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6日 星期日

唵ༀ、嘛མ、呢ཎི、叭པ、咪དྨེ、吽ཧཱུྃ,六字真言的故事

唵ༀ、嘛མ、呢ཎི、叭པ、咪དྨེ、吽ཧཱུྃ,六字真言的故事 


六字大明咒的含义

  六字真言,源于梵文,由六个藏文字母组成,它不仅是藏传佛教密宗的祈祷心语,而且是一种强身健体的发声公法。受到藏族人民的推崇。长寿的人不禁每天一有空便念此咒语,甚至在劳作中也念次咒。在藏区也随处可见信徒在石头上刻着ༀམཎིཔདྨེཧཱུྃ,更有许多人愿意将这句咒语,刻在佛牌上,随身携带,以求佛法加持。

唵 消除傲慢
嘛 消除嫉妒
呢 消除贪欲
叭 消除愚痴
咪 消除吝啬
吽 消除瞋恨
每一个字,都是佛意


ༀ(
唵)表示佛部心,代表法、报、化三身,也可以说成三金刚(身金刚、语金刚、意金刚),是所有诸佛菩萨的智慧身、语、意。
མཎི嘛呢)表示宝部心,就是摩尼宝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心所愿、无不满足,向它祈求自然会得到精神需求和各种物质财富。
པདྨེ(叭咪)表示莲花部心,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表示现代人虽处于五浊恶世的轮回中,但诵此真言,就能去除烦恼,获得清净。
ཧཱུྃ(吽)表示金刚部心,是祈愿成就的意思,必须依靠佛的力量,才能循序渐进、勤勉修行、普渡众生、成就一切,最后达到佛的境界。


唵:能消除天界生死苦;
嘛:能消除非天斗争苦;
呢:除人间生老病死苦;
叭:能消除畜生役使苦;
咪:能消除饿鬼饥渴苦;
吽:能消除冷热地狱苦。
每一个字,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念“六字大明咒”的功德
  念“六字大明”1万遍至7万遍,可消除积累了百千个万劫的孽障;
  念“六字大明”10万遍,可不再受生于三恶之道(即畜牲、饿鬼、地狱)。
  念“六字大明”百万遍,可获到达不灭谛土;
  念“六字真言”千万遍,可证现法身、报

宣化上人:七菩提觉知

宣化上人:七菩提觉知 

 宣化上人
七菩提觉分之法门,四禪之境界,及善知识之六条件。学佛法的人,本身先要具备正知正见,你有了正知正见,然后才知道如何修行。有了正确的法门,才能得到正确的法脉。

所以首先要懂得七菩提觉分的法门。

「觉知」:觉知即是明白道如何去修行。

1)择法觉知:要知道那个是正,那个是邪,那个是好,那个是坏,要有择法眼,才不致误入歧途。如果没有择法眼,便很容易掉进深涧山沟里,出不来了,所以择法觉知是很重要的。选择佛法的正确性,首先要有智慧。否则选来选去,仍是选错了。

为何会选错?就因为没有智慧,缺乏择法智慧的能力。若是如此,便容易误入歧途。 

2)精进觉知:你如果明白佛法,但却把它放到一边,不用功修行,就好像整天只会说食数宝,而没有真正嚐食法味。你若能选择正确的法要,且向前精进修行,身心昼夜六时勤精进,从不懈怠。身精进即是念佛、拜佛、诵经、礼忏等等。心精进是时常念兹在兹,不起妄想。你知道选择正法,才不会盲从、盲修瞎炼。

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指导,本来要往成佛的路走,结果却下地狱。本来想行菩萨道,结果掉入魔道,为何这麼严重?都是知见不正当,错了因果,与自己所希望的目的地相差得太远了。这即所谓的「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或所谓的「懵懂传懵懂,一传两不懂,师父下地狱,徒弟往里拱。」

3)欢喜觉知:有了择法眼,则要有欢喜心去精进。不要一会儿精进,一会儿又与自己发脾气;不要整天烦恼,皱起眉头,苦口苦脸,应该不懒惰、不懈怠,很欢喜的去精进用功。

4)除觉知:但欢喜心还不是一个究竟心,要把它平静下来,除去自己的烦恼无明,把一切不良的习气除去。除掉之后,则法喜充满。

5)捨觉知:平静下来之后,还要捨离一切平静,一切都不执著。应要「扫一切法,离一切相。」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境界。

