙女和前者完全相同,但就是没有主人。当时他就过去问一个佣人:“你们这上面的主人怎么不在呢?其他宫殿的主人都坐在上面享受快乐,这上面的主人呢?”那个人告诉他,他们这个主人现在还没有在天界,还在人间,叫谁谁谁,若要是这个人平常行持善法,一切为了天界而修行的话,他未来会投生到这个地方,这个宝座就是提前为他做准备的。
他当时一听这一句话,不就在说自己吗?若要是能改变自己的心态,不为了世间的财富和世间的享用,若把心转变到为了获得天界而行持善法的话,这不就是我未来所去的地方!一看见这个情景,他不想再继续往下看了,直奔到佛陀的身边。佛陀说:“怎么样?”他说:“没得说的!”“那天界的仙女和你人间的妻子相比怎么样?”他说:“天哪,没法比!就如同我们在路上你让她和一个野猴相比一般,我人间的妻子就如同那个野猴,和天界的仙女没法相比。”所以他就跪在佛陀身边:“请您教我怎么能获得这个天界,怎么发心。”就这样,释迦牟尼佛以神通神变的方式又把他带到人间。
当时他完全不顾及人间的一切,进入到禅堂里面就开始修自己的法,一切为了天界。因为天界他已经看到了,这就是自己的地方。所以当看见世间的一切没法和天界相比,无论是环境、宫殿以及里面的财富或者是仙女,没法相比,这时候他可精进得不得了。但是那一段时间佛陀告诫身边的弟子们,他的这个亲戚是为了天界而行持一切善法,你们都是为了获得涅槃、成就而修学一切佛法,发心完全不同,因此不能与他交往,否则会沾上他的晦气。从此以后他很孤独,没人去理他,但他还是觉得,天界那么好的地方,哪怕今天没有太多的人去理他,为了获得天界,他还是蛮精进的。
就这么一阵时间以后,佛陀有一天说,我今天要到地狱去救度众生,你去吗?由于很长一段时间过度孤独的原因,觉得跟随佛陀一起到地狱去看看也不错,就和佛陀一起到了地狱。一到地狱,满天空都是在呼喊“救命”,或者是他这边痛、那边痛的声音,当一听到这些叫声,已经快要把他的心给炸了。再看见四处的环境,全都是红铁铺的地面,上面很多狱卒做着各式各样的形象让众生遭受痛苦。尤其他所去的地方就是一个很大的锅,里面所熔的是铁,里面煮着很多很多众生,尤其当众生一出来,那些狱卒又把他压在里面,痛苦叫声已经布满天空。当一听到这些叫声,已经心都快要裂了,吓得实在没法往前行走。
就这样走了几步,看见其他地方的锅都装满众生,都在受很大的痛苦,但唯独有一个地方有很大的一个锅,里面还是铁熔成的汁在沸滚着,但没有一位众生,旁边很多狱卒也不停在下面烧火。他就问一个狱卒:其他地方都已经装满人,还继续往里面塞,为什么这个是空的呢?这个狱卒告诉他,因为即将要受这个痛苦的人现前还在人间,这个人正在为天界而修行,他未来会投生到天界,但当他的果报享受完以后就会投生到这个地狱,这就是为他提前做的准备。
他一听到,天哪!不是在说自己吗!一想到等两天要遭受这么大的痛苦,他及时回到佛陀的身边:“我再也不想到天界了!”佛陀说:“为什么?”“因为天界的一切福报享尽完以后又要开始轮回,尤其是堕入三恶趣,在地狱当中要受那么大的痛苦,我可不想到天界去。”从此以后他就变成一个真正的修行者,获得罗汉之果位。
今天我们讲这个公案的真正目的在于什么呢?就是告诫每一位修行者,不要太羡慕当前所看得见的一切,细致去思维,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行苦,就是说在造业,在不久的将来会产生极大的痛苦,这是特定的。因果不虚,播什么样的种子会结什么样的果。现前在种各式各样恶业的时候,未来产生极大的痛苦,这也是自然性的。所以我们刚刚所讲解的三苦当中的第一个——行苦,指的就是这个。即便平常自己有很好的生活条件,乃至看见很多世间财富一切圆满的人,也没有那么多羡慕之处。原因是什么呢?从因果不虚的角度来说,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就在造业,这就叫行苦,不久的将来,因缘和合时就会遭受极大的痛苦。
