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4日 星期三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详解(二)


原创 慈诚罗珠堪布 
当修到心里稍稍有一些空性体会的时候,就称为加行道;当我们只是空性有一些字面上的了解,虽然发了菩提心,也在精进地修持五加行——积累功德、忏悔罪业,但还没有稍许的空性感受,还没有切身体会到空性的意义,还没有什么修行的证悟,这个阶段,就称为资粮道。

通过闻思文字般若,而对般若波罗蜜多超越了字面的了解,有了一定的体会和感受的时候,从见解的角度来说,就算是进入了加行道的状态。在资粮道和加行道这两个阶段,都离不开文字般若的引导。佛陀之所以留下了那么多的经典,就是为了度化像我们这样的众生。

此处要讲解的,就是文字般若波罗蜜多。因为实相般若波罗蜜多已经超越了任何语言与思维的范畴,所以我们无法如实地、直接地形容、表达实相般若波罗蜜多,但文字般若却可以把我们推到离实相般若很近很近的地方。在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不要文字,仅仅依靠自己的修行,最后就能到达实相般若的境界,因而,首先我们需要学习文字般若。

   

04

般若波罗蜜多的重要性


释迦牟尼佛圆寂的时候,将大、小乘的八万四千法门交付于阿难尊者,并郑重其事地告诉他:“如果你把除了般若波罗蜜多之外的所有八万四千法门全部忘掉、全部损坏了,我也不怪罪你;但如果你把般若波罗蜜多当中一个偈颂的内容(也即四句法)忘记了、丢失了,我就要拿你示问,并责罚于你!”

这就说明,般若波罗蜜多之外的整个法门,都不及般若波罗蜜多当中一个偈颂的内容。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人类有史以来的各种宗教、哲学等等,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唯有佛陀,才宣说过般若波罗蜜多空性法门。除了佛陀以外,任何宗教、学派,都说不出空性这么深奥的道理,这是佛教唯一的特点。除此之外,像十善、十不善、前世后世、一般的因果取舍等等,在外道的经典当中也讲过。再譬如说:诸如守戒、修四禅八定等等,也不只是佛法的特点。包括外道也有他们的戒律,甚至外道的某些戒律比佛教的还严格。此外,外道也有气脉明点的修法,也有火供之类的修法,也有四禅八定等等的修法。


在阿底峡尊者进藏之前的很长时间,到印度去迎请他的西藏译师一直亦步亦趋地跟随着尊者。有一天,他跟着尊者来到了恒河边,正好看见一个年老的婆罗门背着一个小孩的尸体,到了河边以后,便放下尸体,在河水中洗得干干净净,并放在一边,然后就开始打坐。过了一会儿,只见小孩儿复活过来,而老婆罗门却断气身亡了。之后,小孩儿把老头的尸体扔到恒河里,便大摇大摆地扬长而去。西藏译师见此情景,便询问阿底峡尊者个中事由。阿底峡尊者告诉译师,这是外道的一种借尸还魂的修法。

这些事实证明,外道修法也能有令人咋舌的高强法力——可以将活生生的一个人的意识,迁移到另一个死人的身上,就像从这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或者像搬家一样稀松平常,这就是修行的力量。

不止这一点,外道还有很多其他类似的神奇修法,但他们所欠缺的,就是空性的修法,不但没有空性修法,也没有一个彻彻底底的空性概念。外道书籍里虽然也有空性的说法,但这种空性的范围是很狭窄的,既不够广,也不够深,更不能使人解脱。之所以佛陀会认为,般若空性之外的其他八万四千法门,都不如般若波罗蜜多空性的一个偈颂,就是因为不但般若空性是佛教所特有的,而且最终的解脱也必须依赖于空性法门。

虽然在此之前,也需要出离心、菩提心等等一系列的修法,但最终的出路,却是胜义菩提心,也即实相般若波罗蜜多。如果缺少了证悟空性的智慧,即使积累资粮、清净罪业等其他方面做得再完整、再圆满,也无济于事,既没有办法成佛,更没有办法帮助他众解脱,所以,空性是所有佛经精华的精华,是所有佛经的骨髓,这就是佛陀圆寂时对阿难说那段话的原因。

  

