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阖枢理论在高血压病中的运用
原创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导 语
“开阖枢”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其以门户的开阖比喻人体气血的运行状态,对中医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亦可运用该理论进行阐释,开、阖、枢三者功能正常以维持血压稳定,任一环节失常则会导致体内气血阴阳状态失衡,进而引发高血压病。
病机阐释
血脉运行异常是血压升高的基本病因。血由水谷精微化生而成,运行于脉中,循环不已,流动全身。脉是容纳和运输血液的通道,内至脏腑,外达肢节,受营卫之气的调控和激发作用。血脉盛衰可反映机体气血运行状况和疾病向逆。正常生理情况下,开阖枢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脉道通利,血脉柔和;若开阖枢功能失常,人体气机失衡,脏腑功能失调,进而脉道舒张收缩不利、血液运行不畅,血压因此上升,则出现眩晕、头痛、心悸、胸闷等症。
在开阖枢理论指导下,可从气机运行和气血功能状态等角度探讨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
开机不利——
升发不利,脉道失濡
开是气机向上升发、向外扩张的功能状态,“开”之位为外,阳开之位为三阳之表,为太阳;阴开之位为三阴之表,为太阴。正常情况下,太阳卫外,太阴营内。太阳开机畅达,则营卫和谐,上下通利,腠理得固,正气得充,则可抵御外邪;卫外失常,则外邪侵袭,营卫不和,气化不利,表里不畅。太阳之气行于体表,其经输循于后背,主肤表而统营卫,外邪侵袭太阳表位时,营卫、经脉皆受其邪,邪正相争,营卫失和,血脉痹阻,脉道拘紧,血液运行不畅,引起血压升高,进而出现头痛、眩晕等症。太阴为开,主化生营气,转运水谷精微于全身。营气的生成与运行皆与太阴有关。太阴开机不利,则脾失健运,水液运化失调,痰湿内生,阻滞中焦而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浊邪上蒙清空,可发眩晕;营阴不足,则脉道失去濡养,正常舒张收缩能力减弱,血液运行于变窄的脉道则血压升高。
整体上看,机体气机不畅,外散不利,经脉聚积,脉道收缩,进而血压上升。聚焦于血液、血管来看,开机不利即血管扩张的功能失常、弹性的下降,进而引发血压升高。
阖机失职——
阳气过盛,阴虚阳亢
“阖”指门户闭合,引申为收纳、蓄积、下降之意。阳明阖则阴气渐生,阳明不阖则阴气不生。生理情况下,阖主气机运行之生长之门的关闭,阖机正常,气机便能顺利敛降;阖机失职,收藏之门不能正常闭合,浊气潜降不彻底,精微之气上升不充足,产生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的病理状态。浊气在上,则生䐜胀,热邪不得下泄,上攻头窍,气血亢逆于上,阳气不能敛降,则引发面赤、头部眩晕、胀满的感觉。阖之收纳失常,则血液不能正常回流,而停留于肢体各部,无法完成有效循环的同时,对脉道产生多余的压力。若血液停留于头部,则表现为头晕、头痛,停于上焦则胸闷、胸痛,停于中焦则出现以“胃家实”为代表的阳明病,阖之收纳失常日久则停于下焦,瘀血不除、新血不生而致虚衰,可见目眩耳鸣、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等虚实错杂之象。
枢机不畅——
水火不济,气血郁滞
“枢”为枢转、出入之意,阳枢为少阳,阴枢为少阴,可运转气机的开阖。正常情况下,少阴肾水通过枢转作用,源源不断地为厥阴肝木输送精气,以涵养肝木,维持肝脏的舒畅条达及藏血之功能;少阴心火通过枢转作用下温化脾土,以增强脾胃运化之功,气血精微得以健运。少阳经为半表半里之阳经,主枢机,为肝胆相火寄居,上接君火,下连肾水,肝气上达则心气得以宣通,胆气下泄则肾气得以疏泄,则心肾相交,水火共济,周身得以温煦,津液流动布散畅通。若肝胆枢机失司,心肾枢机不利,则水火不得相交,津精液失衡,津液亏损则气血运行不畅,脉道失濡而涩滞,气血运行阻力增大,血压升高;水津布散失衡而凝聚,结而为痰滞于气血脉道,则血行黏滞不畅,气血被阻而不通,血压升高。“枢”主一身气机调达,畅通的气血循环有助于维持血压的平稳,而枢机不畅时,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受阻,进而导致血压升高。
治疗思路
开阖运转,升降出入,“开”能出、能运、能升;“阖”可入、可纳、可降;“枢”在其中,以贯通阴阳,既济水火。倘若三者中任一环节失常,则气机运行出现障碍,六经气化失司,气机升降失常,津液运化失调,血脉运行障碍,继而诱发高血压病。在治疗时,要察色按脉,确定血压升高的主因,调畅气机、运行气血,恢复开阖枢功能,以达“运枢以开阖”及“开阖以运枢”之效。
从开机论治
开机不利,要从恢复经气的卫外和输布功能入手。太阳主表,以畅达为通,寒邪侵袭体表,正邪交争,营卫不和,高血压病患者的病情时常冬季更为严重多与此有关。
治疗:常以汗法解表祛邪,以《备急千金要方》中小续命汤为代表方剂。对于遇营卫不和,寒邪袭表所致血压升高,本方为首选。
若因寒客太阳,引发气化不利,兼见表里不畅、小便不通者,可用桂枝汤类方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行化气行水之效。
太阴与营阴生成密切相关。太阴开机不利是三阴病的初始阶段,以足太阴脾病为主要表现,病机为脾阳虚弱,寒湿内盛。脾主运化,若脾阳虚衰,运化功能受损,则易滋生痰饮水湿等阴邪,邪入太阴,脾虚清阳不升,运化失职,渐致寒湿内盛。同时心脾母子相关,脾土阳虚,子病及母则心阳亦不足,最终导致脉道功能失常,血脉失濡,收缩舒张功能降低。
