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生活不值得
一、
之前在观影群问人《生活万岁》适合带娃看吗,回答是肯定的,不过推荐人特地加了个限定词“有同理心的娃”,我想,娃应该是吧。很久没有一家人一起看电影了,这次为了把娃爸和娃一起带去,为了不和娃的课冲突,排了好久的时间,买的导演见面场转让了,掐着点从辅导班接回娃直奔影院,终于完成一场全家一起的电影dating。
电影开始一张张群像出来的时候,我有点担心娃会觉得闷,扭头看他眼睛亮亮的,然后过了一阵听他小声说“他们住的地方好脏啊”“他们好苦啊”(你这么脏猴子一样的娃居然也知道什么叫脏,哈哈哈),嗯,他沉浸进去了,我不担心了。也担心“时间宝贵”的娃爸会嫌弃电影无聊,然后有个地方听到他的哈哈大笑,嗯,召集人终于放下心来,给导演大大打个call。
两位导演其实很牛的,程工是《极地》的导演,任长箴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的执行总导演。本来以为见不着导演了,结果隔壁上一场见面会刚结束,任导又赶到我们这场1/3都没坐满的场来跟大家见面。发现现在的观众素质都好高,提的问题好有水平。有人问拍纪录片会不会担心面对摄像机的时候主人公就开始演,任导说不担心,因为他们不是演员,他们再演也还是自己。有人问会不会担心电影上映改变他们的命运,甚至有些人做的事情会被取缔。任导说基本不会,目前看来的影响都是正面的。有人问为什么样本都是比较贫穷的人口,穷人有穷人的难,有钱人有有钱人的难啊。任导说这个问题特别好,没什么人提过。她说他们是从征集到的60个正处在困境中的案例里挑了最打动他们的15个拍,正好这些案例都碰到了一些物质上的困难,但其实物质的困难不是最惨的(别误会,这部片子一点儿都不惨,非常温暖和有力量),那些有钱人的困难才真是惨得多(说到这里大家都会心笑了),都是钱也解决不了的,我们下一部《生活万岁2》就是拍那些人,他们更难拍,多数人不愿意面对镜头,他们身上的壳更难打开。哇,开始期待2了。见面会结束大家拍好照一起往外走,因为娃是唯一的儿童观众,导演问他感觉怎么样。娃不好意思往我身后缩,我帮他答“他刚才说非常喜欢”。导演说这部片子点映好多孩子来看了。真的特别推荐亲们带娃去看,大人小孩都能看见一些不一样的人生,而且在那样的困境里大家都在热烈地活。娃最后鼓起勇气问了导演一个独家问题,出租车上的镜头是怎么拍的呢。任导一点都没有架子,跟娃说这问题好,我们就是在车前面贴一个小小的摄像机,跟行车记录仪差不多,乘客其实也不知道在拍。我插话说感觉踩三轮车的镜头更难拍,任导说那个是前面还有一辆三轮车,不过摄像机是做了减震处理的。
回家路上娃还在跟我兴致勃勃讨论电影,我们都最喜欢那对卖唱的盲人老夫妻,我们一起想象了一下他们的生活,实在难以想象他们怎么应对日常的种种,感觉换了我们完全搞不定,在家就搞不定,出门更不用说。娃一直问我,他们怎么知道会不会收到假钱?他们走路会不会撞头?我也有个疑惑如果说他们喝凉水还能用手试杯子满了没有,那倒热水怎么办,倒汤的时候不会满出来被烫到?我觉得非常赞的是,老太太脸上总是有少女一样娇羞的笑容,声音也特别清亮,一点没有老年人的浑浊。我说我有点喜欢森林瞭望员这个工作,可以安静看很多书,不过也许我是完全低估了这个工作的枯燥和寂寞。娃说不喜欢那个不懂事的小女孩,我和娃爸大笑说他,你三岁的时候比他也好不到哪去。还有陆家嘴擦玻璃的蜘蛛侠,搜寻故障共享单车的单车猎人,拉萨踩三轮车的河南老汉,癌症病房的小丑叔叔,黄土高原上坚守着几个孩子的山村教师,蜗居在小小屋子里卖油墩子替子女还债的上海阿婆……我想至少,我们,特别是娃,今天看见了一些就在我们周围,往常却没有留意过的人生。
《生活万岁》27号就全国上映了,纪录片,没有明星,只有万达和大地院线有,估计排片也不会太多,他们也没有钱做宣传(这几天点映导演就到处路演,连我们这个30人不到的小场子都来了),但是真心希望他们票房大卖,真心推荐亲们带着娃一起去看,同理心这个问题,只有了解,才能同理啊。
二、
忍不住再来写几句。这年头没有什么必须看的电影,小成本制作可能也没打算赚多少钱。刚才看了一下出来的排片,确实很少,真担心不到周末就趴了,如果线上搜不到,这一两周各地周末可能还有大象点映的专场,想周末带娃看的各位可以搜一下自己所在城市有没有,毕竟多数娃周末才有点点时间。这么一部可以给娃打开新世界很有教育意义的片子,觉得真该作为一大卖点啊。有点担心以后未必能看到网上资源,有些内容,如果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出品,估计过不了审。(以下涉及剧透)
有的困境,不是他们不努力,实在是弱者没有得到在文明社会里本该得到的救济。两个盲人,每个月每人残疾补贴居然才100元,每天吃馒头都不够。单亲妈妈,没有任何救济,为了能同时照顾孩子,只能带着孩子开夜班出租。贫瘠的黄土高原上的小学校唯一的老师,为了孩子们一直拖着没有外出打工,自己孩子要出生了,穷困得不知道怎么办。小朋友们上学,老师用扁担挑着书包和鸡蛋送的他们去,沿着陡峭的土坡向下,走着走着还要经常拿铁锹把土路拍实了才敢让孩子们过,一不小心书包滚下山坡,还要放下扁担先去捡书包,老师的普通话也不太好,教着带口音的拼音,但是他就是全部孩子的希望啊。又想起那个森林瞭望员,突然意识到他最大的困境不是寂寞无聊,而是不自由——每天必须守在高高的瞭望塔上,生病的老父亲独自在家,他无法回去照顾,那种牵挂,那种工作家人不能两全的不自由。
还有,不用担心片子会压抑会催泪会看完很难受啊,他们挑的样本,也不是光考虑众生皆苦,而是众生虽苦,但是还是有些甜,所以要怀抱勇气和希望,要珍惜。拍得很克制,没有很煽情,仅是看见,还看见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