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5日 星期三

如意宝藏(2011年版)第6天

如意宝藏(2011年版)第6天

普巴扎西仁波切 囊加花海

相对来说都非常了不起,初次进入佛门乃至今天,我们也从事过很多很多善行,从这个角度来说,已经非常非常了不起。当然,我们现前也不能让自己仅仅依靠做几件善事满足,当然还不够,还需要更加去创造。所以这次传讲的无上窍决大圆满,在这次传讲的过程中若能圆满通达,并且以后如是修学的话,相信我们的见解会增长得很快。

也有很多居士问,他修学无上窍决大圆满有多少年的时间了,但是至今并没有感觉到见解有多么增上,所谓的功德也好像没呈现多少,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呢?这些从总的角度来说,可能就是由于我们业力沉重的一种表现,从某种角度来说当然是这样的。但这样一来,很多人觉得若是业力不是很沉重的话,见解绝对会增长,甚至功德也会圆满,但是有时候觉得这好像一种借口般的。但实际上令见解不能增长,功德无法增上的缘故,多数还是你对无上窍决大圆满的理解并不是那么很通达,所以落实到行为当中做得并不是很圆满,可能就是这些原因导致成你的见解不增上,下面我们还会讲解类似这样很多显现。        

我先给你们举个例子,往昔我在很多居士前也讲过这个公案,讲解这个公案的目的并不是在讲解他人的过失,而是讲解如今我们作为一位修行者,时时要观待自己的修行。平常所传讲的很多公案就是告诫我们,他人有这样的一些过错,现前观待一下我们在座修行者有没有这方面的一些过错,有没有这方面的一些偏见,若是具有的话应该及时改造,因为修行并不是走个过程即可,我们还要付出很多很多,所以要懂得这些道理。

记得当时我在某个地方,如同今天一般聚集很多居士,我正在讲《上师瑜伽导修》。在座的很多居士说,如今在座的居士们修学上师瑜伽,即便没有几年的时间,也有半年以及一年以上的时间了。当时我心里也很高兴,那么多的修行者,修行了一年以上的上师瑜伽,非常非常了不起。这时候我就想,一年以上修行者应该这方面的道理是很精通的,所以就出了几个问题,后期弟子们回答非常非常不理想,回答得非常非常不理想!当时我在想,是什么原因今天这个回答不那么理想呢?历代传承祖师为后代弟子传讲过程中,若真正遵照无上窍决大圆满的见、修、行而做的话,这样的果位是得得到的,但是如今很多修行者修了那么长的时间还是没有很好的进展,这是什么原因呢?

当时上课的时候我们还是按照正常的方式上课,上完课以后我把其中修行稍微好一点,时间长一点,平时从事善法也好,根机高一点的几个居士留下来,问问他们平常是怎么修上师瑜伽的。当他们把整个上师瑜伽的修行跟我说了一遍以后,我才真正总结出他们的见解不增长的最大原因,主要在于两件事上:一是很多修行者都在修上师瑜伽,就如同他们自己所说般的,已经修了一年以上的上师瑜伽,但是很多修行者把上师瑜伽当做一门功课来完成。什么叫功课呢?从头到尾念一遍,再交杂一些其中的观想,比如身要七支坐法,语要排九节佛风,包括里面的一些观想,就从头到尾念诵一遍,里面的心咒不管念诵多少遍,比如五百遍、一千遍,总之从头到尾念诵一遍,包括里面的一些观想,就把它称之为上师瑜伽修法。但这次我们在讲《上师瑜伽导修》的时候已经多次提示过,仅仅具备方便而不具备其他条件的时候,成办解脱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它并不是无上窍决大圆满的本来教义。

无上窍决大圆满的修学要具备四个特点,就是我们这两天所传讲的,第一、传承法脉清净具普遍之信心以上讲了,现前正在讲解通达方便。那么通达方便当中,念诵仪轨及观想稍具有,但是要记住的是,我们紧接着有认识智慧和善巧运用。若不具备这几个条件,仅仅在方便之上而成办解脱,这可不像无上窍决大圆满的教义当中所传讲般,在短短几个月、几年时间当中成办解脱,这是很困难的,原因是这个因果还是有些颠倒。所以我告诫很多居士,就是由于你把上师瑜伽当作一门功课来完成,比如我们初次在修显宗的时候,平常你所念诵的仪轨是《阿弥陀经》、《地藏经》,还是这样的经、那样的经,总之从头到尾念诵一遍,我们就把它称之为我的功课已经念诵完了。所以现前把它返回到修上师瑜伽上,《上师瑜伽导修》从头到尾念诵一遍,就觉得这个法已经修完了,实际上他只是走一个过程而已,并不具备真正无上窍决大圆满的要义,要记住这一点,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虽然很多修上师瑜伽的弟子都遵照导师的教言,每天早上早起,并且一座不小于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尤其有些弟子还能做到修学两个小时,非常了不起。但是在调顺众多烦恼方便之上,并没有完全遵照无上窍决大圆满的教义,而是把其他教派当中的一些调整烦恼之方便,与他所修学的上师瑜伽两者交杂在一起。你说这叫小乘教法也不像,说大乘教法也不像,说纯粹是密宗也不像,因此所有一切都是自己创造的一个传承。这个法好像也抽出一些,这个法也具有一些,那个法也具有一些。当然我并不是说这种修法不消尽烦恼,烦恼消尽是绝对的,因为一切都来源于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但是调整烦恼见解增上的速度之上、时间之上大大会折扣。我们在讲解显密差异的时候,显宗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方能成就,这是历代传承祖师所共许的。遵照密法的教义而修行者,即便是下等根机一生可以成办解脱,这也是历代传承祖师所共许的。三大阿僧祇劫和一生的时间几十年,两者对比,那这个差异大得不得了!不要说三大阿僧祇劫,即便一大阿僧祗劫也无法与年来计算。
举个例子,这个宇宙从空间而逐渐形成宇宙,到达有生命存在称之为二十个小劫;有生命存在直到现在,到最终一切生命从地球消失的时候称之为二十个小劫;地球开始毁灭直到完全消尽二十个小劫;在空中二十个小劫。此八十个小劫称之为一个大劫,想想这无法用年来计算。显宗要这样三大阿僧祗劫方能成就,从速度之上,密法为什么这么迅速呢?原因就在于它的见解、修行、行为,多方面条件于其他法更为殊胜的缘故所致。我们在讲解显密差异的时候,密宗比显宗的法殊胜于四个点上,从总的角度来说,叫见解不迷惑、修行方便多、行为无辛劳、根机为上等之根机。如今我们在修学无上窍诀大圆满的过程中必须懂得自宗派的要义,而不能把所有的一切法都交杂在一起。虽然这并不能说不能调伏自己的内心,但刚刚所说的从速度上,成办解脱的时间上大大会折扣。

我们平常口口声声说我要今生成办解脱,因为已经认识到轮回的过患,所以我现前等不及在轮回当中再这样漂泊,我必须一生当中成办解脱,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若是成办这样的果位,因果决不能颠倒。比如从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地方到某一个地方为终点,需要走十分钟的时间,这个十分钟就看你用什么样的工具,若是你所坐的工具只能十个小时才能到达的话,那十分钟是不可能到达的,因为它的速度已经大大减退。我们刚刚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无上窍诀大圆满对它生起信心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一种根机,但是在实修过程中,我们必须完完整整,切切实实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修学为妙,决不能掺杂于一点点私心。可能很多人认为,历代高僧大德所传讲的一切教义都是善行,只要我去从事他们的善行,相信可以消尽自己的烦恼。这是没得说的,当然会的,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闻思所知功德虽具无量”,凡是所行持一切善法,所听闻一切教义,功德是无量的,但是迅速成办解脱光凭这一点是很困难的。如同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胸中虽持十万之多法函,临终之时也不能获得真实之利益”。就是说,即便你今生从语的角度从事多少善行,身上从事多少善行,即便站在理论上通达多少道理,即生成办解脱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必须认清这几点,这样一来,我相信你以后在实修过程中,知道我应该着重往哪方面走。
我这两天说过,即便我们在座的信众都对无上窍诀大圆满有信心,并且把身心投入到这样的教法当中修学,我们修的时候当然修学这样的法,因为它是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要,尤其从不同的角度而言,它是迅速成办解脱唯一之因。但在学理论的过程中,并不意味着像我昨天所说的,我们今天要从这个地方到达某一个地方,先步行走五分钟,再坐上卡车走五分钟,再坐上班车走五分钟,再坐上小车走五分钟,就这样不停在路途上变来变去。只是耽搁时间之外,当然这种行为并不意味着没有功德,功德是有的,不管你的表述是依靠其它的工具,仅仅依靠步行的话,只要往前走一步,离终点站就会近一步,这是没得说的。但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愿望是今生要成办解脱,那今生又有多长呢?从小直到现在几十年已经过去了,余下的时间当中还有多少个几十年呢?甚至有没有几年的时间我们都不知道。也就是说,我们时时期盼即生要成办解脱,这个“即生”可能是几个月,可能是几年,最长也是几十年,要在这段时间当中必须成就!这是特定的事情!因为紧接下来阎王爷决不会再给我们多余的时间,那么这么短短的时间当中能否成办解脱,时时反观自己的内心即知。

刚刚所传讲的,修学无上窍诀大圆满,若是形成刚刚以上所讲解的这两种不圆满之行,相信不要说一年的时间,十年、一百年时间,见解可能有所进展,烦恼也会有所减少,但是即生成办解脱不大现实。若是会现实的话,那违背了历代传承祖师的教义,历代传承祖师在讲解“因法相乘”的时候,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方能成就,这是历代传承祖师所共许的,因此我们以后时时要铭记这一点。

这些我们昨天已经说过,一位修行者问一位高僧大德:“所有一切导师传讲的教义之中,哪一个传承最为殊胜?”此时这位高僧大德说:“站在自己的立场之上,与自己根机相应的法最为殊胜,但要是从法的角度来说,唯独密法最为殊胜。”如今我们就从事着这样殊胜的法门,从某种角度来说,对法生起信心,身心投入修法之中等多方面条件都在成熟,这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时间,应该珍惜这个缘起。因为这可以说是无始以来我们以此所获得到的缘起,现前决不能在我们手中消失,若是在手中这样没利益而消失的话,那太不值得了!相信我们今天所具有的福报是无始以来从事善法得到的果报,应该珍惜为妙。

昨天我们主要传讲的是通达方便,通达方便总分为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念诵仪轨和回向五个部分,决不能轻视啊!认为大概就这样吧,反正我只要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好像当时也有一些明了,它的本性也是空性,因为没有耽著和分别心。光凭这一点是否称之为出世间禅定难度是非常大的。

开始入门的信众,你们现在不要想到刚刚所讲的这个例子,认为这么高,我何时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这不要紧,只要遵照导师的教言一步一步修学着走,见解增上是迟早的事。紧接着我所举的这个例子,因为我们中途要讲这么一些例子,我相信能越过这些例子的人,当然他的智慧已经非常了不起。若是超越不了这种比喻的人,就充分地说明你的禅定还是不够。

好,我现在就出这么一个题。比如平常你在打坐期间,都说我是在明空不二之中。那我们说明空不二,你平常打坐的时候,前面面对的是墙,还是一朵花,还是什么?要是前面所面对的是一朵花,当你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能看得见花吗?知道是花吗?若看不见花,那就说明五根已经遮止了,这时候即便你说明空不二,还是第八识阿赖耶识,但这一点我们前两天已经说过。当然你不得不承认能看得见,因为《般若心经》讲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并没有说“空即是空,空即是空”,当然还有一个色法,这就充分地说明你应该看得见。

那么看得见这朵花的话,紧接着我们往下说,在看得见这朵花的时候,能看得见、知道它是花吗?若是不知道它是花的话,和前五根识又有什么区别呢?前五根识虽然有明了,相对来说五根起作用的原因,它也相对有明了。但是这个明了,它是一种迷惑当中的明了,因为这个“明了”还没有专注在某一个境之上,所以不能称之为第六识之明了,当然它不是智慧,所以更遍知不了,那就是前五根识咯。当然,我们的见解不应该是这样的,紧接着只能说知道是花。

知道是花的话,紧接着下面第六识状态当中,既看得见花,又知道是花,这是第六识耽著,我们是这样树立的。比如当你看到花的当下,看见花,知道是花,这时候从外面所“看得见花”和“知道花”,两者有先后次第吗?是先有花,后面才有知道花的念?还是前面有知道花的念,后面才看见花?若是先有(花的念)的话,那么没有花之前哪来的念呢?念什么呢?想什么呢?若是先有花,再有思维的话,谁知道是花呢?好,紧接着我们只能说它是同时产生的。

那同时产生的话,下面紧接着,在知道花的当下,看见花的这个“花相”和知道“花念”,它俩有“这以外是花,这以内是念”,能分得开吗?产生第二念分开的时候就叫分别心。前面耽著,当知道是花的当下,哪以外是花,哪以内是你自己的心呢?从哪里分?从花的这儿、这儿、这儿、还是皮肤之内,你的心到底在哪里?若是分不开的话,就叫“能所一如”。

紧接着往下看,我们平常打坐的时候也说是明空不二,你能看得见花也知道是花,和前者有什么区别呢?名词上谁都会说前者有能所二取,后者没有能所二取,请问什么叫能所二取?看见花的时候叫所取,知道花的时候叫能取的话,那后者也具备能所,你不是说也看得见花,也知道是花吗?(如果你认为)前者能所二取是对立性的,后者是一如的,那我们刚刚已经说过,若是对立的话,前面第六识状态当中,当你知道花的当下,哪以外是花,哪以内是你的心呢?那怎么树立呢?若说好像这样说下去,应该说就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可不能说第六识是我们的禅定。

这么说下来,可能也有很多很多难度的地方,但是实际上真正修过禅定的人,这一点都没有难度,因为你已经修过了,这些都是粗糙的分析方法。修过法的人,我刚刚开始说到是这样、那样的时候,他早就已经知道,说是这么说,实际上是这样的。但是禅定不够细致的人,我相信你永远离不开第六识,只不过是你自己欺骗自己,认为我的见解非常明空不二。怎么个明呢?“我能知道啊!没有耽著和没有分别”。是的,在第六识状态当中没有分别,这是第六识本身的状态。你说不是耽著,那什么叫耽著呢?知道花的时候就叫耽著的话,那不是禅定当中空即是色的时候也知道这个色法,难道也叫耽著吗?你说耽著是心去想的时候,安住的时候他自然知道。那什么叫自然知道和心的想呢?

