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日 星期二

“普”在离世间品是“就是如此”

“普”在离世间品是“就是如此”

原创 普贤行者 海云和上法语

  其名曰:普贤菩萨,普眼菩萨,普化菩萨,普慧菩萨,普见菩萨,普光菩萨,普观菩萨,普照菩萨,普幢菩萨,普觉菩萨。如是等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剎微尘数,皆悉成就普贤行愿,深心大愿皆以圆满,一切诸佛出兴世处,悉能往诣请转法轮,善能受持诸佛法眼,不断一切诸佛种性,善知一切诸佛兴世,授记次第,名号国土,成等正觉,转于法轮,无佛世界现身成佛,能令一切杂染众生皆悉清净,能灭一切菩萨业障,入于无碍清净法界。

  这段所说的十位菩萨,称十普菩萨。华严所提到的“普、妙、大”的意义都很深:“普”就是穷尽,“大”是无限,“妙”是不可说,都是附有具体的实义在里面,并非一般的解,这要自己去感受。一般人在应用都是识性,世间法都是用分别、对比来出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它不是实际的存在,实际存在的就是诸法实相,它本来就在那里“本来如此”,并不因为对比而存在或不存在。

  世间法是要用对比法才能显出它的存在,所以世间法的存在是依赖外在的事相,如老板与员工、夫与妻、父与子。没有老板就没有员工、没有丈夫即无妻子,两者是相互依存,但当无常起时就成对立。站在世间法的立场是要包容与尊重,如此两方面都可存在,因而没有烦恼与挫折,也不产生恐惧,不会有得失,这些都是修养的领域。修行是要将对立化除,不仅只是包容的修养范围,更要把对立存在的现象完全消除。但并不是容易的事,因为惯性使然,一方的存在是依赖对方,当对方不赞叹,你就会感觉不受重视或认为偏心,对方指责纠正你时就觉得委屈,这都是因为依赖着对方的存在而存在,这种情况是不对的。

  修行就是要把“对立、对比”给予转化,使它能够单纯化,只是存在而已。这种存在并不因为他方而存在,或其它原因而存在,它只是存在而已。这种观念的转化是要经过一再训练与熏习,所以称之修行,修行是一种训练。我们很多观念都是用世间法的识性,用对立的方法,当对立产生时就是业报,当对立的产生能相处很圆满时那是福报。不论业报或福报,都是在世间轮回,要能够超越对立,进入绝对圆融,才是单纯的存在,这个时候就是离世间,不再生死轮回。所以这里的“普”是指不对立,只是存在而已,而这个存在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假如有所依而存在就是世间法,就非出世间法,所以“普”在离世间品是“就是如此”,这是最高原则,是一佛乘的下手处。

  此处的十普菩萨是指性德、德行。如果将“普”拿掉剩下的“贤、眼、化、慧、见、光、照、观、幢、觉”就是菩萨十种德行,“普”是交融一体的状况。“如是等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剎微尘数”是指这样的十普菩萨相当多,而且成就也相当高,换言之这些大菩萨四十一分无明全破了。一般等觉菩萨尚有一分身相无明未破,此离世间品的菩萨已全破,此等觉等于妙觉,只是成佛的因缘未到而已。就如弥勒菩萨一切条件具足,在等因缘下生成佛而已。
撷自《八十华严——离世间品》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