6)正定觉知:捨了之后,才能生出定力。有正定才有正受。「正定」不是糊里糊涂的定,不要修无心定,入到无想天之定,那是不究竟的。

7)正念觉知:入正定之后,则生出很正确的念,有了正念,才不会堕落,才不会一天到晚打妄想。才证得三不退:「念不退、位不退、行不退。」

讲到这「定」字,修行人都知道禪定,即是「禪那」。是梵语,此译為「静虑」,把妄想停止下来,又叫「思惟修」。思惟便是参,参话头,参「念佛是谁」,或参悟「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

现在讲讲四禪之境界。
1)初禪(离生喜乐地):呼吸气停止了。外边的呼吸停止了,但内里的呼吸却活动起来。故修行有一种妙处,不可思议的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了解。此禪离开眾生的欢喜而得到法喜充满,禪悦為食。得到一点点明心见性的境界。
2)二禪(定生喜乐地):此乐比初禪更快乐,时刻皆在欢喜中。这种喜乐是从定中生出来的。修到此禪天,则脉搏停止不动。
3)三禪(离喜妙乐地):念住了,把欢喜的一念都断了。因為有欢喜,便有执著,现在把欢喜也除去。
4)四禪(捨念清净地):把念全部捨去,没有了。这时无罣无碍,但仍未超出三界之外。这只是在定中得到一点利益与进步,尚不是高境界,不要修一修,便以為自己开悟了,而起贡高心。在这世界,一切要别人為自己证明,自己不能為自己证明。修道人亦复如是,不能贡高我慢,打大妄语。否则将会堕地狱的。凡是学佛之人,不可作善恶夹杂之业,不要為自己戴高帽子。

若有人自命善知识,可以用六个条件来判别出他们是不是善知识:
(1)观察他是否有贪心,是否贪名、利、财、色?
(2)善知识从不与人争辩,看看他是否有争心?
(3)看他是否有贪求?讲话是否坦白?
(4)看他是否有自私心?
(5)看他是否有自利心?
(6)看他是否不妄语?

假若他具足这六条件,必定不是善知识,而是恶知识,或者天魔外道。假若没有这六条件,即是不贪、不争、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那麼,这人才是可信的善知识,堪跟他学习而不误入歧途。

问答| 怎样做到凡事随缘,随遇而安?

问答| 怎样做到凡事随缘,随遇而安? 

要做到随缘安乐,首先要智慧观照吾人在这一期生命当中,命运的好坏是由宿世的善恶业因所致。今生的吉利福报是由于前世今生修了善;今生的逆境潦倒都是前世今生造恶所致。
所以无论是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以平常心对待。遇到逆境,不要怨天尤人,既然是宿世恶业所致,那么现在发大心,改恶修善,改变命运操之在我;处在顺境,也不要欣喜若狂,既然了知福报由宿世善因所致,就应进一步行善积德。
命中没有修善因,求之不可得;命中修了善因,今生的善果却之不可免。这样我们对待人生的顺、逆境,就有一颗平常心,就能做到随遇而安,素位而行了。在富贵的时候,就做富贵人所宜的行为;在贫贱的时候,就做贫贱人所宜的行为。
而且进一步生起空慧的正见,无论是顺境福报与逆境潦倒,最终都是在做梦,无非一个是好梦,一个是噩梦而已。无论好梦还是噩梦,本质上都是梦,都是虚幻的、幻化出来的。这样于诸法空性观照中,生起修善之行,便可获得世间与出世间的利益。

公案:老婆心切

公案| 老婆心切 

临济义玄禅师在黄檗禅师座下参学了三年,不曾一问,后来还是受了睦州上人的鼓励,前去法堂向黄檗请示“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前后问了三次,三次都挨了打。打得临济百思不解,深感自己根钝,业障太重,不能彻悟,于是就辞别了黄檗禅师下山参学。

