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5日 星期三

史丹佛前校長:人生往哪走,取決於「你想留下什麼?」

史丹佛前校長:人生往哪走,取決於「你想留下什麼?」

高士閔
經理人月刊2019425


成功學,或俗稱的心靈雞湯,最早可以追溯到 1856 年的《自勵的勇氣》(Self Help),近代比較知名的書籍則是《與成功有約》,而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成功該具備的特質也都歸納得差不多,像是謙卑、勇氣、同理心。現在,只要讀過偉人傳記,幾乎都能說出一兩句。
更多
成功學,或俗稱的心靈雞湯,最早可以追溯到 1856 年的《自勵的勇氣》(Self Help),近代比較知名的書籍則是《與成功有約》,而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成功該具備的特質也都歸納得差不多,像是謙卑、勇氣、同理心。現在,只要讀過偉人傳記,幾乎都能說出一兩句。
也是因為如此,多數讀者再看到成功學,看法都與《成功不再跌跌撞撞》作者艾瑞克.巴克(Eric Barker)相似:「多數成功特質都言之有理,立意良善,卻多為空談。」舉個白話一點的例子,我們都知道同理心很重要,但就是不知道該怎麼做啊!
如果你也有同樣疑問,《這一生,你想留下什麼?》或許可以為你解惑。這本書作者是約翰.漢尼斯(John Hennessy),他當了 16 年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校長(一般任期 8 年),退休前還得到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奧斯卡:「圖靈獎」(Turing Award),年輕時曾創辦兩家公司(美普思科技公司及創銳訊公司),兩家都成功上市。不論學術或實務領域,漢尼斯都是百分之百的成功者。
慎用同理心,不要因感動而行動
漢尼斯對成功特質的歸納,與 150 年來的前輩差距不遠,但勝在「細節」。舉例來說,同樣的「同理心」,他談到 「深入了解他人,才能做出正確決策」 ,同時也以更大的篇幅提醒讀者:不要誤用同理心。 漢尼斯指出,當你心中的天使(同理心)冒出頭時,不要急著採取行動,而是先問自己:「你只是因為感動而行動,還是這個行動有利於整個機構?」
這位史丹佛前校長以任期內的兩件事來解釋這句話。幾年前世界某個落後國家發生天災,校內學生發起募款賑災,卻提出一個要求,不論他們募到多少錢,學校也要捐出一樣金額。漢尼斯拒絕了,因為學校存在的使命,是教學和研究,這也是學費或捐款的主要用途,家長和捐款者不會希望自己拿出來的錢,被拿去賑災。如果漢尼斯同意將校務基金拿來賑災,只是滿足自己的同理心,卻無益於學校的目標。
另一個例子是「就學貸款」,漢尼斯收到學生的電子郵件,對方在信中解釋,剛錄取史丹佛師資培育計畫(培養長期留在貧困地區服務的教師),卻擔心未來薪資低落,還不起就學貸款。漢尼斯讀完信後,認為大學的目標,是教育學生讓他們服務社會。所以,漢尼斯設立了一項新的獎學金,讓參與計畫的畢業生,畢業後如果任教於貧困地區能免除部分就學貸款,若任教超過 4 年,則免除所有貸款。這項設計的理念源於同理心,卻能增強史丹佛大學的使命:提升教育品質。
忠於初心!勇敢很簡單,勇氣很難
除了同理心之外,一般人常分不清「勇氣」和「勇敢」的差異。漢尼斯解釋,勇氣是「持續不斷的」,是果斷和道德方向的基石;勇敢則是經由事件激發,願意在某個時刻,承擔極大的風險。舉例來說,二次大戰諾曼第登陸的第一天(D-Day),第一波搶灘士兵傷亡率超過 50%。如果士兵願意參加第一波搶灘,那我們可以說他「勇敢」;後來,這名士兵身受重傷,就必須靠「勇氣」面對失能的餘生,透過改變自己的想法,重新塑造人生。
我們常在書中看到成功人士有什麼使命或是價值,會覺得很虛,因為這是很無形的東西。但如果你有勇氣,就能讓他人相信你的使命或價值。舉例來說,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校長曾公開表示,男女天生不同,所以女性很難在科技或科學領域出頭。此話一出,馬上接到四面八方來的責難。
從外人的角度分析,漢尼斯身為史丹佛大學校長,跟哈佛大學八竿子打不著,沒必要跳出來蹚混水。但漢尼斯信奉的價值是「公平」,所以面對哈佛校長的發言,最後還是決定撰文澄清,增加女性在這些領域的重要性。冒著得罪哈佛校長和其利害關係人的風險,堅持自己的價值,這是勇氣。
別怕衝突,正確的事需要多點堅持
面對生活周遭,每次與自己價值觀相違背,都持續表達自己意見,不只需足夠勇氣,還很麻煩。但勇氣卻能帶來回報,像是不用擔心選邊站、要不要扮好人、決策失誤等問題。打個比方,史丹佛大學位於美國西岸,但在漢尼斯任內,曾有機會在紐約(美國東岸)設立一座與本校相同規模的分校,成為第一個橫跨美國東西岸的大學院校。
漢尼斯當然不肯錯過這個機會,即使可能牽扯到政治層面,還是投入相當資源爭取。投入數百萬美元,與史丹佛大學數十位菁英,約莫數千小時的時間後,他們離動工只差一步之遙。漢尼斯卻發現之前擔心的政治問題一一爆出,像紐約市府團隊要求史丹佛大學,以市價買下教職員和學生宿舍的預定地,似乎把史丹佛大學當成房地產開發商,以營利為經營目標,而不是非營利機構,致力以低於建設成本的租金,提供宿舍給學生和教職員。
如果換作一般高階主管,可能會把這些政治未爆彈都一一壓下,保證在其任內不要爆發,然後高舉雙手接下歷史上第一位統一兩岸的校長殊榮。然而,漢尼斯的使命是「提升史丹佛的教育品質」,他不在乎現在抽手,會遭董事會抱怨、新聞諷刺,只知道現在讓「勇氣」上場,承認錯誤,才是對史丹佛最好的選擇,最後做出正確的決策。
最後,如果把這本書當作史丹佛大學校長的成功方法來讀,你可能會失望,因為內容與過去的經典並無太大出入,甚至過去經典更「有料」。但如果你把這本書,當作對過去經典的補充,會發現漢尼斯的見解更符合 21 世紀。同時,身為一位真正從企業家或學者路線攀上巔峰的作者(過去成功學作家多非企業家),其見解或許更不容易淪為「紙上談兵」。

(本文取材自《這一生,你想留下什麼》,天下文化出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