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5日 星期六

守护心门:在六尘中修得清净。

守护心门:在六尘中修得清净。

原创 末那非我 唯识学


人生如同一片广阔的田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是我们感知世界的窗口,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则是田野中的风景。有些风景令人心驰神往,有些则让人避之不及。然而,无论是可爱的还是非可爱的境界,都可能成为烦恼的源头。如何在这纷繁的世界中守护自己的心,不被外境所扰?这便是修行的关键。
六尘如风,心门如户。六尘就像田野中的风,时而温柔,时而猛烈。可爱的境界如同春风,令人心生贪恋;非可爱的境界如同寒风,令人心生嗔恨。然而,风本身并无善恶,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守护自己的心门。若心门大开,风便会吹乱内心的平静;若心门紧闭,风便无从侵入。
守护根门,便是守护心门。当六根与六尘接触时,六识便会生起,意识随之对可爱或非可爱的境界产生贪嗔。此时,若不加以防护,烦恼便会如野草般疯长。因此,修行者需时刻警惕,不让外境的风吹乱内心的宁静。
守护根门的关键,在于“不取行相,不取随好”。所谓“不取行相”,是指不对不应观视的境界生起执着。比如,看到美丽的景色,不生贪恋;听到刺耳的声音,不生嗔恨。所谓“不取随好”,是指不在六识生起后,对引发贪嗔痴的境界执持不放。即使境界未现前,也不因他人的言语而生分别。
这就像一个人在田野中行走,看到美丽的花朵,不伸手采摘;遇到荆棘,不心生厌恶。只是静静地观察,却不被外境所扰。若能如此,便能守护心门,不让烦恼侵入。
防护其意,住于善性。防护的意义,在于从杂染中守护其意,令心住于善性或无记性。善性是指积极向上的心态,无记性是指中性的、无善恶分别的心态。比如,在日常威仪中,心不执着于善恶,只是自然地存在。这种状态,便是无覆无记。
修行者需时刻提醒自己,不让心被外境所转。无论是可爱的境界,还是非可爱的境界,都不应成为心的主宰。心应如明镜,物来则现,物去则空,不留痕迹。
守护心门,是修行的根本。六尘如风,心门如户,唯有守护好自己的心,才能不被外境所扰。不取行相,不取随好,是防护的关键;住于善性,住于无记,是修行的目标。愿我们都能在这纷繁的世界中,守护好自己的心门,不被外境的风吹乱内心的宁静。如此,方能在这广阔的田野中,修得一片清净的心田。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