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5日 星期二

异求心是指自己的主见太过强烈

异求心是指自己的主见太过强烈

原创 普贤行者 海云和上法语

五、无异求心
  “无异求心”与“一向心”是雷同的,但它们还是有差别。无异求心是从消极面讲的,因为我们进入道场,是为求道、了生死出三界而发菩提心的,是为了上求无上菩提、下化广度无边众生,所以我们才发菩提心。为了要达到上求下化的目标,因此必须亲近善知识。要亲近善知识,就必须与善知识同一心。从积极面来讲,就是同一心、同善根心、同业心。因此为了要达到正面的目的,就必须把消极面消除,假如我们只注意单方面的积极面,而忽略了消极面,就很可能不得成就,绝大部分的行者的失败,也就失败在这里。
  为什么要把无异求心摆在前面呢?就是要先把障碍除掉。因为我们在求学的过程中,是来自于社会的分别心,我们都带着自我的意识形态,以及自我对佛法的认知进入道场。因此我们会对善知识有所要求,不论我们是否将要求行诸于语言或文字,我们的心态就如此确定。假如我们要寻找理想的善知识,就一定有异求心,因为我们的心态影子永远存在,而心态的影子会一直指导着我们,辨认善知识符不符合我的要求,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异求心了。
  所以这个异求心不是从两个当中去选一个,而是在我们的自我标准跟客观的标准当中,所产生出来的现象:一个是主观的,一个是客观的,依止善知识应该是要纯然客观的,我们才有可能完全的接纳,假如我们还带着有主观的意识存在,对善知识的追求就一定是主观的。由主观所追求的善知识,不管你赞同或不赞同,那都是一种假相。如果你是赞同,就会变成偶像崇拜,如果不赞同,就会伤害自己的法身慧命。
今天台湾佛教界道场很大,丛林很广,却没有人住,而城市里面小精舍,夹杂在一般的住家楼层里面的,拥有这么多的精舍,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找到理想中的善知识。如果我们想拥有真正的善知识,就必须完全的跟他配合,那我们就必须放下自我,必须放弃我们的主观,那才有可能。今天之所以精舍林立,就是每一个人主观意识太强,大家都以自立门户、以寻求他所要的目标为能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已经忘失了当时的菩提心,也已经忘失了亲近善知识的目标,如此想要有所成就,那是绝不可能的事。
  我们要知道善知识的指导,是无法用代价来做衡量的,因为这里面牵涉到的是我们的法身慧命。法身慧命是无法以社会的标准,及意识形态来做取舍的,否则善知识会被你以廉价作贱,佛法就会变成不值钱了,这是凡夫心的一种状况,我们必须自我警惕。对于求道者本身来讲,在初期依止善知识,绝大部分都还是带着批判的理念存在,这种心态是不成熟、幼稚的状态。就行者而言,我们不能要求这些众生都很成熟,因为他的菩提心还没有发起来,他所提供的数据参考信息,也同样的不够成熟。因此我们真正要教化的众生,应该是属于已经成熟的,能够真正发起菩提心的人。
  各位上网的同修们也都一样,你是否真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果是真的已发心,就要寻找一位善知识,来开启你的智慧大门,让菩提大道导引你进入生命的恒流里面。你是这样的话,无异求心就必须具足,假如不是如此,你跟善知识绝对不相应,因为你的我执会起,善知识就没办法成就你,那你就丧失成长的机会。就如前面所说,善知识是在营造你的成长的良好园地,可是只要你有异求心,善知识对你的营造就会失败,因为你感受不到如此充满养分的园地。异求心并非你有很明确的要另起炉灶、另立山头的心,那已经是野心。而是自己内心微细行为中,自己在不知不觉当中,经常会起违反心。尤其那些比较聪明伶俐能干的人,异求心是很容易产生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异求心是指自己的主见太过强烈,换句话说就是你的我见、法执所产生的,肚子里都是满满的,使你没有办法接纳,那就很难有成就。

撷自《八十华严——离世间品》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