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亲到自觉地,光明发时,得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群盲眼开,分明照境...实见月人,终不观指。亲到家者,自息问程。唯证相应,不俟言说。终不执指为月,亦不离指见月。--《宗镜录》
《大涅槃经》中有两个故事:“盲人摸象”与“瞎子辨色”,通过譬喻,告诉我们不见实相,任凭你怎么猜测、辩解、言说,都还无法描述实相。而见到实相的人,却很难用言说、文字来描述实相,也很难让未见的人去体验实相。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唯证相应,不待言说!而经论、开示只是让未见实相的人,通过言语文字的指引去认识实相。而对于已见实相的人来说,这些言语、文字就没有说示的必要了,“终不执指为月,亦不离指见月。”通用指向月亮的指头而看到了月亮,那么就不必执着这个指头了。但见到月亮也是离不开这个指头的。
有个国王,告诉手下一个大臣(担负国家重任的官吏。)说:你去牵一头大象过来,用来给盲人(瞎眼,看不见的人)观看。大臣收到国王的诏书和命令后,召集了很多眼瞎的人。然后牵来大象展示给他们。当时的这些盲人们,各个都用手去触摸大象。大臣返回到国王的住所,告诉国王,他已经把大象展示给各位盲人了。这时国王马上把这些盲人叫过来,问其中的每一个盲人,你们看到大象了吗?这些个盲人都说自己已经看见了。国王又问:大象像什么?其中触碰到大象牙齿的,就说大象像萝卜根;触碰到耳朵的,就说像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触碰到头的,就说像石头;触碰到鼻子的,就说像舂米或捶衣的木棒;触碰到脚的,就说像木臼(jiù ,舂米的器具,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间凹下。)碰到脊梁的,就说像床;碰到肚子的,就说像盛水或酒等的陶器;碰到尾巴的,就说像绳子。
这个故事的里国王比喻如来应正遍知,大臣比喻方等大涅槃经,象比喻佛性,盲人比喻一切无明众生。我们众生听到佛所说的法理,有的人说色是佛性,乃至说受、想、行、识等为佛性。又有说言,离阴有我,我是佛性。就像那些盲人一样,虽然各各都在说大象。虽然说的不真实、全面,但也是在说大象,只是说出了大象的部分。那些说佛性是什么的众生,也是这样的。非即六法,不离六法。所以众生佛性,非色不离色,乃至非我不离我。
有一个盲人,不认识牛奶的颜色,于是就问别人:牛奶的颜色像什么?
他人回答说:“牛奶的颜色像贝壳那样白。”
盲人又问了:“这个牛奶的颜色像贝壳的声音吗?”
对方回答说:“不是。”
又问:“那贝壳的颜色像什么?”
别人回答说:“像稻米的颜色。”
盲人又问:“牛奶的颜色像煮熟的稻米那样柔软。那稻米又像什么呢?”
别人回答说:“就像下的雪。”
盲人又说:“那些稻米像雪一样冰冷吗?雪又像什么?”
回答说:“像白的水鸟。”
这个盲人,虽然听到关于牛奶颜色的四种比喻,最终还是不能知道牛奶的真正颜色。就像外道一样,终究不能见到常、乐、我、净一样。
所以真正见道、开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难以言说的。就像一群盲人突然眼睛亮了,这样,前面的环境就看的很清楚。察看过真的象,终究不会去摸象的尾巴、牙齿;观看过牛奶的颜色,难道还会去谈水鸟和雪吗?亲自找到家的人,是不会再去问回家的路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