当前所有的安乐刹那之间都会变成苦恼,这是变苦;】
第二,变苦。“当前所有的安乐刹那之间都会变成苦恼”,这在人间当中也是时时具有的。比如说刚刚正在享受快乐,当下又产生痛苦,前面的快乐一瞬间就变成痛苦的事情太多了。
我这两天也陆续看见一些新闻,说有些办喜事的,本来是带着非常喜悦、高兴的一个心态去庆祝这一天的日子,但路上遇到车祸全都死了,前面的快乐一瞬间变成痛苦,这在人间也是时时具有的,这就叫做变坏苦、变苦,一瞬间快乐变成痛苦,这是人间常有的事情。所以也告诫我们,平常即便有一些快乐的时候,也不值得去执著它,因为什么事情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它都是变数性的。当然作为一个修行者,平常即便有痛苦的时候,也不需要过分去执著于它,第二瞬间它也会变化的,所以一切都是变数性的。
我们现前所讲解的,轮回当中没有离开三根本之苦。前面是行苦,临时即便没有产生痛苦,但由于在制造痛苦的因,不久的将来会产生痛苦是特定的。第二,在轮回当中,哪怕现前感觉到很舒服,接下来一瞬间会转变成痛苦,也是常有的事情,叫变苦。
【癞皮接着长疱疹,疱疹又连续生疮,苦上加苦,(诸如此类)是苦苦。】
第三个是苦苦。前面的痛苦没有消尽,后面的痛苦紧跟着呈现,这样的事情人间也是常有的。在三恶趣,尤其是地狱当中更不用谈了,天天前面的痛苦没有消尽,紧接着第二个痛苦会产生。即便在人间也是这样的,比如说一些皮肤病,“癞皮接着长疱疹,疱疹又连续生疮,苦上加苦,诸如此类是苦苦”。就是前面的痛苦没有消尽,后面的痛苦紧跟着呈现。像去年新冠期间一家失去两个人、三个人的事情也比比皆是,前面某个人去世,这种痛苦还没有消尽的时候,紧接着另一个人又去世,像这样痛苦的事情,在人间时时都存在。因此也告诫我们,即便现前怎么样,也没有多么值得羡慕的地方,就是告诫我们要好好去修行,要超越一切痛苦,让自己乃至三界轮回一切众生不要再遭受一丝毫之痛苦,成办解脱就是一定要追求的结果。
下面讲解“别说六趣种种痛苦”,讲解十八地狱——热地狱、寒地狱是怎么怎么痛苦,因此这个直接念下去也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但总之有时候稍微讲解一些,对我们现前没有投生到这样的地方而感到庆祝,对正在这样受痛苦的众生而生起慈悲,因此在接下来对创造这样条件的一些恶因及时会作忏悔等等,能起到切实之作用,也不光是一个念诵。
今天可能比昨天稍微短了一点点,但也已经有一个多小时了,这样一来,今天咱们就讲这么多。因为我前两天有一点点感冒,所以今天我的声音可能也有所改变,说话太多了怕明后天又真完全说不出话来,又哑了,但这两天这个身体我输点液可能就会好的。
我们近两天所讲解的法,不要把它当成是一门故事来听,要把它时时用在真实的事情当中——若要是造这样的因,一定会产生这样的果实。当这种果实呈现的时候是无始以来所造的恶业所致,今天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它;未来再产生这样的果实都来自于今天所造的业,所以在业方面以不同的方法去断除它,不能让它继续再去造业,继续发展下去。
有时候虽然个人业及烦恼沉重,但真不能顺着个人所谓的性格而继续去创造更多的业。很多人都说,当一些烦恼起现的时候,为了顾及到个人的颜面。有时候细致想想,在因果面前,这个颜面真的不值得一提。平常顾及太多颜面的人,就是在对佛法的了解和认知上面缺陷还是蛮大的,若要是平常如是去观照,那么接下来在从事一切善法过程中,由于个人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即便产生一些与恶行相关的事情,他也可以在第一时间让这种恶行止步,不让它继续往下发展,修行一定要做到这一点。