临济禅师到了江西请谒大愚禅师,大愚禅师问道:“你老师黄檗禅师,近来有什么法语教你?”
临济禅师就将自己的三次请问,三次都被打的经过,百思不解地和盘托出,并且自认罪过。大愚禅师听后,不觉哈哈大笑道:“黄檗啊!黄檗!你未免太老婆心切了,你为弟子这样的解除困惑,而他居然还到我这里问有无过错?”
临济禅师听后,忽有所悟,说道:“原来黄檗佛法无多子。”意谓黄檗的佛法,原来不是那么简单。
大愚禅师一把抓住临济禅师道:“刚才你才说百思不解,现在却说黄檗的佛法不那么简单,你究道看到了什么?快说!快说!”
临济禅师不答,却在大愚禅师肋下打了三拳,大愚禅师也不还手,只是慈祥微笑地说道:“来来去去,没有一个了期!”
临济禅师道:“只因老婆心切。”接着就将在大愚禅师处的经过,告诉黄檗禅师。
黄檗禅师道:“这个多事的大愚,等他来时,要好好打他一顿。”
临济禅师马上答道:“还等什么?要打现在就打……。”说完就劈头一拳向黄檗禅师打过去。
黄檗禅师却笑颜逐开地哈哈大笑道:“只有你才能回报我对你的恩情。”
打骂,本是最粗鲁的行为,但禅师们用来传达消息,甚至还说这是“老婆心切”,回打老师,老师非但不生气,认为这才是回报他的恩情。如果用世俗感情来推想,“打是情,骂是爱”,慈母棒打爱儿,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何况禅者超越形象,打骂更能表达他们的禅心

菩提心是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的精髓

菩提心是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的精髓 

 嘎玛仁波切 
菩提心是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的精髓,谁只要具备了菩提心,一切都圆满具足;如果缺少了菩提心,所有的修法都将失去真实义。


  我们忏悔一切的罪业,累积一切的资粮,持无数心咒,观想本尊,接受各种灌顶法门,都是为了生起殊胜的菩提心。

  菩提心是成就佛果不可或缺的主因,不依靠菩提心,修一切法,终不能成就正等正觉的圆满佛陀果位。所以,我们应该提醒自己,时时练习生起菩提心。

  菩提心是如此伟大,所以为自己宣说“发菩提心”的上师,比起教导我们其他道理的上师,恩德更大。以前,阿底峡尊者提到他的上师们,就双手合掌在胸前;但一提到他的上师金洲大师时,就双手合掌在头顶上,并且一面流泪,一面念着金洲大师的名字。他的弟子觉得很奇怪,就问他说:“上师,请问您上师们的功德有大小高低的差别吗?”阿底峡尊者说:“我所有的上师功德没有大小的差别,但是,恩德则有大小的差别。我现在具有的一点点菩提心,是依靠金洲大师而来的,所以他对我的恩德最大。”

  如果念诵发菩提心文,念了十万遍,还没有真正生起菩提心的话,一点意义都没有。我们既然在诸佛圣众前发誓修菩提心,就要好好断除十不善业,精进修持。

  大圆满前行从共同前行整个基础的了解认知,到不共前行的皈依、发菩提心的加行,都非常重要。

  在西藏,不论是刚开始学佛的人也好,或是年纪很大,经验很丰富的长者也好,很多人都会用一生的时间,不间断地重复去修某项加行。为什么他们要一直重复地做呢?因为这样可以不断增长对三宝的虔诚心,可以不断清净自己的业力,特别是对嫉妒以及傲慢心地调伏,有实质帮助。除非我们已经完全消除了五毒,否则一定要无止尽地净化自身的习气和业障。很多人常说:“我业障深重,有很多冤亲债主,很想消消业!”对于消业的方法,却不清楚,大部分的人只是迷迷糊糊地修行而已。

  当我们得知皈依和修菩提心的方法,可以净化业习以后,就要好好依靠三宝,生生世世不断修行下去,才有可能得到真实的成就。

  我们千万不要小看大圆满前行,其实,它是所有一切成就的根本。“修千百万尊佛,难修成一佛;实修一佛,可以成就千百万尊佛。”一样的道理,任何一种修行法门,只要我们每天固定持续地修,依照经典和上师所说的内容,努力运用在自己心上的话,胜过学习很多种不同的法门。

