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8日 星期四

学吃亏,菩提心修学的一个下手处。

学吃亏,菩提心修学的一个下手处。

净界法师 

以我善乐诸因果,他苦因果尽无余,如风去来行取舍,由此发心求加持。

那么我希望把我的善业跟我的快乐,种种的因,善业是因,快乐是果,把我这种可爱的因果使令一切众生的痛苦消失,那么我接受众生的痛苦,我释放我的快乐,就好像风来取舍,我们取众生的苦,来自己承当,那么让众生得到快乐,由此发心求加持。

所以,他这个菩提心的思想,正如忏公师父一再强调的,就是这个菩提心的修学,他说出了一个下手处,就是学吃亏。

这个是很重要的思想。我们一般人都喜欢占便宜,我希望付出得少,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说我今生我的工作量越少越好,但是我得到的快乐是很多的。但是这个地方,有个问题就是说,你想想看,如果你今生付出很少,你快乐很多,那这快乐从哪里来?

你前生修来的。所以你今生是在耗损你的福报,你今生一路走来是在耗损福报。那么学吃亏就不同了,你在集积福报,你付出的很多,你得到的很少,你人生是在进步了。所以在这个地方就是说,他为什么是自他交换呢?就是培养一种学吃亏的心态。我们付出很多,那么我们得到的少,那么这个落差呢,就把它保存起来了,我们的功德增上就在这里增上了。

好,那么这个地方当然是偏重在悲增上菩萨,他缘众生的苦,那么产生一种交换,讲究一种珍惜的心情。所以,他的菩提心,他是先处理我们的地雷,先观察苦谛,拔出我们对三界的贪爱。所以,他菩提心先修出离心,拔出我们无量劫来对三界生死的贪爱,这是第一件事情,然后把这种烦恼调伏以后再生大悲心。

这两个工作,一个出离心,一个大悲心,结合起来就是菩提心。

--净界法师《菩提心修学述要》(节选)

... ...“自我”永远试着去迎合别人,并希望别人迎合它,把它自己的所求所需都看得很严重。其实你要做的事就是稍为偏离“自我”的要求,那即是出离。例如,你通常在咖啡中加两块糖,但是你知道自己也许明天、甚或下一刻就会死去,可能没有机会喝一口咖啡;如果同事不小心在你咖啡中加了四块糖,你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会真心诚意地说:“没关系!”心中是这么想,你并不是希望别人认为你是个好人,只不过你不认为这是生命中的大事。

当你到达这种“它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阶段,就已经具备出离心了,那表示出离了生活中“每件事情都很严重”的层面。出离心比任何智巧的争论、辩论、教授和其他东西,更能帮助你了解本书和其他书中所介绍的概念,出离心也能使修行上的虔诚心以及信任感自然涌现出来。

有时候,某些人修行佛法、接受教授是希望得到财富、长寿之类的东西,或者除去障碍以完成他们的欲望。这样的想法,有时会发展到极端,譬如说,你和某人进行商业谈判,希望这笔交易能带来极大的利润,即使你知道自己的利益可能正是别人的损失,你还是请喇嘛加持你的商业冒险行动,或请喇嘛们念咒、供养,帮你达成目的——这些都是修行佛法上非常奇怪的动机。
或许你认为自己的动机比上面所说的纯净,因为你修行佛法是为了来生投胎到比较好的地方去,变得有钱有势——佛教也不鼓励这一类的动机。

执着于此生、来生或人天道,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差别,那仍然是执着。以这种动机来修行,显示出我们不具出离心,我们真正忠心的是自己的执着与烦恼;生活依旧是件大事,而我们所谓的修行、持咒、仪轨、祈祷,都只不过是我们用来使生活更有情趣的另一种精巧的高科技工具而已。如果这真是你要的,那么不修佛法反而好一些,依赖物质世界来满足这些愿望,会更切合实际。

如果你想体验实相,就必须发起纯正的出离心。当然,关心此生和来世并不等于执着,但是,对于今生来世唯一有价值的关怀,就在于是否能创造出修行佛法必需的因缘——生存的真正目的,在于为自己和他人的利益发掘生命的真实意义。... ...
--节选自宗萨钦哲仁波切的开示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