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宝藏(2011年版)第6天
普巴扎西仁波切 囊加花海
相对来说都非常了不起,初次进入佛门乃至今天,我们也从事过很多很多善行,从这个角度来说,已经非常非常了不起。当然,我们现前也不能让自己仅仅依靠做几件善事满足,当然还不够,还需要更加去创造。所以这次传讲的无上窍决大圆满,在这次传讲的过程中若能圆满通达,并且以后如是修学的话,相信我们的见解会增长得很快。
也有很多居士问,他修学无上窍决大圆满有多少年的时间了,但是至今并没有感觉到见解有多么增上,所谓的功德也好像没呈现多少,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呢?这些从总的角度来说,可能就是由于我们业力沉重的一种表现,从某种角度来说当然是这样的。但这样一来,很多人觉得若是业力不是很沉重的话,见解绝对会增长,甚至功德也会圆满,但是有时候觉得这好像一种借口般的。但实际上令见解不能增长,功德无法增上的缘故,多数还是你对无上窍决大圆满的理解并不是那么很通达,所以落实到行为当中做得并不是很圆满,可能就是这些原因导致成你的见解不增上,下面我们还会讲解类似这样很多显现。
我先给你们举个例子,往昔我在很多居士前也讲过这个公案,讲解这个公案的目的并不是在讲解他人的过失,而是讲解如今我们作为一位修行者,时时要观待自己的修行。平常所传讲的很多公案就是告诫我们,他人有这样的一些过错,现前观待一下我们在座修行者有没有这方面的一些过错,有没有这方面的一些偏见,若是具有的话应该及时改造,因为修行并不是走个过程即可,我们还要付出很多很多,所以要懂得这些道理。
记得当时我在某个地方,如同今天一般聚集很多居士,我正在讲《上师瑜伽导修》。在座的很多居士说,如今在座的居士们修学上师瑜伽,即便没有几年的时间,也有半年以及一年以上的时间了。当时我心里也很高兴,那么多的修行者,修行了一年以上的上师瑜伽,非常非常了不起。这时候我就想,一年以上修行者应该这方面的道理是很精通的,所以就出了几个问题,后期弟子们回答非常非常不理想,回答得非常非常不理想!当时我在想,是什么原因今天这个回答不那么理想呢?历代传承祖师为后代弟子传讲过程中,若真正遵照无上窍决大圆满的见、修、行而做的话,这样的果位是得得到的,但是如今很多修行者修了那么长的时间还是没有很好的进展,这是什么原因呢?
当时上课的时候我们还是按照正常的方式上课,上完课以后我把其中修行稍微好一点,时间长一点,平时从事善法也好,根机高一点的几个居士留下来,问问他们平常是怎么修上师瑜伽的。当他们把整个上师瑜伽的修行跟我说了一遍以后,我才真正总结出他们的见解不增长的最大原因,主要在于两件事上:一是很多修行者都在修上师瑜伽,就如同他们自己所说般的,已经修了一年以上的上师瑜伽,但是很多修行者把上师瑜伽当做一门功课来完成。什么叫功课呢?从头到尾念一遍,再交杂一些其中的观想,比如身要七支坐法,语要排九节佛风,包括里面的一些观想,就从头到尾念诵一遍,里面的心咒不管念诵多少遍,比如五百遍、一千遍,总之从头到尾念诵一遍,包括里面的一些观想,就把它称之为上师瑜伽修法。但这次我们在讲《上师瑜伽导修》的时候已经多次提示过,仅仅具备方便而不具备其他条件的时候,成办解脱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它并不是无上窍决大圆满的本来教义。
无上窍决大圆满的修学要具备四个特点,就是我们这两天所传讲的,第一、传承法脉清净具普遍之信心以上讲了,现前正在讲解通达方便。那么通达方便当中,念诵仪轨及观想稍具有,但是要记住的是,我们紧接着有认识智慧和善巧运用。若不具备这几个条件,仅仅在方便之上而成办解脱,这可不像无上窍决大圆满的教义当中所传讲般,在短短几个月、几年时间当中成办解脱,这是很困难的,原因是这个因果还是有些颠倒。所以我告诫很多居士,就是由于你把上师瑜伽当作一门功课来完成,比如我们初次在修显宗的时候,平常你所念诵的仪轨是《阿弥陀经》、《地藏经》,还是这样的经、那样的经,总之从头到尾念诵一遍,我们就把它称之为我的功课已经念诵完了。所以现前把它返回到修上师瑜伽上,《上师瑜伽导修》从头到尾念诵一遍,就觉得这个法已经修完了,实际上他只是走一个过程而已,并不具备真正无上窍决大圆满的要义,要记住这一点,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虽然很多修上师瑜伽的弟子都遵照导师的教言,每天早上早起,并且一座不小于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尤其有些弟子还能做到修学两个小时,非常了不起。但是在调顺众多烦恼方便之上,并没有完全遵照无上窍决大圆满的教义,而是把其他教派当中的一些调整烦恼之方便,与他所修学的上师瑜伽两者交杂在一起。你说这叫小乘教法也不像,说大乘教法也不像,说纯粹是密宗也不像,因此所有一切都是自己创造的一个传承。这个法好像也抽出一些,这个法也具有一些,那个法也具有一些。当然我并不是说这种修法不消尽烦恼,烦恼消尽是绝对的,因为一切都来源于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但是调整烦恼见解增上的速度之上、时间之上大大会折扣。我们在讲解显密差异的时候,显宗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方能成就,这是历代传承祖师所共许的。遵照密法的教义而修行者,即便是下等根机一生可以成办解脱,这也是历代传承祖师所共许的。三大阿僧祇劫和一生的时间几十年,两者对比,那这个差异大得不得了!不要说三大阿僧祇劫,即便一大阿僧祗劫也无法与年来计算。
举个例子,这个宇宙从空间而逐渐形成宇宙,到达有生命存在称之为二十个小劫;有生命存在直到现在,到最终一切生命从地球消失的时候称之为二十个小劫;地球开始毁灭直到完全消尽二十个小劫;在空中二十个小劫。此八十个小劫称之为一个大劫,想想这无法用年来计算。显宗要这样三大阿僧祗劫方能成就,从速度之上,密法为什么这么迅速呢?原因就在于它的见解、修行、行为,多方面条件于其他法更为殊胜的缘故所致。我们在讲解显密差异的时候,密宗比显宗的法殊胜于四个点上,从总的角度来说,叫见解不迷惑、修行方便多、行为无辛劳、根机为上等之根机。如今我们在修学无上窍诀大圆满的过程中必须懂得自宗派的要义,而不能把所有的一切法都交杂在一起。虽然这并不能说不能调伏自己的内心,但刚刚所说的从速度上,成办解脱的时间上大大会折扣。
我们平常口口声声说我要今生成办解脱,因为已经认识到轮回的过患,所以我现前等不及在轮回当中再这样漂泊,我必须一生当中成办解脱,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若是成办这样的果位,因果决不能颠倒。比如从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地方到某一个地方为终点,需要走十分钟的时间,这个十分钟就看你用什么样的工具,若是你所坐的工具只能十个小时才能到达的话,那十分钟是不可能到达的,因为它的速度已经大大减退。我们刚刚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无上窍诀大圆满对它生起信心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一种根机,但是在实修过程中,我们必须完完整整,切切实实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修学为妙,决不能掺杂于一点点私心。可能很多人认为,历代高僧大德所传讲的一切教义都是善行,只要我去从事他们的善行,相信可以消尽自己的烦恼。这是没得说的,当然会的,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闻思所知功德虽具无量”,凡是所行持一切善法,所听闻一切教义,功德是无量的,但是迅速成办解脱光凭这一点是很困难的。如同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胸中虽持十万之多法函,临终之时也不能获得真实之利益”。就是说,即便你今生从语的角度从事多少善行,身上从事多少善行,即便站在理论上通达多少道理,即生成办解脱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必须认清这几点,这样一来,我相信你以后在实修过程中,知道我应该着重往哪方面走。