就像在《普贤上师言教》当中,某一位成就者为了顾及以后的喝茶问题,所以去偷人家的茶时,就抓住自己的手说:“这个人在偷你家的茶!”前面这件事情可能来自于宿世的习气,但我们及时要提起正念,不让这种习气继续发展,这就叫修行。无论从果报呈现方面,还是为了断除未来制造这样果报的因,都应该要励力去做,这就是我们这两天讲解这一系列的目的。
尤其在讲解轮回过患的时候,平常能把根本三苦运用到每一个道当中,当然三恶趣当中就没得说的,没有一个羡慕三恶趣的人,但是对人间和天界是否有一定的执著就不得而知。这时候应该以三根本苦去观照,无论生长在何处都离不开三苦。例如前面所说的行苦,即便暂时没有看见他有多大的痛苦,但是由于已经造下这样的恶业,不久的将来会产生一系列痛苦,这是特定的,只是早晚的事情,就是今天产生痛苦和未来产生痛苦的事情。所以我们现前需要做的是,不仅仅现前不能让自己受痛苦,未来更不能让自己起现痛苦的果报,这就是一个修行者的行为。所以多去往这方面思维、观照,就越来越知道,因为自己很多很多行为是不如法的,这时候就知道该怎么去改变。
我们平常说,一个人不好的习惯多数来自于什么呢?无知和烦恼沉重。那么第一,一定要认知到这件事情不足的地方,这当然需要一位导师来解说你不足的地方或者是你的过患,但接下来需要靠自己来改变一切。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曾经告诫我们,你是你自己的主宰,就是说对治自己一切烦恼的这个主宰是你,你来执行一切,你是最好的老师,你是最好的引导者。把自己变成什么样的人一切取决于自己,导师只能作为一个诠释,给你指引一个方向,至于接下来调伏一切,一切都得靠自己。今天我们凭借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懂得什么叫业之因果,懂得什么叫轮回过患,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去思考,并且坚信这一点,在以后的修行和生活里时时去改变自己不好的习气,这就是我们当前学习这一切的意义。所以第一,对于无知,应该要有一个很正确的认知。
第二,是烦恼沉重。由于个人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时时都被一个无形的力量、烦恼牵着行走,这时候就应该好好修行,并忏悔过去所造一切罪业,要多修修。
像观修金刚萨埵法主要还是四力,忏悔力以及立誓是每次修学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可能有人说,难道清净自己的业障一定要念金刚萨埵心咒才能清净吗?你修学什么法都能清净自己的业障,但在清净业障的时候是离不开四力的。依止力和对治力,当你在依止某个本尊或念诵某个心咒当中已经具备。第三个是忏悔力,要忏悔过去所造的一切罪业,是发露忏悔,而不是仅仅说说和想想而已,是发自内心去忏悔过去所造一切罪业,并在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以及你当前所依止的尊者面前立誓:“从此以后纵遇命难,就是要舍弃我的生命,我也不会再造与往昔类似般的这些罪业!”若要是真有这样的四力去修行的话,无论你的罪业有多么沉重都得以清净,但这一定是发露忏悔,可不是仅仅说说而已。
比如我们平常也看见有些开车的,闯了红灯,“嗡班匝儿萨埵吽!”“嗡班匝儿萨埵吽”意味着他好像有忏悔不应该这么做,若要是真如同前面所说的忏悔力和立誓力都具备的话,第二次恐怕不会这么去闯红灯,但他还是和前面一样,第二次仍旧又闯过去——“嗡班匝儿萨埵吽!”说白了,因为他觉得这种罪行自己一个人承担太孤独,要把金刚萨埵拉下来垫背,反正我已经念了你的心咒,若要是有罪业,你也得跟着我一起去受罪啊!实际上这并不具备四力。要是有四力的话,这是发自内心的!所以平常我们在忏悔自己罪业的时候,罪业能不能清净,一切取决于是否是发自内心的。发自内心意味着下次即便由于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又呈现一些,也是无意的,有意一定不会去造的!就这样去做的话,无论我们平常修学什么样的法,都能清净自己的业障,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讲解的。