  人生本来就很短暂,而生活在工商社会的修行者,必须上班工作,拼命在世俗中维持自己的生存和生活,在仅存的一点点空间中,能做多少精神上的实修呢?实在不多。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生命,去探讨浩瀚广大的学问;如果像蜻蜓点水那样,到处学来学去,对自己也不会有真正的帮助。

  虽然不管学习什么法门,都有好处,都会得到上师和三宝的加持,但是修行要有所成就,不是只依靠“听闻别人讲解”就可以达到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到处去拜师学艺,听很多的佛法,不就可以成佛了吗?而事实并非如此啊!我们必须把所学到的殊胜妙法,运用在自己心上,才能真实不虚受用得益

2015年9月4日 星期五

外母同住幫湊孫 愈幫愈忙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祖父母幫忙照顧小朋友,或能為雙職家庭解決不少煩惱,但卻可能引發其他問題。有港男在網上抱怨,外母搬到家中照顧孫女卻愈幫愈忙,令他慨嘆家不成家。有社工指,太太角色重要,應做橋樑平衡丈夫與母親關係。
有港男在討論區嘆與外母同住之苦,稱女兒出世後,外母主動辭職搬到其家照顧孫女,但外母入住後,家中洗衣機、風扇甚至垃圾桶,都有不同程度損壞,又指外母長期「霸佔」電視,令他無法看球賽。事主曾着妻子向母親反映問題,但未有改善,他惟有逃避,只要太太不在家,他亦會外出,以免與外母有摩擦,直言:「我唔知呢啲生活要維持幾耐,唔通等個女獨立到先可以回復原狀?………我真係唔知呢個係唔係我屋企囉。」
向妻反映無改善 離家避摩擦
有網民認為事主應避免與長輩同住;亦有人批評事主「身在福中不知福」。有網民指:「而家外母嚟就你唔高興;相反,如果你阿媽嚟,到時就老婆唔開心。」
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鄭綺文指:「雙職家庭照顧小朋友很『頭痛』,若有長輩願意幫忙是好事,但他們未必會事先談清楚各自期望,畢竟相見好同住難,很易有摩擦。」
鄭綺文說,外母放棄自己原本的生活幫忙照顧孫輩,若仍被抱怨,或覺得「付出那麼多仍不被認同」,令關係產生裂痕。她提醒,若遇到爭執,太太應扮演橋樑角色作平衡,分別與丈夫及母親傾談,不要過分偏幫一方,或幫其中一方說另一方壞話,亦要向雙方表達欣賞和感激。
專家:遇爭執 太太應作開解
聖雅各福群會家庭及輔導服務社工黃超文指,很多矛盾只是家庭瑣事引起,如奶奶幫媳婦洗衣服令衣服染色、外母煮好飯但女婿忘記提早說不回家吃飯等,「日積月累後或遇到某件事就會爆發,曾有媳婦和奶奶竟因晾褲時是否需要將褲反轉而爭執。」黃建議,邀請長輩幫忙照顧小朋友前,夫婦應先想清楚各自生活習慣是否有難以磨合的地方。
長輩勿介入太多 僅作協助
黃超文指,20多歲的夫婦常覺自己「咩都唔識」,反而容易與長輩協調;但30、40歲的新手爸媽傾向覺得自己有一定人生經驗,較易與父母輩發生爭執。他說,長輩應明白自己是協助角色,管教責任本應在父母身上,學會放手讓年輕人承擔做父母的責任。他提醒,小朋友的醫療安排、學業發展及社交圈子,這三件事的決定權應在父母手上。
鄭綺文指,祖父母輩應考慮是否介入子女家庭太多,亦要了解另一半及原本同住的子女是否介意有關安排。她認為,祖父母不應忽略自己的需要,有屬於自己生活及娛樂才健康。

精神病會斷尾嗎?