治疗:当以温法为纲领,温通阳气,祛痰化饮。脾阳需温药补之,痰饮水湿以温药化之。补之方选理中汤、补中益气汤,用于治疗太阴病中因脾虚运化不利,营阴不足,血脉失濡导致的血压升高;化之方选参苓白术散、二陈汤、苓桂术甘汤等加减,治以健脾燥湿,理气祛痰,调畅脾胃,平衡升降。
从阖机论治
阖机失常,需以调控阳气的虚实状态和恢复收纳气机的功能为主。阖机不利则阳气的收降道路出现障碍,气机郁滞,阻滞清阳不升,发为头晕头痛、血压升高。阳明为“两阳交尽”,是阳热最盛之处,因此高血压病在阳明病多表现为热、瘀之象。
治疗:关键在于使阳气顺利通降,治法以清、下二法为要。清泄胃热、通腑降浊,以承气汤为代表方剂。阳气郁热不得下降,则循经上冲头面,上扰清窍,治应清阳明之热;燥热结于中焦,肠中形成燥屎,腑气不通,治应清热通腑,方用承气汤类方。胃络上通于心,中焦邪热扰心有时还会兼加心烦、懊憹等症状,可选栀子豉汤加减。
患者瘀久则见虚证,继而表现为眩晕、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等虚象,兼见心悸、失眠健忘、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临床常用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使用赭石、龙骨、牡蛎等收敛固涩、重镇安神药物,以滋阴潜阳、镇潜熄风。
阴尽阳生,阖机不利则阴阳之气收纳失常,易引发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出现“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这类寒热错杂的表现;同时,若阳气不得顺接,则阴寒极盛,见下利、手足厥冷等寒象,临床上患者症状表现较为复杂。
治疗:应遵循寒者温之,热者清之,寒热错杂则温清并用的原则。患者表现出头晕目眩、心烦、耳鸣、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等症,可施以寒热并用、清上温下的乌梅丸。
若厥阴内寒,“干呕吐涎沫,头痛”,寒气循肝经上逆,上犯清阳,则巅顶头痛。治以温中降逆、升清降浊,方选吴茱萸汤,散寒下气,以助阖机收降之力。
从枢机论治
枢机失常,则上下气机阻滞,表里枢转不利,应以调畅气机、促进气机升降出入正常运行为关键。少阳为枢,实质是肝胆脏腑的疏泄正常以及三焦气道通畅。枢机运转异常,则少火敷布失调,胆气被郁,郁而化火,上扰头窍,发为目眩;或三焦功能失常,气机、水液运行不畅,聚生痰饮,清阳不升,痰蒙神窍。少阳枢机主火,手少阳三焦又是气与水的通道,故在病理情况下,少阳发病易兼夹,常夹杂痰、湿、水、气、火等病理因素。
治疗:半表半里,汗下均不可,唯有疏通调和一法,常选用柴胡汤类方治疗,和解少阳,清热降火。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兼祛邪,大柴胡汤和解兼清里热,伴有烦躁易怒、失眠者可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以清热镇惊安神。
少阴统管心肾,其脏腑经气枢转于太阴、厥阴之间,心火升已而降才能资肾阳、温肾水,肾水降已而升才能制心火、滋心阴。少阴枢机不利,则心肾机能受损,心肾不交,阴阳失衡。肾水上升不利,则心火盛,面赤心烦,
治疗:以养阴清心泻火为法,方选黄连阿胶汤降火滋阴兼施,使心火降,肾水升,水液代谢恢复正常,枢转得利,眩晕自消。
若心火下济肾水不利,则阳虚化寒,以虚寒证为主。治法为温阳散寒,方选真武汤。现代临床以真武汤治疗下焦水气不利不得温养气化引起的水气泛滥,气血瘀滞的高血压眩晕,收效颇佳。
和合共调以达平衡
开、阖、枢三者功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枢机和开阖的功能可相互影响,因此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常应用和法以维持开阖枢状态的平衡,“运枢以开阖”及“开阖以运枢”是和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应用和解、调和或缓和的方法,可祛除半表半里之邪,使脏腑阴阳失和得以复原。
治疗:“开阖以运枢”之法,以四逆散为代表方剂,能够健脾、行气、疏肝、从阖,使开阖升降自如,枢机运转,郁阳得伸,而四逆自止。
“运枢以开阖”之法,以温胆汤为代表方剂,具有化痰清热、枢利肝胆的功效,可用于痰浊中阻而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所致眩晕者。
结 语
从中医学开阖枢角度可将高血压病机总结为:开机不利,营卫发散不畅,血脉扩张不利;阖机失常,气机肃降敛藏失司,血脉回流不畅;枢机不通,气机运行受阻,血脉瘀滞不行。在治疗时,要明确辨别三者功能受损状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判断主证及兼夹症状,选择针对性处方,分别运用汗、温、清、下、补、和等主要治法,恢复其气机正常升降功能。与此同时,要维持开阖枢状态稳定,还要把握和法的应用,平衡运枢和开阖的关系,以平为期。此外,应用中医药疗法治疗不单以降低血压为目的,改善整体状态、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同样是应该追求的目标,以此方能发挥出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的真正优势。
本文来源
王天琳,姚魁武.基于开阖枢理论探讨高血压病的病机与治疗思路[J].中医杂志,2024,65(12):1230-1234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