有时候稍微看看一些还是蛮重要的。因为平常修学过程中把很多像《普贤上师言教》《前行备忘录》当中所讲解的词都拿到我们的修行当中,恐怕我们没有那么广大的智慧,能完全背诵下来,并且可以一句一词地运用上去。那么现前所讲解的这部法文字稀少,但是它里面的教义是很广的,所以把这些词背诵下来,以后在修学过程中,你要是再去理解更广的道理,可以多去看看这两本书,但运用过程中就精要地以这样的方式去运用,这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大概就讲这么多,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作回向。回向也就像平常所说的,首先回向的对境,是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回向者是自己,回向的功德,是过去自己所做过的一切善行、今天正在做的这个善行,以及未来即将要做的善行。过去、现在还能说得过去,但未来还没有做的善行,今天作回向有必要吗?有必要,因为今天回向未来成办的一切善行就能得到它的福报。还要把自己无始以来所得到的身体和一切资具,无论是平常拥有的一切条件,乃至自己吃的、喝的,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一切都回向给众生。当自己内心成熟的这一时刻,我们身边所有的一切资具都可以为众生做事业。
还有众生所造的有漏功德,至于有漏和无漏的区别,这两天已经讲得蛮多的,尤其我们接下来还要讲解发心,比如说心为根本,那么平常修学过程中发心分为几种,比如说善念发心、恶念发心、无记之念发心等等,我们到时在讲皈依发心的时候再宣讲吧。但总的角度来说,没被三殊胜法摄持的一切善行,无论平常修的是净土,还是外三部,还是大圆满,哪怕修学什么样的法,若没被三殊胜法摄持的一切都叫做有漏功德。即便它有一些善的果报,只是得到人天福报而已,不能成为解脱之因。这也告诫我们每一个修行者,平常所从事的一切善行要变成无漏功德,必须要以三殊胜法摄持。
有些说,前面要做个大的发心,我每天修行的时间本来就那么短暂,中途就没有多少时间去修,该怎么办?即便每天修行的时间有多么短暂,发心必须要圆满。尤其当你平常时间充足的时候,发心、正行和回向稍微圆满一些,它就变成一种习惯性。这个习惯,就是当你到达一定的时候,接下来即便直接进入正行、所修的法当中,但是同时也已具备前面的发心和后面的回向,它不需要分为三个阶段。但现前分为三个阶段,就充分地说明三殊胜离我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何时已经达成一如的时候,就像我们平常所说到的“母亲”。母亲,都知道是自己一生当中最亲、对自己恩德最大的这位女人,就叫做母亲。那么到后期我们在喊母亲的时候,难道前面的这一系列过程都得要想一遍再叫母亲吗?不需要。当说到母亲的同时已经含摄了一切,不需要再起第二个念。这一系列来自于什么呢?因为前期先知道应该什么样的人才能叫母亲,知道以后,这已经变成一种定义,她就是这样的!所以接下来当说到母亲的同时已经包含了这一切,他不会见到什么样的女人都叫母亲的。
所以我们现前的三殊胜法能否如同后期在喊母亲一般,完全取决于前期在树立三殊胜法,或者是三清净法的时候是否做得很圆满。若要是对它生起定解,接下来你再修学一切善法,哪怕直接念诵一遍“阿弥陀佛”,同时已圆满前者和后者。所以平常在有时间的时候,还是要更圆满一些,想得更广一点,这对我们接下来创造一个很好的定解会有很大的意义。
