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随缘不是放弃努力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佛教讲因果。而平常人更多关注的是结果,羡慕别人的成就。可是成就从哪里来呢?任何成就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都有它的前因后果,佛教中有一首十来偈,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所谓“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悭贪中来,高位者恭敬中来,下贱者骄慢中来,喑哑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信中来,长寿者慈悲中来,短命者杀生中来,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诸根具足者持戒中来。可见,人生各种结果都不是偶然的,所以我们重视因上的努力。

但多数人只在乎结果,为了得到某种利益,甚至不择手段,造下各种恶因。当这些恶因成熟时,便悔之晚矣。有句话叫做“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为什么呢?菩萨认识到因果的原理,看到众生的不幸,看到三恶道的悲惨,所以对自己的每个起心动念都会特别谨慎。因为他深深知道,不良的心行必定结出苦果。

因此,以佛法智慧看待人生,告诉我们必须在因上努力。只要因缘具足,结果自然就会出现。如果不能成功,那只能说明因缘还不具足,还需要在因上继续努力。相反,把结果看得太重,就会患得患失。如果不肯在因上努力,那结果永远都不可能出现。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同时也说明,当我们有了某种成就,这种结果也是众缘和合,是无常的,同时也不是可以永远拥有的。不要太执著,那只会带来痛苦。随缘也能让我们面对成功时有一份平常心。成功时不会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失败了也不会有挫折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我们常说“刹那”,但“刹那”到底有多长?

我们常说“刹那”,但“刹那”到底有多长? 



  我们常说“刹那”,但“刹那”到底有多长?

  在日常生活或阅读文章时,我们经常使用或者看到“刹那”,这个常用词汇其实源自佛教。在日常使用中,“刹那”一般指非常短暂的时间概念。但“刹那”究竟有多“长”(有多短暂),可有过相应的说法?不妨让我们回到佛教经典著作中,看看各部经论对“刹那”的定位。

   “刹那”原是梵语,汉语音译“刹那”,又作“叉拏”,意译则是“须臾”、“念顷”,也就是一个心念起动的时间长度,与“发意顷”同义,用一个汉语单字来 表达,那就是“念”,意思就是瞬间,也就是时间的最小单位。在世俗词汇中,我们常说“念念不忘”,这个“念念”同样来自佛教。

  言归正传,让我们来看看佛教经论中的“刹那”长度——

   一、据《俱舍论》卷十二记载,一百二十“刹那”为一“怛刹那”(梵语音译,下同),六十“怛刹那”为一“腊缚”(又作“罗预”),三十“腊缚”为一“牟 呼栗多”(也有译作“须臾”),三十“牟呼栗多”为一“昼夜”。因此,一“刹那”约相当于我们今天时间单位的0.013秒。

  二、据《摩诃僧只律》卷十七记载,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豫”(腊缚),二十“罗豫”为一“须臾”,三十“须臾”为一“昼夜”。因此,一“刹那”约相当于我们今天时间单位的0.018秒。

  三、也有经论中说,一“刹那”与一“念”不同。据《仁王经》卷上“观空品”记载,九十“刹那”为一“念”;据《往生论注》卷上记载,六十“刹那”为一“念”。

  四、据《大智度论》卷三十与卷八十三记载,六十“念”为一“弹指”;据《俱舍论》卷十二记载,六十五“刹那”为一“弹指”。

  五、佛经中有其他时间概念,也可以来衡量“刹那”。在《大般若经》卷三四七中,按照顺序介绍不同时间概念,从“一日夜”、“一日”、“半日”、“一时”、“食顷”、“须臾”、“俄尔”到“瞬息顷”,一“刹那”大约相当于一“食顷”(如早食之前或早食之间)的时间长度。

  六、另据《仁王经》卷上“观空品”记载,一“刹那”有九百“生灭”;《往生论注》卷上记载,一“刹那”有一百〇一“生灭”。

  此外,一“刹那”之间的生灭,称为“刹那生灭”或者“刹那无常”。当前的一“刹那”称为现在,前一“刹那”称为过去,后一“刹那”称为未来,这叫“刹那三世”。

不起憎、不起爱,就能远离诸病

不起憎、不起爱,就能远离诸病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圆觉经》

  末世修行的众生,但是为什么成就佛道的人很少呢?就因为我们有无始以来自他憎爱一切种子,存在八识之中。我们的八识等于一个田地,叫做八识田。憎爱这两个烦恼,要有种子,才起现行。从无始以来,有一切憎爱的种子,遇着境界就起现行,遇见顺境,就起爱;遇见逆境,就起憎。我们学了《圆觉经》,应该防护自己八识田里一切憎爱种子,不叫它起现行,你使它起憎爱心,起了烦恼,永远不得解脱。