我们先举个例子,你在没有知道这是一朵花之前,你还进入到这个自然吗?不能,因为从自己的角度来说,这个自然也是心生。从我们角度来说,见解本身不是心生的,它是本具有的。那我们所说的,心知道外境的时候它也是心生,那后期知道过程当中,两者有什么差异呢?细致一点,这样传讲的目的在于何处呢?修行者应该细致一点,决不能盲目就在一处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认为一切都已经圆满。若是这样的话,其它的一些宗教,比如外道教有一些裸体教等等类似这样的一些教派,从小就进入山洞天天去苦练打坐,平常以树叶作为衣服,树皮作为饮食,就这样时时在山上像一个野生动物一般,就这么度日,天天都在打坐。这一点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曾经说过,“能知修行不知妙解脱,岂不犹如禅天定”。所以这次我们为什么不直接讲解座下的一些事,不管是梦中中阴,还是临终中阴,还是后得的一些行为等等,而讲解座上呢?因为后期这些能否达到圆满,完全取决于你座上的功夫,你座上见解没有赤裸之前很难与座下融洽到一起,这一点我跟你们讲过一些例子。

以前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到一个县城的时候,有一个寺院的主持,这位活佛把他平常修行的一些经验以及他的见解给上师汇报。此时上师说,非常了不起,但这位活佛说,虽然他有这样的见地,但平常很少与座下契合到一起。上师说这就是座上的功夫还不到位。也就是,第一、见解不稳定,见解还不够清净。只要见解稳固清净的时候,自然与座下契合到一起,就好比什么呢?好比铁匠把这块铁往火里放的时间越长,拿出来的时候这个热度时间越长。若是往里面放一下就拿出来的话,里面还没有烤热,在外面的时候会更冷的,很快就冷了,所以座上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此时时要把握住座上。但当然也不是轻视座下以后就不需要护持正念,座下的时候也要护持正念,但是座上的功夫远远超胜座下提起正念的一切善行。相信我们慢慢这样去理解,功德会增上的,知道的越来越会多。

我们把方便当中的前行之前行以上讲完,入座前行分为身要七支坐法、语要排除九节佛风、意要发菩提心三个阶段。身要七支坐法的姿势,以及坐的过程中要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如是修学才具备密宗的一些特色等等,昨天已经讲过,今天紧接讲解“气要排九节风”。

气要排九节风,从显宗的角度来说,此乃密宗独特的一种特殊方便道,所以决不能轻视。不要认为这只是一种姿势和意念的一种净观而已,但实际上它的意义非常非常广大。由于时间的缘故等等,我们现在还在讲方便,等两天再讲智慧的时候还会讲的更细致一些,所以我们就把时间全部放在方便之上。

2.语要(排九节风)
左手结金刚拳置于左大腿动脉之上,】前面我们不是已经讲过身要七支坐法,身要七支坐法以后,紧接着我们就要开始排九节佛风。左手结金刚拳,就是把大指拇放在无名指根,所有的指拇加过来形成金刚拳,这就叫金刚拳,放在左大腿动脉上。因为无名指根和大腿上有一根脉,这是飘动业风之脉,若暂时在修行过程中压住这些脉,让这些业风停止,对智慧增上起到很好的缘起作用,所以我们在做姿势的时候要懂得这些道理。

【右手结三股金刚印,】就是中指拇立起来,三个指拇放在三处,这就是三股,就这样,这个没什么不会,这叫三股金刚印。
以中指抵住右鼻孔,由左鼻孔排气三次,所排之气如小麦形状(两头细中间粗:初缓、中快、后缓)。】先慢一点,中间快,后面再慢慢放下,就像一个小麦的形状一般,小麦的两头很尖,中间很粗,排气的时候,就形成这样的形象,这么排气。排三次气,【观无始至今由嗔心所造一切罪业及病魔,】以及修法之时所呈现的贪嗔痴烦恼,比如以贪嗔痴烦恼而呈现的昏沉与掉举。因为修行当中的昏沉与掉举是修行最大之障碍,我们把它称之为两大魔障。所以在排除九节佛风的时候,既要把无始以来至今嗔恨心所造的一切罪业,以及修行期间的昏沉与掉举,【如灰白色之垢气般排出,并得清净。】排的时候要配合这样的观想,观想无时以来直到现在,先是瞋恨心,瞋恨心而起的一切烦恼,以及修行期间所呈现的昏沉与掉举,以白灰色般的气而排出,把排出的气颜色观想成白灰色,并且得到清净,这是第一个。

紧接着又换一个姿势,【复右手结金刚拳置于右大腿根动脉之上,左手结三股金刚印以中指抵住左鼻孔,由右鼻孔排气三次,】和前面一样,只是前面是左边排气,现在是右边排气,排三次气。前面是嗔恨心,但现在是【观无始至今由贪心所造一切罪业及病魔如暗红色之垢气般排出,获得清净。】以及修行期间的昏沉与掉举,不是很多人都在说,修行期间昏沉掉举太重了,那么我们在排除九节佛风的时候做这么一个净观,对以下修行起到很好的作用,具备修学正行之法器。所以在观想的时候如是观想,把这个风观想成红色,不是鲜红的红色,是暗红色的气而排出得以清净。因为贪嗔痴烦恼本身是一个罪业,所以颜色不要观得太鲜艳,比如白的观成白灰色,红的也不是鲜红色,观成暗红色的等等,就这样,获得清净。

【最后,双手结金刚拳各置于左右大腿根动脉上两鼻孔同时排气三次,观无始至今由痴心所造一切罪业及病魔如烟渍黑色之垢气排出,获得清净。此名为语要排九节风。】以及修行期间所呈现的昏沉与掉举,这个气的颜色,黑色不是那么很鲜的黑,就像烟渍般的,这个黑色颜色非常不好看这种形状般排出,得以清净。前面是嗔恨心,第二是贪心,第三是痴心。此名为气要排九节佛风,这个已经懂了,姿势和观想没什么不懂的,若是再不懂的话,多看几遍就懂了。

紧接着就要知道排九节佛风有多么大的意义呢?不就是一个姿势和一种观想吗?意义非常广大。我们如是排气的目的,因为身上具有三脉,里面飘动着贪嗔痴一切烦恼,像飘动之风,以及它的识——贪嗔痴烦恼等等,如是依靠排除九节佛风的方式能消尽飘动一切烦恼之气,也能断绝一切识起到很大的作用。不是很多人都爱修生圆次第吗,生圆次第心中所有的一切法就在身当中出现缘起法,就在这个缘起上面如是净观而消尽一切烦恼,所以气要排九节佛风非常重要。

【于修法中若不具语要之法,虽作修持,但易现诸多散乱,】不是也有很多居士说,平常我也一样在修行,但是昏沉和掉举太多了,这该怎么办呢?当然从某种角度来说,由于见解没有赤裸的缘故,昏沉和掉举仍旧呈现也很正常。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可能初次开始打坐期间不具备很多殊胜方便道的原因,即便进入正行,你不具备这个法器,所以昏沉和掉举时时会阻碍你的见解增上,因此前面排除九节佛风之殊胜方便乃至关重要。

且心随念不能安住,此乃不具前行方便所成之障。故修法之前以身要、语要之调整目的即此。】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的目的就在于此上,这上面决不能加于一点点私心。
排除九节佛风为什么说能形成修学正行之法器呢?比如我们平常煮饭的时候,你这个锅一直都煮着饭,但是没有刷过,今天你又要在这个锅里煮一顿饭,如果还是没有刷锅,即便今天煮的时间和上面加上水都刚刚合适,但是煮出来的饭决定有一种怪怪的味道。不是你今天的时间不到位,而是锅底还沾着很多很多以上没有刷洗的脏东西,因此它会把你今天所煮的饭两者混杂在一起,这样一来,今天的饭即便多方面条件成熟,仍旧有很怪的味道。像这个比喻般,我们平常打坐的时候,初始不依众多殊胜方便调顺烦恼直接进入正行,就是由于前面这些极重的烦恼,以及后面的修行交杂在一起的缘故。当一开始修行期间要不是昏沉,要不是散乱,这一座怎么也平静不下来,这就是由于缺乏殊胜方便的缘故所致。这些殊胜方便道真的非常重要!我们刚刚说过,密法比显宗殊胜在于四大精要法,其一就是修行方便多,要记住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法。

如果前面排除九节佛风,具备这些前行殊胜方便道,后期在进入正行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多的昏沉和掉举。【尤其语要排九节风,如同煮饭,先将脏锅洗净,方能煮成香喷喷之米饭。】就好比你今天要煮饭,把锅刷干净再开始煮今天的饭,相信煮出来的饭味道非常香甜。就是说,前面依靠殊胜方便消尽粗大之烦恼,主要是气要排除九节佛风方式消尽烦恼,这样一来,后期在打坐期间无论修什么法,昏沉和掉举就不会那么多了。当然我们不能说完全没有,因为我们必然是在凡夫阶段当中修学,有一些昏沉掉举很正常,但不会像平常那么多,这就是前面具有殊胜方便道的功德。

【同理,上座之初先排出垢气,可去除烦恼,即成修持正行之法器,】不是如今也有很多修行者说,我现前是想修正行,但是由于我烦恼太沉重的缘故,怕修学正行不具这个法器,因此我想还是前面的多修一点,不管是加行也好,要不修其它很多很多共同法,这样一来依靠这些方便消尽自己的烦恼。当然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都非常有道理,但是又要记住的是,如今我们在修学密宗正行法的时候,同样要配合着前行做修行,还是没有离开过前行。何时离开前行完全取决于你的见解,当达到“若能执守本体,妄念越粗大,以及当时妙力有多么迁变均成为本体庄严”的时候,前面的前行已成为智慧的妙用,在没有达到这个地步之前,我们还是要着重前行,因此前面的这些都非常重要,决不能轻视啊!

【于正行中易将自心安住,具足如是利益。故行者务必提起正念如法行持,切勿流于形式。】所以在打坐期间有这方面很好的效果,因此以后在实修过程中尽量往这方面发展。尤其我们每天,我相信很多弟子都不间断一座,这一座我们修行必须完完整整。从第一次开始前行之前行直到回向之前,所有的一切条件都应该一一具备,决不能加于一点点私心——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就觉得自己是最伟大,认为释迦牟尼佛讲解的教言还是那么回事,但最终修出来的结果是什么呢?三恶趣。遵照释迦牟尼佛教言的后代弟子,最终得到的结果是成佛。两者之间的差异,我相信我们后代弟子可以做个比较。如今我们也作为后代修行者,当然要遵循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修学,决不能掺杂于一点点私心。这一点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平常讲法期间着重讲解这些道理,尤其我们昨天也说过,萨迦班智达曰:“方便为次要,智慧为主要者,已堕入声闻之灭谛矣。”以及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能知修行不知妙解脱,岂不犹如禅天定”,修来修去还是世间禅定。为了让我们所做的一切善行均成为成办解脱之因,这方面应该细致一些,这就没什么不懂的地方了,以上称之为“气要排除九节佛风”。

3.意要(发菩提心)
菩提心这上面所讲解的文字并不是很多,主要是由于下面我们要进入正行,所以前面的前行只是从短短的词句当中做一些解释而已。若是真正理解意要发菩提心,我们可以阅读一些《普贤上师言教》、《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及《圣者言教》。《圣者言教》这两天我们还没有拿过来,过两天拿过来到你们手中,到时我们可以多阅读一些这方面的教言,里面对意要发菩提心讲得很细致,尤其在实修过程中应该如是修学等等,里面一步一步传讲非常非常详细,因此以后如是去操作,我相信非常非常有益。

按照我们这上面短短几句话的解释是怎么说的呢?【菩提心分为胜义菩提心与世俗菩提心。】但这里的意要发菩提心也称之为发菩提心,是发心当中最殊胜的发心,称之为发菩提心,发佛菩萨以及成办解脱之心,解脱之心也叫菩提之心、佛的心。我们发心的时候还要分为恶念发心、无记之念发心和善念发心;善念发心还要分为小士道之发心、中士道之发心和上士道之发心;上士道还要分为三种心力等等。总之,这些道理在其它教言当中讲得非常细致,所以稍微知道一些非常好。尤其《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之中,这些也讲得很细致,也可以阅读一些这些教言。

那么发菩提心,刚刚所说的是上士道发菩提心。菩提心分为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这个“菩提”是究竟佛果之心,分为两种。佛的境界为什么分为两种呢?随着众生修行不同的境界而分为两种菩提心,而不意味着菩提心必须得有两种。比如对我们初次修学佛法从事善行的修行者来说,仍旧站在思维造作之上,直接达到胜义菩提心是不现实的,所以此时再树立一个更殊胜的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相同的一个菩提心,就叫世俗菩提心。菩提心本身就是胜义菩提心,当然没有那么多种,而是根据修行者的修行次第分为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

【胜义菩提心乃证悟真实见解之悲空双运,】圆满实证见解当中,如《般若心经》所讲解的色即是空,色即为悲,空性即为智慧,就叫便智双运,也叫明空不二,也叫悲空双运等等。圆满实证这个见解的时候,这个大悲是一种普遍性的,是无缘的。什么叫无缘呢?没有一个所缘的对境,因此这种慈悲心是普遍性的。我们平常生起来的慈悲心,首先为何要观想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的父母,目的就是为了我们的菩提心这个发心不变成一种偏袒——对某某起慈悲心、某某不起慈悲心,某某生起这样的悲心、某某不生起这样的悲心,就是为了避免产生这个过失而如是传讲的。但当圆满实证见解的时候,悲心是无缘的,没有一个所缘,但是慈悲心一样广大,这时候由于无缘,就是他的空性、他的自性,本性已经证悟到空性的缘故,因此称之为悲空双运,圆满实证这个见解的时候,就叫胜义菩提心。但是要记住的是,不管是胜义菩提心,还是世俗菩提心,它要具备几个道理,我们下面还会讲解。

像刚刚所说的悲空双运当中,为什么称之为胜义菩提心呢?因为我们在讲解世俗菩提心的时候,菩提心要具备两个要义——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愿菩提心要具备慈悲缘众生和智慧缘大觉两个要义。行菩提心,三门从事善法。那么在胜义悲空双运当中,怎么具备以上所传讲的这几个要点呢?比如在执受本体当中,这个慈悲是无缘、是普遍性的,因此慈悲缘众生已具备。这时候由于执受本体的缘故,这个所缘,我们只是用名词树立之外,实际上这个无缘之慈悲和众生本来就是一如的,由于执受本体的缘故,本体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刹土,所以两者已达到一如的时候,智慧缘大觉也同时具备在悲空双运之中。悲空双运本身就是一个无为法,我们平常说三门行持善法称之为行菩提心,但如今执受悲空双运当中,它本来就是一种行菩提心,所以菩提心的几大要义在胜义菩提心当中如是圆满,但不需要分为几个阶段,在胜义菩提心见解悲空双运当下已经具备一切菩提心。

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加行发心正行无所缘,结行回向殊胜所摄持,此乃趋入解脱三要法。”这三点,初次开始修法要分为三个阶段来树立,但是最终圆满实证见解的时候,见解本身就是悲空双运,它就是胜义菩提心,见解本身已经达到便智双运,它就是清净之正行。就是在执受本体当中,妙力起现一切之相均成为本体之庄严的时候,它就叫发心,就叫清净之正行,在这种见解当中,后期所讲解的回向,真实回向——悲空双运,也就是三轮体空同时圆融到悲空双运之见解当中,它就是清净之回向。此三者同时圆融到一个法当中就是见解,就不需要分为三个阶段。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它就是菩提心,它就是正行,它就是回向,就不需要分为三个阶段。但是如今我们见解还没有达到这个地步,这时候决不能高攀,仅仅走个过程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一来,相信大家都会知道悲空双运。

【但初行者证悟实相之前,难以胜义菩提心而行持故应先发世俗菩提心为要。世俗菩提心可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首先应知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曾做过自己的父母,彼等作父母时,与现世养育我等之父母无有差别,皆具极大之恩德。】如今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应该说是超胜所有一切众生,恩德是非常非常大的。紧接再开始往前推测,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当做父母的时候,与今生的父母般,对我们的恩德是非常大的。因此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表面上虽然离开他的父王净饭王,很多人当下还说释迦牟尼佛不是一个孝子,但实际上就是为了度化这些父母而独自进入山洞修学,因此我们把释迦牟尼佛树立一个大孝子,原因就在此上。现前我们作为后代修行之者也应该往这方面发展。当然能不能做到大孝子,我们平常是往这方面发展,但是也要面对现世所拥有的一切,在自己身边,父母存在还是不存在,时时都得关心一些。想想站在世间的角度,如今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来源于父母的恩德,从出世间角度来说,如今已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也来源于父母的恩德,所以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是非常非常强大的,因此应该回报父母的恩情。这种恩,当然我们现前从事着一切善法,也是为今生和三界六趣一切父母在做回报,功德不可思议,但是面对现实当中,应该尽量为自己当前的父母多孝顺一些,应该得这样。修行者、修行者,应该面对现实,不能仅仅等待未来的时候我就变成另一种,恐怕也不是这样的。

刚刚已经知道,首先要知道自己今生父母对自己的恩德,并且开始逐渐广阔到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自己的父母,【如今无数具大恩德的父母,正在恶趣中承受无量之痛苦。即使少许生于善道,】比如人间和天堂,所得安乐也为暂时的,现前我们所看见很多生起羡慕的一些众生,即便现前在享受一些安乐,但这个时间又有多长,谁也不知道。今天在享受快乐,明天转变成痛苦也有可能性,不是明天,但最终变成痛苦这是特定的事情,也可以说是大自然的规律,因为一切因缘法的规律就是这样,尤其是轮回的规律就是这样的。