我这两天说过,即便我们在座的信众都对无上窍诀大圆满有信心,并且把身心投入到这样的教法当中修学,我们修的时候当然修学这样的法,因为它是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要,尤其从不同的角度而言,它是迅速成办解脱唯一之因。但在学理论的过程中,并不意味着像我昨天所说的,我们今天要从这个地方到达某一个地方,先步行走五分钟,再坐上卡车走五分钟,再坐上班车走五分钟,再坐上小车走五分钟,就这样不停在路途上变来变去。只是耽搁时间之外,当然这种行为并不意味着没有功德,功德是有的,不管你的表述是依靠其它的工具,仅仅依靠步行的话,只要往前走一步,离终点站就会近一步,这是没得说的。但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愿望是今生要成办解脱,那今生又有多长呢?从小直到现在几十年已经过去了,余下的时间当中还有多少个几十年呢?甚至有没有几年的时间我们都不知道。也就是说,我们时时期盼即生要成办解脱,这个“即生”可能是几个月,可能是几年,最长也是几十年,要在这段时间当中必须成就!这是特定的事情!因为紧接下来阎王爷决不会再给我们多余的时间,那么这么短短的时间当中能否成办解脱,时时反观自己的内心即知。
刚刚所传讲的,修学无上窍诀大圆满,若是形成刚刚以上所讲解的这两种不圆满之行,相信不要说一年的时间,十年、一百年时间,见解可能有所进展,烦恼也会有所减少,但是即生成办解脱不大现实。若是会现实的话,那违背了历代传承祖师的教义,历代传承祖师在讲解“因法相乘”的时候,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方能成就,这是历代传承祖师所共许的,因此我们以后时时要铭记这一点。
这些我们昨天已经说过,一位修行者问一位高僧大德:“所有一切导师传讲的教义之中,哪一个传承最为殊胜?”此时这位高僧大德说:“站在自己的立场之上,与自己根机相应的法最为殊胜,但要是从法的角度来说,唯独密法最为殊胜。”如今我们就从事着这样殊胜的法门,从某种角度来说,对法生起信心,身心投入修法之中等多方面条件都在成熟,这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时间,应该珍惜这个缘起。因为这可以说是无始以来我们以此所获得到的缘起,现前决不能在我们手中消失,若是在手中这样没利益而消失的话,那太不值得了!相信我们今天所具有的福报是无始以来从事善法得到的果报,应该珍惜为妙。
昨天我们主要传讲的是通达方便,通达方便总分为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念诵仪轨和回向五个部分,决不能轻视啊!认为大概就这样吧,反正我只要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好像当时也有一些明了,它的本性也是空性,因为没有耽著和分别心。光凭这一点是否称之为出世间禅定难度是非常大的。
开始入门的信众,你们现在不要想到刚刚所讲的这个例子,认为这么高,我何时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这不要紧,只要遵照导师的教言一步一步修学着走,见解增上是迟早的事。紧接着我所举的这个例子,因为我们中途要讲这么一些例子,我相信能越过这些例子的人,当然他的智慧已经非常了不起。若是超越不了这种比喻的人,就充分地说明你的禅定还是不够。
好,我现在就出这么一个题。比如平常你在打坐期间,都说我是在明空不二之中。那我们说明空不二,你平常打坐的时候,前面面对的是墙,还是一朵花,还是什么?要是前面所面对的是一朵花,当你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能看得见花吗?知道是花吗?若看不见花,那就说明五根已经遮止了,这时候即便你说明空不二,还是第八识阿赖耶识,但这一点我们前两天已经说过。当然你不得不承认能看得见,因为《般若心经》讲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并没有说“空即是空,空即是空”,当然还有一个色法,这就充分地说明你应该看得见。
那么看得见这朵花的话,紧接着我们往下说,在看得见这朵花的时候,能看得见、知道它是花吗?若是不知道它是花的话,和前五根识又有什么区别呢?前五根识虽然有明了,相对来说五根起作用的原因,它也相对有明了。但是这个明了,它是一种迷惑当中的明了,因为这个“明了”还没有专注在某一个境之上,所以不能称之为第六识之明了,当然它不是智慧,所以更遍知不了,那就是前五根识咯。当然,我们的见解不应该是这样的,紧接着只能说知道是花。
知道是花的话,紧接着下面第六识状态当中,既看得见花,又知道是花,这是第六识耽著,我们是这样树立的。比如当你看到花的当下,看见花,知道是花,这时候从外面所“看得见花”和“知道花”,两者有先后次第吗?是先有花,后面才有知道花的念?还是前面有知道花的念,后面才看见花?若是先有(花的念)的话,那么没有花之前哪来的念呢?念什么呢?想什么呢?若是先有花,再有思维的话,谁知道是花呢?好,紧接着我们只能说它是同时产生的。
那同时产生的话,下面紧接着,在知道花的当下,看见花的这个“花相”和知道“花念”,它俩有“这以外是花,这以内是念”,能分得开吗?产生第二念分开的时候就叫分别心。前面耽著,当知道是花的当下,哪以外是花,哪以内是你自己的心呢?从哪里分?从花的这儿、这儿、这儿、还是皮肤之内,你的心到底在哪里?若是分不开的话,就叫“能所一如”。
紧接着往下看,我们平常打坐的时候也说是明空不二,你能看得见花也知道是花,和前者有什么区别呢?名词上谁都会说前者有能所二取,后者没有能所二取,请问什么叫能所二取?看见花的时候叫所取,知道花的时候叫能取的话,那后者也具备能所,你不是说也看得见花,也知道是花吗?(如果你认为)前者能所二取是对立性的,后者是一如的,那我们刚刚已经说过,若是对立的话,前面第六识状态当中,当你知道花的当下,哪以外是花,哪以内是你的心呢?那怎么树立呢?若说好像这样说下去,应该说就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可不能说第六识是我们的禅定。
这么说下来,可能也有很多很多难度的地方,但是实际上真正修过禅定的人,这一点都没有难度,因为你已经修过了,这些都是粗糙的分析方法。修过法的人,我刚刚开始说到是这样、那样的时候,他早就已经知道,说是这么说,实际上是这样的。但是禅定不够细致的人,我相信你永远离不开第六识,只不过是你自己欺骗自己,认为我的见解非常明空不二。怎么个明呢?“我能知道啊!没有耽著和没有分别”。是的,在第六识状态当中没有分别,这是第六识本身的状态。你说不是耽著,那什么叫耽著呢?知道花的时候就叫耽著的话,那不是禅定当中空即是色的时候也知道这个色法,难道也叫耽著吗?你说耽著是心去想的时候,安住的时候他自然知道。那什么叫自然知道和心的想呢?