  要如何不起憎爱呢,经中告诉我们要观怨亲平等,怨家是对我们有冤仇的人,父母,是我们最恩爱的人,要知道每个众生无始劫来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再者从究竟讲,每个众生与我们都是一体,所以要观怨家如同自己父母一样,这样如何还能起爱憎心呢?不起憎、不起爱,你就远离诸病。如此类推,对于一切诸法,不起憎、不起爱,要这样观想。

十种譬喻形来容“心” 太恰当了

十种譬喻形来容“心” 太恰当了 


  佛陀是个大医王,是个最好的心理医生,而且历史久远。所以,佛教就是一个最大的心理医院,治疗我们这些心理有问题的凡夫。到了祖师这里更加明确,所谓即心即佛,把如何解决我们的心理问题推到了无上的高度。那么在佛经里,佛陀是如何譬喻我们的心呢?这里列举出十种譬喻来说明我们的心。

心如猿猴难控制

佛佛祖祖以“心猿意马”形容心,说心就像猿猴,生性好动,活蹦乱跳于林木之间,片刻无法静止。

心如电光刹那间

心如电光石火,迅速无比,动念之间,驰骋宇宙,毫无障碍。譬如动念想去某个地方,心中马上浮现那个地方的景致,仿佛身历其境一般。其速度之快,就是电光也赶不上。

心如野鹿逐声色

野鹿在荒野上奔跑,口渴了想喝水,便四处追逐,寻找草原。我们的心就像野鹿一样,难以抵抗五欲六尘的诱惑,终日汲汲营营于声色犬马。

心如盗贼劫功德

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座村庄,五根是门户,而心是这个村庄的盗贼,窃取我们辛辛苦苦积聚的善事功德,使我们身败名裂。古人说:“擒山中之贼易,捉心中之贼难。”我们如果能驯服心中的盗贼,使其归化柔顺,就能做心的主人,长养无上的功德。

心如冤家身受苦

心是我们的冤家仇敌,专门替我们制造烦恼,使我们受种种的痛苦煎熬。经上说:“罪业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时罪亦无。”我们的心本具佛性,清净自在,却因种种妄念,使我们的躯体受苦受难。如果能够泯除我们的妄心杂念,这个冤家便能与我们化敌为友。

心如僮仆诸恼使

心像僮仆,受到客尘的驱使,向外攀缘,产生种种的烦恼。经上说我们的心有三毒、五盖、十结、八十八使,乃至八万四千烦恼,这些覆、盖、结、使,都能蒙蔽我们的智能,束缚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不得自在。如何转心的仆役为主人,就看我们如何对心下功夫了。

心如国王能行令

心是身体的国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能够统帅行权,指挥一切,指示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产生感官、认知的种种作用。

心如泉水流不尽

我们的心就像活水,汨汨地流淌着,具有无限的潜能,蕴藏无尽的宝藏,如果能有效地运用我们的智能泉源,将可免除匮乏的忧惧。

心如画师描彩画

《华严经》上说:“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我们的心如善画的画家,能够描画出种种的图画来。心中希圣求贤,自然能浮现圣贤的风貌;心如凶神恶煞,面容便如魔鬼罗刹一般的狰狞,所谓“相随心转”,就是此意。

心如虚空大无边

心的本体犹如虚空一般广大无边,能够涵容天地万物。经上说:“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虚空至大至广,无有涯岸,虚空成就万物而毫无执取。我们要了解诸佛的境界,便应该将心扩充如虚空那么无边无际,无牵无挂,才能包容宇宙万有,覆盖一切众生