05

证悟般若波罗蜜多的方法


显宗或者中观抉择空性的方法,都是用理论、逻辑来进行推理;而密宗却有好几种方法,比较普通的,是气脉明点的修法,这种方法不需要逻辑、理论,直接通过修法,就可以证悟空性;另外还有大圆满、大手印的修法,这些修法都不需要气脉明点的修法,像禅宗的修法一样,直接证悟心的本性。

虽然此处我讲的《心经》,是属于显宗自空中观的经典,不过,在藏传佛教解释《心经》的论著当中,却有很多与众不同的特殊见解:有解释为自空中观的;有解释为他空中观的;有解释为密宗的;甚至还有解释为大圆满的,但此处不谈密宗,而只涉及到显宗的部分见解。


  



待 · 续

连载中


從我的iPhone傳送

怎样才算修行上路了?

怎样才算修行上路了?



净界法师 

到这个地方,我们整个《楞严经》的理观、事修,大概讲得快要圆满了,最后我用一个故事来作总结--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佛陀带了诸位比丘到处游化,走到了一条河的地方,因为佛陀规定:遇到河,不能显神通飞过去,不可以的,一定要坐船。

所以佛陀就带了僧团,坐船,慢慢、慢慢的从此岸要到彼岸过去了。那么这时候,佛陀看到滔滔的海水,这个船缓缓的前进,就有感而发,他就问诸弟子说:
诸位比丘啊,你们知道有什么东西,它跑得比光明还快吗?
有弟子说:诶,我们的心念嘛!
佛陀说:如是、如是,没错!

佛陀又问说:那有什么东西,跑得比乌龟还慢呢?m
没有人知道。
佛陀第三个问题说:有什么东西是完全不动的,就像死水一样,完全不动的?

也没人知道。
佛陀说:这三个东西答案都一样,都是心念。

第一种人:这个人的心,跑得比光还快,这个人是积极奋斗─以本经来说,这个人理观、事修都具足。
一个人学佛以后,真的有些人进步很快,真的是这样,三个月没看到他,真的脱胎换骨,身口意都改变了!因为他真实在观照,他念念是向内观照,不断在修正自己的心态,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他的心慢慢慢慢被他带回家了。所以这个人,你看他一天一天的增长,真得看出来进步。这是第一种人─积极奋斗,这个人当然活在未来。这个人虽然现在不够好,但是未来是充满光明的,我们说这个人修行上路了。

第二种人:是属于懈怠放松型的,慢慢来的─要以本经来说,这种人进步慢、是属于事修的,每天做功课念佛、持咒,但是缺乏理观。古德说:修道多辛苦!凭着你的那个念力,跟你无始的烦恼罪业抗拒─缺乏理观、缺乏达妄本空,知真本有的理观,自己弄得很辛苦,进步也很慢。

第三种人:按兵不动、醉生梦死,标准的生死凡夫─完全活在过去,你前生是怎么样,你今生还是这副德性,来生还是差不多,生命的水流没有改变,一滩死水。

《楞严经》的修学─当然不是说我们学完《楞严经》就怎么怎么的,不是这个意思。《楞严经》可以让你认清路头;我至少知道高速公路怎么上去,所以这里我们讲开悟的楞严,你知道你的生命是从什么地方来,你也知道你将往哪里而去。
一个人一定要看到过去跟未来,你才知道你现在该做什么!
--《楞严经修学法要》



從我的iPhone傳送

认识内心状态最好的方法。

认识内心状态最好的方法。



净界法师 


五十一心所,好好背下来,体会、体会,体会以后你就能够判断,内心当中什么是「贼」,什么是「朋友」,什么东西在你临命终时对你会有帮助,带你到可乐的境界去;什么东西是会害你的,你要赶快对治掉,这五十一个心所就是一个镜子,能够让你看到自己的内心状态,生命的本质——万法唯识。我们的生命也正是由我们的内心状态来决定的,要改造生命,就必须认识自己的内心状态,要认识内心状态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五十一个心所背下来。--《百法明门论》



附:大乘百法明门论(世亲菩萨 造)
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
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
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分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

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  

第二心所有法。略有五十一种。分为六位。一、遍行有五。二、别境有五。三、善有十一。四、烦恼有六。五、随烦恼有二十。六、不定有四。

一、遍行五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
二、别境五者。一、欲,二、胜解,三、念,四、定,五、慧。
三、善十一者。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嗔,七、无痴。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舍,十一、不害。