众生所造的有漏功德——虽然这些并不是我们做的,无论是有漏、无漏,都是人家做的善行。但我们去随喜他人的功德,并把他们的善根聚集在今天自己回向的功德当中,就能得到如同自己念诵般的功德。以及诸佛菩萨所造的无漏功德——诸佛菩萨在行持一切善法的当下就在为众生做事业,用不着我们来为他们作回向,但是我们随喜出世间的一切功德,把这些善根也聚集到今天自己所回向的善根之中,就能得到如同自己亲自去修学这些善法般的功德。
依此善根——前面就叫做发愿。有一个叫《涅莫问答录》,以后网上应该也会有的,前面有发心和回向之间的差异,所以也好好去学习一下,对我们接下来的发愿和回向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发愿,是心中的一个愿望——依此善根,愿天下所有一切众生暂时心想事成,究竟都能成办解脱。为了成办这样的心愿,我现在要做现实的事情,就要把这个功德全给予你。就是说,我现前拥有一个馒头,看见前面有一个正在饿肚子的人,那么依这个馒头,希望他吃下去暂时可以饱肚子,究竟依靠这么一个馒头,他慢慢慢慢去从事一番功德,能攒到更好的功德,不需要再遭受痛苦。这一系列都是前面的心愿。但现前我怎样把这个馒头给予他,让他吃下呢?这个就叫做回向。
回向有两种:有毒回向和无毒回向。有毒回向就是把回向的境、回向者和回向功德当做真实——“我”把“这个功德”给予“你”般作回向的话,就叫有毒回向。我们曾经回向的时候,“我把自己所有的善根都回向给三界六趣一切众生”,至于他对回向的了解有多么深入就不知道了。若要是站在“我把这个东西给予你”般作回向的话就叫有毒回向,即便前面的条件已经具备,但是只能得到人天福报。
有毒回向就相当于在一个很好的饭里放一点点毒,在吃的过程中还是蛮有味道的,但是当毒性一发作就要遭受痛苦。前面这么一段时间是快乐的,依靠这样的善根能得到人天福报,暂时一段时间是快乐的,但最终还是要遭受痛苦,这是有毒回向的结果。
无毒回向分为随顺回向和真实回向。真实回向是三轮体空的,完全达到悲空一如的时候,众生、我以及功德,用不着分为三个——“我”给予“你”,完全达成一如,不是心里所想的,而是已经在一如当中,这个就叫做三轮体空。这些都是具有见道以上者的行为。
我们今天虽然懂得这样的道理,但很难执行,这时候怎么做呢?那就随顺回向。就如同《普贤行愿品》当中普贤菩萨的回向:“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怎么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
我们现前也遵循这个真理,我等大恩根本上师以及历代传承祖师,他们都是成就者,已经具有三轮体空的见地,那么我们现前遵循他们的回向,因此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以及历代传承祖师,或者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怎么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我们现前以随顺回向,何时当自己的见解赤裸以后,就不需要再去随顺、随着谁去作回向,你的这个三轮体空就是最真实的回向,这个回向就叫做无漏功德。
如今世上很多人都认为,我要从事善行、度化众生,一定要为他做一点什么。当我们在从事这些善法,以及有这样的愿望当中,这种善行本来就在度化无量之众生。喇嘛仁波切曾经说过,现前,眼前能看得见的,我在亚青寺救度着那么多众生、结缘那么多众生,但是我在光明境界度化的众生,比到这个已经是几千倍、几万倍,甚至无量倍。现前无论我的事业有多么广大,还是有限制的,亚青寺当时有几千个弟子,就是几千个事业,但是我在光明境界度化众生可是无量的。