我们先举个例子,你在没有知道这是一朵花之前,你还进入到这个自然吗?不能,因为从自己的角度来说,这个自然也是心生。从我们角度来说,见解本身不是心生的,它是本具有的。那我们所说的,心知道外境的时候它也是心生,那后期知道过程当中,两者有什么差异呢?细致一点,这样传讲的目的在于何处呢?修行者应该细致一点,决不能盲目就在一处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认为一切都已经圆满。若是这样的话,其它的一些宗教,比如外道教有一些裸体教等等类似这样的一些教派,从小就进入山洞天天去苦练打坐,平常以树叶作为衣服,树皮作为饮食,就这样时时在山上像一个野生动物一般,就这么度日,天天都在打坐。这一点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曾经说过,“能知修行不知妙解脱,岂不犹如禅天定”。所以这次我们为什么不直接讲解座下的一些事,不管是梦中中阴,还是临终中阴,还是后得的一些行为等等,而讲解座上呢?因为后期这些能否达到圆满,完全取决于你座上的功夫,你座上见解没有赤裸之前很难与座下融洽到一起,这一点我跟你们讲过一些例子。
以前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到一个县城的时候,有一个寺院的主持,这位活佛把他平常修行的一些经验以及他的见解给上师汇报。此时上师说,非常了不起,但这位活佛说,虽然他有这样的见地,但平常很少与座下契合到一起。上师说这就是座上的功夫还不到位。也就是,第一、见解不稳定,见解还不够清净。只要见解稳固清净的时候,自然与座下契合到一起,就好比什么呢?好比铁匠把这块铁往火里放的时间越长,拿出来的时候这个热度时间越长。若是往里面放一下就拿出来的话,里面还没有烤热,在外面的时候会更冷的,很快就冷了,所以座上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此时时要把握住座上。但当然也不是轻视座下以后就不需要护持正念,座下的时候也要护持正念,但是座上的功夫远远超胜座下提起正念的一切善行。相信我们慢慢这样去理解,功德会增上的,知道的越来越会多。
我们把方便当中的前行之前行以上讲完,入座前行分为身要七支坐法、语要排除九节佛风、意要发菩提心三个阶段。身要七支坐法的姿势,以及坐的过程中要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如是修学才具备密宗的一些特色等等,昨天已经讲过,今天紧接讲解“气要排九节风”。
气要排九节风,从显宗的角度来说,此乃密宗独特的一种特殊方便道,所以决不能轻视。不要认为这只是一种姿势和意念的一种净观而已,但实际上它的意义非常非常广大。由于时间的缘故等等,我们现在还在讲方便,等两天再讲智慧的时候还会讲的更细致一些,所以我们就把时间全部放在方便之上。
2.语要(排九节风)
【左手结金刚拳置于左大腿动脉之上,】前面我们不是已经讲过身要七支坐法,身要七支坐法以后,紧接着我们就要开始排九节佛风。左手结金刚拳,就是把大指拇放在无名指根,所有的指拇加过来形成金刚拳,这就叫金刚拳,放在左大腿动脉上。因为无名指根和大腿上有一根脉,这是飘动业风之脉,若暂时在修行过程中压住这些脉,让这些业风停止,对智慧增上起到很好的缘起作用,所以我们在做姿势的时候要懂得这些道理。
【右手结三股金刚印,】就是中指拇立起来,三个指拇放在三处,这就是三股,就这样,这个没什么不会,这叫三股金刚印。
【以中指抵住右鼻孔,由左鼻孔排气三次,所排之气如小麦形状(两头细中间粗:初缓、中快、后缓)。】先慢一点,中间快,后面再慢慢放下,就像一个小麦的形状一般,小麦的两头很尖,中间很粗,排气的时候,就形成这样的形象,这么排气。排三次气,【观无始至今由嗔心所造一切罪业及病魔,】以及修法之时所呈现的贪嗔痴烦恼,比如以贪嗔痴烦恼而呈现的昏沉与掉举。因为修行当中的昏沉与掉举是修行最大之障碍,我们把它称之为两大魔障。所以在排除九节佛风的时候,既要把无始以来至今嗔恨心所造的一切罪业,以及修行期间的昏沉与掉举,【如灰白色之垢气般排出,并得清净。】排的时候要配合这样的观想,观想无时以来直到现在,先是瞋恨心,瞋恨心而起的一切烦恼,以及修行期间所呈现的昏沉与掉举,以白灰色般的气而排出,把排出的气颜色观想成白灰色,并且得到清净,这是第一个。
紧接着又换一个姿势,【复右手结金刚拳置于右大腿根动脉之上,左手结三股金刚印,以中指抵住左鼻孔,由右鼻孔排气三次,】和前面一样,只是前面是左边排气,现在是右边排气,排三次气。前面是嗔恨心,但现在是【观无始至今由贪心所造一切罪业及病魔如暗红色之垢气般排出,获得清净。】以及修行期间的昏沉与掉举,不是很多人都在说,修行期间昏沉掉举太重了,那么我们在排除九节佛风的时候做这么一个净观,对以下修行起到很好的作用,具备修学正行之法器。所以在观想的时候如是观想,把这个风观想成红色,不是鲜红的红色,是暗红色的气而排出得以清净。因为贪嗔痴烦恼本身是一个罪业,所以颜色不要观得太鲜艳,比如白的观成白灰色,红的也不是鲜红色,观成暗红色的等等,就这样,获得清净。
【最后,双手结金刚拳各置于左右大腿根动脉上,两鼻孔同时排气三次,观无始至今由痴心所造一切罪业及病魔如烟渍黑色之垢气排出,获得清净。此名为语要排九节风。】以及修行期间所呈现的昏沉与掉举,这个气的颜色,黑色不是那么很鲜的黑,就像烟渍般的,这个黑色颜色非常不好看这种形状般排出,得以清净。前面是嗔恨心,第二是贪心,第三是痴心。此名为气要排九节佛风,这个已经懂了,姿势和观想没什么不懂的,若是再不懂的话,多看几遍就懂了。
紧接着就要知道排九节佛风有多么大的意义呢?不就是一个姿势和一种观想吗?意义非常广大。我们如是排气的目的,因为身上具有三脉,里面飘动着贪嗔痴一切烦恼,像飘动之风,以及它的识——贪嗔痴烦恼等等,如是依靠排除九节佛风的方式能消尽飘动一切烦恼之气,也能断绝一切识起到很大的作用。不是很多人都爱修生圆次第吗,生圆次第心中所有的一切法就在身当中出现缘起法,就在这个缘起上面如是净观而消尽一切烦恼,所以气要排九节佛风非常重要。
【于修法中,若不具语要之法,虽作修持,但易现诸多散乱,】不是也有很多居士说,平常我也一样在修行,但是昏沉和掉举太多了,这该怎么办呢?当然从某种角度来说,由于见解没有赤裸的缘故,昏沉和掉举仍旧呈现也很正常。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可能初次开始打坐期间不具备很多殊胜方便道的原因,即便进入正行,你不具备这个法器,所以昏沉和掉举时时会阻碍你的见解增上,因此前面排除九节佛风之殊胜方便乃至关重要。
【且心随念不能安住,此乃不具前行方便所成之障。故修法之前以身要、语要之调整目的即此。】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的目的就在于此上,这上面决不能加于一点点私心。
排除九节佛风为什么说能形成修学正行之法器呢?比如我们平常煮饭的时候,你这个锅一直都煮着饭,但是没有刷过,今天你又要在这个锅里煮一顿饭,如果还是没有刷锅,即便今天煮的时间和上面加上水都刚刚合适,但是煮出来的饭决定有一种怪怪的味道。不是你今天的时间不到位,而是锅底还沾着很多很多以上没有刷洗的脏东西,因此它会把你今天所煮的饭两者混杂在一起,这样一来,今天的饭即便多方面条件成熟,仍旧有很怪的味道。像这个比喻般,我们平常打坐的时候,初始不依众多殊胜方便调顺烦恼直接进入正行,就是由于前面这些极重的烦恼,以及后面的修行交杂在一起的缘故。当一开始修行期间要不是昏沉,要不是散乱,这一座怎么也平静不下来,这就是由于缺乏殊胜方便的缘故所致。这些殊胜方便道真的非常重要!我们刚刚说过,密法比显宗殊胜在于四大精要法,其一就是修行方便多,要记住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法。
