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會解放香港
【文:Samantha Klein,譯:Sallie Lau】
每當我在香港遊行示威上看見美國國旗,我便感到不安。我是一個在香港長大的美國人,今年夏天跟香港人一起抗爭,深深地被香港人的時代革命打動。過去三個月,香港人為了表達自己的聲音展現了極大的勇氣和創意。可是,我認為繼續尋求美國特朗普政府幫助來「liberate HongKong」是一個極度危險的行動。可以說是一種誤導。
8 月9 至11 日,大家都在接機,向遊客分發文宣。8 月12/13 日,我們塞爆機場,停止了機場的正常運作。我第一次跟手持美國國旗的示威者碰面就是在機場行動上。通過對話,我才知道,對於這些示威者來說,揮舞美國國旗是一種對美國致謝的表示。他們想多謝美國考慮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然而,我認為如果香港人真的要向美國致謝,除了揮舞美國國旗和高唱美國國歌意外
還用很多挑衅性較低的致謝手法。當我問他們為何會決定使用美國國旗時,問他們難道這樣不會加強中共對香港「結交外國勢力」的指控嗎,他們竟聲稱沒有人會愚蠢到相信這指控,完全無視了香港和世界各地還有很多人會利用這種推理來駁斥示威者的五大訴求。
隔天,他們的訊息變得更加清晰,把「TRUMP PLEASE LIBERATE HONG KONG」的橫額掛在接機大堂的中央。他們跟我說掛這些橫額和國旗的原因是因為美國代表著民主自由的理想。當被問及為何不揮舞其他民主國家的國旗時,他們解釋說,像加拿大和瑞典這樣不夠強大的國家,是不能對抗中國的。當他們被問到把新移民放進集中營的特朗普如何比習近平好,他們說中國是一個邪惡的共產主義國家,而特朗普是被人民選出來的領導人。那時我才明白,對於他們來說,這場革命是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帝國霸權之爭。這是麥卡錫政治主義(McCarthyism)在2019 年的復興。這是所謂正義自由民主捍衛者的美國跟所謂邪惡的共產主義之間不合時宜的爭鬥。
我們這樣全心全意地接受美國作為保護人權和民主自由的仁慈力量,是我們對美國過去的地緣政治鬥爭的誤解。我們可以以1954 年危地馬拉政變為例。當時,危地馬拉總統雅各布·阿本茲(Jacabo Arbenz)向貧窮的農民分發土地,激怒了該國的精英和美國聯合水果公司(American United Fruit Company)。這些精英得到美國在背後的支持,推翻民主選舉選出的領導人。此後,危地馬拉經歷了40 年的極權統治,飽受了40 年的內戰。在這四個十年裡面,超過20 萬土生土長的危地馬拉人被殺1,而美國則於1964 年在巴西,1973 年在智利和阿根廷,繼續實施干預和罷免民主選舉選出的領導人的戰略。與此同時,美國亦於東南亞干預後殖民政權,因此導致了1955 年的越南戰爭,造成大約100 萬越南人2,3 萬柬埔寨人3 和5 萬名老撾人死亡4。
美國會繼續在中東地區進行這極權般的干預。而現在,美國不僅直接地使用軍事干預來影響其他國家,美國公司也會為中國等獨裁政權提供武器和軍事設施。就在今年,前美國海軍及現任美國教育部長Betsy DeVos 之弟Erik Prince 創立的公司Blackwater,跟中國簽了一項協議。Blackwater 會在新疆建立軍事訓練營。新疆就是中國拘留數百萬穆斯林維吾爾族人的地方。香港警察用的催淚彈亦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公司 NonLethal Technologies 製造的。
從此可見,美國政府中的一些人完全不關心香港的人權和自由,他們只是在爭奪全球霸權,只在乎戰勝中國。 在美國假惺惺地讚揚香港抗議者為政治自由奮鬥的同時,他們的公司從新疆和香港受專制鎮壓之中賺大錢。9 月8 日,成千上萬的香港人包圍了美國駐香港領事館,揮著美國國旗,呼籲美國支持香港。就前幾天,黃之鋒跟何韻詩在美國國會上就香港的情況發表講話,要求國會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叫美國每年重新審視香港是否仍然有足夠的「自治」去享受美國給予的特殊待遇。
我們不應該呼籲美國捍衛香港的人權和自由,而應該繼續堅持和彰顯香港本土的民主領袖。我們應該繼續向那些為香港警察和中國提供武器的公司施加壓力,亦應該接受世界各地的民主組織的幫助。但在尋求美國政府的支持之前,我們應該慎重考慮美國歷來以「民主」為由而作出干預的記錄是否真的捍衛到香港的自由。
1 McAllister 2010,pp. 276–281.
2 Charles Hirschman et al.,"Vietnamese Casualties During the American War: A New Estimate",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December 1995.
3 Heuveline,Patrick (2001). "The Demographic Analysis of Mortality Crises: The Case of Cambodia,1970–1979". Forced Migration and Mortality.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pp. 102–04,120,124. ISBN 978-0309073349.
4 Obermeyer,Murray & Gakidou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