所得安乐亦为暂时,且成后世遭受痛苦之因。为使彼等众生均能获得无上安乐之佛果故我精勤修行此等殊胜法门而发心。此为意要发菩提心。】前面为慈悲缘众生,后智慧缘大觉,愿一切众生都能成办佛果,故我精勤修持此等殊胜法门而发心,后面为行菩提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是菩提心的本义,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看是否圆满具备。为了对菩提心更加理解,平常阅读一些像刚刚所推荐的几本书,非常非常有意义!尤其是从实修的角度来说,堪布昂琼所著述的《前行备忘录》可能修起来更为方便一些,他是站在实修的立场之中树立。理论和实修虽然讲解的是一个道理,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可能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像理论的话,尽量往外散,实修的时候尽量往回收,这样一来在修的过程中,可能《前行备忘录》更容易了解一些,尤其在实修过程中更方便一些吧。大概就是这样的,此为意要发菩提心。
这以上称之为入座前行的身要七支坐法、语要排除九节佛风、意要发菩提心。这没什么不了解的地方,但是内心当中实证这样的见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发菩提心。虽然我们平常从事一切善法之前都在发菩提心,但有时候不细致观待自己的内心,我们所做的发菩提心变成一种过程也有可能性,就是走一个过程——前面必须有菩提心,愿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能证悟佛果,因此我今天好好修法,这就叫菩提心了。但这个内心之中的深刻并不是那么很强烈,这时候应该细致观待为妙。仅仅凭自己的智慧去观想觉得不够的话,就像刚刚我们所推荐的一些书,多去阅读一下这些书,相信对你的见解增长,尤其是对菩提心方面理解可能功德会越来越大,大概就是这样的,这以上是入座前行。

下面是共同外前行,但何时修共同外前行,这两天已经讲了很多遍了,因为很多修学其它一些导师传讲的教义者问:我们平常也是这么修的,现在所传讲的也是这样的,两者怎么结合到一起呢?要记住,所传讲的一切法都是为了针对自己烦恼的一种对治力,但何时用这样的对治力应该灵活、善巧一些,什么时候需要共同外前行,什么时候需要这样,要灵活一些。初次开始修学期间,我们一段时间就按照里面所传讲的方式一一做修行,但是到后期的时候根据妄念起现的程度来树立。像这两天所说的,你今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对法的信心多方面并不是很理想,这时候应该着重观想共同外前行,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与业之因果。

紧接着我们开始讲解共同外前行,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今我们已经获得这样的人身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我们当然先要从理论上面知道为什么称之为我已经得到这么幸运的人身,不理解的话,总觉得反正我已经得到人身了,谁知道他幸不幸运,但细致观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这个人身。

三、共同外前行
1.人身难得
【首先,应当思维暇满人身难得,若不思维暇满难得,】如果你不觉得这个人身是很难得到的话,决不会精进修法,因为我现前已经获得这样的人身,即便有生有灭是大自然的规律,总有一天我会死亡,但是未来说不定我还会投生到人间,我继续再去享受人间的福报。但细致想想,获得今生这样的人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今我们已获得这样的人身,是宿世几千年、几万年修善而得到的果报,可以说无始以来至今得到这样珍贵的人身恐怕是一次。若今生不把它用在很好的对境之上,我们只能称为我们是非常失败的一生,因为我们已经把今生所获得这么好的人身糟蹋了,所以要珍惜这个人身,刚刚所说的,先要知道暇满难得。

【必不能生起精进修法之心,是故思维暇满难得具真实大利益有些人认为十八种珍宝人身是理论上获得这样的人身等等,但细致想想,十八种珍宝人身是唯一成办解脱之因。也就是说,我们现前一直都在说我要今生成办解脱,什么样的人才能成办解脱呢?具十八种珍宝人身者才能成办解脱。现前我要是人身就是十八种珍宝人身吗?当然不是的。人身有很多种,有些叫无利益之身,像类似这样的很多身体,堪布昂琼曾经在很多教言当中说,有些叫没有价值的人身,没有利益的身体,就是像完全不信仰佛教,不具备十八种珍宝人身这样暇满难得的身体之外的一切人身,都称之为不具备这种条件的人身,这个人身并不难得,我们现前所讲解的是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者难得。

所谓难得之人身,是指八闲暇及十圆满之珍宝人身。】不是说只要是人身就难得。如果创造一个一般的人身,只要持个戒,从事一件好的善法,他也能得到人身。但是要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需要宿世几千年、几万年修善而得到的果报,尤其下面我们还会讲解难得之因之时,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要具备什么样的因才能得到这样的果,下面还会讲解。

十八种珍宝人身从文字上面由于数量较多的缘故,很多人很难记下来,我们现前为了方便记住,【于密法中,以外、内、密三相圆满而讲授。】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者已经具备十八种珍宝人身。

【“外相圆满”指已得上师圆满摄受,】首先在没有得到具德上师的圆满摄受之前,我们先要观察好我们所依止的这位导师是否为一位具德上师,不能像老狗寻食般的。在高原地方就能看见很多,因为现在在汉地有些城市里也有很多流浪狗,像这些我们把它称之为老狗。流浪狗在街道去寻找食品的时候,只要前面有什么东西都会往口里尝一下,能吃的咽下去,不能吃的吐出来,这就叫老狗寻食般去寻找导师,这是不合理的。指的是什么呢?不管这位导师是否是具德,还是不具德,见到一位导师去依止,觉得这位导师好就继续依止下去,感觉不好,第二天就把这位导师搁置一旁。这叫什么呢?这就叫像刚刚所说的,老狗寻食般依止导师是不合理的,因此我们必须选择好这位导师,观察这位导师是否是一位具德上师。

如今这个时代,虽然所有自称为导师的人都说我是一个具德上师,如今降临这样的地方都是为了与弟子结缘而来等等。作为一个弟子,我们怎么去选择这位导师是一位具德上师呢?具德上师的标志要具备多方面条件,刚刚所说的,首次我们必须依止一位具德上师。具德上师的标准,在众多经、续部当中有很多传讲,但是作为初次进入佛门的信众,一切都能了知并且如是去观待是很困难的,那我们从哪一方面去观察这位导师是否为具德上师呢?从信心和慈悲心的角度来观察这位导师是否为具德上师。比如这位导师为弟子们传讲教法的过程中,这位导师的信心是否普遍,比如在讲解某一个传承的同时是否污蔑其它的传承,以及讲解其它传承的过失。在依止导师之上,这位导师讲解某一位导师的功德之时,是否同时诽谤其他的导师等等。这些都是信心偏袒的一种表现,并不是具德上师所拥有的功德。一个具德上师拥有的功德、信心是普遍性的,是圆满的,没有这么多的分别心。比如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男女菩萨,难道都是这样说这个好,那个不好吗?当然不是,原因是什么呢?是由于西方极乐世界的环境而导致这些菩萨内心这么平等吗?当然不是。这些菩萨为什么称之为菩萨,因为一切烦恼消尽,功德圆满增上的时候就叫菩萨。

如今我们所依止的导师若为一位具德上师,与诸佛菩萨无二的一位导师,就要看看他的信心是否圆满。若信心不圆满,即便这位导师有多么贤善,对你有多么好,我们从世间的角度来说,当个朋友,当个甚至很亲近的朋友等等怎样都可以,但是作为你的导师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成办解脱要具备三个条件:传承法脉清净、导师功德圆满,因为前两者条件不具备信心很难增上。信心一旦不能增上,成办解脱就没有这个缘起了,所以前面这两个他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刚刚所说的,观察是否为具德上师,先从信心的角度观察这位导师是否是具德上师。要不所有的导师都会拿着一张不大不小的名片,上面写着阿弥陀佛的化身、地藏王菩萨的化身、莲花生大师的化身,尤其这些化身说,很多很多教义不是来源于谁传给他的,而是他在某一个地方闭关的时候,突然文殊菩萨呈现在他的面前以表示赐予加持而获得见解,因此来显现我的这个传承有多么多么殊胜。类似传讲的人太多了、太多了。

当时我们在高原地方,这些都是相关一些玩笑,说有个人还不到三十岁,他在汉地讲解他闭关的时间,说哪个地方他闭关了多少年。你要是不注意的前提之下,总觉得这位导师多么殊胜啊,闭关了那么多年,但是下面也有几个心眼多点的人就开始算这个时间:前面五年,后面……怎么导师还不到三十岁闭关已经三十多年了,这又是怎么闭关的?难道在母亲胎里也是在闭关?还是还没有入胎之前也在闭关?入胎之前说一个佛菩萨的化身在某个地方闭关也可以,但是入胎的时候也在闭关,就是说到了世间的时候,看见人间环境的第一天都在闭关,这个也能说的过去吗?所以有时候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我们刚刚已经说过,自称为自己是导师的人比比皆是,尤其是末法时代。

阿底峡尊者的侍者叫仲敦巴尊者,仲敦巴尊者到了晚年是时候,有一天他召集很多人,在一次大的法会上,他把一个非常年轻的和尚放在他的身边。他说,今天他不是立为这个小和尚是佛菩萨的化身等等,都不是,他今天要把这位小和尚立在他身边的原因是,他要给他留个遗教,就是说,他有个遗嘱要他传下去。他说,现前这个时代已经有很多打着善知识的旗号而欺骗众生行为者,当这个小孩子到了他这个年龄的时候,世上这样欺骗众生行为、打着善知识名号的人更多了,此时你要把我今天所说的话告诉后一代的弟子们,说这是仲敦巴尊者所说的,当时出现这种现象不是善知识而是恶知识,应该远离之。历代传承祖师为后代弟子遗嘱这样的教言,意义在何处呢?就是末法时代由于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各式各样的现象会很多,我们今生作为修行者,应该时时观待这些缘起。初次进入佛门的时候,能不能让你成办解脱完全取决于导师的引导,如果这位导师所做的引导一切都是偏邪,即便你当时多么用功,最终得到的也是偏邪,完全取决于这位导师。

有时候我见到一些非常自私的和尚,一些居士头等等,在听他讲解他很多神奇的事情的时候,我说,他自己恐怕就没人再调伏得了他了,因为他觉得他比谁都高。但是最可惜的是,据他自己说,他下面还有一批居士,完了!那都会像他一样了。那时候我就听说很多出家人,一些在家居士,反正带着头的有些人到我这边说:“上师啊,你的身体真的很不好,这两年一直都听说你的身体都不好。”当然这是对我的关心,非常非常感谢,但是紧接往下说出的话,我就觉得这个太糟糕了。因为他说,要记住你现前身上一直不好的缘故,就是由于你平常摄受弟子太多的缘故。因为他这次到这边来的目的也就是胃不好,这个胃不好也来源于前两天他摄受了一位弟子,这位弟子业力太沉重了,业力全都跑到他肚子里,这两天拉得不得了,所以不得不离开这个弟子。我说,天呐!要是这样的话,释迦牟尼佛可能现在拉得肚子里没剩下什么食品,历代高僧大德应该都是这样的,开玩笑,当然不会是这样的。他还告诉我,你应该多远离这些居士,居士们的业力太重了,都会跑到你肚子、肝上、肺上等等。我说,要是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太好了,我们把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所有痛苦让一个人承担一天,其外所有一切众生都快乐,那这就太好了。即便轮到我们的话,那是多少亿年的时候才轮到一次,这一天可能时间较长,痛苦大一些,但是这也值得啊!但真有这样的好事吗,当然没有!

我要讲解这些并不讲解他人的过失,而是告诫我们以后选择导师应该要细致一点。当时我在想,我想给他讲解一下,但是看样子,他自己都觉得自己的说法太对了,我要是给他讲,恐怕他会觉得这位导师只是说说而已,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我也没有多嘴。但是紧接着我就想,他到现在无可救药了,但是下面据说有很多弟子,我想这些弟子又得像他一样的话,那会变成什么样的人(真不知道)。所以以后在依止导师之上应该要谨慎一些,我们可不能把这个宝贵的人身全押在完全不具备诸佛菩萨功德的导师之上,这是很不值得的,所以应该细致观察、细致观察!
刚刚说过,导师功德是否圆满,就像《普贤上师言教》当中华智仁波切所讲解般,你可以在远处打听这位导师怎么样啊?这位导师是怎么立为导师的?他是怎么修行的?要不其他有功德较大的导师面前,我依止这位导师好不好?即便打个卦,甚至做这方面的一些缘起法也挺好的,要不有时候直接观察,就看看这位导师的信心和慈悲心圆不圆满。若这位导师慈悲心和信心圆满,就不用再去打卦了,这位导师是一位具德上师是特定的事。若是这位导师信心也有偏袒,慈悲心也有偏袒,比如你对导师很好的时候,导师说“你就是我所度化的一个对境”;你对他不好的时候,导师说“我从此以后再不度化你这样的众生”,那就说明这位导师在说这一句以及想这一件事情的时候,已经破了菩萨的根本戒律,难道他还具备做导师的资格吗!所以要时时观察导师的信心和慈悲心。我们也天天都在讲解,我们平常也从事着各式各样的善行,我们所做的善行有没有增长,所做的善行有没有功德,就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看看信心和慈悲心有没有增长就能知道。即便观察上师也同样一个道理,因为具德上师的标志是信心和慈悲心必须圆满。

有时候我也听到很多修行者说,哪一位导师说出来的话是这样的,若含有一些密意我就不知道,若真正他所说的话是这样的话,我想这位导师真的还是那么一回事。因为他说释迦牟尼佛哪一天说的话是对的,哪一天说的话是错的;哪一段时间释迦牟尼佛是真实的,哪一段释迦牟尼佛是假的。因为八万四千个法门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因此你在讲解这个传承与那个传承之间的差异之时,就在给释迦牟尼佛打耳光,反过来就在给自己打耳光,反过来就在讲自己的过失。虽然在讲他人的过失,实际上就在指点自己的过失,泄露自己的过失,我相信一个真正具德上师不可能会这样。因此我们以后应该要这样,依止导师,一个具德上师应该是平等的,不管是来源于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东传等等,一个真正具德上师的内心之中决不会有这种分别心。

如今末法时代,像尤其在汉地虽然汉传佛教历史悠久,但是由于历史上也出现过几个大曲折,导致成如今的佛教也就是这样。由于这些曲折导致成很多很多修行者,由于末法时代众生福报浅薄的缘故,年老的修行者一个接着一个已经示现涅槃了。现有的很多很多,可能也没有长时间像历代传承祖师足迹般,也没有实修过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开始做导师的时候难免会产生这样的一些显现,但要记住的是,这样的导师可不能作为真正具德上师的标准,所以我们要学道理的目的就在于此上。我们自己要认清什么为佛教,也要知道自己以后该怎么去从事佛教,刚刚所说的就是这样的,从这两个角度去观待导师。就像你们在家人平常在寻找自己一生伴侣的时候,不是需要长时间观察对方吗?除非这个人脑子不正常,见到一个人就把他带回去,说这就是我一生的伴侣,不可能的。他可能会长时间去观察对方,不仅仅他的家庭背景,要不这个人的性格等等,他会观察很长一段时间,最终觉得可以的时候才会作为自己的一半,因为他关系到一生的幸福。为什么像有些仓促做这件事情的人,旁边父母乃至亲朋好友都会阻扰他不要去这么做,因为关系到他一生的幸福,相信如今世上所有的人对这方面是非常谨慎的。

我们作为修行者,我们所依止的这位导师与世间寻找自己一生伴侣对比的话,那应该谨慎,更加谨慎,因为他关系到生生世世的幸福。万一要是找错一位导师的话,就会构成什么,即便你今生怎么精进修法,成办解脱是不可能的。因为导师所传讲的一切都是偏邪的法、错谬的教理,怎么会成办解脱呢?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寻找好一位导师,这是非常重要的。如今这方面了解道理的人也非常非常多,也有很多人都在学一些理论,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前兆。

刚刚所说的,第一,外相圆满指的是一位具德上师的圆满摄受。首先我们观察好这位导师,导师是一位具德上师以后,再开始依止这位导师,并且得到这位导师的圆满摄受。就是说,我可以摄受你了,并且把初次开始修法的方式以及直到究竟果实都开许传授给你,并且在传授之中。若是具备这个条件的话,内外密三种圆满之中的外相圆满已经具备。相信我们在座所有信众,只要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一一做修行,我们都已经得到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与法王如意宝的圆满摄受。能否遵照导师的教言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所以第一个条件我们已具备。

【如今末法时代,由于众生烦恼沉重,如同禅宗历代传承祖师六祖、马祖、临济禅师等顿时证悟者,极其稀少。】也就是说,不需要前面讲解很多闻思过程,再讲解实修之方便道,像这些历代高僧大德,在导师做一个表示的时候,他就开悟了,就成就了,就是前面的前行和正行在一瞬间当中已经圆满。若是这样的话,就不需要再走很多个过程,是吗?但是末法时代由于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类似这样具备一切条件者是稀少的。

