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眼明,因师而瞎"善知识"的10个标准!
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又我本眼明,因师而瞎。说明了亲近善知识的重要性。
《华严经》说依止善知识有以下几种好处:不堕恶趣、不违背逾越菩萨学处、胜出世间、于一切行不忘而行、诸业烦恼难以取胜。
那我们如何寻找和辨别善知识呢?善知识又具备哪些特质?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依据《经庄严论》给出了具备善知识的十个条件。我们要按以下十个标准选择善知识:调伏、寂静、近寂静、教富、达实性、德增、善巧说、悲愍、具精勤、远离厌患。
一、调伏(守戒律)
所谓调伏就是尸罗,尸罗是梵文,汉语“戒律”的意思。首先我们自己没有持戒,而要让他人持戒,是没有这个道理的。平时,我们的心就像骏马一样快速地奔跑,尽管很努力去牵制它,但还是难以制止。因此需要一个很锋利的马套,才能够把奔腾的马制伏。戒律就像马套,制伏我们这颗不安的心。
二、寂静(定)
由于依靠正念、正知的缘故,对于善行勤精进,而不去做恶,这样就会让心专注于一点,令心安静,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是专门学定的方法。
三、近寂静(慧)
就是由寂静(定)而引生出来的。这个智慧一定是依于心堪能的奢摩他(止、定),得到定以后,去观察决择事情的真相,这是智慧。所以要调伏相续,总的来说是戒、定、慧。
四、教富
具备了戒定慧三学,但还是不够,还要去成就圣教功德。就是对三藏(经、律、论)等教法,要成就多闻(多闻法文而受持),要见闻广博。
五、达实性
是殊胜慧学(前面那个慧是属于教量,就是理论上面能够通达。),是说通达法无我性,或以现证真实为正。假如没有现证真实的能力,那么在教理上能够通达也行。
六、德增
除了具备依照戒、定、慧三学的教量、证量以外,对世尊的言教还要有深入的认知,另外,老师的条件一定要比学生好。德增上是指他的德行,是他如法行持跟法相应的德行要比弟子好。
以上说的六个标准是善知识自己所需具备的美德,剩下的四个是需要以慈悲心收取和护持众生所要具备的品德。
七、善巧说
是指懂得用精巧、巧妙的方式将教法、义理及修学的内涵,很有秩序地引导来学的人,使他易于接受,从而发生改变。
八、悲愍
是指宣说法理的动机很纯,不是为了名闻利养及大众的恭敬、赞美而说法,是出于慈悲心的推动而进行说法。
九、具精勤
是说利益他人的心,勇猛强悍、刚毅果断,非常精进。
十、远离厌患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就是诲人不倦的意思。频繁说法而不感觉疲倦,能够忍受说法的苦劳。--参考书目:《菩提道次第广论》(宗喀巴 著,法尊 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