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业力与中道皆是自然的一部分
某些人认为因果业力只是佛教徒的一种说法。如果你不信奉佛教,就没有因果业力;如果你信奉了佛教,才会有因果业力。为了不被因果侵扰,最好不要接近佛教。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果业力与中道皆是宇宙的普世真理。本初的我们原本处于中道,但由于种种熏习,我们落入了各种极端,这是熏习后的结果。
我们深陷好与坏,长与短,快乐与悲伤等极端中。我们的心里有了很多二元相对的概念与附加条件。但如果去除各种附带条件的概念,我们的心就会自然处于中道。附带条件的概念有如镜子,反映出各种面貌,多重投影与化现。它连绵不断,这就是轮回。譬如你会在兴奋之后感到失落。这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就是一种宗教。
因果业力与中道皆是自然的一部分。中道不是龙树菩萨为我们发明的哲学,因果业力也并非佛陀的创作。如果这是佛陀的创作,那可真是个大问题了!我们可以到佛陀跟前对他说:「喂!你可得当心点呀!」我们可以将佛陀带上法庭后盘问他:「你到底想干什么?」我们可以跟他争辩,然而因果业力并非佛陀创造,那是自然常规。
同样,中道也是自然常规,但是我们没能与这自然常规连接,为何如此呢?因为我们对那些投影执着依恋。某些光的投影非常美好,虽然它们只是投影,却使我们为之疯狂。那么如何在附带条件的概念与它们的投影之间取得中道呢?答案当然就是放松。
我之前说过,既尊重又忽视宗教,就是这个缘故。不光是尊重宗教,而是尊重你的日常生活。
譬如有人因痛苦而求助,你必须尊重他的情绪和苦楚,尊重他的感受并给予帮助。你必须尽力帮助他脱离痛苦。你不可以说:「我在修持中道,我很注重灵修,对此我毫不在乎。你正在受极大的痛苦,可是我爱莫能助。」你不能丢下这句话然后离开!你必须从内心深处尊重他的感受,尊重他的经历,并给予帮助。同样,当你自己有相同的经历时,也应尊重自己的感受,也应尽力帮助自己。
如果你有严重的头痛,需要一些药物来治疗,你就不能说:「我是个灵性修行人,所以可以不理会头痛」。如果感到不适,最好先照料自己,这表示你尊重这种状态。同时你明白根本没有必要对此过度担忧,所以既尊重又忽视它。
释迦牟尼佛在一部经典里提到,他的一位侍者因为对动物十分执着而活得很悲伤。在街上见到死去的昆虫或鸟儿,会让这位侍者感到非常痛惜而无法走路,他觉得停下来可以帮点忙,但佛陀对他说:「不要为众生的苦恼而担忧,那是他们的烦恼,来,跟我走吧。」
这个故事的教训是以智慧来忽略宗教。这是很困难的,而且也使人感到困惑。但我就是要让你们感到困惑,给你们一些思维上的挑战!
就是这样,我们在忽视一切的同时也要尊重一切。譬如,缺乏仁爱之心的人,见到正在受苦的生命是无动于衷的,他们会走开。他们甚至会将看不顺眼的生命杀掉,然后开怀大笑,接着不顾而去。他们忽视周遭的生命,是因为心存瞋恨与无明。我们不应如此,应该以智慧来忽视相对的世界。将相对的部分或宗教略过,但心存尊重。
文/嘉旺竹巴法王《灵性革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