【故此圆满摄受非指仅于上师前获得传承、摸顶、赐法名等法,】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有一个圆满次第道的教义,导师已经开许,并且传授之中。【而是上师已开许传授圆满修学次第之殊胜法义,如自宗大圆满成熟灌顶及解脱窍诀法般,且已于修行中,称为圆满摄受。】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们现前正在讲解《上师瑜伽导修》,因为在座的众多弟子都想遵照《上师瑜伽导修》的教义一一做修行,我们现在在讲解,讲完以后,你才开始进入。在没有开始进入之前,我们现前所讲解的就叫解脱窍诀法,为了让解脱窍诀法得到,就给你授这个权,前面还需要有个成熟灌顶,过两天还会给你们灌顶,因为我们的修法是有一个圆满次第道的。但是至于能不能遵照导师的教言做修行,完全取决于你们自己。因此按照我们本传承的传讲方法,就要具备这样的条件,导师已经开许赐予给你,并且在赐予之中,要具备这个条件。但第一个条件我们已经具备了,是值得高兴庆祝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们具备第一个条件,充分地说明紧接着我们已经具备成办解脱之缘起,这个条件已经具备。

【“内相圆满”指圆满五根。若目盲则不见善知识;若耳聋则不闻教法;尤其若心识狂乱,则不知如何取舍善恶,不具修法之缘。如是五根无缺,方位“内相圆满”;】如是我们在座所有弟子五根是齐全的,这是形成修学佛法很好的缘起,一个辅助,这是第二个条件,称之为内相圆满。当今我们具备这样的条件也是宿世修来的福报,因为世上没有眼晴,甚至听不见声音的人比比皆是,而这些都没有落到我们的身上,当然是宿世修来的福报。而不是由于我们遇到一件好事,要不我们太幸运的缘故就获得这样的人身,当然不是,都是宿世修来的福报,这是第二、五根已经圆满。

【“密相圆满”指具出离心与信心。】出离心还要分为下士道出离心、中士道出离心和上士道出离心。下士道出离心畏惧三恶趣所追求的是人天福报,中士道虽然对六道轮回都生起厌离心,但是所追求的是独自获得涅槃之果位;上士道出离心不仅仅畏惧六道轮回,也聚集寂静涅槃。因为寂静涅槃当中,虽然从此再不会六道轮回,但是当时由于见解不圆满的原因,当下为众生做事业等一系列的功德还不成熟,所以我们依上士道就是为了成办佛果,畏惧所有一切。相信我们在座的信众,若是没有少许之出离心的话,决不会对涅槃或解脱生起信心,因此相对来说当然有出离心,并且对获得解脱也有信心,紧接着往下看。

【了知三界六趣之痛苦,而欲求解脱之心为出离心。因出离心乃能否成办大觉果位之基础,故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为令一切众生对轮回生起厌离之心,于初转法轮时,即宣苦谛。】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期间先讲解的是轮回过患,首先如果对轮回生不起厌离心,所欲求的果位就不是解脱,要不是人天福报,要不是寂静涅槃等等,就不会寻求佛的果位,所以我们首先要认知这个出离心。我们以后也可以多阅读一些关于前行方面的教言,多对轮回过患有所理解,多让自己的内心生起出离心,这就是出离心的重要性。

【深信善知识及无欺因果而趋入修法为信心。信心乃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乏之方便,如华智仁波切曰:“启开一切之法门,寂灭一切修行障,证得一切教言义,彼为敬信之功德。”】所以初次进入佛门,以及在修行过程中遣除一切违缘及障碍,究竟如实成办心的自性都要靠什么呢?都要靠敬信而得,所以信心非常重要。我们今天由于时间的缘故,大概从文字上面去了解一些,等明后天时间更充足的时候,我们再讲解一下关于出离心和信心方面的一些重点。

【总之,外、内、密圆满三相中,已包含了八闲暇与十圆满之义。】以上主要所传讲的是什么是十八种珍宝人身。今天你回去的时候也可以修修我今生是否具备,我现在是否具备十八种珍宝人身,从密法的角度来说,外相获得具德上师圆满摄受,内相五根圆满,密相具出离心和信心圆满。第一个条件,由于我们长时间在众多导师面前听闻教言的缘故,相信你会做得非常好。第二个条件自然已具备。现前看看第三个条件是否具备出离心和信心。

今天由于时间的缘故,这方面再多做一些解释,已经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过去了,今天大概就这样。今天我们房间里也稍许热,但明天会好一点,这两天反正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咱们就这么聊着天,等这两天把《上师瑜伽导修》讲完以后,我相信你就懂得该怎么去做了。若是没有什么其它的违缘等等,我们把《上师瑜伽导修》讲完以后,咱们就示范一起修一座上师瑜伽,修完以后,紧接着你就要开始修上师瑜伽了。上师瑜伽称之为解脱窍诀法,因为还得授权,就是你有权利可以修学上师瑜伽。当然,一位具德上师开许的时候就已经授权了,但是按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授权仪式,必须有一个成熟灌顶,等两天我们又做完成熟灌顶,紧接着你就要开始修上师瑜伽,并且以下我们还要更多理解上师瑜伽的修学方便,还要讲解很多教义。

这次我一方面在这边看看病,输液的时候输液,吃药的时候吃药,另一方面,当身体允许,像这两天一般稍微允许的前提之下,咱们在下午就抽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稍微这么聊聊天。这不仅仅是我们在座的信众,也有很多信众都在听讲今天这个教言。我现在只是想象他们都在听教言,但据说网络从今天开始会好一点,这样的话,他们不仅仅听见我今天所说的话,甚至也能看见我。很多地方也一直期盼着导师降临在他们的地方为他们传讲很多教法,但是由于本人身体还不是那么很好,所以我们不得不这样。因为其它地方也有很多居士说,到他们那边,不管找什么样的大夫,不管到什么样的医院,他们都有这个能力,怎么都可以等等。我知道都会这样的,即便他没有能力,他也会创造能力去找这样的,这是没得说的。

有时候我自已都觉得很惭愧,每次一到一个地方,居士们一点都不考虑自己,这个倒没得说的,所以我平常对这方面还是顾及到这些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这边更方便一些,因为不仅仅可以看看病,当身体稍微好一点的前提之下,我可以在外面走来走去等等,必然怎么说,这边穿着这样和尚衣服的人,虽然我是个病人,这边谁也不会说你有没有病,其它地方穿着这样的衣服都觉得怪怪的。这两天一方面看看病,另一方面我就这么走动走动,下午身体允许的前提之下,我们就聊一个半小时佛教的道理,这两天大概就这样,今天就讲这么多。这两天先继续这样讲下去,今天有点热,但明天可能就不会这么热了,要不真热,非常热,今天就这样。

这两天我们所传讲的,相信很多人有一些疑问,你把这些疑问先收集着,等两天把《上师瑜伽导修》讲完的最后一天,你们再把自已主要的疑问,不要把什么很多很多(无关的内容),比如我这两天走的时候,本来是右脚在前,今天怎么把左脚摆在前面,这又说明了什么等等,这倒没什么必要。也就是说,有关的一些事情把它记住,到了后面《上师瑜伽导修》结束的那天,我抽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再给你们解答,这样一来,你的疑问也消失了。尤其在这两天听法期间,你也懂得了不少的道理,这样就会形成很好的辅助,大概就是这样了,今天就讲这么多。



從我的iPhone傳送

身体排泄物汗泪涎涕唾(收藏)

身体排泄物汗泪涎涕唾(收藏)

倪海厦汉唐学堂 

心肝脾肺肾五脏之液。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泪为肝之液,涎为脾之液,涕为肺之液,唾为肾之液。通过五液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人的身体状况。

  一、汗hàn
  汗字的结构为,左边为“水”,右边一个“干(gàn)”。这里的“干”发四声,解释成: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躯~。~线。我们可以理解为身体躯干中产生的液体。
  官方解释为:汗是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汗者,精气也”。说明汗,其实是人体的精气所在。中医也有在内为血,在外为汗之说。由于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因此,也印证了,汗为心之液。在《黄帝内经》中,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换言之,在人体五脏当中,心为皇帝、君主,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在西方,总认为心脏没有思想,只有大脑在思考。后来,人们通过心脏移植术才逐渐发现,接受心脏移植的一方,思想行为或多或少地与供体相似,这时西方医学才不得不认为,心脏也是有思维的。而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先辈就已经认识到这点了,这不能不说中医的高明和伟大。

  那人在什么时候会出汗呢?正常情况下:①运动时;②情绪激动时;③环境温度高时;非正常情况下:④被惊吓;⑤夜间盗汗。既然汗为心之液,就说明,汗与心脏的活动密不可分。

正常情况我们自不必多说,下面来看看非正常的两种情况。
第一,当人被惊吓时出的汗,通常是冷汗。因紧张、惊惧或疾病等导致汗出而自觉有冷感,通常形容这种情况为“吓了一身冷汗”。这种冷汗,多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很多白领都有手心爱出冷汗的症状,这多半是身体阳虚所致。换言之,人体的阳气不足。“所谓寒者,非曰外寒,正以阳虚内虚,则寒生于中而阴中无阳,阴中无阳则阴无所主而汗随气泄。”故大惊大恐大惧,令人汗出,是皆阳气顿消,真元失守之兆。又病后产后,或大吐大泻失血之后,亦必多汗出,以阳随气去之故。

  第二,夜间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盗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下面我们主要分析一下小儿盗汗和成年人盗汗。

  小儿盗汗。如无器质性的疾病,多是由于晚间吃的过饱和室内温度过高,被褥过厚所致。很多年轻的家长生怕孩子会饿着,所以,到晚上拼命给孩子喝奶。孩子本为纯阳之体,相对而言,怕热不怕冷。高热量的食物进入体内后,必然会导致孩子内热而出汗,一出汗就踹被,结果室内的寒气就顺着孩子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体内,从而导致小儿经常的感冒。这个问题,本站已经说过很多次了。

  成人盗汗。很多白领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晚上也经常容易盗汗。这种情况多由于心火过旺,精神压力大所致。汗为心之液,到了晚上,本应肾水上来,把心火降下去。但现代社会竞争压力过大,很多人到了晚上心里还想事,如果肾水足还好,一下就把心火灭了。但恰恰是很多人心火旺,肾水又偏偏不足,因此很容易形成盗汗。这就是心肾不交。盗汗的人,多半还容易失眠。
  汗在外为汗,在内为血。过多地盗汗,必然造成阴虚。因此,多吃一些滋阴的食物,可以缓解盗汗问题。当然,如果找不出问题所在,你可以考虑脊椎的问题,它也容易引起盗汗,此时应该看医生了。
身体8部位常出汗要当心
1.额头出汗=肝阳上亢
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建议你去医院检查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因为这很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剩造成的。建议:平时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气,女人尤其要每天睡饱,否则容易阴虚、肝阳上亢。每天冲泡枸杞茶,有平肝功效。
2.鼻子出汗=肺气不足
如果平时鼻子爱出汗,说明你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从西医理论看,你的免疫力也多半很低,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议:建议你每天用双手或工具敲打双腿。其中,重点是多次敲打,并按压双腿的左右两侧,因为这是你身体上肺经分布的部位,通过这样适当的刺激达到调理肺经的目的。
3.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
颈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颈部会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与你全身内分泌失调有关。
建议:最好去医院接受全面激素检查。
4.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医说是你的体内脾胃失和。西医觉得这种情况下,你体内的血液循环多半很慢,氧气运输不顺畅。
建议:平时不要过度焦虑,也不要看恐怖片,以免惊吓过度更伤心脾。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平时用黄芪、大枣泡水喝,可以缓解症状。
5.腋下出汗=汗腺过大或饮食过重
腋下分布了很多大汗腺,所以汗液较多。但如果汗液分泌太过旺盛,多半是你的汗腺直径过大。如果汗液气味很大,是因为你的饮食过重,吃了太多葱、蒜、洋葱等食品。
建议:汗腺过大时,可以去医院做简便有效的激光治疗。饮食也要清淡,少盐少香料,多吃水果、蔬菜。
6.手心、脚心出汗=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
如果你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时,手心或脚心容易出汗,中医觉得你多半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而且血虚。
建议:每天餐后按摩腹部,先顺时针按摩30圈,再逆时针按摩30圈。而且要少吃,最好尽量不吃冷食,比如冰淇淋、冷饮等。
7.背部出汗=阴阳虚弱、极度疲劳
背部汗腺分布很少,所以背部爱出汗说明你的身体阴阳虚弱,已经极度疲劳。建议:保证充足睡眠,饮食要丰富、有营养,以滋阴补阳为主,女人尤其应该多吃些海鲜,还可以早晚做15分钟瑜伽冥想。
8.私处出汗=湿热下注、肾阳虚弱
如果你的私处爱出汗,中医认为你的体内湿热下注,肾阳虚弱。西医觉得,这种情况下,患细菌性**炎症的可能性会增大,甚至让私处气味变重。
建议:日常饮食要清淡,不吃冷食。平时可以用黄芪泡水喝。如果私处气味变重,要尽快去医院做专门的化验检查。
在夏天就快要到来的时候,多多注意自己身上出汗的部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欢乐度过盛夏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吧!
  二、泪lèi
  泪字左边是一个“水”,右边是“目”。从结构上很好理解。如果汗是躯干流出的液体,那泪就是由眼睛流出的液体。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目受血而视。因此,既然泪为肝之液,那一定和肝血有关。从生理结构来看,在眼球外上方有泪腺,分泌出来的液体就是泪。泪水是以血为原料,由泪腺加工而成。泪水从泪腺中排出后,进入位于结膜内的泪囊。然后再排入泪管。
  泪水中99%为水,尚含有盐0.6%,能溶解细菌的溶菌酶,少量蛋白,免疫球蛋白A等。在正常情况下,泪水的分泌物量一般为足够湿润结膜与角膜表面,防止干燥为宜。如泪腺产生的泪水过多,超过泪道正常排出量,跑出眼眶,流到面颊,就叫流泪。泪水除湿润角膜和结膜防止干燥外,尚有消毒和杀菌作用。
  由于泪腺和人的鼻腔和口腔相连,因此,当我们哭泣时,有时泪水会流进嘴里。当眼泪水流到嘴里,人会感到咸味。泪水为什么是咸的呢?科学家用微量分析的方法发现,在人们的泪水中,99%是水分,1%是固体,而这固体一半以上是盐,怪不得它有咸味呢!原来,在眼球的外上方有一个小手指头大小的腺体,叫泪腺,泪腺用血做原料,经过加工后就制造出了眼泪。而我们知道,在人体的血液、体液和组织液里都含有盐分,用血做的眼泪里有盐分就不奇怪了。盐在血中占0.9%,在泪水中占0.6%。泪水中不仅含有盐,还含有能够溶解细菌的酶,对眼睛有杀菌和轻微消毒的作用。另外,黑眼珠表面经常涂了薄薄的一层眼泪,能润湿角膜,使它不致于因直接暴露于空气中而干燥混浊。

  大家一定尝过血的味道,一是腥,二就是咸。不管泪水还是汗血,都从另一方面证明了,他们其实都是身体血液的一部分。那人体在什么情况下会流泪呢,一般而言是两种情况,一是反射性流泪,比如受到外界的刺激,像切洋葱,遇到大风等,还一种是因情感流泪。今天我们主要讨论后者。情感流泪又分为两大类:一是悲伤,二是激动。但两者的意义是不同的。研究表明,人的喜泪量大,味道很淡;而悲泪、怒泪则水分不多,味道很咸,原因在于受刺激的是交感神经还是副交感神经。因此,悲伤时,流出泪水,有利于健康。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既然泪为肝之液。肝在人体当中,是最大的解毒器官,因此,当人处于极度悲伤时流出的眼泪,实际是是人体的一种自保性解毒。据俄罗斯家庭心理医生纳杰日达·舒尔曼说,眼泪证实是缓解精神负担最有效的“良方”。很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女人比男人少得因神经紧张而诱发的梗死和中风。据统计,男性流泪的频率是女性的1/5,因而男性患溃疡等病较女性多,也有研究发现,女性眼泪中催乳激素高于男性,这种激素差异很可能是女性特爱流眼泪的原因之一。事实上,受了委屈或被悲痛折磨时挥泪痛哭,能把心中的痛苦发泄出来,对改善情绪非常有益,该流泪不流泪,是引起溃疡病、高血压、精神障碍的重要原因。很多人都发现一个事实,就是女人比男人长寿,当然原因很多,其中女人的例假和爱流泪,都是人体的一种解毒表现。随时的解毒,使毒素不容易在体内蓄积,不会导致人生大病。