如果前面排除九节佛风,具备这些前行殊胜方便道,后期在进入正行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多的昏沉和掉举。【尤其语要排九节风,如同煮饭,先将脏锅洗净,方能煮成香喷喷之米饭。】就好比你今天要煮饭,把锅刷干净再开始煮今天的饭,相信煮出来的饭味道非常香甜。就是说,前面依靠殊胜方便消尽粗大之烦恼,主要是气要排除九节佛风方式消尽烦恼,这样一来,后期在打坐期间无论修什么法,昏沉和掉举就不会那么多了。当然我们不能说完全没有,因为我们必然是在凡夫阶段当中修学,有一些昏沉掉举很正常,但不会像平常那么多,这就是前面具有殊胜方便道的功德。
【同理,上座之初先排出垢气,可去除烦恼,即成修持正行之法器,】不是如今也有很多修行者说,我现前是想修正行,但是由于我烦恼太沉重的缘故,怕修学正行不具这个法器,因此我想还是前面的多修一点,不管是加行也好,要不修其它很多很多共同法,这样一来依靠这些方便消尽自己的烦恼。当然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都非常有道理,但是又要记住的是,如今我们在修学密宗正行法的时候,同样要配合着前行做修行,还是没有离开过前行。何时离开前行完全取决于你的见解,当达到“若能执守本体,妄念越粗大,以及当时妙力有多么迁变均成为本体庄严”的时候,前面的前行已成为智慧的妙用,在没有达到这个地步之前,我们还是要着重前行,因此前面的这些都非常重要,决不能轻视啊!
【于正行中易将自心安住,具足如是利益。故行者务必提起正念如法行持,切勿流于形式。】所以在打坐期间有这方面很好的效果,因此以后在实修过程中尽量往这方面发展。尤其我们每天,我相信很多弟子都不间断一座,这一座我们修行必须完完整整。从第一次开始前行之前行直到回向之前,所有的一切条件都应该一一具备,决不能加于一点点私心——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就觉得自己是最伟大,认为释迦牟尼佛讲解的教言还是那么回事,但最终修出来的结果是什么呢?三恶趣。遵照释迦牟尼佛教言的后代弟子,最终得到的结果是成佛。两者之间的差异,我相信我们后代弟子可以做个比较。如今我们也作为后代修行者,当然要遵循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修学,决不能掺杂于一点点私心。这一点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平常讲法期间着重讲解这些道理,尤其我们昨天也说过,萨迦班智达曰:“方便为次要,智慧为主要者,已堕入声闻之灭谛矣。”以及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能知修行不知妙解脱,岂不犹如禅天定”,修来修去还是世间禅定。为了让我们所做的一切善行均成为成办解脱之因,这方面应该细致一些,这就没什么不懂的地方了,以上称之为“气要排除九节佛风”。
3.意要(发菩提心)
菩提心这上面所讲解的文字并不是很多,主要是由于下面我们要进入正行,所以前面的前行只是从短短的词句当中做一些解释而已。若是真正理解意要发菩提心,我们可以阅读一些《普贤上师言教》、《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及《圣者言教》。《圣者言教》这两天我们还没有拿过来,过两天拿过来到你们手中,到时我们可以多阅读一些这方面的教言,里面对意要发菩提心讲得很细致,尤其在实修过程中应该如是修学等等,里面一步一步传讲非常非常详细,因此以后如是去操作,我相信非常非常有益。
按照我们这上面短短几句话的解释是怎么说的呢?【菩提心分为胜义菩提心与世俗菩提心。】但这里的意要发菩提心也称之为发菩提心,是发心当中最殊胜的发心,称之为发菩提心,发佛菩萨以及成办解脱之心,解脱之心也叫菩提之心、佛的心。我们发心的时候还要分为恶念发心、无记之念发心和善念发心;善念发心还要分为小士道之发心、中士道之发心和上士道之发心;上士道还要分为三种心力等等。总之,这些道理在其它教言当中讲得非常细致,所以稍微知道一些非常好。尤其《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之中,这些也讲得很细致,也可以阅读一些这些教言。
那么发菩提心,刚刚所说的是上士道发菩提心。菩提心分为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这个“菩提”是究竟佛果之心,分为两种。佛的境界为什么分为两种呢?随着众生修行不同的境界而分为两种菩提心,而不意味着菩提心必须得有两种。比如对我们初次修学佛法从事善行的修行者来说,仍旧站在思维造作之上,直接达到胜义菩提心是不现实的,所以此时再树立一个更殊胜的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相同的一个菩提心,就叫世俗菩提心。菩提心本身就是胜义菩提心,当然没有那么多种,而是根据修行者的修行次第分为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
【胜义菩提心乃证悟真实见解之悲空双运,】圆满实证见解当中,如《般若心经》所讲解的色即是空,色即为悲,空性即为智慧,就叫便智双运,也叫明空不二,也叫悲空双运等等。圆满实证这个见解的时候,这个大悲是一种普遍性的,是无缘的。什么叫无缘呢?没有一个所缘的对境,因此这种慈悲心是普遍性的。我们平常生起来的慈悲心,首先为何要观想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的父母,目的就是为了我们的菩提心这个发心不变成一种偏袒——对某某起慈悲心、某某不起慈悲心,某某生起这样的悲心、某某不生起这样的悲心,就是为了避免产生这个过失而如是传讲的。但当圆满实证见解的时候,悲心是无缘的,没有一个所缘,但是慈悲心一样广大,这时候由于无缘,就是他的空性、他的自性,本性已经证悟到空性的缘故,因此称之为悲空双运,圆满实证这个见解的时候,就叫胜义菩提心。但是要记住的是,不管是胜义菩提心,还是世俗菩提心,它要具备几个道理,我们下面还会讲解。
像刚刚所说的悲空双运当中,为什么称之为胜义菩提心呢?因为我们在讲解世俗菩提心的时候,菩提心要具备两个要义——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愿菩提心要具备慈悲缘众生和智慧缘大觉两个要义。行菩提心,三门从事善法。那么在胜义悲空双运当中,怎么具备以上所传讲的这几个要点呢?比如在执受本体当中,这个慈悲是无缘、是普遍性的,因此慈悲缘众生已具备。这时候由于执受本体的缘故,这个所缘,我们只是用名词树立之外,实际上这个无缘之慈悲和众生本来就是一如的,由于执受本体的缘故,本体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刹土,所以两者已达到一如的时候,智慧缘大觉也同时具备在悲空双运之中。悲空双运本身就是一个无为法,我们平常说三门行持善法称之为行菩提心,但如今执受悲空双运当中,它本来就是一种行菩提心,所以菩提心的几大要义在胜义菩提心当中如是圆满,但不需要分为几个阶段,在胜义菩提心见解悲空双运当下已经具备一切菩提心。
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加行发心正行无所缘,结行回向殊胜所摄持,此乃趋入解脱三要法。”这三点,初次开始修法要分为三个阶段来树立,但是最终圆满实证见解的时候,见解本身就是悲空双运,它就是胜义菩提心,见解本身已经达到便智双运,它就是清净之正行。就是在执受本体当中,妙力起现一切之相均成为本体之庄严的时候,它就叫发心,就叫清净之正行,在这种见解当中,后期所讲解的回向,真实回向——悲空双运,也就是三轮体空同时圆融到悲空双运之见解当中,它就是清净之回向。此三者同时圆融到一个法当中就是见解,就不需要分为三个阶段。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它就是菩提心,它就是正行,它就是回向,就不需要分为三个阶段。但是如今我们见解还没有达到这个地步,这时候决不能高攀,仅仅走个过程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一来,相信大家都会知道悲空双运。