四、烦恼六者。一、贪,二、嗔,三、慢,四、无明,五、疑,六、不正见。
五、随烦恼二十者。一、忿,二、恨,三、恼,四、覆,五、诳,六、谄,七、憍,八、害,九、嫉,十、悭,十一、无惭,十二、无愧,十三、不信,十四、懈怠,十五、放逸,十六、惛沈。十七、掉举,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乱。

不定四者。一、睡眠,二、恶作,三、寻,四、伺。  
第三色法。略有十一种。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身,六、色,七、声,八、香,九、味,十、触。十一、法处所摄色。
第四心不相应行法。略有二十四种。一、得,二、命根,三、众同分,四、异生性,五、无想定,六、灭尽定,七、无想报,八、名身,九、句身十、文身,十一、生,十二、老,十三、住,十四、无常,十五、流转,十六、定异,十七、相应,十八、势速,十九、次第,二十、方,二十一、时,二十二、数,二十三、和合性,二十四、不和合性。

第五无为法者。略有六种。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灭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

言无我者。略有二种。一、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我。



從我的iPhone傳送

佛教的骨髓:《楞严经》。

宣化上人 


我们生在这个末法时代,离佛远了,可是法还没有灭尽,大家还可以依照佛法来修行,还有希望开悟证果成佛。

身为出家人必须要抱定一贯的宗旨,即使横逆交加,仍然百折不挠。不管谁来破坏我们的宗旨,都不被摇动,只要认识清楚自己所行所作是一条光明正大之路,就勇猛迈步前进。

在末法时代,一切天魔外道、魑魅魍魉、山妖水怪,所最怕的就是〈楞严咒〉。〈楞严咒〉是破邪显正的神咒,而《楞严经》就是为〈楞严咒〉所说的一部经,是佛教的骨髓。人若无骨髓,一定会死;佛教里若没有《楞严经》,也可以说就没有佛法了。所以在这个末法时代,护持正法的最好方法,就是把《楞严经》能背诵出,〈楞严咒〉更要能背得出,我们要能背诵、能读念,念得滚瓜烂熟,尽量发挥《楞严经》的妙旨,一一为人演说。

世界上如果没有〈楞严咒〉,妖魔鬼怪就会肆无忌惮、横行于世。世界上若有〈楞严咒〉,旁门左道、魑魅魍魉、山妖水怪就都还有所恐惧,不敢公然出现于世。若世界没有〈楞严咒〉,这就是一个妖魔鬼怪的世界了。你看现在人的思想行为都是古里古怪,不如禽兽,这是因为妖魔鬼怪炽盛于世,蛊惑世人,令人失去根本的智慧,变成麻木不仁,所以所行所作,连牛马都不如了。这也因为懂得诵《楞严经》,持〈楞严咒〉的人,愈来愈少,所以天魔外道才猖獗无忌。
但是万佛圣城是佛法的发源地,搜集世界上真修道人精华之所在,所以万佛圣城非妖魔鬼怪的地盘,他们住不下的。有些人在万佛圣城住不下,都是因为德行不够,思想有邪知邪见,所以久了就原形毕露,待不住了。

以后在万佛圣城的出家、在家四众,都要把《楞严经》熟读能背得出,这样对佛法有莫大的帮助。因为有些著名的教授、学者,甚至有些出家人,居然公开说《楞严经》是假的。为什么他们这么颠倒?因为《楞严经》有〈四种清净明诲〉与〈五十阴魔〉,他们受不了这些照妖镜。与〈五十阴魔〉一比,这些妖魔都现形了;与〈四种清净明诲〉一比,他们更是无法守这些规矩。因为受不了,所以他们就昧着良心,打大妄语。