  三、涎xián
  涎的字结构为,左边是“水”,右边是“延”。什么意思呢?可以理解为延长的水。那延长的是什么地方的水呢?中医认为,涎为脾之液。可以说,涎,也就是口水,或称哈拉子,实际上是脾之气的外在表现。

  涎和唾都在口腔中,形成口腔之中的液体,但二者是有差别的。涎为液体中较为清亮的部分,而唾则是较为粘稠的部分。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涎。有句成语,叫“垂涎欲滴”。什么意思呢?<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因非常想吃而口涎下垂的样子。形容非常贪婪。这里说的涎,就是因为想吃而产生的分泌物。现在我们很多人见到饭菜的时候,都没有这种流哈拉子的感觉了。

  说到涎,我们不能不提巴甫诺夫的条件反射理论。为什么要提这件事呢?我们只想说明一个问题,巴甫诺夫实验只是证明了条件反射理论的存在,但在正常情况下,涎既然是延长的水,那涎长的是什么水呢?那就是脾之水。是因食物而产生的分泌液,它归于脾。它产生于舌头的两侧。如果你还不明白什么是涎,你只要想像一想望梅止渴这个成语就明白了。

  我们现在很多人去外面饭馆吃饭,是不是都爱要个饮料什么的?觉得如果没有饮料,这饭吃着没味,总觉得口很干,这说明我们人已经在吃饭的时候产生不了饥饿感了,吃饭不香,分泌不出涎来,所以才会用饮料替代。但是,饮料大部分含有高糖,喝了以后会让人有易饱感,进而又影响人们正常饮食。但这种饱的感觉又不是真饱,胃里又是空的,又想让人多吃,这种吃法就会让人不断长胖。

所以,我们会发现一些老年人或者小孩子爱流口水,这种现象我们俗称流哈拉子。中医一旦看到这种现象就会说你脾虚。虚,其实就是弱的意思,也就是说脾的功能变差了。因为脾主肌肉,肌肉约束不住口,自然就会将口水流到外面。但凡这种人大都比较胖,尤其是一些人在睡觉的时候,会把口水流的哪哪都是。

  四、涕tì
  涕字的结构为左边为“水”,右边为“弟”。“弟”在这里又有什么意思呢?官方解释为: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有绳索围绕于“弋”,象竖立有杈的短木桩。绳索捆束木桩,就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次第”。我们都知道,鼻涕出来都是一股一股的,不像眼泪、汗一样容易止住。是不是这种情况就像“次弟”呢?

  中医认为,涕为肺之液。换言之,也就是肺功能的外在表现。人在什么时候会流涕呢?大体有这么几种情况:1、感冒受寒;2、悲伤;3、外界刺激。下面我们就来解释一下。

  1、感冒。人在受寒之后,风寒进入体内,这时人体会感觉浑身酸痛,当我们用发汗药之后,寒气被驱散,这时,人就会进入感冒的后期,开始流清涕。此时你摸一下清涕,你会感觉是冰凉的,其实,这就是呼吸道排出的寒邪,说明感冒将要好了。通常情况下,当清涕流尽时,感冒就自然而愈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流浓涕。这种情况多是由于热症引起的。同时,也会是呼吸道粘膜破损后化脓所致。这种就要仔细分析情况了。一般而言,可喝胡萝卜+苹果汁,清热和修复破损的粘膜。

  2、悲伤。此种情况和流泪相似。中医通常认为,思伤脾,忧伤肺。因此,人在悲伤之时,往往是眼泪和鼻涕一起流,这也是一种排毒的过程。

  3、外界刺激。比如当我们吃辣椒、大蒜、芥末时,都会不由自主流涕。这些食物在中医里都归为“辛”。辛入肺,过辛伤肺。如果我们偶感风寒,借助这些食物,会帮助我们将体的的风寒排出体外,流涕也就很正常了。但是,如果过度吃这些东西就会伤肺,还会引发痔疮。肺与大肠相表里,这就是过度刺激所致。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人大便时,也会流涕,这个道理与前一句话相似。

  五、唾tuò
  唾字的结构,左边一个“口”,右边一个“垂”。“垂”字的官方解释为:“东西一头挂下:~杨柳。~钓。~直。~线。~手(a.表示容易;b.表示恭敬)。~泪。~髫(头发下垂,指儿童)。~头丧气。”那么在口腔里,什么东西是一头挂下的呢?只有水这种东西。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因此,我们就很好理解唾液了。
  中医认为,唾为肾之液。换言之,也就是肾功能的外在表现。前面我们在谈涎时已经提到了,涎相对于唾来说,更为清亮,并且想到吃酸杏,分泌出来的就是涎。而唾是怎么分泌出来的呢?你只要用力搅伴你的舌头,不一会儿就会分泌出液体来,这个液体就是唾液。它是由经外奇穴的金津、玉液两个穴位产生出来的,也有人认为是由膀胱经上行到头部产出,在中医里,把“唾”归于肾。

  说到唾液,我们不能不提古代养生家经常用的的功法,叫赤龙搅海。“赤龙”即舌头,“华池”“海”即口腔。“赤龙搅海”就是在不饮食情况下,经常用舌头在口腔内搅动,使体内的水分上升至口腔,通过唾液腺变唾液再徐徐咽下,从而达到健身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三国时期有位百岁老人名叫皇甫隆,耳聪目明,体力不衰。曹操向他请教长寿之术,他说 :“要想寿命延,朝朝服玉泉。”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养生铭》中说“晨兴漱玉津”可祛病益寿。他每天早上醒来,用舌搅出唾液,徐徐咽下,经此养身,活了102岁。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唾液“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年过八旬的乾隆皇帝,其养身法之一就是“齿常叩,津常咽”。现代人中也不乏重视唾液健身而寿长百岁者。如武当山道姑李诚玉,19 9 6年时已寿高108岁仍面如中年妇女,其养生之道就有“白玉齿边有玉泉 ,涓涓育我度长年”。

我小时候,经常看到很多小男孩爱用舌头弹唾沫攻击他人,而老人告诉不要这样做。原来不理解为什么,现在终于明白了。我们浪费的是宝贵的脾、肾之液。其实,我们平时也会注意到一个现象,为什么恋爱之中的,会显得精神焕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恋人之间经常的接吻,而通过接吻,可以分泌出大量的唾液来,而这些唾液又被咽下,或者被双方交换,互为补充,增强免疫。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唾液中还含有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反应性胰岛素及其它一些活性物质 ,对于调节人体生理平衡、增强免疫机能、促进细胞活力、延缓人体的衰老都有重要作用。

明白了涎和唾的区别和作用,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有些人容易口干了,那就是脾肾功能都变差了。尤其是糖尿病人,为什么中医认为是脾肾的事呢?他们为什么经常容易口渴呢?原因就很容易查明了。这种病人口渴,不是不喝水而口渴,而是喝多少水都不解渴。我记得小时候喝水都是大口大口地喝,喝完了就不再喝了。而现代人,却很难有这种情况。如果你让他一口气喝下一大杯水,他一定喝不下去,只好一口一口的喝,这种情况很多。记住,如果你发现周围有这种喝水方式的人,再看到他脸色发黑发暗无光泽,你就应该劝他去看医生了,因为他已经基本上列入糖尿病前期了。

平时我们可以经常地做做赤龙搅海的动作,看看你是不是能产生出很多的口水来。我个人的理论是:不渴不喝水,只有渴的不行的时候才喝水,而这个时候喝的水,正是你身体最需要的时候,它会迅速补充到需要的地方去。天天抱着杯子不停喝水的人,说明你身体已经出现了问题。我平常和人家聊天,狂侃2小时都不喝一口水,而且唾沫星子还乱飞。因此,如果你总觉得嗓子发干,总是不停地喝水,那你身体一定是出问题了。

排汗养生的3大好处
汗是人体的天然养生师。如果你一味地强迫它留在身体中,身体循环受到影响,内分泌也将受阻,但出汗是一门健康学问,需要用智慧的方法来解决。对于防汗,你会有十个八个甚至更多的方法去应对,而对于正确出汗,有6个好方法帮你变身“出汗”达人。

七八月的天气有时会让人纠结,它明媚而炎热,既想穿性感衣衫出行,又要避免流汗带来的尴尬,于是有很多人想尽各种办法止汗,以为这就是在清爽度夏。殊不知,适量排汗是夏天保持身体健康清爽所必不可少的过程。

排汗的3大养生好处
排毒:经过身体一整天的代谢,体内会滞留部分二氧化碳以及多余水分,如果可以及时通过汗液排出体外,则可以促进人体内分泌,血液循环也更加通畅。当汗液慢慢散去,你就会觉得舒适无比。

瘦身:出汗令身体内部异常活跃,并促使脂肪逐渐转化为热量,再通过汗液排出身体,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瘦身的目的。

调节血压:现如今,高血压年轻化愈发严重,这是由于过度的压力,身体高度紧张导致血管内径变得异常狭窄,使单位流血量受阻,血压升高。适度地出汗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化,并更可以增强血管壁弹性,缓解血管压力,达到降压的目的。

4个好方法变身“出汗”达人
现在的天气正是出汗天,但是出汗也有度。正确的出汗并不难,而且并不用一整天都在协调自己出汗的量,只要学会专家的妙招,健康就在不远处等着你呢!

1、让身体喝“花草茶”
由于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让身体逐渐偏于寒性。需要在这个7月,定期泡花草浴,令身体各个器官放松下来,代谢也会更加顺畅,令身体发汗的能力逐渐恢复,并有效改变寒性体质。

你需要这样做:玫瑰花、伊兰、茶叶各25g放入小布袋1后,用热水冲泡,再加入30g生姜汁和一小片维生素C片后,一起放入浴缸。这样能保证其中的花草功效全部发挥出来,有效延缓身体各个器官的老化,恢复身体的排汗能力。而且,泡浴后,你还能收获一身体香,清爽宜人。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天热,泡浴的水温不宜过热,35度左右即可,不要造成虚脱哦!

2、“反序运动”促进排汗
想要让主动出汗变得张弛有度,出汗量适度有节,不妨试试反序运动吧。这是由德国科学家最先提出,现已经成为欧美家庭健康运动的首选,而在反序运动中,倒走最为适合促使身体主动发汗,通过逆向思维的运动法来调节身体的出汗机制。

你需要这样做:每天清晨7点左右,在小区中进行倒走练习。具体方法是:在倒走前,活动全身关节,做足热身运动。两臂夹紧,并随着脚步后移,摆动双臂,以达到活跃身体的目的,初始产生热量,并排出汗液。但需注意的是,时刻关注身后的情况,以免不慎摔伤。每天清晨走15分钟即可让效果达到最佳。

3、自我发热,从膝盖开始
很多媒体都在告诉你,适度地远离空调,但是你每日都要出入高档写字楼,只要工作时间,就无法自己避免与空调亲密接触,想要出汗可确实是个难题。或许,此时,只能选择用高科技手段来激发身体关节的发热机制,从而间接促使身体发汗。

你需要这样做:可以选择一个让身体自我发热的护膝,通过远红外负离子热能,让人体自发生热,深入到皮肤深处,分解过氧化脂质等有害物质,并通过汗排除体外,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活化细胞、调节神经。而且,即使身体内部在发热并排汗,整个人也不会感到非常热,依然可以轻松享受夏日的明媚。

4、自我调节循环,舒张毛孔
现如今,无论四季如何转换,人们都可以感受到如春的温和感受,这让身体对于季节的感应能力大大降低,适应能力也大不如前。尤其到了夏日,自我排汗功能也在减退,而宅在家里,是培养身体主动出汗,提升身体对季节适应能力的最佳时机,那就请给自己制定计划吧!

你需要这样做:定时关掉空调,保持室内通风,静静地与自己“相处”,提升身体的耐热性,随着温度的变化自我调节身体循环,并时刻保持顺畅。5分钟后,汗就会随着舒张的毛孔自然排出体外,在夏日里坚持这种状态,毒素不会久居于体内,促进夏日健康。

出汗过多虚脱怎么办
失水型虚脱:如果主要是水分的丢失,轻度的虚脱时会感到口渴,随着程度的加重意识会模糊不清,仍然有出汗,会有轻度的发热。如果病人不清醒的话,及时补充水分并移到凉爽的地方则可迅速恢复。
M
缺盐型虚脱:缺盐为主者则感到口渴,虽然会出现昏睡、呕吐和肌肉痉挛,但仍然保持着清醒。这种情况一开始便应给予盐水。一茶匙食盐加500毫升的水是比较合适的。严重的虚脱可由于适应了气候、适当的液体摄入和在餐中加盐而得到预防。盐缺乏引起的痉挛也可用盐水治疗并得到预防。

屁屎尿基本上都是下三路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很重要,绝对的关系到人体的健康。

  一、屁 pì
  “屁”字的结构是,一个尸体的“ 尸”,里边一个“比”字。
  “ 尸”,主要指尸体,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死去的,废弃的物体。

  “比”,字义中,主要是:靠近,挨着:~~(一个挨一个,如“~~皆是”)。~肩继踵。~邻。鳞次栉~。
  而屁在百度字典里,被指是:肠道产生但从肛门突然排
  不同于大便、小便,基本上是定时和定地的释放,而屁,则多可以是随时随地。由于一般人放屁,都不是单独的,而是连着放屁,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屁是从肛门里排出的一个挨着一个的以气体表现出的废弃物质。(这就符合了“比”字的意思)

  研究屁,有什么意义吗?当然有。住楼房的朋友,一定知道暖气都有跑风,如果暖气有一段地方不热,很有可能是里边有气顶住了,使热水过不来,因此,需要把打开跑风放一下,直到见到热水为止。而从跑风排出的气,就有点类似于我们身体的屁。

  做过腹部手术的朋友,一定知道,术后,医生一定会问你,是不是放屁了,如果放屁了,就说明肠道通了,也就意味着手术成功了。因此,通过放屁,可以了解我们身体内部的状况。
  ★那人为什么会放屁呢?
  因为肠子总是在不断地蠕动着,只要肠蠕动存在,就会有气体从肛门排出,就会放屁。

  ★为什么消化道会有气体呢?
  放屁,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生理现象。据肠内细菌分类的创始人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光冈知足说,在大肠内,特别是大肠到直肠这一段,居住着大约1oo种、1oo万亿个细菌。这些细菌使食物容易分解。在食物分解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物质,也会产生气体,这些气体集中起来从肛门排出体外,就成了屁。排出时,由于肛门括约肌的作用,有时还产生响声。

  放屁与个人的饮食结构、生理功能、运动量大小等有很大关系。因此,即使同一个人,也有时放屁多,有时放屁少,有时臭味大,有时臭味小。但在正常的生活习惯和条件之下,若放屁多少和臭味大小有所改变,就应警惕某些疾病的侵入。

  1.放屁增多
  当肛门排气量大大地超过平时,即为多屁。多屁可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消化不良疾病,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疾病,肝、胆、胰疾病等等。另外,多屁也可能是摄人过多的淀粉类与蛋白质类的食物(如豆类、土豆、蛋类等),或进食时狼吞虎咽,以及习惯性吞咽动作过多,经常吞咽口水,而摄入较多的空气所造成。这些均不属病态,无需治疗。

  放屁多与消化不良有关,肠内储存的食物在细菌的作用下产生气体,经肛门排出。消化不良有功能性和器质性之分,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肠蠕动功能障碍有关,器质性消化不良与肠道炎症、癌症等疾病有关。另外,胃病、胰腺疾病所引起的消化液分泌不足也会引起屁多,豆类、淀粉类食物吃得过多也会产屁。少数人对牛奶等不耐受,喝了也会频频放屁。专家建议频频放屁者,最好到医院做检查,切不可麻痹大意,明确爱放屁的原因,再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平时注意少吃豆类、淀粉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2.放屁很臭

  在众人面前放臭屁最不雅。臭屁有两种情况,一是大便稀溏,放出来的屁屎臭味很浓,如果大便排出,屁便中止。从这一点来看,“屁是屎头”是有道理的。二是屁的臭味特别浓,如同臭鸡蛋一样臭不可闻。这是由于进食过多蛋白质类食物,使肠道发生了食物滞留。滞留的蛋白质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后,产生了胺类,胺就具有这种恶臭味。解决的办法是减少食量,特别是减少含蛋白质类食物的量。

  3.没有屁放
  如果长时间不放屁,说明问题严重。新生儿不放屁,要检查是否为无肛症或肛门发育不全。大人没有屁放,腹部发胀如鼓,说明腹部胀气,这就要考虑肛门直肠是否有毛病,如炎症、肿瘤、便秘、痔疮等,必要时需肛门插管排气。患有肠套叠、肠扭转、肠梗阻无屁,是因为屁被肠子堵住。如果无屁放出,并伴有剧烈的肠绞痛者,必须紧急到医院求治,作为急诊进行抢救处理。此外,胃穿孔、阑尾炎穿孔形成的腹膜炎,腹部发硬,触之剧痛,也可无屁。

   了解了屁的相关情况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屎。
  二、屎 shǐ
  屎,是大便的俗称。它的字结构是,一个尸体的“尸”,一个“米”。同屁一样,屎可以理解为食物的尸体。但屎和大便并不完全一样,比如眼、耳所分泌的东西,也可以称为屎:眼~。耳~。同时,当我们嘲笑低能时,也会用到屎:~棋。~诗。而本文所讨论的屎,确切地说,就是大屎,也就是大便。哈......

