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 星期一

抗癌不靠玄学,这则抗癌汤方实测有效!(速速收藏)

抗癌不靠玄学,这则抗癌汤方实测有效!(速速收藏)

原创 张胜兵中医 张胜兵中医


胃窦癌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词,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发生在胃的窦部,也就是胃的下端靠近十二指肠的部分。胃窦癌之所以会引起上腹疼痛,背后有着复杂的病机。
胃窦是食物进入肠道前的“最后一站”,这里的黏膜长期受到食物和胃酸的刺激。当胃窦黏膜发生癌变时,肿瘤会不断生长,侵犯胃壁的神经和组织。神经受到刺激后,会向大脑传递疼痛信号,这就是上腹疼痛的来源。
此外,胃窦癌还可能引起胃的蠕动功能异常。正常情况下,胃窦会规律地收缩,帮助食物进入肠道。但当肿瘤占据胃窦空间时,这种规律被打破,胃的蠕动变得紊乱,便会进一步加重上腹疼痛的感觉。
我的一位患者便是在上腹疼痛半月余后确诊胃癌,得治患癌消息,他立即住院接受治疗,然而病情却不见好转,于是来寻求中医帮助,服药两个月后,患者前去做胃镜检查,发现肿块明显缩小!
下面,跟大家分享我的辨证和用药思路,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启发!

     病情分析     



【患者】姜某,男,54岁
【主诉】上腹疼痛半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10月份出现上腹疼痛,嗳气吞酸,经常发作。经胃镜检查发现幽门处有一肿块约2×4×3厘米,质硬,与周围组织粘连。病理报告:胃窦癌。经过一个疗程的化疗,患者状态转差。故欲寻中医进行治疗。后经人介绍来我诊所。
【症见】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疼痛绵绵,泛吐清水,大便溏稀,神疲肢倦、四肢不温、苔薄白,舌下瘀阻,脉沉细无力。







读完主诉和病史资料,可知患者按西医的诊断为胃癌;根据主诉“上腹疼痛半月余”和相关症状,中医诊断为胃痛。
面色萎黄:这通常是由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全身得不到足够的气血滋养所致。胃窦癌的消耗性体质也可能加剧气血的亏虚。
食欲不振: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失职,导致食欲下降。同时,胃窦癌的肿块可能阻碍胃的容纳和消化功能,进一步影响食欲。
胃脘冷痛、喜温喜按:这是脘腹冷痛的症状,表现为腹部疼痛,遇冷加重,得热则舒。中医认为这是由于阳气不足,脾胃虚寒所致。
泛吐清水:这是由于脾胃虚寒,不能温化水饮,导致水湿内生,上逆于口所致。
大便溏稀:脾胃虚弱,运化无权,导致水湿下注肠道,形成溏稀大便。
神疲肢倦: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导致全身乏力,精神不振。
四肢不温:这是由于阳气不足,无法温煦四肢所致。
苔薄白表示脾胃功能虚弱,无法化生足够的气血以滋养舌苔。
舌下瘀阻说明淤血很重。
脉沉细无力表示气血不足,阳气亏虚。
综上,该患者为气血两伤,阳虚寒凝、气滞血瘀之证,治疗上应以气血两补,温阳培土,消痰化瘀为主。所以,我采用十全五仙散桂附丹参饮加减治疗。

     治疗过程     


当归10克,熟地15克,生白芍10克,川芎6克,炒五仙各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人参15,灸甘草10克(十全五仙散),肉桂6克,黄芪30,干姜10克,高良姜10克,香附10克,黑附片10克,桂枝10克,丹参30,檀香6克,砂仁6克(桂附丹参饮),法半夏15克,生鸡内金15克。7剂水煎服。


另据患者体质配制丸子药三个月。
患者经服中药治疗,食欲增加,胃脘痛减,大便尚正常。上方三棱10克,莪术10克,枳实10克,青皮10克,继服7剂。
上方稍做加减,继续服药两月,症情明显好转,身体状态大好。后又做胃镜检查肿块明显缩小,患者非常高兴。现正在继续治疗中。

      方药解析     
十全五仙散
是我自创的方子,能够培补气血,恢复正气,用于治疗癌症肿瘤等各种气血不足、正气虚弱的重症患者。方名中的“十全”是指“十全大补汤”。
十全大补汤是中医名方,载于宋代中药方剂学著作《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现代实验研究证明,十全大补汤不仅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生成特殊性抗体,而且还具有抗癌作用。
方名中的“五仙”则是指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炒谷芽、炒鸡内金这五味药。能够强健脾胃,和十全大补汤相辅相成,使气血生化有源,专治虚劳病。
桂附丹参饮
也就是桂枝加附子加丹参饮。桂枝、附子都能起到温阳散寒的作用,因此次方可有效针对由于寒凝所导致的心腹诸痛。
丹参饮由丹参、檀香、砂仁三味药物组成。原治气滞血瘀所致的心胃气痛。所谓心胃气痛,实为胃脘痛。该证初起多气结在经,久病则血滞在络,即叶天士所谓“久痛人络”。方中丹参用量为其他二味药的五倍,重用以活血祛瘀;然血之运行,有赖气之推动,若气有一息不运,则血有一息不行,况血瘀气亦滞,故伍入檀香、砂仁以温中行气止痛。以上三药合用,使气行血畅,诸疼痛自除。本方药味虽简,但配伍得当,气血并治,刚柔相济,是一首祛瘀、行气,止痛良方,故原书陈修园谓其“稳”。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