所以当前没人了解到,都认为度化众生一定要给他说一点什么、做一点什么才叫做事业,而完全忽略了什么呢?当前自己一座修行,乃至三殊胜法摄持的一切善法,它也是在为众生做事业,这个事业可能已经完全大于刚刚所说的这些现实般的、眼前能看得见的事业。
回向我们平常基本上都这么讲解,这么做的回向就叫做令善根越来越增长。比如今天我们回向完以后功德为一,举个例子,功德当然不会是一,是无量的,但为了便于了解,我们说功德为一。那么到了明天,今天所从事的善行,我们明天可能不会再去想这些事情,但明天可能会长到十,后天就变成一百、一千……因为做了回向的功德一直都在往上增长。
因此很多人都说,我曾经也修过一些法,也不能说修过很大、很多的一些法,但是依这一段时间的感觉还是大有改变,是来自于什么呢?就是由于你前面从事的一切善行都被三殊胜法摄持的缘故,即便前面做的善法临时看似多么有限,但是由于回向完以后,它的功德日日都在增长,这个利息可不像我们把钱放在银行般这么一点点,它可能是加倍地在增长,所以仅凭借某一个善行就能让你获得解脱,所以三殊胜法摄持是必不可缺少的。就这样,要学会回向,接下来我们大家就一同作回向,念诵回向文。(略)
本讲原文:
庚五、果报
果报分为四种:异熟果报:(根据不同的业,分别)转生三恶趣、三善道及解脱。等流果报:(根据不同的业,分别形成)寿命短暂多病、长寿等,以及具嗔恨心、具慈悯心等。增上果报:成熟在所投生的地处,比如出生在有荆棘和杂草的地方。士用果报:业因果不断增长,长时间漂泊于无边轮回中。
庚六、目的
暂时能够了达善恶的取舍,究竟修持二资粮双运,并成为获得悲空无别证悟二身的因。就像莲花生大师说的:“生生世世所作痛苦因,罪障岂能今世得安乐?此生寿命仅为少许月,未来世间恒长无量故,欲求来生不受任何苦,得乐之便应作取与舍。”《菩提道次第论》也说到:“下士道深信因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己四、轮回过患
造业果报堕入轮回,厌离第四因。观察轮回过患分三:庚一、总说痛苦的体相;庚二、别说六趣种种痛苦;庚三、目的。
庚一、总说痛苦的体相
三善道三恶道一切轮回当中,连针尖般大小没有痛苦的地方都找不到。即使拥有帝释天一样的财富也没有值得被羡慕之处,为什么呢?因为轮回中的一切有情都处在三大根本苦里。比如众生所造的一切有为善恶业,不论暂时还是究竟都处在痛苦中,这是行苦;当前所有的安乐刹那之间都会变成苦恼,这是变苦;癞皮接着长疱疹,疱疹又连续生疮,苦上加苦,(诸如此类)是苦苦。
【附录:发愿与回向】
摘自:PBZX RBQ所著《吉祥任运宝库》第二册之“《大修行者涅莫之问答录》讲记”。
7. 何为回向?
【原文】
第七、何为回向?答曰:将善因导向所欲求之果位。
【释义】
回向是将善法的因导向所欲求的果位。令善根与日俱增,即为清净之回向。回向分为有毒回向和无毒回向,无毒回向又包括真实回向和随顺回向。作为次第根机修行者,我们暂时难以做到真实回向,所以应当以随顺回向的方式,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即如是回向。 
8. 何为发愿?
【原文】
第八、何为发愿?答曰:即为获得圆满果位之渴求。
【释义】
意愿获得圆满果位的欲求心是发愿。
令善根转为无量是清净发心。无垢光尊者曰:“加行发心正行无所缘,结行回向殊胜所摄持,此乃趋入解脱三要法。”善根应以殊胜加行发心之方便摄持。发心是学佛最初的动机,也是成办解脱的唯一方便。经云:“诸法依缘生,住于意乐上,何者发何愿,即得如是果。”所以,修行者所修善法最终获得何种果报,完全取决于最初的发心。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