  通过了解大便,我们可以了解人体的很多信息。这个在我们以前的文章中都有过很多次的论述,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过去的资料编辑汇总一下。

  中医非常强调问“二便”,而其中,大便状况的好坏很重要。就像了解汽车状况的好坏,要看尾气一样,人体身体是否健康,也要看二便,尤其是大便。

  中医认为,肾司二便,因此,二便是否正常,也可以了解肾功能的好坏。同时,从大便也可以了解消化系统脾胃的功能。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而脾为后天之本,一个大便,把先天和后天之根本全看了,你说重要不重要。

  大便反映出的情况很多,现在主要说说两种情况,一是大便不成形,一是便秘。先说说大便不成形。

 什么叫“中医”?中医不只是中国的医术,还是“中间”之医术,和“中庸”之医术。那中医的根本是什么?,根本就是“阴阳”。那对于大便来说,又怎样区分阴阳呢?
  大家一定和过面,尤其是北方的朋友,包饺子,就一定要和面。为什么是“和面”,而不是“合面”呢?“和”这个字,其实就是和谐的意思。换言之,就是阴阳平和的意思。具体地说,就是要要把水和面粉按一定的比例,调理和谐到一个我们可以规定的程度,不能面多了加水,而水多了再加面,这是不行的。

  大便干,多是火太大,而水不够,换言之,阳气不足,而血气亏,多阴虚;而大便不成形,则刚好相反,多是阳气不足,火力不够,造成大肠内多余的水,不能正常的代谢掉,多阳虚。
  因此,要想做到大便既通畅,又成形,其实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如果你每天都是香蕉便,那恭喜你,你的身体算是健康的了。至少你的脾肾功能都不错。
  为了便于各位了解屎,提供一段资料:
  便次异常:排便困难,多日不便,称为便秘。热盛伤津者为热秘,阴寒内结者为冷秘,气机阻滞者为气秘,气虚无力为虚秘。大便不成形或呈水样,便次增多为泄泻。大便稀薄不成形为溏泄,多为脾失健运。腹痛泄泻在黎明者为五更泄,多为肾阳虚。腹痛泄泻,泻后痛减为伤食泄泻。
  便质异常:排便时肛门有灼热感、下堕感为脾虚气陷。排便不爽为肝郁。便泄不爽有未消化食物,泻后腹痛减多为伤食。若便黄粘滞不爽多为湿热结于大肠。腹痛窘迫,时时欲泻多因湿热内阻,肠道气滞所致,是痢疾病的症状。大便不能自控,多因肾阳虚衰。
  三、尿 niào,suī
  尿字的结构,同前面屎一样,一个尸体的“尸”,一个“水”。什么意思呢,也就是人体内废弃的水。与“屎”有多重的意思不同,尿,基本上就是一个意思。百度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小便,肾脏的排泄液。
  1、尿如自来水
  有一些人说,我的尿很干净,像自来水一样,同时也没有尿臊味。其实,别美,除非你是在喝了大量水的情况下,尿液看起来既很干净也没味,如果正常情况下,像自来水一样的尿,说明你的肾脏的过滤功能已经很不好了。毒素出不去,必然会造成你血液中诸如肌酐等指标增高,久而久之,你就变成了慢性肾衰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尿毒症。
  2、小便黄
  正常情况下,如果人体摄入的水少,小便容易发黄;如果上火了,也容易发黄;当然,如果你服用了B族维生素以后,小便也容易发黄。每一种黄,都是有不同的意思的,要结合你的身体状况来看。比如,VB是水溶性维生素,不可能完全吸收,排泄途径主要是尿液。主要是因为VB主要是用来解肝毒的,然后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很正常的,不用担心。
  3、泡沫尿
  尿液中泡沫的形成,是液体表面张力高所致。表面张力越高,形成的泡沫越多。人体的尿液,除含有绝大部分的水分外,还含有极少量泡沫。但若尿液中的成分发生变化,如蛋白质、黏液量和有机物质增多,就可使表面的张力增高。所以,尿液中有多量泡沫,一般有下列情况:
  (1)肾脏有病变或尿道内分泌物增多,其确切原因需通过进一步检查确定。
  (2)停止性生活时间较长,常发生遗精,或经常性兴奋使尿道球腺分泌的黏液增多,这种情况出现泡沫增多属正常现象。
  (3)有的人泌尿道内有产气菌存在,尿液中可产生气泡,这种气泡与泡沫有所不同。
  有些人对自己小便时有泡沫感到很紧张,觉得与正常人不一样,生怕身体得了什么病。其实小便有时有泡沫是很正常的现象。只是有极少数人小便有泡沫可能含有蛋白质。由于蛋白质表面张力低,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多时,可能在尿液表面出现很多泡沫。所以,如果同时有其它肾虚症状,才需要请肾脏科医生详细检查,而大部分人无检查之必要。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有一些人过去尿液正常,但当喝了大量的果蔬汁排毒后,也会出现泡沫尿,这是正常表现,说明通过汁中的活性物质,将你肾脏中的垃圾排出了体外。等过一段时间后,这种情况就会有所好转,那时,你身体中的毒素就会变的越来越少。
  为了便于各位了解尿,提供一段资料:
  尿量异常:尿量增多为虚寒。尿量减少由于热盛、汗多伤津,或因吐泻损伤津液所致。
  尿次异常:小便次数增多,尿短赤急迫而数,多为湿热。久病尿清长而频数、夜间尿次增多,属肾阳虚。小便不畅,点滴而出,小便不通一般为湿热或瘀血、砂石阻塞所致,属实证,若因肾阳不足属虚证。
  排尿感觉异常:排尿痛,急迫、灼热感,多为湿热下注膀胱所致。常见于淋病。小便不能控制,睡中不自主排尿为肾气不固。神志昏迷而失禁属危重证。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三主要道开示2. 对亲、怨、陌生人平等无别的利他心,才是菩提心

三主要道开示2. 对亲、怨、陌生人平等无别的利他心,才是菩提心

阿知·仁增坚赞 阿知事业林


大乘和小乘是用菩提心来分的。在菩提心的基础上修炼的话就变成为大乘法,如果没有在菩提心的基础上修炼的话,你所做的一切修法最好的情况也就是变成小乘法。不管你修的是大圆满还是大手印,也会变成小乘的法。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你没有菩提心。如果你有菩提心,哪怕你修的完全是小乘的法,没有修大乘和金刚乘的法,这些法全部会变成为大乘的法。行为不是不重要,但行为和心比起来,心更重要,所以大乘和小乘是通过菩提心来分的。

修菩提心的话要先修慈悲心,也可以说利他心。利他心是不是菩提心呢?这个是不一定的,如果你有很强烈的利他心,也能减弱自私的心,但是你利他的心能不能做到平等呢?即使这个利他的心再怎么强烈,如果还有亲人、敌人和陌生人的分别,这样的话就不是菩提心,只是慈悲心。菩提心是什么呢?一是要有利他心、慈悲心,二是在这个基础上,不管是亲人、敌人还是陌生人,这三个完全平等,没有任何的区别(即:“四无量心”之“舍无量心”),利他心和平等心这两者都有,不管范围大还是范围小,都是菩提心。

平等利他的心是需要练习的。我们能这样做到当然是很好,但我们作为一个初学者、作为一个世俗人来说,要做到是非常非常难的,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如果能有利他的愿望,利他的这个愿望能不能完全是无造作的?没有实际付出利他的行动这没关系,主要是你要有这个心愿。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的话,怎么办呢?我们先造作地修菩提心。

造作是虚伪的、是虚假的,但是我们造作练习的话,慢慢地就能养成习惯,造作的心会变成无造作的。假如说一个人抽烟,不可能刚开始的时候就觉得这个烟是很好抽的,或者是完全离不开这个烟,没有这样的。但不管是出于好奇心也好、应酬也好,你抽着抽着就养成习惯了,完全离不开烟,彻底戒掉这个烟非常地不容易。这些也是从刚开始的造作,慢慢养成的习惯,变成自然的了,这个时候要戒掉就很难。一样的道理,我们刚刚开始的时候先修这个造作的菩提心,慢慢地时间长了,就变成无造作的了。



從我的iPhone傳送

公案点密:真性缘起。

公案点密:真性缘起。



《联灯会要》举玄挺

 初参五祖忍禅师。侍立次,有讲华严僧问五祖:“真性缘起,其义云何?”祖默然。
师遽云:“大德正兴一念问时。是真性缘起。”其僧言下大悟。

安国玄挺是牛头法融一系的传人,这一法系的禅师直话直说,没有南岳一系那么神秘,例如马祖,常常令人感到高深莫测。
讲华严僧问五祖何为真性缘起,五祖不答,因为很难跟研究《华严经》的人说明这个问题,华严说“一切唯心造”,连凡夫亦不例外,所以便不能说凡起心动念都是真性缘起。是故五祖只好默然。

玄挺在旁侍立,居然直话直说,说他正兴起念头来问的刹那,便是真性缘起。那即是禅宗所说的第一念,这一念,离心造作,亦离戏论,所以是真性。那讲华严僧闻言大悟,足以证明他的证悟已入华严心髓,不在皮肉。



從我的iPhone傳送

能听到「无我」的观点,值得庆幸!

能听到「无我」的观点,值得庆幸!

希阿荣博

能够听闻到无我的观点是值得庆幸的,它给了我们一个观察宇宙人生真实面貌的全新视角,也是一副止息痛苦的妙药。但是只在理论上理解无我还不够,要彻底解脱痛苦必须亲证无我。探讨无我的问题,目的不是做智力游戏,而是为了有效地息灭痛苦。

佛经上有一个绳子和蛇的比喻:某人在黑暗中走进一间房,误以为地上的绳子是毒蛇,因而惊惧万分。此时若有人告诉他那只是一根绳子,不是毒蛇,绳子是毒蛇,因而惊惧万分。此时若有人告诉他那只是一根绳子,不是毒蛇,他或许将信将疑,但心里的恐惧不会完全消失。

如果把灯打开,在他亲眼看见地上是绳子而不是毒蛇的刹那,他的心里便彻底没有恐惧了。同样道理,我们在轮回中,因为错觉、误解,把因缘和合、念念生灭的东西执着为实有、常存,而感受各种痛苦。

现在虽然听佛陀宣说了无我的道理,在理论上知道痛苦的根源在于我执,但我们还是会有痛苦。只有当证悟无我时,困扰我们无量劫的痛苦才会在当下消失。如果我们不去努力证悟无我,而只是把无我的观点当作一种知识储备在脑子里,就好比一个病人把医生开出来救命的药方当文章欣赏,而不去按方抓药、治病救命。

光读药方是治不了病的,懂得无我的道理之后,应该把它运用到日常生活、修行中去,时时处处体认无我,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对治痛苦。初学者很难直接体验到无我,但可以经常提醒自己:一切事物都是无我的。不断强化这个观念,也会相当有帮助。



從我的iPhone傳送

听上师讲故事3——同遇饿鬼作障,一人修行增上,一人退失道心,原因竟是……

听上师讲故事3——同遇饿鬼作障,一人修行增上,一人退失道心,原因竟是……

阿知·仁增坚赞 阿知事业林 

弟子B:上师,我有两个疑问。一个是修法的这位尼姑是出家人,跟不修行的人不同,她应该还是有修行功德的,而她死去的侄女就是一个鬼道众生吧,她哪有那么大的能量,还能够靠近她,能指挥她?这是第一个疑问。
上师:这种情况是有的,饿鬼也有很多种,其中有些空游饿鬼会伤害众生。我再讲一个故事,有一座山上住着两个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有一天,有两个空游饿鬼看到他们,就想去伤害他们。他们商量之后,就分头行动,每人对付一个。一个饿鬼打算在其中一个修行人走出山洞去方便的时候,突然把他推下山摔死。他得手之后,得意洋洋地去给鬼王吹嘘自己作障成功的事。可是鬼王嘲笑他说:“他的修行这么好,突然被你推下山死了,前世修行的功德一点损减都没有,下一世会更加增上,我们就完全控制不了了。”


另一个饿鬼想出来的方法就很特别。他不是直接去伤害另一个修行人,而是去到他身边,用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神通。比如能够预言未来,能够看到、听到很多事情。在神通的影响下,这个修行人慢慢就越来越有名气,上山找他问事的人越来越多,供养也越来越多,慢慢地,他就对神通产生了执着,修行走偏了。他认为自己修行已经很好,继续住山也没意思了,就下山去生活,还找了一个女子,还俗结了婚。后来他在世俗上成为了一个很富有的人,但修行已经舍弃了。这个饿鬼去给鬼王汇报时,鬼王说:“这才是真正的作障。表面上看,这个人好像一切都越来越好,但他修行的初心变了,修行之路完全被眼前的世俗利益障碍了。这就是伤害。”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是伤害还是帮助,我们不能看暂时的情况,不能看表面。这个尼姑虽然是一个修行人,但是我觉得,她在修行时也是对感应有一些执着和追求吧。有了这个追求,结合她本身和死去侄女的因缘,侄女就能接近她。

我们常说“走火入魔”,我们禅修时,如果心里追求感应,追求觉受,追求神通,太执着的话就容易着魔。有了追求就会有排斥,这些都过度去执着的话,就容易走偏。如果不管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她都没有追求,没有执着的话,这些会慢慢消失的,不会持续那么长时间。



從我的iPhone傳送

赵绍琴医案丨老年人肺部感染,不容忽视

赵绍琴医案丨老年人肺部感染,不容忽视

中医书友会 

I导读:冬春之交是肺炎的高发季节,看似简单的肺炎常常可能给高龄老年人带来致命的一击,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或者本身患有肺部疾病的人。老年人肺部感染起病隐匿,老年人全身和局部反应性降低,自觉症状轻微,症状不典型。尤其应当引起家属的重视和警惕。对于膀胱术后伴肺部与尿路感染,昏迷不醒者,赵绍琴以养阴回津,涤痰开窍之法力挽狂澜。

昏迷(尿路感染合并肺炎)
作者/赵绍琴  编者/彭建中、杨连柱


赵绍琴(1918-2001)北京市人,三代御医之后,幼承家学,后又拜师于太医院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和汪逢春。曾任北京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等。

学术著作有《温病纵横》《文魁脉学》《赵绍琴临证400法》《赵绍琴临床经验集》《赵绍琴温病精选》《赵绍琴内科精要》《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等。

王某某,男,79岁。

  • 病史

持续性尿频尿急已两个月,近两周加重,于1980年2月8日入院。患者1977年9月忽然出现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经膀胱镜检查诊为膀胱癌,1977年12月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近两个月来尿频,两周前发烧39.5℃,五天后体温才有所下降,但咳嗽加剧,痰黄粘,呼吸不畅,诊断为肺炎。同时尿频愈甚,排尿困难,以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收入院。有高血压病史二十余年,过去血压经常在200/100mmHg(26.7/13.3kPa)。1963年曾患右手麻木。