业力深重该如何走出困境

业力深重该如何走出困境 


 
  问:上师,弟子似乎又走入了误困境,总是觉得业力深重的自己好像已经无可救药,不知道该如何走出困境。生活中一次次的打击让我已经无力无心认真修行,似乎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倒霉的人,弟子深知一切因果都是自己的种植,但痛苦来临时还是走不出来,不能够真正的看清和放下,困境来临时我无心做任何事情,就是各种空想和无奈,各种抱怨和诉苦,我知道这样无济于事,但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暂时的舒缓一下。
  上师,我明明知道只有佛法才是真正解决痛苦的根本,但我真的是智慧不够,每次都不能将痛苦转换为智慧,痛苦似乎没有让我更加精进努力的要解脱,而是让我力不从心,对佛法已经开始麻木。
  我很害怕,我不害怕继续生活苦难,我最害怕的是对佛法失去了信心和自己的正念,上师,我需要您给予我力量和智慧,上师,您能够体会弟子无知又无奈的心情吗?暂时的痛苦真的就这样把我打败了吗?我真的就这么脆弱不堪吗?我真的就找不到出路了吗?
  我该如何面对一次次的挫折和眼前的困境,我需要修行的力量,我努力的往前爬着,我担心我会掉队,我想念您,每次见到您我不会说太多的话,因为我知道您一定知道弟子每时每刻的心声,我一切的苦难您一定都看在眼里,您是我唯一的方向和希望,您一定不会丢下弟子不管的对吗?
  上师祈请您给予弟子修行的力量和智慧!上师,弟子的各种无助和无奈好像一直都是眼巴巴的看着它们折磨着我,我似乎没有力气和力量去击败它们,我似乎没有一点智慧和动力去解决困境,只是任由它们一次次的袭击。
  上师,苦真的就是人生,轮回更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弟子都明白,为什么当痛苦来临的时候我没有力气和勇气面对和打败它的,我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的智慧该如何生起来呢?我的无知是让我更加害怕的事情,无知让痛苦更加的折磨我,我必须要战胜无知,我该如何生起智慧呢?
  上师,弟子真的是快坚持不住了,我现在每一天都是在咬牙坚持的度过着,我似乎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和明天,我无心去做任何的事情,放下真的是太难了,对于业力深重的我找不到任何答案。
  上师,弟子真的需要您告诉我该怎么做,我没有回头的机会,必须要勇敢,必须要坚强,必须要放下一切的一切!我必须要做一切您教给我的办法,我必须要听您的话,这样我才会好起来,对吗?
  上师,我的一切您都知道的,对吗?我心里怎么想的对生活的无助和疑惑还有茫然您全然看在眼里的对吗?您每时每刻都在关照着我,对吗?
  答:弟子,我知道你现在的处境很难,但不管怎样都请不要放弃对佛法的信心。这个信心的力量有多大,也许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换作一个不信佛不学佛的人,放在你的位置上,经历你所经历的一切,恐怕早就垮掉了,而你能坚持到现在,主要还是因为你精神上有依靠有支撑,佛法在潜移默化中扩大了你内心的容量和韧性。
  你觉得自己快要失去信心了,是因为你没有看到一路走来是什么在支撑你;如果你现在放弃这个支撑,你能自己走下去吗?还有别的什么可以依靠吗?
  诸般顺遂时,或许你会觉得有很多东西可帮助你抵御无常;可是变故真到来了,才知道一切威势财富资源到最关键的时候,都使不上力,哪怕至亲,恐怕也是爱莫能助,不是不帮,是帮不上,真真是身心不两替。
  这种时候,唯有内心的安宁坚定能帮到你。也唯有你内心的安宁坚定能帮到你身边的人。
  弟子你现在应该对无常、苦、因果的道理有了更深的体会。你看,佛法不是强加于人的教条,或是空洞的理论,佛陀所说的就是每个人正在经历的事实。
  你不要觉得自己是最倒霉的人,是一个痛苦的孤岛。佛陀说诸行无常、有漏皆苦。不圆满,缺失,无力阻挡,无可挽留,是世人普遍的感受,只是程度有轻重,时间有早晚而已。
  当你在苦难面前感到自己快支持不住了,就全心全力去祈祷观世音菩萨,把你心里所有的苦、委曲、无助,你心里所有的泪水,都交给观世音菩萨,请他庇护帮助你,观想他的光辉温暖融化了你的忧苦。
  不要多想别的,把全部的心力用来祈祷和观想,观音菩萨救苦救难,千处祈求千处应,一定会给你安慰和勇气。
  越是痛苦,越恳切的祈祷。痛苦有多强烈,祈祷就有多恳切。这样你不会被痛苦淹没,而能把苦难转为道用。另外,如果有条件,你可以每天坚持打坐,至少20分钟,双盘、单盘都行,哪怕妄念纷飞完全静不下来,也要坚持坐。这会对身体有调节和补益作用。其中道理不细说,你只要坚持做,自会见到效果。身体舒畅时,情绪也更容易控制和调整。
  弟子,望你难行能行,在困境中不退信心,坚持修行


即使你不读《金刚经》,也要知道《金刚经》里的40句名言 !

即使你不读《金刚经》,也要知道《金刚经》里的40句名言 ! 



1.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4.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5.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7.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8.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9.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10.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11.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12.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13.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4.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15.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16.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17.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18.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19.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20.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21.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22.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23.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4.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25.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26.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27.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28.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29.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30.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31.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32.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33.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34.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35.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36.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37.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38.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39.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4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