我们对《楞严经》与〈楞严咒〉要认识得非常清楚,没有任何咒比〈楞严咒〉更灵,没有其他经文比《楞严经》更真,能把天魔外道及一切众生的毛病,针针见血,阐明得如此详细。若没有〈楞严咒〉,佛法就没有了;没有《楞严经》,正法就消灭了。各位为了护持佛法,一定要把《楞严经》读得熟之又熟,随时随地都可背可讲,才不愧为真正的佛弟子,才不枉出家一场。
因此,大家切勿被这些“名学者”、“名教授”、“大法师”所眩惑,以盲引盲,以为《楞严经》是假的。他们凭什么说《楞严经》是假的?根本他们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贡高邪见,我慢猖狂,等到将来受果报时,是不堪设想的。
还有以下的消息向诸位发表。不管其他道场的家风如何,在万佛圣城若想出家者,最低限度要有大学文凭。若从旁的大学已得到毕业文凭,还需要在本校接受僧伽训练班三年的严格训练,品学兼优,始有资格受具足戒,为比丘、比丘尼。在这个时代,出家人必定要有出类拔萃、特别优良的教育背景,方成法器。若只字不识,终天只会拉拢攀缘,在佛教里混饭吃,做些不高尚、不清净的犯戒行为,有辱缁门,怎么可以为佛教增光?怎么令人对三宝生敬仰心?因此为提倡缁门素质,从今以后,欲来万佛圣城出家者,不论男女老幼,先要考取大学文凭,并能背出《楞严经》、〈楞严咒〉,方被录取。此外出家众本来应熟读的沙弥戒、〈五十三小咒〉、《梵网经菩萨戒》、《四分律》比丘、比丘尼戒,也要能背得出来。
从前,在此道场出家的要求,虽然没有现在这么严格,但我一向不随便收徒弟,要收也是极为谨慎,经长期审察来者的思想言行,才接受他剃度。但有鉴于末法盖世,邪魔炽然,不得不做此破釜沈舟的改革运动,积极提高出家人的品学水准。
凡是跟我出家的弟子,都要顶天立地,允文允武,为法门大将,甚至于以世俗的角度观之,亦是超卓非凡的人材。已跟我出家的弟子们,也应该个个会背《楞严经》,随时随地能讲能说。这样才算得上实在进行弘扬正法的责任,续佛命脉,没有白出家一趟!


從我的iPhone傳送

人生啊,各忙各的,执著什么就忙什么。

净界法师 


其实第六意识真的受第七意识的影响,所以你看人生啊,各忙各的,你执著什么你就忙什么。喜欢追求名利的,就一辈子为这个事忙;追求感情的就一辈子为感情忙。所以第六意识其实是不能抗拒第七意识的,因为它是在有漏果报当中,它是一切无明的主宰者。只要你是颠倒状态,第七意识就可以主导你。

那么它没有间断,无想定治而不消。那么外道呢,他也知道他的心中有问题有盲点,但是他试图用禅定来对治它,就无想,其实问题不在于想象,这第六意识是没有错。这个外道是错杀无辜啊,外道一直认为说因为你打妄想,所以你流转生死,那怎么办呢?就无想呗!所以妄想就把它放空,所以到最后他的想象力没有了。但是最后呢他无想定消失以后啊,烦恼又开始活动了。

所以问题不在妄想啊,妄想它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来主导你的生死轮回呀,它管的是你的善恶这一块而已,它哪管得到这个染净这一块呢?所以你不要再去误会第六意识了。不是妄想害你轮回,不是啊!有些人念佛,你看专对治妄想是不对的,你要去对治带有执著的妄想,这个是病根!

所以外道他不知道病根在哪里,他以为第六意识的妄想是轮回的根本,所以就无想。那么四空定也差不多这个意思了,他思惟广大的虚空,让妄想轻薄,他虽然第六意识没有完全断,但是他把妄想降到最低,四空定。但是到最后四空定消失的时候,如石压草,石头搬开以后,春风吹又生,避而还起。

虽有覆而无记,不外执而内缘。那么第七意识它本身是无记的。诸位,第七意识它也没有善也没有恶,它只是管染净这一块。但是它这个无记,我们刚刚讲过,第八识也是无记,对不对?但第八识是无覆无记,它不障碍真如,第八识也没有错啊,它成功的收集你的因地的业力,然后时间到了把果报变现出来,它也没有错呀,那是第七意识莫名其妙在里面执著有一个我。所以第八识,在八识里面给它一个清白,叫无覆无记,它不障碍真如,不障碍圣道。

那么第七意识的无记是有覆无记,它是障碍真如的无记,它是染污心的,染污的无记。它不外执而内缘,它对你的眼前的事情,都没有兴趣,它只是执著有一个自我,它只想要去主宰你的人生,简单讲,常起现行,能蔽真而障道,所以它为什么叫有覆呢?它就是遮蔽真如,障碍出离,所以它是不共。这个不共就是它是第六意识的根,第六意识唯独以它为根叫不共。那么但成染而润生,它把第六意识染污了,让第六意识所造的业力呢,都去滋润让这个生死的业啊,能够得果报,它有润生的功能。



從我的iPhone傳送

心空无住,才是最大的神通

心空无住,才是最大的神通!