【但初行者证悟实相之前,难以胜义菩提心而行持,故应先发世俗菩提心为要。世俗菩提心可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首先应知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曾做过自己的父母,彼等作父母时,与现世养育我等之父母无有差别,皆具极大之恩德。】如今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应该说是超胜所有一切众生,恩德是非常非常大的。紧接再开始往前推测,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当做父母的时候,与今生的父母般,对我们的恩德是非常大的。因此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表面上虽然离开他的父王净饭王,很多人当下还说释迦牟尼佛不是一个孝子,但实际上就是为了度化这些父母而独自进入山洞修学,因此我们把释迦牟尼佛树立一个大孝子,原因就在此上。现前我们作为后代修行之者也应该往这方面发展。当然能不能做到大孝子,我们平常是往这方面发展,但是也要面对现世所拥有的一切,在自己身边,父母存在还是不存在,时时都得关心一些。想想站在世间的角度,如今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来源于父母的恩德,从出世间角度来说,如今已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也来源于父母的恩德,所以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是非常非常强大的,因此应该回报父母的恩情。这种恩,当然我们现前从事着一切善法,也是为今生和三界六趣一切父母在做回报,功德不可思议,但是面对现实当中,应该尽量为自己当前的父母多孝顺一些,应该得这样。修行者、修行者,应该面对现实,不能仅仅等待未来的时候我就变成另一种,恐怕也不是这样的。
刚刚已经知道,首先要知道自己今生父母对自己的恩德,并且开始逐渐广阔到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自己的父母,【如今无数具大恩德的父母,正在恶趣中承受无量之痛苦。即使少许生于善道,】比如人间和天堂,所得安乐也为暂时的,现前我们所看见很多生起羡慕的一些众生,即便现前在享受一些安乐,但这个时间又有多长,谁也不知道。今天在享受快乐,明天转变成痛苦也有可能性,不是明天,但最终变成痛苦这是特定的事情,也可以说是大自然的规律,因为一切因缘法的规律就是这样,尤其是轮回的规律就是这样的。
【所得安乐亦为暂时,且成后世遭受痛苦之因。为使彼等众生均能获得无上安乐之佛果,故我精勤修行此等殊胜法门而发心。此为意要发菩提心。】前面为慈悲缘众生,后智慧缘大觉,愿一切众生都能成办佛果,故我精勤修持此等殊胜法门而发心,后面为行菩提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是菩提心的本义,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看是否圆满具备。为了对菩提心更加理解,平常阅读一些像刚刚所推荐的几本书,非常非常有意义!尤其是从实修的角度来说,堪布昂琼所著述的《前行备忘录》可能修起来更为方便一些,他是站在实修的立场之中树立。理论和实修虽然讲解的是一个道理,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可能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像理论的话,尽量往外散,实修的时候尽量往回收,这样一来在修的过程中,可能《前行备忘录》更容易了解一些,尤其在实修过程中更方便一些吧。大概就是这样的,此为意要发菩提心。
这以上称之为入座前行的身要七支坐法、语要排除九节佛风、意要发菩提心。这没什么不了解的地方,但是内心当中实证这样的见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发菩提心。虽然我们平常从事一切善法之前都在发菩提心,但有时候不细致观待自己的内心,我们所做的发菩提心变成一种过程也有可能性,就是走一个过程——前面必须有菩提心,愿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能证悟佛果,因此我今天好好修法,这就叫菩提心了。但这个内心之中的深刻并不是那么很强烈,这时候应该细致观待为妙。仅仅凭自己的智慧去观想觉得不够的话,就像刚刚我们所推荐的一些书,多去阅读一下这些书,相信对你的见解增长,尤其是对菩提心方面理解可能功德会越来越大,大概就是这样的,这以上是入座前行。
下面是共同外前行,但何时修共同外前行,这两天已经讲了很多遍了,因为很多修学其它一些导师传讲的教义者问:我们平常也是这么修的,现在所传讲的也是这样的,两者怎么结合到一起呢?要记住,所传讲的一切法都是为了针对自己烦恼的一种对治力,但何时用这样的对治力应该灵活、善巧一些,什么时候需要共同外前行,什么时候需要这样,要灵活一些。初次开始修学期间,我们一段时间就按照里面所传讲的方式一一做修行,但是到后期的时候根据妄念起现的程度来树立。像这两天所说的,你今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对法的信心多方面并不是很理想,这时候应该着重观想共同外前行,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与业之因果。
紧接着我们开始讲解共同外前行,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今我们已经获得这样的人身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我们当然先要从理论上面知道为什么称之为我已经得到这么幸运的人身,不理解的话,总觉得反正我已经得到人身了,谁知道他幸不幸运,但细致观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这个人身。
三、共同外前行
1.人身难得
【首先,应当思维暇满人身难得,若不思维暇满难得,】如果你不觉得这个人身是很难得到的话,决不会精进修法,因为我现前已经获得这样的人身,即便有生有灭是大自然的规律,总有一天我会死亡,但是未来说不定我还会投生到人间,我继续再去享受人间的福报。但细致想想,获得今生这样的人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今我们已获得这样的人身,是宿世几千年、几万年修善而得到的果报,可以说无始以来至今得到这样珍贵的人身恐怕是一次。若今生不把它用在很好的对境之上,我们只能称为我们是非常失败的一生,因为我们已经把今生所获得这么好的人身糟蹋了,所以要珍惜这个人身,刚刚所说的,先要知道暇满难得。
