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维、初禅和开悟见道(五台山比丘果戒)
静思维、初禅和开悟见道
居士问:师父,上次您开示说“静思维”就是禅定,但是像虚云老和尚那种禅定,他在被人打的时候能很快的进入禅定,而且也感觉不到身体的疼痛,出了定以后才感觉到身体的疼痛。这两种禅定有什么区别呢?
师父开示:“静思维”是学习进入“初禅”的修行方法,初禅就是把欲界的烦恼都伏住了。像虚云老和尚那种禅定,他平时就经常练习禅定,练习的很熟练,只要正念一起就可以入定,而且入的不一定只是初禅,他很快就可以进入二禅、三禅、四禅。这四个禅定就是离开欲界的禅定,是色界的禅定了。
居士问:那像我们在家人有修成初禅的可能吗?那初禅跟见道的关系是什么呢?得了初禅就能见道吗?
师父开示:思考佛法的道理,伏住欲界的烦恼,这种静思维,要连起来才是功夫,才能得到初禅。在家人事情多,这样那样的事情就把思维打断了。要修成初禅不容易。但是经常这样思考,还是能增长你的善根、福报和智慧,积累资粮的。
常常这样静思维,能够帮助见道。但是想见道还需要学习教理,开智慧,否则得了四禅八定也不能开悟见道啊。静思维和智慧都要跟上。
问:那我们生活中,比如说工作上的事情也要思考,这也算是打妄想吗,即使没有把心落在贪嗔痴慢里面?
答:这才是真正的夹杂,虽然没想贪嗔痴,但没有思考佛法,对自己的善根和智慧没有帮助,所以这些都算是打妄想。
居士问:师父,见道是不是要经过闻思修和善知识的指导,要把自己以前的邪知邪见都破掉就见道了?就是破掉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些?
师父开示:是的。
居士问:但是以前您讲过一个故事,就是一个老和尚修行了很久都没有开悟,但是他身边供养他的居士因为恭敬供养的缘故,心一清净就开悟了?
师父开示:那是因为他们累生累世的善根和福报成熟了。修行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是累生累世的积累。这一世由于清净心,对三宝的恭敬,因缘成熟了就开悟了。
居士问:师父,在见道之前的资粮道和加行道,包括很多阶次,比如资粮道包括五停心观、总相念、别相念,加行道包括暖、顶、忍、世第一。这些阶次在见道之前是要一个一个的经历过才能见道,还是有的人可以直接就见道了呢?
师父开示:是要一个一个的经过,但是有些人前世就已经修过五停心观了,修的挺好。这一世他也是要从这个五停心观修起,可是由于他前世修行过,今生他可能只用两年的时间就修好了。但是,有的人可能这一世才刚刚接触佛法,这一世才开始修学佛法,那么他有可能修上一辈子还没有修好这一步。所以修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因为现在修不好就不修了,现在不修了,以后轮回中你实在累了,想求解脱的话,你还是得修。所以修的不好也不能放弃,要一点一点的来。就像“老牛拉破车”,这车再破也得拉着慢慢走。
居士问:见道以后就能通达三藏十二部了吗?
师父开示:见道以后是能看懂三藏十二部了,这个时候才开始修道,也就是破思惑(贪嗔痴慢疑)。但是见道的人修行起来是很快的,因为他心里已经很清楚该怎么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是他不修行的时候还是跟凡夫一样,还是要打妄想,还是有习气和烦恼。
居士问:师父,我们想修《观经》,但是观经特别细,不知道该怎么修,而且观想的过程中如果观错了怎么办?这种观是全凭自己的想象吗?
师父开示:你看一下善导大师的《观经四贴疏》。
居士问:师父,我们每天晚课的时候,念《佛说阿弥陀经》,念得时候也照着上面观想行吗?
师父开示:行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