元音老人 


我们学佛法要认定心地法门,‘唯此一真实,余二即非真’。离开心地法门之外用功,心外取法就是外道。成就不是发神通,而是心空无住,坦荡荡的,潇洒自在。能做到顺逆无拘,潇洒自在,才是最大的神通。因为离开这个,发了五神通,心也不自在。

比如有了宿命通,知道了过去世怎么样,心里就懊恼,‘过去世做了这么多坏事啊’。有一个罗汉就是这样,过去世杀了自己的父亲,得了通,心里难过了,‘我怎么如此不孝,杀了自己的父亲哩?!’坐也坐不住了。释迦佛 对文殊菩萨说,‘这个罗汉发了宿命通,知道杀了自己的父亲,心不稳了,我们给他唱台戏,说说法,救救他。’于是文殊拔剑要杀佛,大家一看吓死了,杀父亲罪就不得了,杀佛更不得了。佛说不要惊慌,文殊并无杀佛之心。这一切都是你们的妄心妄想蠢动,实际上这些事就像梦中所 显现的梦境一样,都是虚幻的,真的事情是没有的。

所以过去世做的事情等于梦中所做的梦一样, 醒了就没有了,心也就安稳了。佛就这样给罗汉说法,而使这位罗汉心安稳下来。所以我们要明白,过去做的错事都如梦中做的梦一样,现在醒悟了,放开、心空就没了。心空,业障就消了;心不空就坏了,那就要受业障之报了。

--摘自《怎样了生死》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不研究《百法明门论》,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不研究《百法明门论》,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净界法师 唯识学 今天


吾人之内心活动,有善的心所,有恶的心所,善的心所会增长我们的功德,使令我们今生、来生成就可乐的果报,生命得以不断增上,投生到尊贵的法界去;而恶的心所,会使我们今生、来生堕落到卑贱不可乐的果报去。不研究「百法明门论」,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佛陀是大智慧境界,他把每一个内心活动的相貌都安立一个名称,(染着五欲境界安立为「贪」;对于不如意境界的瞋恚,安立作「瞋」;不耐他荣的相貌安立为「嫉妒」。)这样使得我们对于自己内心的相貌就很清楚了,透过「百法」了解心所以后,什么是善要增长它,或什么是恶应该对治它,就有一个明确的观念。
附:大乘百法明门论(世亲菩萨 造)
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
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
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分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
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  
第二心所有法。略有五十一种。分为六位。一、遍行有五。二、别境有五。三、善有十一。四、烦恼有六。五、随烦恼有二十。六、不定有四。
一、遍行五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
二、别境五者。一、欲,二、胜解,三、念,四、定,五、慧。
三、善十一者。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嗔,七、无痴。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舍,十一、不害。
四、烦恼六者。一、贪,二、嗔,三、慢,四、无明,五、疑,六、不正见。
五、随烦恼二十者。一、忿,二、恨,三、恼,四、覆,五、诳,六、谄,七、憍,八、害,九、嫉,十、悭,十一、无惭,十二、无愧,十三、不信,十四、懈怠,十五、放逸,十六、惛沈。十七、掉举,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乱。
不定四者。一、睡眠,二、恶作,三、寻,四、伺。  
第三色法。略有十一种。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身,六、色,七、声,八、香,九、味,十、触。十一、法处所摄色。
第四心不相应行法。略有二十四种。一、得,二、命根,三、众同分,四、异生性,五、无想定,六、灭尽定,七、无想报,八、名身,九、句身十、文身,十一、生,十二、老,十三、住,十四、无常,十五、流转,十六、定异,十七、相应,十八、势速,十九、次第,二十、方,二十一、时,二十二、数,二十三、和合性,二十四、不和合性。
第五无为法者。略有六种。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灭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
言无我者。略有二种。一、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我。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