【必不能生起精进修法之心,是故思维暇满难得具真实大利益。】有些人认为十八种珍宝人身是理论上获得这样的人身等等,但细致想想,十八种珍宝人身是唯一成办解脱之因。也就是说,我们现前一直都在说我要今生成办解脱,什么样的人才能成办解脱呢?具十八种珍宝人身者才能成办解脱。现前我要是人身就是十八种珍宝人身吗?当然不是的。人身有很多种,有些叫无利益之身,像类似这样的很多身体,堪布昂琼曾经在很多教言当中说,有些叫没有价值的人身,没有利益的身体,就是像完全不信仰佛教,不具备十八种珍宝人身这样暇满难得的身体之外的一切人身,都称之为不具备这种条件的人身,这个人身并不难得,我们现前所讲解的是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者难得。
【所谓难得之人身,是指八闲暇及十圆满之珍宝人身。】不是说只要是人身就难得。如果创造一个一般的人身,只要持个戒,从事一件好的善法,他也能得到人身。但是要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需要宿世几千年、几万年修善而得到的果报,尤其下面我们还会讲解难得之因之时,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要具备什么样的因才能得到这样的果,下面还会讲解。
十八种珍宝人身从文字上面由于数量较多的缘故,很多人很难记下来,我们现前为了方便记住,【于密法中,以外、内、密三相圆满而讲授。】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者已经具备十八种珍宝人身。
【“外相圆满”指已得上师圆满摄受,】首先在没有得到具德上师的圆满摄受之前,我们先要观察好我们所依止的这位导师是否为一位具德上师,不能像老狗寻食般的。在高原地方就能看见很多,因为现在在汉地有些城市里也有很多流浪狗,像这些我们把它称之为老狗。流浪狗在街道去寻找食品的时候,只要前面有什么东西都会往口里尝一下,能吃的咽下去,不能吃的吐出来,这就叫老狗寻食般去寻找导师,这是不合理的。指的是什么呢?不管这位导师是否是具德,还是不具德,见到一位导师去依止,觉得这位导师好就继续依止下去,感觉不好,第二天就把这位导师搁置一旁。这叫什么呢?这就叫像刚刚所说的,老狗寻食般依止导师是不合理的,因此我们必须选择好这位导师,观察这位导师是否是一位具德上师。
如今这个时代,虽然所有自称为导师的人都说我是一个具德上师,如今降临这样的地方都是为了与弟子结缘而来等等。作为一个弟子,我们怎么去选择这位导师是一位具德上师呢?具德上师的标志要具备多方面条件,刚刚所说的,首次我们必须依止一位具德上师。具德上师的标准,在众多经、续部当中有很多传讲,但是作为初次进入佛门的信众,一切都能了知并且如是去观待是很困难的,那我们从哪一方面去观察这位导师是否为具德上师呢?从信心和慈悲心的角度来观察这位导师是否为具德上师。比如这位导师为弟子们传讲教法的过程中,这位导师的信心是否普遍,比如在讲解某一个传承的同时是否污蔑其它的传承,以及讲解其它传承的过失。在依止导师之上,这位导师讲解某一位导师的功德之时,是否同时诽谤其他的导师等等。这些都是信心偏袒的一种表现,并不是具德上师所拥有的功德。一个具德上师拥有的功德、信心是普遍性的,是圆满的,没有这么多的分别心。比如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男女菩萨,难道都是这样说这个好,那个不好吗?当然不是,原因是什么呢?是由于西方极乐世界的环境而导致这些菩萨内心这么平等吗?当然不是。这些菩萨为什么称之为菩萨,因为一切烦恼消尽,功德圆满增上的时候就叫菩萨。
如今我们所依止的导师若为一位具德上师,与诸佛菩萨无二的一位导师,就要看看他的信心是否圆满。若信心不圆满,即便这位导师有多么贤善,对你有多么好,我们从世间的角度来说,当个朋友,当个甚至很亲近的朋友等等怎样都可以,但是作为你的导师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成办解脱要具备三个条件:传承法脉清净、导师功德圆满,因为前两者条件不具备信心很难增上。信心一旦不能增上,成办解脱就没有这个缘起了,所以前面这两个他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刚刚所说的,观察是否为具德上师,先从信心的角度观察这位导师是否是具德上师。要不所有的导师都会拿着一张不大不小的名片,上面写着阿弥陀佛的化身、地藏王菩萨的化身、莲花生大师的化身,尤其这些化身说,很多很多教义不是来源于谁传给他的,而是他在某一个地方闭关的时候,突然文殊菩萨呈现在他的面前以表示赐予加持而获得见解,因此来显现我的这个传承有多么多么殊胜。类似传讲的人太多了、太多了。
当时我们在高原地方,这些都是相关一些玩笑,说有个人还不到三十岁,他在汉地讲解他闭关的时间,说哪个地方他闭关了多少年。你要是不注意的前提之下,总觉得这位导师多么殊胜啊,闭关了那么多年,但是下面也有几个心眼多点的人就开始算这个时间:前面五年,后面……怎么导师还不到三十岁闭关已经三十多年了,这又是怎么闭关的?难道在母亲胎里也是在闭关?还是还没有入胎之前也在闭关?入胎之前说一个佛菩萨的化身在某个地方闭关也可以,但是入胎的时候也在闭关,就是说到了世间的时候,看见人间环境的第一天都在闭关,这个也能说的过去吗?所以有时候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我们刚刚已经说过,自称为自己是导师的人比比皆是,尤其是末法时代。
阿底峡尊者的侍者叫仲敦巴尊者,仲敦巴尊者到了晚年是时候,有一天他召集很多人,在一次大的法会上,他把一个非常年轻的和尚放在他的身边。他说,今天他不是立为这个小和尚是佛菩萨的化身等等,都不是,他今天要把这位小和尚立在他身边的原因是,他要给他留个遗教,就是说,他有个遗嘱要他传下去。他说,现前这个时代已经有很多打着善知识的旗号而欺骗众生行为者,当这个小孩子到了他这个年龄的时候,世上这样欺骗众生行为、打着善知识名号的人更多了,此时你要把我今天所说的话告诉后一代的弟子们,说这是仲敦巴尊者所说的,当时出现这种现象不是善知识而是恶知识,应该远离之。历代传承祖师为后代弟子遗嘱这样的教言,意义在何处呢?就是末法时代由于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各式各样的现象会很多,我们今生作为修行者,应该时时观待这些缘起。初次进入佛门的时候,能不能让你成办解脱完全取决于导师的引导,如果这位导师所做的引导一切都是偏邪,即便你当时多么用功,最终得到的也是偏邪,完全取决于这位导师。
有时候我见到一些非常自私的和尚,一些居士头等等,在听他讲解他很多神奇的事情的时候,我说,他自己恐怕就没人再调伏得了他了,因为他觉得他比谁都高。但是最可惜的是,据他自己说,他下面还有一批居士,完了!那都会像他一样了。那时候我就听说很多出家人,一些在家居士,反正带着头的有些人到我这边说:“上师啊,你的身体真的很不好,这两年一直都听说你的身体都不好。”当然这是对我的关心,非常非常感谢,但是紧接往下说出的话,我就觉得这个太糟糕了。因为他说,要记住你现前身上一直不好的缘故,就是由于你平常摄受弟子太多的缘故。因为他这次到这边来的目的也就是胃不好,这个胃不好也来源于前两天他摄受了一位弟子,这位弟子业力太沉重了,业力全都跑到他肚子里,这两天拉得不得了,所以不得不离开这个弟子。我说,天呐!要是这样的话,释迦牟尼佛可能现在拉得肚子里没剩下什么食品,历代高僧大德应该都是这样的,开玩笑,当然不会是这样的。他还告诉我,你应该多远离这些居士,居士们的业力太重了,都会跑到你肚子、肝上、肺上等等。我说,要是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太好了,我们把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所有痛苦让一个人承担一天,其外所有一切众生都快乐,那这就太好了。即便轮到我们的话,那是多少亿年的时候才轮到一次,这一天可能时间较长,痛苦大一些,但是这也值得啊!但真有这样的好事吗,当然没有!