  • 入院情况

入院时体温37.5℃,脉搏84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34/70mmgh。发育营养中等,神清合作,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触及,前列腺两侧叶增大,中间沟消失,表面光滑。

  • 化验


白细胞:4500/mm【3】(4.5x10【9】/L)
中性细胞:72%(0.72)
杆状核细胞16%(0.16)
单核细胞9%(0.09)
血红蛋白11.3g/dl(113g/L)
血钠134mmol/L
血钾3.67mmol/L
氯化物165.9mmol/L
血糖127mg/L(7.05mmol/L)
二氧化碳结合力21.1mmol/L
非蛋白氮46mg/dL
尿检:蛋白(++)
糖(+-)
白细胞50~60个/高倍视野
红细胞2~3个/高倍视野


  • 心电图提示

间歇性频发性房性早搏,左前束支阻滞,弥漫性心肌改变。X线检查:有慢性支管炎伴感染表现。

  • 入院诊断:泌尿系感染,前列腺增生,膀胱癌术后肺炎、冠心病。
  • 治疗经过

入院后给抗感染治疗,先后用红霉素、白霉素、万古霉素及中药清热解毒,但感染未能控制,白细胞增至9400~11000/mm【3】(9.4x10【9】/L~11x10【9】/L),中性细胞82%(0.82),尿检结果也未见改善,神志不清,重病容,心率130次/分,有停跳,血压不稳,忽高忽低,肺部病变亦未改善,2月17日在痰里找到酵母样菌,病情重笃,于2月17日邀赵师会诊。

  • 初诊

身热不退,面色黧黑,形体消瘦,神志昏沉,咳嗽痰黄,气喘气急,脉象细小沉弦按之不稳,且有停跳。舌绛干裂中剥,唇焦齿燥,七八日未进饮食,全靠输液输血维持。

辨证:

患者年逾古稀,下元已损,热病已久,阴津大伤,痰热内追,热邪深入营分。

浦所服药物全属寒凉,气机被遏,肺失宣降,郁热内迫,营阴重伤,致使昏迷谵语,舌绛唇焦,咳喘痰鸣,形消脉细,诸症丛起。





咱们来做个题吧,请根据赵老的辨证思路,拟定治法治则,然后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赵老的治法治则及处方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暂以养阴之法,求其津回而脉复,用宣气机开疲郁之药,以冀营热外透。

处方:

生白芍15克,天麦冬各6克,沙参20克,元参15克,石斛10克,前胡6克,黄芩10克,杏仁10克,黛蛤散12克(包),川贝粉3克(冲),羚羊角粉0.5克(冲),服二剂。


  • 二诊:

服药后喘咳轻,神志苏,知饥素食,脉搏80次/分,患者欣喜万分,吃面汤两碗,蛋羹两份,西红柿加糖一碗。入晚病情突变,呕吐频作,头昏目眩,血压上升,阵阵汗出,遂陷昏迷,舌绛中裂,两脉细弦滑数。

辨证:此属食复。

一诊神清知饥,营热已开始外透于气,是属佳象。然久病之躯,胃脾俱弱,饮食不慎,过食,滞于中焦,阻塞气机,壅遏生热。呕吐频频,复伤阴助焚,且郁热上蒸包络,与痰热相搏,上蒙清窍,内闭心包,致使病情急转,神志昏迷,舌绛中裂。

再拟甘寒养阴,涤痰开窍,兼以化滞和胃,宣展气机仍希有透热转气之机:

处方:生地15克,玄参15克,麦冬10克,沙参15克,牡蛎30克,石斛10克,菖蒲6克,杏仁10克,黛蛤散10克(包),珍珠母20克,焦谷芽20克,竹茹6克,服二剂。

另:安宫牛黄丸半丸,分两次服。





讨论:赵老为什么要加半丸“安宫牛黄丸”?点击此中医师众脸懵:惊蛰与安宫牛黄丸是好朋友?救命药岂能当保健品!,复习安宫牛黄丸


  • 三诊:

药后神志已清,体温正常,心率不快,血压平稳,两目有神,舌绛有津,薄苔渐布,两脉渐起,细数已减,咳喘皆平。此属内窍已开,营热开始外透,且胃津已回,痰热渐除,再以原方进退。

处方:沙参15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石斛10克,五味子10克,远志10克,茯苓10克,黛蛤散10克,杏仁10克,鸡内金10克,服二剂。

  • 四诊:

舌绛已去,薄白苔生,神色皆好,二便如常,唯皮肤作痒,心烦难寐,此乃阴分未复,虚热扰神,拟复脉汤合黄连阿胶汤加减:


处方:白芍15克,山药10克,阿胶10克(烊化),沙参15克,白扁豆10克,远志10克,海蜇皮10克,马尾连3克,鸡子黄2枚(搅匀冲),服三剂。

药后已能下床活动,饮食及二便正常,X线检查“两肺阴影吸收”,血常规化验正常,调理数日痊愈出院。年后随访一切正常,已上班工作。

  • 原按

本案患者年逾七旬,正气已衰。且膀胱癌手术后,气血大伤,热邪久羁,津液耗惫。近患肺炎、泌尿系感染,叠进中西药,全属寒凉,遏阻气机,肺不宣降,津液不布,遂成痰浊。本证属热邪入营,营阴重伤,且肺失宣降,痰浊阻滞气机。

所以初诊即以白芍、生地、麦冬、元参、沙参、石斛等甘寒生津,即王孟英所说:“阴气枯竭,甘寒溺润,不厌其多”因“若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本案始终抓住这一点,“刻刻顾其津液”,以保生机不绝。

以羚羊角清营分之热,因痰浊阻滞肺失宣降,气机不畅,入营之热不得外达,故以前胡、杏仁、川贝、黛蛤散宣降肺气以化痰浊,黄芩清气分之余热,合以畅营热外达之路而透热转气所以服后神清知饥,均为营热外透的标志。

二诊为食复。因食滞中阻,郁热上蒸,不仅阴伤,且有痰热蒙蔽心包之势,故除甘寒养阴之外,又加安宫牛黄丸以开内窍之闭,并加化滞和胃之品,宣畅气机,导营热外达,服后舌质虽绛有津,薄苔渐布,神志转清,均说明营热已开始外透。

两诊虽为同一病人,但因造成气机不畅,营热不能外透的原因不同,所以作为透热转气的用药也随之而异,温热一旦透转,则按其证辨证论治。

  • 编者按

赵师认为叶氏“透热转气”法适用于温病任何阶段,透转的目的是给邪气以出路。温热邪所乃无形之邪,必凭藉有形而胶固难解。故欲使透热转气,必分析找出不能透转的原因,而后针对性用药。


本案两用透热转气法,初诊神昏,乃因痰浊阻滞,气机不畅,故治用宣肺气化痰浊以为透热转气之法,服后神即转清。

二诊时患者贪食过多,以致食复,复陷昏迷,此为食滞中焦,气机不畅,故于方中加入消食导滞之品以为透热转气之用,服之热退神清。

可见透热转气用药原无定法,但总以调畅气机,令三焦通畅为要,则邪气自能透转外泄矣。 


中医书友会


,赞
33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丨作者/赵绍琴丨编者/彭建中、杨连柱丨编辑/许静茹、居业
•本文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3年4月4日 星期二

治疗中风的名方侯氏黑散,偏瘫患者可弃棍行走

治疗中风的名方侯氏黑散,偏瘫患者可弃棍行走

五味学苑 

导读:本文所述侯氏黑散治以阳气不足,大风直中脏腑所致的四肢烦重并见心中恶寒不足。病位主要在脾,病势却在欲化热而尚未化热之际。目前临床将本方广泛运用于痹证、中风、顽麻、痫证、狂证、头痛、眩晕等多种与风邪有关的疾病,疗效卓著。

候氏黑散


    
【方药】
    
菊花四十分(30克)、白术十分(7.5克)、细辛三分(2.25克)、茯苓三分(2.25克)、牡蛎三分(2.25克)、桔梗八分(6克)、防风十分(7.5克)、人参三分(2.25克)、矾石三分(2.25克)、黄芩五分(3.75克)、当归三分(2.25克)、干姜三分(2.25克)、芎䓖三分(2.25克)、桂枝三分(2.25克)
    
【用法】
    
上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药积在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药力(现代用法:作散剂,每服3克,每日1次,黄酒送下)
    
【原文】
    
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二)
    
【解说】
    
本证为阳气不足,大风直中脏腑所致。病位主要在脾,病势却在欲化热而尚未化热之际,故四肢烦重与心中恶寒不足并见。《沈注金匮要略》云:“直侵肌肉脏腑,故为大风,邪困于脾,则四肢烦重,阳气虚而未化热,则心中恶寒不足。”用侯氏黑散其玄机主要在于补脾胃、祛风邪。试用白术、茯苓、人参、干姜以补脾益气;菊花、防风、细辛、桂枝以祛风散邪。特别重用菊花,以能并去内外之风邪也;当归、川芎养血活血,此“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桔梗、矾石降气化痰,以使风邪无所恋;黄芩、牡蛎清热敛阴,以制风邪之所散。全方药味虽多而不杂,配伍虽繁而严谨,可谓步步为营,丝丝入扣。目前临床将本方广泛运用于痹证、中风、顽麻、痫证、狂证、头痛、眩晕等多种与风邪有关的疾病,疗效卓著。

    
【运用】

一、四肢烦重(高血压)


何任医案:1978年8月24日诊治赵某,男,54岁。患者平时嗜酒,患高血压已久,近半年来感手足乏重,两腿尤甚。自觉心窝部发冷。曾服中西药未能见效。诊脉弱虚数,苔白。血压160/120毫米汞柱。乃予侯氏黑散。
    
方用:杭菊花120克,炒白术30克,防风30克,桔梗15克,黄芩15克,北细辛3克,干姜9克,党参9克,茯苓9克,当归9克,川芎5克,牡蛎15克,矾石3克,桂枝9克。各药研细末和匀,每日两次,每次服3克,以温淡黄酒或温开水吞服,先服半个月。
    
一个月以后来复诊,谓:心窝头冷已很少见,手脚亦有力,能步行来城,血压正常,要求再配一料续服。
      
按语:
      
仲景方如能用得适当,其效用十分令人满意。而侯氏黑散之以菊花为君,其量数倍于他药,必按原方比例用之,方能捷效。仲景方不传之秘,极多在剂量比例上欤!
    

二、类中风(腔隙性脑梗塞)


周志龙医案:丁某,男,58岁。于1990年11月19日入院,住院号3425。患者有腔隙性脑梗塞、高血压病史三年余。入院时,右手写字颤抖,且头晕胀痛,心慌气短,疲乏易困,畏寒肢冷,足冷至股,足汗不出,指头麻木,双下肢浮肿,按之没指,舌体右斜,舌淡胖边有齿痕,舌尖红,苔薄黄腻,脉细弦。查体:血压19/12KPa,右手指精细动作不灵敏,余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血脂增高。辨证:肝阳上亢,脾虚湿盛,痰瘀内阻。治法:平肝潜阳,息风化痰,温阳化湿,活血通络。《金匮》侯氏黑散主之:
    
菊花40克,白术、防风各10克,桔梗8克,黄芩5克,细辛、茯苓、生牡蛎粉、红参(另炖兑入)、明矾、当归、干姜、川芎、桂枝各3克。日1剂,以水加少量黄酒煎两次服。并嘱停服复方降压片等其他药物。
    
晚服头剂头煎后,夜寐甚佳,晨起即感头晕胀痛、心慌气短等症减轻,精神转佳,脉转弦而有力。5剂后,头晕胀痛、心慌气短等症除,右手写字已不颤抖,手指精细动作灵敏,精神爽,舌苔转为薄白。又进10剂,下肢浮肿消退,脚汗漐漐,余症皆失。又5剂巩固疗效,复查BP19/12KPa,血白细胞正常。                             
      
按语:
     
肝亢化风,脾虚阳亏,切中侯氏黑散证之病机,投之果效。于此益信仲景之方,乃经验之结晶,用之不殆,则历验不爽。
   

三、偏瘫


黄泰生医案:陈某,男,63岁,退休工人,1984年6月27日诊。患脑栓塞,左侧肢体偏瘫已二年。由家属扶持勉强行走。血压160/90毫米汞柱。神清、语言欠流利,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上下肢肌张力减弱,呈弛缓型瘫痪。自诉头昏,全身沉重,畏寒。舌淡红,体歪、苔薄白,脉沉细。投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15剂后自觉头昏稍减,肢体活动稍有进步,病侧上肢略能上举,可柱棍行走,步态不稳,四肢仍觉重着如灌铅,并恶风寒。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血压150/90毫米汞柱。思《金匮》侯氏黑散可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处方:牡蛎、丹参各15克,菊花、云苓各12克,桔梗、防风、地龙各10克,当归、天麻各6克,黄芪20克,桂枝5克,细辛3克。
    
连服5剂,感左侧肢体如释重负,左手能抬手过肩,端碗漱口吃饭,晨起可弃棍行走半小时。又续服10剂后,上肢能抬举过头,终日可不用拐杖走路,语言清楚,上下肢功能活动接近正常,血压稳定在130/80毫米汞柱左右。嘱继服20剂,以固疗效,随访偏瘫肢体活动良好。
      
按语(原按):
      
偏瘫一证,重在活血祛瘀治疗。黄芪桂枝五物汤是治疗“血痹”的常用方。但本例有四肢苦重、恶风寒的特点,是外邪风寒内侵空虚之络脉,使经脉之气痹阻而偏瘫,故用侯氏黑散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疗效颇佳。
文源:本文摘自《金匮名医验案精选》,学苑出版社出版。编著/陈明。



從我的iPhone傳送

你不看经典,那你怎么会开悟呢?

你不看经典,那你怎么会开悟呢?

净界 法師

潜通佛智、暗合道妙,我们前面说过了,你不管懂不懂,真如都没有离开你,但是对你来说,你不能启动它。就是你们家有很多珍宝,但是你不知道藏在哪里,对你来说就是没有。

如果多多念佛自然能够通达真如理性,我个人是认为几乎不太可能。如果说你一个人念佛,你会知道生命是无常的,你都没有学教理而知道无常,我相信!因为无常是思议境。你说你好好念佛,你没有学教理,你说人生有因果报应,你会知道,我相信!但是,中道的实相,“甚深微妙法,难见难可了”,这种十方诸佛“佛所护念”的这种传承,你说你自己会觉悟,我真的不太相信。

我们看看历代的祖师,智者大师是怎么开悟的?他诵《法华经》开悟的。他诵到那个〈药王菩萨本事品〉开悟。蕅益大师诵《楞严经》开悟的。我看中国佛教两千年,只有一个人没有学教理,那个人是六祖大师,只有这一个人而已。他真的是没学教理,他就是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恍然开悟。但这种人都是多生多劫的大乘善根,他只要一点点小因缘就触动了。

当然,我不知道你的善根如何,但是一般人不容易,因为这是不思议境。我不相信,你不学《楞严经》、不学《法华经》,你这样子念佛、念佛、念佛,就能够悟到你的自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我真的不太相信。你相信吗?我看你也不相信,是吧?那这样子佛陀不需要出世了,那佛陀还讲《法华经》干什么呢?那你说舍利弗尊者,这些智慧都不可思议了,他修到阿罗汉,他都不知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嘛。是吧?其实不容易。“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你说你念佛念到往生,我相信,佛力摄受;你说你念佛念到开悟,你都没有看教理,那除非你真的是上上上根人。但是我觉得末法时代这种人不多,应该不多。

但是,极少数极少数,特例!诸位你想一个问题吧:智者大师做不到,蕅益大师也做不到,你觉得你做得到吗?是不是这样?智者大师是诵《法华经》开悟的。他遇到慧思禅师,他不是开悟才遇到慧思禅师。他是遇到慧思禅师跟他讲《法华经》、一心三观,他才开悟的。我们现在因果不要错乱。蕅益大师是读《楞严经》读到一段“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然后去参开悟的。都是有经典的启发。

就是说,经典它不是开悟,但是它会指出一个方向。月亮在这里,我的指头不是月亮,但是我会指出一个方向,你顺着这个方向观进去,你会找得到月亮。当然你也可以说:“诸佛义理,非关文字。”我也同意。但是我要提醒你,还有一句话:“诸佛义理,不离文字!”这样你们懂吗?你说它非关文字,没有错,文字不会让你开悟,但是你离开文字更不可能开悟。因为文以载道。佛陀灭度以后,他把道放在文字里面。你不尊重文字,你就自己摸索了。要不然你说怎么办呢?你不看经典,你今天不把佛陀的法宝尊重,那你怎么开悟?你告诉我你怎么开悟?

