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廣 用鏡頭揭露中國社會問題
現年57歲的中國攝影師盧廣,自1990年代開始,專注拍攝中國的環境污染問題以及底層人民的生活,被譽為「攝影界的良心」,作品獲得尤金·史密斯人道主義攝影獎及荷賽獎等。根據其妻子徐小莉日前的Twitter發文,十月底至十一月初,他到新疆出席活動及旅行,然而11月3日起他失去聯繫,據悉已被當地的國保警察帶走。消息旋即在網絡上廣為傳播,連BBC也有報導,這裏反而想寫寫他的故事,看完之後你大概便知道,當權者為何想讓他「被消失」。
盧廣喜歡Robert Capa、Sebastiao Salgado與Eugene Smith等攝影師,他們的作品都帶有強烈的人文主義關懷,在學校時他還接觸了中國攝影師解海龍的《希望工程》作品,這些照片某程度改變了中國貧窮學童無法上學的命運。這也令他明白,攝影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他的首個拍攝計劃是《西部大淘金》,在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逾萬人在金礦裏淘金,這些工作不僅辛苦,而且死亡率很高,淘金過程又嚴重地破壞了大自然。這些作品轟動一時,也令他更加堅定,要用相機來記錄及揭發重要的社會議題。
2001年,他在北京讀到一篇河南愛滋病小孩到北京求醫的新聞,深有感觸的他很快找到孩子父母,通過調查了解,知道這些人因家裏貧苦去賣血,最後竟感染上愛滋病。他在河南省的不同村莊拍攝近三年,在國內發表作品後引來一定迴響,令部份孩子得到救助,但仍無法真正解決愛滋病問題。當時他將照片送到國外參賽,結果贏到荷賽獎一等獎(World Press Photo/Contemporary Issues),此事也促使河南省政府下令調查當地愛滋病狀況,加快官方救助當地愛滋病人的步伐。
在中國,拍攝這類型題材的難度很大,畢竟這些影像間接地批評掌權者,因此他的拍攝過程常常有阻擾,盧廣試過被抓、試過被搶相機、試過被人按在地上打,家人也收過恐嚇電話,但他從沒想過放棄,因為他明白,照片一旦曝光,便意味著有機會改變現狀。他曾在訪問中提及,「其實我做的許多專題,很多人是知道的,不過政府壓著不讓說而已,當地人不敢說也不敢拍攝,所以當地的問題就需要外地攝影師去拍攝。」中國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作為一個攝影師,他覺得自己有責任去紀錄、發表、改變這些現狀。
中國式污染
盧廣長期關注中國的污染問題,2005年開始拍攝,他用四年時間走遍中國西部及東部沿海,拍攝環境污染致病、海洋污染等,期間他與地方官員及排放污染物的公司企業鬥智鬥勇,他追蹤污染來源,拍下許多驚人的畫面,最後這輯《關注中國污染》作品獲得2009年的尤金·史密斯人道主義攝影獎(W. Eugene Smith Memorial Fund)。
污染的現象不是中國獨有,歐美國家甚至日本,在現代化的進程中,都發生過類似問題,Eugene Smith拍攝的日本水俁病作品,堪稱紀實攝影的典範。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過去十多年間因為不斷開發,嚴重破壞了環境,廢料及廢氣的排放導致農田及空氣污染,不僅使草原變成沙漠、農民失去家園,也使呼吸疾病的患者越來越多,連食物及飲用水也受到污染,許多地方都出現「癌症村」。盧廣曾在訪問中提及,自己對環境的改善是抱有希望的,畢竟某些工廠是改善了污染情況,然而許多企業卻「化明為暗」,選擇在夜晚偷偷排放,或者將污水通道建在地底下,直接排放到河流或
2015年,這系列拍攝因經濟發展而造成環境污染問題的《開發與污染》作品,為盧廣獲得荷賽獎長期拍攝題材(Long-Term Projects)的三等獎,是國際社會對他的再一次肯定。拍攝社會議題逾二十載,獲獎無數,盧廣說自己更像是一位調查者,不斷去挖掘社會上被隱藏的問題,從而引起世人關注。只可惜,相比起改變或改善,某些地方政府或當權者,更多地是選擇了隱瞞,或者直接令他噤聲甚至消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