坊間瘋傳,某醫生治療精神病有秘方,能夠斷尾,於是爭相求診,結果失望而回。

1. 那些精神病會斷尾?
斷尾的的意思是在服藥一段時候後停藥而病徵沒有重現,患者感到安慰,並不表示終身不會復發。這情況在某些急性的,因環境因素引發的焦慮狀態是可能的。因為患者在藥物治療下得到舒緩,環境隨之變好(例如失業後又覓到新工作),壓力減輕,自然可以停藥。

有幾個條件是有利的:
‧一次性的,或幾年才發一次的,
‧短期的(能在約一個月內緩解),
‧對藥物反應快速有效的,(這些病人通常不能忍受血清素抗抑鬱藥的副作用,因為病情非因血清素不足而起),
‧無家族史的,遺傳影響不大的。

2. 為什麼要堅持斷尾?
在其他情況之下,例如病情由急性轉為慢性,環境因素沒有消除,藥物未見快速起效,能夠迅速斷尾的機會不大;所以堅持沒有意義。

3. 不能斷尾甚麼辦?
應耐心接受治療,附以其他方法(生活態度,運動,心理輔導等)。在其他慢性病中,如血壓,糖尿等,病人都沒有堅持要斷尾的。只因為精神病的標籤嚴重,故此人人都要擺脫這負面形象,以表示自己性格堅強,無須受藥物控制。

但各位有沒有深思,為什麼其他病可以接受由藥物治理,惟獨精神病要靠自己?

有如一個遇溺的人,在海中掙扎,這時不是要他靠自己,而是要放下水泡,施以求援,否則後悔莫及。

精神病比其他軀體疾病更受環境因素影響,你有可能身處的環境比別人差,又沒有遺傳到堅強的抵抗力,所以要靠外力協助,其中之一就是藥物而己。

因為社會對精神病的歧視,往往誇大了精神藥物的副作用,其實如果運用適當,副作用很低。相對而言,長期積壓的焦慮和抑鬱情緒,對腦部和個人健康的損害更大。如此看來,精神科藥物的主要作用是保護腦部,免其受損。按照以上遇溺的例子,如果能夠學會游水,自然可以拋開水泡,無需倚賴了。所以在藥物之餘,也要學習如何適應環境,抵抗壓力,才是治本之道。但不要忘記,有些人士,因遺傳傾向,早年經驗,和環境因素等影響,對壓力的承受力低,恢復力弱,單靠個人努力是不能擺脫病魔,而是需要長期的藥物和其他輔助治療的。對此社會大衆應予體諒,不能對他們太苛刻,這種包容對社會的生産力也有稗益。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精神科專科醫生 勞振威

2015年9月2日 星期三

千万不要用你的头脑来修行!

千万不要用你的头脑来修行 


我看,全然地看
我听,全然地听
我了知,全然地了知
不分别、不拣择
世界如是,生命如是——
多数人都是活在头脑里。
头脑是比量的世界,是由分析、判断、逻辑、想象而构成的符号系统,我们却把这个当成了世界本身。头脑中的思维让我们和世界隔了一层,我们又用这些思维继续推演,幻上加幻,就和实相越隔越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并不否认需要用到头脑。可是在修行的时候,很多人还是在用头脑在修习,这就用错了方法。
比如把佛经的文字当成了佛法本身,用逻辑分析去思考佛法。请问,佛法是思考推断得来的吗?“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什么时候你体会到了“无思之妙”,才算修行上路。
所以禅宗的祖师们要摒弃语言,用棒喝、用拳头、用种种非语言的方式传达佛法。
船子和尚问夹山:“说!”夹山刚要开口,就被一竹篙打落水中,“再说!”夹山才要张口,又是一竹篙打来,喝了一大口水,还想说?再来一竹篙!最后夹山突然明白了,点点头,才让他上船。他终于摆脱了头脑的思维,进入生命的实相。
当你看到一朵花时,你只是看着花,闻着花香,没有你在看花,也没有花被你在看,无我无花,做不做得到?做得到,这就是禅。
可大部分人做不到。一看到花,马上进入头脑运作程序:这是什么花?
这是红色的?
这个花美不美?
这个香味很特别?
……
头脑中惯性的分别思维,一下子就把我们从实相中拉走,陷入虚妄的幻相里。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不自觉地活在一个又一个幻相中。所谓的烦恼和痛苦,不也是我们的头脑制造的幻相吗?
如何脱离头脑运作的模式?
一句话:用根不用识。
全然地用眼耳鼻舌身意,去感受这个世界,而不用思维意识去分别。借用一句陶渊明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全然地活在当下,全然地观照,不加分别与拣择,如是,如实地觉知。
不是活在头脑中,而是活在觉知中,这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会么?