我要讲解这些并不讲解他人的过失,而是告诫我们以后选择导师应该要细致一点。当时我在想,我想给他讲解一下,但是看样子,他自己都觉得自己的说法太对了,我要是给他讲,恐怕他会觉得这位导师只是说说而已,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我也没有多嘴。但是紧接着我就想,他到现在无可救药了,但是下面据说有很多弟子,我想这些弟子又得像他一样的话,那会变成什么样的人(真不知道)。所以以后在依止导师之上应该要谨慎一些,我们可不能把这个宝贵的人身全押在完全不具备诸佛菩萨功德的导师之上,这是很不值得的,所以应该细致观察、细致观察!
刚刚说过,导师功德是否圆满,就像《普贤上师言教》当中华智仁波切所讲解般,你可以在远处打听这位导师怎么样啊?这位导师是怎么立为导师的?他是怎么修行的?要不其他有功德较大的导师面前,我依止这位导师好不好?即便打个卦,甚至做这方面的一些缘起法也挺好的,要不有时候直接观察,就看看这位导师的信心和慈悲心圆不圆满。若这位导师慈悲心和信心圆满,就不用再去打卦了,这位导师是一位具德上师是特定的事。若是这位导师信心也有偏袒,慈悲心也有偏袒,比如你对导师很好的时候,导师说“你就是我所度化的一个对境”;你对他不好的时候,导师说“我从此以后再不度化你这样的众生”,那就说明这位导师在说这一句以及想这一件事情的时候,已经破了菩萨的根本戒律,难道他还具备做导师的资格吗!所以要时时观察导师的信心和慈悲心。我们也天天都在讲解,我们平常也从事着各式各样的善行,我们所做的善行有没有增长,所做的善行有没有功德,就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看看信心和慈悲心有没有增长就能知道。即便观察上师也同样一个道理,因为具德上师的标志是信心和慈悲心必须圆满。
有时候我也听到很多修行者说,哪一位导师说出来的话是这样的,若含有一些密意我就不知道,若真正他所说的话是这样的话,我想这位导师真的还是那么一回事。因为他说释迦牟尼佛哪一天说的话是对的,哪一天说的话是错的;哪一段时间释迦牟尼佛是真实的,哪一段释迦牟尼佛是假的。因为八万四千个法门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因此你在讲解这个传承与那个传承之间的差异之时,就在给释迦牟尼佛打耳光,反过来就在给自己打耳光,反过来就在讲自己的过失。虽然在讲他人的过失,实际上就在指点自己的过失,泄露自己的过失,我相信一个真正具德上师不可能会这样。因此我们以后应该要这样,依止导师,一个具德上师应该是平等的,不管是来源于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东传等等,一个真正具德上师的内心之中决不会有这种分别心。
如今末法时代,像尤其在汉地虽然汉传佛教历史悠久,但是由于历史上也出现过几个大曲折,导致成如今的佛教也就是这样。由于这些曲折导致成很多很多修行者,由于末法时代众生福报浅薄的缘故,年老的修行者一个接着一个已经示现涅槃了。现有的很多很多,可能也没有长时间像历代传承祖师足迹般,也没有实修过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开始做导师的时候难免会产生这样的一些显现,但要记住的是,这样的导师可不能作为真正具德上师的标准,所以我们要学道理的目的就在于此上。我们自己要认清什么为佛教,也要知道自己以后该怎么去从事佛教,刚刚所说的就是这样的,从这两个角度去观待导师。就像你们在家人平常在寻找自己一生伴侣的时候,不是需要长时间观察对方吗?除非这个人脑子不正常,见到一个人就把他带回去,说这就是我一生的伴侣,不可能的。他可能会长时间去观察对方,不仅仅他的家庭背景,要不这个人的性格等等,他会观察很长一段时间,最终觉得可以的时候才会作为自己的一半,因为他关系到一生的幸福。为什么像有些仓促做这件事情的人,旁边父母乃至亲朋好友都会阻扰他不要去这么做,因为关系到他一生的幸福,相信如今世上所有的人对这方面是非常谨慎的。
我们作为修行者,我们所依止的这位导师与世间寻找自己一生伴侣对比的话,那应该谨慎,更加谨慎,因为他关系到生生世世的幸福。万一要是找错一位导师的话,就会构成什么,即便你今生怎么精进修法,成办解脱是不可能的。因为导师所传讲的一切都是偏邪的法、错谬的教理,怎么会成办解脱呢?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寻找好一位导师,这是非常重要的。如今这方面了解道理的人也非常非常多,也有很多人都在学一些理论,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前兆。
刚刚所说的,第一,外相圆满指的是一位具德上师的圆满摄受。首先我们观察好这位导师,导师是一位具德上师以后,再开始依止这位导师,并且得到这位导师的圆满摄受。就是说,我可以摄受你了,并且把初次开始修法的方式以及直到究竟果实都开许传授给你,并且在传授之中。若是具备这个条件的话,内外密三种圆满之中的外相圆满已经具备。相信我们在座所有信众,只要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一一做修行,我们都已经得到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与法王如意宝的圆满摄受。能否遵照导师的教言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所以第一个条件我们已具备。
【如今末法时代,由于众生烦恼沉重,如同禅宗历代传承祖师六祖、马祖、临济禅师等顿时证悟者,极其稀少。】也就是说,不需要前面讲解很多闻思过程,再讲解实修之方便道,像这些历代高僧大德,在导师做一个表示的时候,他就开悟了,就成就了,就是前面的前行和正行在一瞬间当中已经圆满。若是这样的话,就不需要再走很多个过程,是吗?但是末法时代由于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类似这样具备一切条件者是稀少的。
【故此圆满摄受非指仅于上师前获得传承、摸顶、赐法名等法,】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有一个圆满次第道的教义,导师已经开许,并且传授之中。【而是上师已开许传授圆满修学次第之殊胜法义,如自宗大圆满成熟灌顶及解脱窍诀法般,且已于修行中,称为圆满摄受。】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们现前正在讲解《上师瑜伽导修》,因为在座的众多弟子都想遵照《上师瑜伽导修》的教义一一做修行,我们现在在讲解,讲完以后,你才开始进入。在没有开始进入之前,我们现前所讲解的就叫解脱窍诀法,为了让解脱窍诀法得到,就给你授这个权,前面还需要有个成熟灌顶,过两天还会给你们灌顶,因为我们的修法是有一个圆满次第道的。但是至于能不能遵照导师的教言做修行,完全取决于你们自己。因此按照我们本传承的传讲方法,就要具备这样的条件,导师已经开许赐予给你,并且在赐予之中,要具备这个条件。但第一个条件我们已经具备了,是值得高兴庆祝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们具备第一个条件,充分地说明紧接着我们已经具备成办解脱之缘起,这个条件已经具备。