你说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就是六根、六尘、六识,充满了业力,充满了妄想,充满你的过去的习气。你顺着过去的走。你今天不看经典,意味着你今天跟昨天完全一样,叫做等流性,那你怎么会开悟呢?你告诉我你怎么开悟的呢?你今天开悟,你昨天为什么没开悟呢?它是一个水流。一个人要开悟,一定要佛陀给你指导,要有方便门。佛陀说你要怎么做,你要怎么去观察,这个都是文字的记载。所以我认为不太可能。你没有文字的指导,不太可能。



從我的iPhone傳送

父母未生之前本来面目

父母未生之前本来面目

原创 普贤行者 海云和上法语

九、自满一切智菩提愿,亦令他满一切智菩提愿,心得安隐。
  是要使自己的自证智力达到饱和点,也要让我们周遭的人也能达到饱和点。一切智是无所不知,菩提愿是觉悟之愿。我们要将无所不知的智,都要能导入觉性的愿海里。这就必须下功夫去训练自己,培养自己的警觉性与观察力,然后要去超越,深入就能改造。一切智菩提愿是指自己去培养自我觉知的能力,不但自己有觉知的能力达到饱和,也令眷属达到饱和点,是为自满亦令他满。这个能力我们要有,否则是不尽责的,是逃避的。有这个能力,就会使我们的心得安隐。

十、自深入一切如来无尽智,亦令他入一切如来无尽知藏,心得安隐:
  自深入是自己本身所观之境的能力,所观之境是自己要深入一切法,深入一切如来无尽智。如来是自性,自性的无尽智藏就是至高无上的智慧。要用我们觉知的能力,进入至高无上的真理领域。我们自己如果没有能力,就不可能进入,因而至高无上的真理也只是假相,成为一种知识而已。知识化就非真实,真正的“真理”是一种感受的,它是指生命存在的最纯洁、最纯然的状态。最纯洁、纯然的生命真理状态、是还未诞生的状态,就如古人所言“父母未生之前本来面目”。我们现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是已经出生的状态,对于还没有出生的状态,就没办法感受。真理与生命的本然状态,是指父母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未出生之前,我们如何能知道呢?所以修行的关键就在此。这是古人的语言,用现代的白话来诠释就是如此,我们何以感受不到呢?因为我们陷入自我迷恋的漩涡中,懂得几个专业术语自以为懂了,事实上根本不懂。

  “父母未生之前本来面目”用语言文字解释都是知识。语言文字是无法了知生命存在本然状态的,因为我们根本没办法感受。例如修行人的身体生病,大家都会很热诚的用很多方法去治疗,其实那些方法都是无效的,因为只有当事人最了解自己的病,要用什么方法医治。身体产生什么变化,自己最清楚,如果连这种觉知的能力与观察的能力都没有,那就不算修行人,因此我们对自己的身体的状态要有感受。

  一般人对于知识很容易接受,对生命存在的本然状态的体验就不够,对于真理无污染的本然状态体验不够,为何要用“未生之前”?因为只有那种状况不受污染。我们一出生就被污染,因为我们都用自己的意识形态、社会的价值判断去框它。例如一个盘子,一般人用来专做某一种用途,你能否将它转回到其原来的面目上来。实相是完全无有定义,没有框框的形态,而这种状态就必须去感受,若无法感受就会很痛苦,因为你被社会意识形态所牵引。因此真理存在的本然状态是至高无上的,我们要慢慢去感受。先将理路分辨清楚,再进入其原始状况内,就是深入一切如来无尽智藏。真理与生命的原始状态就是本体,就是父母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我们要进入那种状态,就必须要有一切智菩提愿,才能进入,否则无法进入。希望我们都能以自证智力入境缘法力,心得安隐。

  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大智安隐。
撷自《八十华严——离世间品》



從我的iPhone傳送

宗萨钦哲仁波切:真正的修行者就在那里,但我们却看不到!

宗萨钦哲仁波切:真正的修行者就在那里,但我们却看不到!

养心读书

在米拉日巴的十万首道歌当中,其中有一首是在讲述安静的地方。他说,就是在这样安静的地方,过去所有的菩萨找到了他们所要找的东西;也就在这样的地方,不须要太费力,三摩地很自然便会生起。 

把我所有在印度、不丹、西藏的佛学院加起来,也许有超过1500位学生在学习佛教哲学。不过我开始感到有点疑惑,我是不是在以所有这些佛教研究提供大家一种对佛法的渴望?这样做是否真的让大家真正接触佛法?

我佛学院里的学生僧众可以直接在心里默诵许多经论,我可以说学院里有超过一半以上非常好、非常优秀的学生和学者,我的叁个佛学院里也已经培养出大约超过100位堪布,其中有许多堪布也到其他教派传承的佛学院去,甚至去教书。

但是如果问我这当中有几位真正的佛法修行者,那我就要好好想一想才能回答了。这里头也许有学者、有僧众,但是有没有真正实修佛法的修行者呢?我有点怀疑。

事实上,许多僧众、学者、堪布的自我很大,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学者,同时因为有了些许的佛学知识,他们反而失去了最纯真、最塬初的虔诚心。对于所有精神上的修行,不论是持咒、打坐,或是绕塔、建舍利塔等等,他们都会说“噢,所有一切都是空性,所以不需要这些。”之类的话,他们变得很会谈这些。

举个例子,很多学者就像这样:假设我们从来没有去过菩提迦耶,许多的学者会去研究菩提迦耶,他们会研读有关菩提迦耶的一切,所以他们知道菩提迦耶的形状、尺寸、距离、大小等等,他们很懂,但是他们从来没去过那里,不仅从来没去过,他们甚至不会想去。

但是有些佛法的修行者,他们或许不是学者,他们没有去研读菩提迦耶,对他们而言,他们会想“噢!我没有太多的时间,我只有一个长假,我不可能花六天时间去研究菩提迦耶的资料,我只要直接买机票去那里就好了。”

修行者也许没有那么丰富的学识,但是他们修行,所以就直接去了。没错,因为他们没有太多的资讯,所以他们在路上会遇到一些曲折,不过没有关系,因为他们正在往道上行走。

这些实修者他们知道自己是不足的,他们会犯错,但他们会从这些错误当中学习,然后总有一天他们会到达目的地。而那些学者却还在继续研读书本。

当然,若对这一切完全一无所知,先有些资讯是很重要的。研读是好的,尝试学术研究或学习批判也是很好的,不过,从事学术研究或学习批判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要找到修行的道,然后实际的去修行。

西藏有四个教派传承,虽然这样的分法不是很精确,但我认为萨迦派与格鲁派是比较学院倾向的,而宁玛派与噶举派是比较倾向实修的。他们彼此之间常互相开玩笑,有时候那些玩笑开得满认真的。我有些萨迦派的朋友说:“如果只是修行却不研读,就像四肢残障却试着要攀岩一样。”

我回答他们:“但是你知道,典型的格鲁巴,他们试着去拥有一千双手臂却从来不去攀岩,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必须强调,在现今这个末法时代里,决定要直接去菩提迦耶的人是很少有的。第一,佛学在现在是比较式微的,特别是用研究的方式来看待佛法、接近佛法──那种“佛法文化”,现在也许还存在许多那种从文化上产生的佛教徒,而真正学习佛法的佛教徒可能越来越少了。

更糟糕的是,真正修行佛法的人就像白天里的星星一样,他们就在那里,但我们就是看不到。

所以修行真的是非常重要,加上我们其中很多人其实已经没有时间了,我们这些人当中,有些正处在由山顶开始慢慢往山下走的状态,如果我可以活在地球上90年,那么一半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我们的每一天都是很宝贵的,所以将自己的精力跟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在修行上非常值得敬佩,也是我们大家应该非常渴望以此为志的,我们应该要这样祈请。



從我的iPhone傳送

如此做,“心”将焕然一新。

如此做,“心”将焕然一新。

阿姜查尊者 

觉醒地停留在一个所缘上 心将焕然一新
我们必须开发内心,就如开发身体一样,必须锻炼它,早晚慢跑,身体很快就会变得敏捷与强壮,呼吸与神经系统也会变得更有效率。锻炼心的方式与此不同,身体必须动,心则必须静,要引导它停止、歇息。

例如,禅修时采用一个所缘--入出息,作为基础,成为我们注意与省察的焦点。我们注意呼吸,代表我们是清醒地跟随呼吸,注意它的节奏来与去,放下其他一切。觉醒地停留在一个所缘上的结果,将会让我们的心焕然一新。但若让心四处游移,它就无法统一或静下来。
我们说心「停止」,意味着它感觉自己好像是停止的,不再四处乱跑。就如我们拥有一把利刃,若不加选择地乱割东西,如石头、砖头或草坪,它很快就会变钝,我们应以它来切割适合的东西。同样地,若让心跟着毫无价值与用处的念头与感觉流浪,心会变得疲惫而虚弱。若心缺乏活力,智慧就无从生起,因为无活力的心,就是没有定的心。

若心不停止,就无法看清六尘的实相。觉知心就是心,六尘就是六尘,如此的认知是佛教成长与发展的根本,是佛教的心要。当我们看见自己与行为模式时,就会发现自己就像小孩一样。小孩什么都不知道,从大人的眼光看小孩的行为,他游戏与跑跳的方式,他的行为似乎没有任何目的。若心未调伏,它就如小孩,我们糊里糊涂地说话,并愚蠢地行动,可能连酿成大错都还不自知。

因此,我们应训练这颗心,佛陀教导要训练心,要教导它。即使以四种资具护持佛教,我们依然是肤浅的,他只及于树的表皮或边材。对佛教真正的护持--树心,只来自于修行,依循教法训练身、口、意,别无其他,这才是精华所在。若我们正直与诚实,拥有戒与慧,修行就会成功。那里将没有怨恨与敌意的因,我们的宗教就是如此教导我们。



從我的iPhone傳送

胃痛、头痛、心绞痛,心肌、心脏、心律有问题,一个良方三味中药

胃痛、头痛、心绞痛,心肌、心脏、心律有问题,一个良方三味中药

国医名家频道 


作者 l 神希园
来源 l 神希园(ID:shenxiyuan999)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每每聚会后,发现自己跟别人差距很大,就只好拿这句话来自我安慰!然而,这句话的确内涵颇深,比如中医治病也是如此,“药不在多,有效就行;方不在广,有用才行”。毕竟,中医治病终归还是要靠“实效”说话。

古往今来,中医方剂千千万,有药仅一味的独方,也有平均药用七八味的经方和时方,更有一般药用四五味的“三两三秘方”,当然也有几十种中药组合的大方。但是,从古今所有方剂的平均药味组成来说,大概率是“十味”左右。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中医开方从来就没有要比一下谁开的药多,谁开的药少,真正要比的是,谁用最少的药,就能起到好处的治好疾病

比如在治疗疼痛的时候,其实无论经方时方,都有一些名方,仅仅几味药的那种。经方中的芍药甘草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全方都只有两三味药。而时方中也同样有只需要两三味药的良方,失笑散、丹参饮便是如此。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丹参饮

丹参饮是出自清代名医陈修园的《时方歌括》,全方主要由“丹参一两,檀香、砂仁各一钱”三味中药组成,煎服方法是用水一杯半,煎至七分时,去掉药渣,温服。对于丹参饮的现代用法,依然可以按照原方剂量进行折算,也就是丹参30克,檀香3克,砂仁3克,水煎服。

丹参饮这个配伍是有它独特意义的,全方以丹参为君药,主要发挥活血化瘀的作用;以檀香和砂仁为佐药,主要发挥行气宽中止痛的作用。俗话说得好,“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而丹参饮就是专门解决“不通则痛”的,而且只要方药对证,煎服得法,在临床中的效果自然是很好的,诚如清代名医陈修园所说,一个字:“稳”

之所以就这么三味中药就能发挥如此奇效,最重要的还是陈修园所选的三味中药比较特殊。丹参是全方的君药,也是一味“活血散瘀,镇静止痛”的良药。明代医学家倪朱谟在《本草汇言》中指出,丹参“去滞生新,调经顺脉”,是一味药用功效十分强大的中药,并进一步指出,一味丹参,“补血生血,功过归地”,“调血敛血,力堪芍药”,“逐瘀生新,性倍芎䓖”,所以,丹参一出,瘀血必散。

对于檀香来说,《药性赋》中如是说,“檀香定霍乱,而心气之痛愈”,虽然寥寥数语,但是却把它的功效表述的淋漓尽致。这与现代中药学对它的认识是一脉相承的。从中药学的角度来说,檀香味辛性温,归心、肺、脾、胃经,主要具有行气温中、开胃止痛的作用,临床常用檀香治疗胸痛、腹痛、胃痛以及冠心病心绞痛等病症。只不过檀香的用量一般比较小,常规剂量为2~5克。

对于砂仁来说,它的用途也堪称“神通广大”,明代医学贾所学在《药品化义》中指出,砂仁“散结导滞,行气下气”;明代医家倪朱谟在《本草汇言》指出,“上焦之气梗逆而不下,下焦之气抑遏而不上,中焦之气凝聚而不舒”,“砂仁治之,奏效最捷”;黄元御在《玉楸药解》中指出,“和中之品,莫如砂仁,冲和调达,不伤正气”。综合而言,砂仁这味中药的临床用途还真是能够给人们带来诸多惊喜,善于运用,必能在临床中发挥惊人的效用。

药理研究表明,丹参饮对于对心肌缺血动脉粥样硬化血液流变学胃肠道系统都有一定的作用[1]。而且药理研究发现,丹参饮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扩张周围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心肌收缩力,降低血浆黏度,改善微循环[2];不仅如此,丹参饮还能抗心肌纤维化,影响心肌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抗凝,影响心脏超微结构,保护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等多种药理作用[3]。另外,还有研究发现,丹参饮不仅可以促进红细胞再生,还可以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起到降血糖作用[4]。

对于丹参饮的现代临床用途,可以说是极其广泛。临床研究发现,丹参饮可以用于治疗冠心病,慢性胆囊炎,胆囊手术后遗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慢性活动性肝炎[5];慢性胃炎,肺源性心脏病,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心肾阳虚型心力衰竭,消化性溃疡,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6];心律失常,心力衰竭[2];胸痹,胃脘痛,头痛[7];冠心病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不稳定型心绞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慢性萎缩性胃炎,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糖尿病心脏病[8]等多种疾病。

无论是从中医临床角度,还是从现代药理角度,都不难发现,丹参饮虽然只有仅仅三味中药,但是它在临床中的实力确实不容小觑。它无论是对于胃痛、腹痛、头痛、心绞痛、痛经等疼痛性疾病有较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对于心肌问题、心脏问题、心律问题,它都能发挥颇为独特的作用,而且药用效果也是不俗的,堪称心脏的“守护神”。

丹参饮作为一首“祛瘀、行气、止痛”三合一的奇效良方,临床用途也很广,且仍有更多发挥空间。不过需要记住的是,丹参饮的主要适应证是气滞血瘀,如果不符合气滞血瘀证型的,使用丹参饮可能无效。另外,由于方中丹参活血作用较强,且用量很大,因此孕妇不宜使用,女性经期不宜使用,有出血性疾病的不宜使用,以及对本方中药物过敏的人群不宜使用。

参考文献

[1]孔令雷,杜冠华.丹参饮的现代研究进展[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35(3):197-200.
[2]李国英,李征.丹参饮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2):172.
[3]陈惠,孙朦朦,安然,等.丹参饮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3,33(1):27-30.
[4]陈亚红,刘传鑫,何涛,等.丹参饮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J].中草药,2019,50(5):1164-1174.
[5]胡治文.丹参饮的临床应用和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1,(1):63-66.
[6]赵富花,刘永刚,何进来.丹参饮的临床新用途[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2):160-161.
[7]于广莹.丹参饮临床应用举隅[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365-1366.
[8]李诗畅,张慧,于莹,等.丹参饮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7,34(5):117-120.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