【“内相圆满”指圆满五根。若目盲则不见善知识;若耳聋则不闻教法;尤其若心识狂乱,则不知如何取舍善恶,不具修法之缘。如是五根无缺,方位“内相圆满”;】如是我们在座所有弟子五根是齐全的,这是形成修学佛法很好的缘起,一个辅助,这是第二个条件,称之为内相圆满。当今我们具备这样的条件也是宿世修来的福报,因为世上没有眼晴,甚至听不见声音的人比比皆是,而这些都没有落到我们的身上,当然是宿世修来的福报。而不是由于我们遇到一件好事,要不我们太幸运的缘故就获得这样的人身,当然不是,都是宿世修来的福报,这是第二、五根已经圆满。
【“密相圆满”指具出离心与信心。】出离心还要分为下士道出离心、中士道出离心和上士道出离心。下士道出离心畏惧三恶趣所追求的是人天福报,中士道虽然对六道轮回都生起厌离心,但是所追求的是独自获得涅槃之果位;上士道出离心不仅仅畏惧六道轮回,也聚集寂静涅槃。因为寂静涅槃当中,虽然从此再不会六道轮回,但是当时由于见解不圆满的原因,当下为众生做事业等一系列的功德还不成熟,所以我们依上士道就是为了成办佛果,畏惧所有一切。相信我们在座的信众,若是没有少许之出离心的话,决不会对涅槃或解脱生起信心,因此相对来说当然有出离心,并且对获得解脱也有信心,紧接着往下看。
【了知三界六趣之痛苦,而欲求解脱之心为出离心。因出离心乃能否成办大觉果位之基础,故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为令一切众生对轮回生起厌离之心,于初转法轮时,即宣苦谛。】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期间先讲解的是轮回过患,首先如果对轮回生不起厌离心,所欲求的果位就不是解脱,要不是人天福报,要不是寂静涅槃等等,就不会寻求佛的果位,所以我们首先要认知这个出离心。我们以后也可以多阅读一些关于前行方面的教言,多对轮回过患有所理解,多让自己的内心生起出离心,这就是出离心的重要性。
【深信善知识及无欺因果而趋入修法为信心。信心乃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乏之方便,如华智仁波切曰:“启开一切之法门,寂灭一切修行障,证得一切教言义,彼为敬信之功德。”】所以初次进入佛门,以及在修行过程中遣除一切违缘及障碍,究竟如实成办心的自性都要靠什么呢?都要靠敬信而得,所以信心非常重要。我们今天由于时间的缘故,大概从文字上面去了解一些,等明后天时间更充足的时候,我们再讲解一下关于出离心和信心方面的一些重点。
【总之,外、内、密圆满三相中,已包含了八闲暇与十圆满之义。】以上主要所传讲的是什么是十八种珍宝人身。今天你回去的时候也可以修修我今生是否具备,我现在是否具备十八种珍宝人身,从密法的角度来说,外相获得具德上师圆满摄受,内相五根圆满,密相具出离心和信心圆满。第一个条件,由于我们长时间在众多导师面前听闻教言的缘故,相信你会做得非常好。第二个条件自然已具备。现前看看第三个条件是否具备出离心和信心。
今天由于时间的缘故,这方面再多做一些解释,已经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过去了,今天大概就这样。今天我们房间里也稍许热,但明天会好一点,这两天反正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咱们就这么聊着天,等这两天把《上师瑜伽导修》讲完以后,我相信你就懂得该怎么去做了。若是没有什么其它的违缘等等,我们把《上师瑜伽导修》讲完以后,咱们就示范一起修一座上师瑜伽,修完以后,紧接着你就要开始修上师瑜伽了。上师瑜伽称之为解脱窍诀法,因为还得授权,就是你有权利可以修学上师瑜伽。当然,一位具德上师开许的时候就已经授权了,但是按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授权仪式,必须有一个成熟灌顶,等两天我们又做完成熟灌顶,紧接着你就要开始修上师瑜伽,并且以下我们还要更多理解上师瑜伽的修学方便,还要讲解很多教义。
这次我一方面在这边看看病,输液的时候输液,吃药的时候吃药,另一方面,当身体允许,像这两天一般稍微允许的前提之下,咱们在下午就抽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稍微这么聊聊天。这不仅仅是我们在座的信众,也有很多信众都在听讲今天这个教言。我现在只是想象他们都在听教言,但据说网络从今天开始会好一点,这样的话,他们不仅仅听见我今天所说的话,甚至也能看见我。很多地方也一直期盼着导师降临在他们的地方为他们传讲很多教法,但是由于本人身体还不是那么很好,所以我们不得不这样。因为其它地方也有很多居士说,到他们那边,不管找什么样的大夫,不管到什么样的医院,他们都有这个能力,怎么都可以等等。我知道都会这样的,即便他没有能力,他也会创造能力去找这样的,这是没得说的。
有时候我自已都觉得很惭愧,每次一到一个地方,居士们一点都不考虑自己,这个倒没得说的,所以我平常对这方面还是顾及到这些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这边更方便一些,因为不仅仅可以看看病,当身体稍微好一点的前提之下,我可以在外面走来走去等等,必然怎么说,这边穿着这样和尚衣服的人,虽然我是个病人,这边谁也不会说你有没有病,其它地方穿着这样的衣服都觉得怪怪的。这两天一方面看看病,另一方面我就这么走动走动,下午身体允许的前提之下,我们就聊一个半小时佛教的道理,这两天大概就这样,今天就讲这么多。这两天先继续这样讲下去,今天有点热,但明天可能就不会这么热了,要不真热,非常热,今天就这样。
这两天我们所传讲的,相信很多人有一些疑问,你把这些疑问先收集着,等两天把《上师瑜伽导修》讲完的最后一天,你们再把自已主要的疑问,不要把什么很多很多(无关的内容),比如我这两天走的时候,本来是右脚在前,今天怎么把左脚摆在前面,这又说明了什么等等,这倒没什么必要。也就是说,有关的一些事情把它记住,到了后面《上师瑜伽导修》结束的那天,我抽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再给你们解答,这样一来,你的疑问也消失了。尤其在这两天听法期间,你也懂得了不少的道理,这样就会形成很好的辅助,大概就是这样了,今天就讲这么多。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